水邊圍邨(英語:)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01[1],位於香港新界元朗新市鎮西北部,鄰近朗庭園及鳳池村,於1981年4月正式入伙,第一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Mr.Y.F.Ng 負責設計,第二期疊水樓則由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全邨均由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是元朗繼元朗邨建立後的第2個公共屋邨。 元朗邨於2001年被拆卸後,本邨成為整個元朗區最舊的公共屋邨。 朗天路與數條元朗市中心道路於水邊圍交匯處連接。
相中見到位於低層單邊的曬臘腸戶,把串成長長的臘腸整齊且密密地前前後後勾在窗前,形成一幅壯觀的臘腸窗簾,目測粗略一數至少有逾120條。 水邊圍邨 水边围邨原是围村——水边围的一片鱼塘(现今的水边围位于朗庭园旁),后来香港政府在1979年建立今日的水边围邨,共6座楼高20多层的屋邨。 翻查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過去五年「澄碧邨」就錄得36宗買賣。
水邊圍邨: 香港大廈搜尋
正正因為會所沒有繼續營運,令小島上缺乏生活配套。 這裡沒有餐廳士多及超市,令「澄碧邨」一度成為孤島,也導致開始有業主把物業沽售、丟空、甚至斷供。 水邊圍邨 有一段時間,在銀主拍賣會上經常會見到「澄碧邨」單位的蹤影。 翻查土地註冊處的紀錄,最平的一宗成交出現於2006年,當時一個位於11座D室,面積約600多呎的單位,終以18萬元轉手,每呎呎價低見300元。
- 整個「澄碧邨」沿著沙灘而建,環境也頗怡人,全盤只得20座住宅物業,分兩期發展。
- 水边围邨原是围村——水边围的一片鱼塘(现今的水边围位于朗庭园旁),后来香港政府在1979年建立今日的水边围邨,共6座楼高20多层的屋邨。
- 但實情島上居民已跟長洲店舖熟稔起來,很多時他們在長洲購物後,店員也會協助把貨品搬上船上,再由當值管理職員在碼頭收集貨品,當戶主回家時在登岸碼頭借取小推車把貨品推回自己單位內。
- 水邊圍邨(Shui Pin Wai Estate)巴士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青山公路-屏山段東行光明學校外,鄰近水邊圍邨,乃一路邊中途站。
- 主人房延續中國風味道,置中擺放了一張籐製的King Size睡床,及擺設一些具中國風味道的衣櫃。
- 第一步就是先在中環搭船入長洲,登岸之後前往毗鄰的公眾碼頭,還再駁多一程二十分鐘的船。
- 由於半島屬於私人地方,加上接駁船是由居民自資營運,故沒有住客的邀請是不容許乘搭該船。
「澄碧邨」實際位置在大嶼山南面,位於「芝麻灣半島」一個叫「二浪灣」的地方。 這裡背山面水,自設私人登岸碼頭、及一個私人沙灘,後方就是住宅。 自成一角的環境,活像一個渡假村,可以真正的跟繁囂的市區隔絕。 在「二浪灣」的毗鄰,就是「大浪灣」,這裡同樣水清沙幼。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水邊圍邨: 輕鐵
主人房延續中國風味道,置中擺放了一張籐製的King Size睡床,及擺設一些具中國風味道的衣櫃。 水邊圍邨2025 再入就是套廁,面積也頗大,設有浴缸、洗手盆及坐廁。 「澄碧邨」是沒有煤氣,洗澡是用電熱水爐。 水邊圍邨2025 水費並不用繳付,因為水費已包括在管理費內。
水邊圍邨,香港公共屋邨之一,喺新界元朗,水邊圍之東,水邊村之北。 水邊圍邨 有馬路圍住,西有水邊圍路、東有媽廟路、北有媽橫路,南面過光明學校,有青山公路屏山段。 一共七座,以水字起名,一九八一年入伙。 水邊圍邨的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屋邨辦事處由元朗區租約事務管理處(一)管理,停車場管理由越秀亞通停車場有限公司管理。 由於此段路線的輕鐵路軌是建在青山公路屏山段最中間的兩條行車線上,所以路軌旁的月台也是建在路中間。
水邊圍邨: 臘腸戶曬臘腸變成臘腸窗簾逐張睇↓↓↓↓+ 網民眼凸凸回應↓↓↓↓
多年前,這裡設有直航線由尖沙嘴及中環前往「澄碧邨」,但其後因油價高昂而取消,現時村內僅靠長洲接駁船接駁。 第一步就是先在中環搭船入長洲,登岸之後前往毗鄰的公眾碼頭,還再駁多一程二十分鐘的船。 水邊圍邨2025 香港樓價高企,如果說市場仍找到車位價格的住宅,大家會否覺得很驚奇、而且有點心動呢? 水邊圍邨 這個單位不是納米樓,也不是劏房戶型,有山有水有海景,近年平均樓價大約200多萬元。
但實情島上居民已跟長洲店舖熟稔起來,很多時他們在長洲購物後,店員也會協助把貨品搬上船上,再由當值管理職員在碼頭收集貨品,當戶主回家時在登岸碼頭借取小推車把貨品推回自己單位內。 在「澄碧邨」二期小山坡之上,以前也設有直升機場,但後來停用。 因此現時小島上只有登岸碼頭設施、以及私人沙灘。 其中登岸碼頭因之前颱風吹襲破壞嚴重,管理處仍在進行修葺工程。 「澄碧邨」本身是由於和黃在七十年代尾所發展,由於半島上有各式各樣的設施,例如私人碼頭,燒烤埸、會所及酒吧等等,故當年開售時吸引不少大型企業購入作員工渡假之用。 但後來因經營成本高企出現虧損,發展商退場,並把會所的經營權轉交業主,但始終營運會所的成本太高昂,所以普遍業主也不支持繼續營運這個會所,令這個夾於一期及二期之間的會所荒廢,內裡也頗為陰深。
水邊圍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它叫做「澄碧邨」,是一個在七十年代尾被視為豪宅的地方,位於大嶼山。 水邊圍站(英語:Shui 水邊圍邨 Pin Wai Stop),是香港輕鐵的一個車站,代號560,屬單程車票第5收費區為水邊圍、水邊村及水邊圍邨一帶的居民提供服務。 水边围邨的分区租约事务管理办事处/屋邨办事处由元朗区租约事务管理处(一)管理,停车场管理由越秀亚通停车场有限公司管理。 水邊圍邨2025 其中一間房在飯廳的背面,另一間則在客廳的這個位置,是主人套房。
水邊圍邨: 單位內櫳
是元朗继元朗邨建立后的第2个公共屋邨。 元朗邨于2001年被拆卸后,本邨成为整个元朗区最旧的公共屋邨。 水邊圍邨(Shui Pin 水邊圍邨2025 Wai Estate)巴士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元朗市青山公路-屏山段東行光明學校外,鄰近水邊圍邨,乃一路邊中途站。
水邊圍邨: 水邊圍邨
由於遠離元朗市中心,多年來人流稀疏。 縱使近年元朗公園附近有大量住宅落成,乘客量並沒有顯著增加。 我們《胡.說樓市》團隊在業主的邀請下,也是首次登上「澄碧邨」,參觀了一個位於二期「15-20座」,面積800多呎的單位。 水邊圍邨2025 入屋經過一個小玄關,會看見整個客飯廳也頗寬敞,但最矚目莫過於景觀,因為打開這扇窗後,不單止很通風,我們站在這裡很涼快之外,也覺得它像一個畫框,框著外邊的景觀。 水邊圍邨 外邊會望到沙灘景、山景、及「澄碧邨」其他期數,這裡沒有車,所以周不時會聽到海浪聲音,頗為寫意。
水邊圍邨: 水邊圍
當然如果希望外賣、送貨服務就不用考慮了,而修搬屋等等也需要自己跟船公司配合。 至於網絡方面,小島以前也沒有固網,後來有電訊公司願意鋪砌網絡才可以上網。 水邊圍邨 不過流動網絡則沒有太大問題,4G也收得很清晰,配套算是逐少逐少的改善。 由長洲接駁往澄碧邨的船期較疏落,差不多一小時才有一班。
水邊圍邨: 水邊圍站
整個「澄碧邨」沿著沙灘而建,環境也頗怡人,全盤只得20座住宅物業,分兩期發展。 第一期沿沙灘而建的四層高住宅,不設電梯,前排單位面積逾1,200呎,而後排則600多呎,均可望到沙灘景,而第二期則較捱近碼頭,設於地勢較高的位置,故設有轉乘電梯,合共196個單位。 現時在半島上常住的居民不算很多,估計大約只有四、五十人左右,人煙較稀少。 水邊圍邨2025 水邊圍邨原是圍村——水邊圍的一片魚塘(現今的水邊圍位於朗庭園旁),後來香港政府在1979年建立今日的水邊圍邨,共6座樓高20多層的屋邨。
水邊圍邨: 水邊圍邨泉水樓附近的配套設施
今年初一個600多呎的單位,成交價只值235萬元,呎價大約3,529元;800多呎及1,200多呎的單位,分别288萬及555萬元,但呎價分別是3,504及4,476元,遠遠跑輸大市。 但當然對比市區的住宅,才令這裡顯得份外便宜,也因此吸引不介意住得較隔涉的上車客入市。 當今日一個中小型單位上車盤賣730多萬元,這裡一個822呎單位,開價才是368萬元,平均呎價才是4,480元,仿如活於平行時空,但實情礙於交通關係,「澄碧邨」樓價一直低水,而且成交並不算特別活躍。
水邊圍邨: 地方
東行及西行的1號及2號月台位於水邊圍附近,一組橫過青山公路的行人天橋的東面。 橙色屋頂、白色外牆,是這個屋苑的標記,感覺有點外國渡假村般。 水邊圍邨2025 由碼頭行一段路,經過私人沙灘才會到達住宅範圍。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但值得注意,澄碧邨居民雖然不用交水費,但戶數少、但同時要攤分管理公司及來往長洲航線的費用,所以管理費都相對高昂,細單位每月1,800元,800多呎單位2,500元,而1,200多呎單位就要3,200元,這一點是下手接貨買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半島上的配套不完善,故居民一定要在長洲買好才再搭渡輪入去。
早上六點就有首班船啟航,而尾班船則是十一點四十五分鐘,所以要夾準時間才可以。 由於半島屬於私人地方,加上接駁船是由居民自資營運,故沒有住客的邀請是不容許乘搭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