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都不用擔心錯誤選擇合併評稅,會出現不利的情況。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因為如果稅務局發現合併評稅對納稅人不利時,將暫停處理有關申請;按沒有作出合併評稅申請的情況對納稅人及其配偶進行評稅;以及在評稅通知書內評稅主任附註一欄通知他們選擇合併評稅對他們不利。 在分開評稅的情況下,由於陳太太的月薪低於基本免稅額,因為不用繳交稅款,只須由陳先生繳交,在扣減基本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後,他應繳17,900元稅款。
-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及額外免税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 此外,若果持有某項專業資格是擔當有關受僱工作的先決條件、及保留會員資格和瞭解有關專科的最新發展常用於並有利於履行日常職務,支付給不多於一個專業學會的費用特惠給予扣除。
- 评税主任将分别向你们发出评税通知书,而你所须缴交的税款与配偶的入息无关。
- 出租物業不適用於居所貸款利息扣減,如業主選擇為租金收入繳交物業稅,只能扣減標準免稅額 20%,不能直接扣減貸款利息開支。
- 值得留意的是,選擇合併評稅的已婚納稅人,須每年重新提出申請。
但在合併報稅的情況下,在扣減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後,只需繳交14,840元。 如閣下只有薪俸入息,在薪俸稅下已可享有免稅額和其他扣稅項目,因此毋須申請「個人入息課稅」。 但如果閣下有租金收入(要繳交物業稅)或經營業務利潤,則需考慮申請「個人入息課稅」是否有利。 舉例,如閣下為賺取租金收入而借款買樓,應考慮申請「個人入息課稅」以申索扣除為出租物業繳付的銀行貸款利息。 本文介紹已婚人士及配偶二人選擇個人入息課税的處理方式、個人入息課税對結轉業務虧損的影響,以及二人在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下應繳税款的分攤方式。 按你的情況,由於你的母親與你一起在加拿大居住而不是通常在香港居住, 你不符合資格獲得供養父母免税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分開評稅
申報支付生活費以供養父母的納税人,可陳述給予父母生活費的詳情,如透過自動轉帳或定期提取現金給予父母生活費,可提交銀行月結單作證明文件。 假若納税人有保留一些開支的單據,例如受養父母居所的租金收據、水電費單及醫療費用單據,亦可在個案被抽查時提交税務局作查驗。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若納税人提供的資料與税務局所有的不符,税務局會作更深入查詢,並因應個別個案的情況,要求納税人提供其他資料及證明文件。 在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及額外免税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税額。 勞工處展翅計劃是讓參加的年青人為將來投身社會工作做好準備,提供的是短期單元培訓課程和工作實習訓練,不屬於類似大學或學院的全日制教育課程或訓練。 由於你的兒子已年滿 18 歲,而並非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 由於你的配偶未領有香港身分證,你可先提供他 / 她的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我是已婚人士,應如何按自已的情況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或選擇「合併評稅」、「個人入息課稅」,或提名配偶申請「居所貸款利息」之扣除項目?
法例規定,納税人可申索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免税額。 可是,由於你已與你的配偶離婚,因此,他的父母並不屬於你已故配偶的父母。 如你的受養父母遷移內地定居後,只是間中回港探親,他們不是通常居住於香港,因此不符合申索條件。 反之,如你的父母只是間中短暫逗留內地,他們仍在香港居住,以香港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並以香港社會一般成員身分在這裏生活,他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你可以就他們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 由於在2021/22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100%的稅款,每宗個案以10,000以為上限,因此以下計算會套用此情況。 不過,即使不使用「稅款計算機」衡量應繳稅款,其實納稅人亦無須太擔心評稅會出現不利情況,因為如果稅務局發現合併評稅對納稅人不利時,評稅主任會在評稅通知書的附註一欄通知,亦會暫停處理申請。
- 當你填寫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時,需填寫附錄第3部分的申請。
- 此外,申報供養同住父母的納税人,須提供父母和他在有關年度住在同一地址的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
- 你必須和你的父母協議,決定由誰申索你祖父母的免税額,然後把你們的決定,以書面交與税務局職員辦理。
- 你亦無須在提交報税表時附上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有關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税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税務局日後抽查時可提交查驗。
- 採用合併評稅的話,兩人扣除強積金供款後的入息合共92.4萬元,在扣除已緍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之後,應繳稅款達63,800元。
選擇合併評稅的夫婦,除了要注意合併評稅的時間限制之外,仍須各自填寫自己的報稅表,以及每年重新提出申請;若納稅人撤銷選擇合併評稅,則不可就同一課稅年度再選擇合併評稅。 但若果夫婦之中只有一人有薪俸入息,而另一人完全沒有薪俸收入,則不用選擇「合併評稅」,只要填妥第 8.1 部,也可自動得到薪俸稅下的「已婚人士免稅額」。 一般來說,如果夫婦兩人都有薪俸入息,而其中一人的應評稅入息較他 / 她的免稅額和扣除額的總和為低,則夫婦共同選擇「合併評稅」通常會較為有利 。 在分开评税的情况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为独立的个别人士分开评税。 如你及配偶均有应课薪俸税入息,你们须各自填写报税表以申报入息,申索开支和扣除额。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香港受聘員工的入息 要納薪俸稅 有否例外
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稅務條例》規定申索人或其配偶的父或母於課稅年度內,必須通常在香港居住。 「通常在香港居住」,是指該父或母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納稅人在2020/21課稅年度有薪俸收入,而其配偶並無任何應課稅薪俸收入。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納稅人和配偶分别購買了一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並各自繳付合資格年金保費60,000元。 因配偶没有任何應課稅薪俸入息,他們不符合資格申請合併評稅方式評稅,因此,納稅人可以獲得的最高扣除額只可以是其個人上限的60,000元。
如在扣除的年度並沒有租金收入或租金收入不足以扣除,未能扣除部份可在之前年度的應評稅值中扣除。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你必須和你的父母協議,決定由誰申索你祖父母的免税額,然後把你們的決定,以書面交與税務局職員辦理。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由於他的婚姻未有註冊,你配偶的繼父不符合税務條例中父母的定義。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稅務及應課稅品
例子二,夫妻二人只有一個入息超過$132,000,並有一名3歲兒子。 假設丈夫月入為$55,000, 而太太$5,000,同樣地家庭總月入為$60,000。 選擇個人報稅的話,儘管已扣除兒子的免稅額$120,000,丈夫需要繳交的個人稅款為$41,360,選擇合併報稅便可以將太太的個人免稅額為丈夫報稅所用,只需繳交$29,120。 在薪俸税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税。 本文介紹已婚人士及配偶分開評税或合併評税的分別、選擇合併評税的好處,以及通知税務局選擇和取消合併評税的期限。 假如选择合并评税,已婚人士及其配偶的入息会被归纳一起计算。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合併評稅選項要每年申請
法例容許納税人申索他們的領養父母、領養祖父母或領養外袓父母的免税額。 《税務條例》內“領養”指以香港法律所承認的任何方式而領養。 一般來說,税務局不會要求市民提交受養父母日常開支的單據。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義務稅務諮詢2021 – 稅務師錦囊
開支必須與應予評税的入息有「直接關連」才可獲扣除。 如該項支出只是為了使某人取得受僱工作而支付,則不可以扣除。 一般而言,完全、純粹及必須為產生應予評税的入息而招致的所有支出及開支均可扣除,但屬家庭或私人以及資本性質者的開支並不可以。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5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關於「完全、純粹及必須」及「為產生」的規定十分嚴苛。 《香港税務條例釋義及執行指引第 9 號》載有更詳盡的論述。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合併評税
通常職業退休計劃下不設任何強制性供款,因此你可選擇供款 0% 至 10% 。 税例容許參與職業退休計劃的人士和參與強積金計劃的人士得到同等扣除額。 因此你應得到 $6,000 的扣除,即相等於 12 個月的每月 $500 。 另外,根據上述豁免令,僱員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收取的款項(例如辛勞津貼或補助金),均可獲豁免繳納薪俸稅。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免税額
若申索人沒有提供上述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税務局局長將不會考慮該免税額的申索及會撤銷之前已給予的免税額。 值得留意的是,選擇合併評稅的已婚納稅人,須每年重新提出申請。 無論選擇或取消合併評稅都有時間限制,包括在該課稅年度或隨後一個課稅年度內提出申請;或須於評稅,或評稅成為最終決定的評稅後1個月內提出申請;或在稅務局局長根據有關情況而認為合理的更長時間內提出。 當取消選擇合併評稅後,便不能於同一課稅年度內再次選擇合併評稅。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配合每年不同的稅務扣減優惠,以下有兩個最普遍的例子給你們參考。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已婚人士選擇個人入息課税的處理方式
陳太太從出租物業每月收取租金$10,000,並支付供樓按揭利息全年共$56,000。 對於逾期未繳交的税款,税務局會立即採取法定追税措施,旨在保障税收和向拖欠税款的納税人追收過期未繳税款。 若希望享受扣稅效益,納稅人需要注意醫保內容, 避免日後保險金額的爭拗。 2020年5月黃先生宣告破產,不能償還2019年2至4月租金。 香港樓價動輒千萬,樓宇按揭成為置業不可或決的一環。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香港報稅「零申報」?「不活動公司」要報稅嗎?
假如選擇合併評稅,已婚人士及其配偶的入息會被歸納一起計算。 已婚人士及配偶如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所評定的應繳税款,通常會根據二人在作出扣除後的入息總額按比例分攤,而他們會各自獲發給評税通知書。 例如,未婚的納稅人薪俸稅寬減上限是每人10,000元。 如納税人、其分居或已離婚的配偶及其他人士就同一未婚子女均有資格申領子女免税額,税務局局長會請所有申索人自行協議他們之間應由誰享有該免税額或協議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如未有作出協議,税務局局長會根據各申索人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作出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分開評稅的情況
「通常在香港居住」這個要求,也適用於申索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但是在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方面,條例則沒有要求其配偶或受養人需要通常在香港居住。 如果父母長期居住於香港境外,逗留香港日數不多,來港只是探親性質,即使他們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稅務局一般不會視他們為通常在香港居住。 因此,納稅人即使有供養居於境外的父母,也不能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稅務局除了會核對納稅人所提供的資料與局方的電腦記錄是否相符外,也可以向其他政府部門,例如入境處、社會福利署、房屋署等索取資料作核實。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5 合併評稅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即全年132,000,採用合併評稅對你們應該有利。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税率評税,則由另一方申請申索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納稅人除了可以利用稅務局的「稅款計算機」衡量應否採用合併評稅,以估算二人的應繳稅款,為擔心錯誤合併評稅的納稅人提供支援及幫助。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選擇副題
但是,僱員收到僱主來自「保就業計劃」的補貼所發放的工資,由於是僱員因受僱工作而獲得的入息,僱員須就其繳納薪俸稅。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申請的商業登記證,可以是一人的獨資公司或多於一人的合夥經營業務。 填報稅表時要在第五部份內填上總入息、毛利或純利及應評稅利潤等,而稅率是應評稅利潤的15%,首200萬元應評稅利潤可以減半計算,即是7.5%。 法例規定在納税人與配偶分居或離婚的那一個年度內,納税人不能享有「單親免税額」。 舉例說,納税人在2022年8月離婚,他/她在2022/23年便不會得到「單親免税額」,要到2023/24課税年度的評税才能提出申索「單親免税額」。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税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税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1968年1月至3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税年度便年滿55歲,你便可申索及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 但如他們在1968年4月至12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税年度便未年滿55歲。 如這個女兒符合其他申領子女免税額所須的規定,無論她的父或母有否正式結婚,他們都可申索這個女兒的子女免税額。 如果大家都想自己計一計,亦都可以利用稅務局的稅款計算機,簡單計算自己及配偶應繳的稅款,衡量與伴侶應否採用合併評稅。
以現時最高累進稅率17%計算,每年最多可節省10,200元稅款。 但需要留意的是,只有獲保監局認證為「合資格延期年金」的產品,納稅人才能享有扣稅優惠。 延期年金屬於保險合約,如果投保人不能按時繳付保費,保單將會失效。 納税人因財政困難而未能依時清繳税款,可向税務局申請分期繳税。 申請如獲批准,該局一般會就繳税日期後未清繳的税款加徵附加費。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合併評稅的情況
如你的受養父親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則你便可就他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税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5 按該計劃,申索者必須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在極為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證明其病患為嚴重殘疾及其嚴重殘疾情況將持續不少於六個月,才符合申領津貼的資格。 不同的證件簽發機構會採納不同的準則來界定傷殘,而這些準則與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所採納的未必相符。 經由社會福利署管理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公共福利金計劃發放傷殘津貼的必要條件是要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的註冊醫生)證明申請人的情況符合有關計劃定義的殘疾情況。 因此,我們不能接受其他機構發出的證件作為受養人符合資格申領政府的傷殘津貼的證明,以取代註冊醫生根據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簽發的醫療報告。 在報税時,請細閱「個別人士報税表指南」,確認你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資格,然後按你供養父母的情況,如實填妥報税表第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2025 11.4 部。
已婚人士免稅額合併: 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
如合并评税不能减省税款,评税主任会为他们分别发出评税通知书。 不過,今時今日很少人只是打一份工,在現今經濟低迷的環境下,更多的人會做Freelance,或身兼數職,即時下流行的Slashie(斜槓族),那報稅時就有不同了。 如有多過 1 人有資格就同一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同一課税年度申索免税額,如各申索人未能同意由誰人在該年度作出申索,税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