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當初興建第10座時,地基並不穩固,當興建到第3層時,樓宇部份地方倒塌,幸好不影響結構,但是當時徙置事務處為了安全起見,把第10座只建到第3層便停工,以及將此座分成幾個部份,所以有部份單位入伙前已被拆除。 四季庭園內設有緩跑徑,為喜愛運動的住戶一邊運動一邊欣賞各類植物。 小西灣邨瑞滿樓 公園最特別之處是其廢水循環系統,它設於四季庭院的地下,容量高達440,000公升,過濾之後的水可作花園灌溉之用[3]。 地標會所(前稱:弘志展能天地)位於日出公園中心位置,樓高兩層,小朋友可在此場地參與不同的益智活動。
- 露天劇場鄰近弘志展能天地,中央採用圓形劇場設計,並設有座椅,可作表演用途。
- 小西灣綜合大樓(英語:Siu Sai Wan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市政大樓,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小西灣道15號,毗鄰福建中學、中華基金中學、小西灣道及富怡道的交界位置[1],佔地4,400平方米,於2011年7月啟用,乃香港市區首座以綜合大樓而非市政大廈命名的同類型建築物。
- 小西灣社區會堂:面積達1,070平方米,包括禮堂[1]、舞台、舞台會議室、會議室及男女化妝間,由東區民政事務處管理。
- 在1996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選定柴灣邨第二期重建(9-12座)作為首個推行試驗性質的「自選單位計劃」(Self Selection Scheme) 的重建計劃。
杏翠苑(英語:Heng Tsui Court)是香港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位於香港柴灣內地段第161號的填海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 由於屋苑位於舊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杏翠苑雖是新十字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即34樓為頂樓)。 另外,由於屋苑鄰近高噪音的永泰道,為符合環境保護署規定及要求,本屋苑A座部份單位的客廳及/或睡房已在入伙前裝有窗口式冷氣機。 杏翠苑為一個在翠灣邨騰空地盤興建的居屋屋苑,為滿足該區公屋居民置業願望,以綠表申請18期甲居屋的翠灣邨及漁灣邨住戶,可優先購買杏翠苑的單位,餘下的單位則售予其他申請人。
小西灣邨瑞滿樓: 大廈資料:小西灣邨 瑞喜樓
屋邨管理方面,除逸翠樓外,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逸翠樓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 小西灣邨分3期興建,規劃上以其商場(今名「小西灣廣場」,下詳)為中心,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山上平台的第一期4座Y4型公屋,這4座大樓沿著山脊線排開,以製造更多海景及山景單位,減少單位間的互望;而較低一點的平台為兩座居屋曉翠苑面向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柴灣游泳池及泳池公園;而最低一層平台則為第二及三期、巴士總站及商場。 小西灣邨分3期興建,規劃上以其商場(今名「小西灣廣場」,下詳)為中心,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山上平台的第一期4座Y4型公屋,這4座大樓沿着山脊線排開,以製造更多海景及山景單位,減少單位間的互望;而較低一點的平台為兩座居屋曉翠苑面向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柴灣游泳池及泳池公園;而最低一層平台則為第二及三期、巴士總站及商場。 小西灣邨(英語:Siu Sai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Wa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05[1],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前身是英軍情報中心及大坪村[2]。
小西灣廣場(前稱小西灣商場),位於小西灣道10至12號,商場面積逾17,000平方米,自落成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於1990年落成啟用。 於1997年至1999年期間進行了大型改建工程,由巴馬丹拿建築師有限公司(Palmer and Turner)設計,工程包括加建兩座新翼、擴建及搬遷屋邨辦事處到新翼頂層、加設冷氣、拆除多個空中花園及填滿三樓中空以加建大量商舖、改善人行流線、增加扶手梯、重整商場間隔、增加商舖數目、提升場內設施及翻新入口及外牆。 小西灣邨瑞滿樓 環翠邨(英語:Wan Tsui Estate)是香港島上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東區柴灣,港鐵柴灣站現址附近一帶,前身為柴灣邨16至27座,第一座重建後的大廈於1979年落成後,房委會便將柴灣邨16至22座重新命名為環翠邨。
小西灣邨瑞滿樓: 香港大廈搜尋
柴灣邨(英語:Chai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Wan Estate)是香港東區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柴灣新廈街300號,毗鄰東區走廊和港鐵柴灣站。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以前的柴灣邨共有27座徙置大廈,經拆卸重建後,大部份樓宇分拆為環翠邨、悅翠苑、茵翠苑、柴灣市政大廈、樂軒臺以及蝶翠苑,現時的柴灣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負責設計,由西松建設負責承建,並建有灣畔樓與灣映樓兩座T字型非標準設計出租樓宇,此兩幢樓宇同時亦是港島區首個採用非標準型設計的公屋項目。 翠灣邨(英語:Tsui Wan Estate),在計劃興建時曾經有意稱為「柴灣丁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為港島區首個設有Y4型大廈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柴灣的填海地,鄰近柴灣公園及漁灣邨[1]。 屋邨共有四座Y4型樓宇,在1986年動工,1988年9月至1989年2月入伙[2]。 1999年,房委會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2期,將翠灣邨部份單位發售給租戶[3]。 現時翠灣邨的管理已交由屋邨業主立案法團再轉交管理公司負責。
- 小西灣邨分3期興建,規劃上以其商場(今名「小西灣廣場」,下詳)為中心,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山上平台的第一期4座Y4型公屋,這4座大樓沿着山脊線排開,以製造更多海景及山景單位,減少單位間的互望;而較低一點的平台為兩座居屋曉翠苑面向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柴灣游泳池及泳池公園;而最低一層平台則為第二及三期、巴士總站及商場。
- 屋邨設有一個小型開放式商場,由幾棟金字白屋頂的小屋組成,並以附有樓梯的尖頂涼亭為中心,仿似一個熱帶地區裏的庭園。
- 小西灣廣場(前稱小西灣商場),位於小西灣道10至12號,商場面積逾17,000平方米,自落成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於1990年落成啟用。
- 為了讓公園達到只供日出康城的住客使用這個目的,公園的入口均安裝了八達通讀卡器,拍卡成功後方可進入。
- 四季庭園內設有緩跑徑,為喜愛運動的住戶一邊運動一邊欣賞各類植物。
- 值得一提是,在第1、2期各座大樓及街市均設有中文樓名的中文草書書法,第一期樓宇設於樓宇外牆(唯目前除瑞喜樓保留「瑞喜」二字,絕大多數已被移除),第2期樓宇則設於地下通道及地下電梯大堂內,以營造屋邨獨特的設計風格,可惜此項設計未有延伸至第3期樓宇內。
本公園為緻藍天發展權合約中訂明的附屬發展項目之一,由港鐵負責建造。 2005年被售予領展後,隨即由領展接手管理;其後於2007年至2009年期間展開「資產提升項目工程」,由盧緯綸建築師有限公司 (LD Asia) 設計,設計以「有機」及「環保」為概念,工程包括重整商場間隔、增加商舖數目、提升場內設施、翻新入口、外牆及將屋邨辦事處搬遷到瑞隆樓地下。 包括瑞福樓、瑞滿樓、瑞益樓、瑞發樓、瑞盛樓及商場,共建有5幢相連長型(第1款)大廈,7層高的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大樓(前身為東華三院李志雄紀念小學校舍)及5層高商場並設行人天橋連接位於山上的第一期樓宇,於1989至1990年間建成,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 小西灣綜合大樓(英語:Siu Sai Wan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市政大樓,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小西灣道15號,毗鄰福建中學、中華基金中學、小西灣道及富怡道的交界位置[1],佔地4,400平方米,於2011年7月啟用,乃香港市區首座以綜合大樓而非市政大廈命名的同類型建築物。 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翠灣邨樓宇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四層,以及不設1樓,故此31樓已為頂樓。 翠灣邨是港島區首個以Y4型設計的公屋項目,以及港島區最後一個設有舊式插筒式晾衣裝置(俗稱「三枝香」)的屋邨。
小西灣邨瑞滿樓: 重建中
全邨分三期興建,共有12座住宅大廈及6163個單位,為港島區最大及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 小西灣邨亦是港島區唯一一個設有相連長型大廈及港島區首個設有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而第三期的瑞隆樓更是香港首兩幢裝有甲級保安系統(大閘)的公屋大廈之一。 為方便行政及管理,房委會便將翠祿樓分拆成只有一座公屋大廈的屋邨翠樂邨(英語:Tsui Lok Estate)。
小西灣邨第一及二期樓宇外牆以綠色為主調,樓宇中部則是深淺綠色漸變,以呼應周遭蔥籠蒼鬰的自然山景。 第三期則以白色為主調,襯以綠色及紫色,以呼應第一、二期及旁邊富景花園的外牆顏色。 屋邨設有一個小型開放式商場,由幾棟金字白屋頂的小屋組成,並以附有樓梯的尖頂涼亭為中心,仿似一個熱帶地區裏的庭園。
小西灣邨瑞滿樓: 商場
2011年11月起,公園多個水池水位無故下降甚至乾涸,有居民推斷是因為填海土地沉降致使地下水管斷裂所致,部分地面亦出現凹凸不平,有關問題仍然未有解決。 為了讓公園達到只供日出康城的住客使用這個目的,公園的入口均安裝了八達通讀卡器,拍卡成功後方可進入。 露天劇場鄰近弘志展能天地,中央採用圓形劇場設計,並設有座椅,可作表演用途。 劇場外則擺放了多件雕塑,由著名雕塑家李展輝設計[2]。 小西灣邨瑞滿樓 港島東支部於1993年4月21日成立,是民建聯第二批成立的4個支部之一,首任主席是創會會員黃建源先生。 2004年港島東支部分拆出灣仔支部,其後港島東支部改名為東區支部。
小西灣邨瑞滿樓: 大廈資料:小西灣邨 瑞明樓
茵翠苑(英語:Yan Tsui Court)及悅翠苑(英語:Yuet 小西灣邨瑞滿樓 Chui Court)均是香港東區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之一,在環翠邨發展計劃之內。 茵翠苑有兩座舊十字型樓宇,悅翠苑則有一幢新十字型居屋大廈,先後於1983年和1999年落成。 小西灣的人口自1985年急增[3],現時為東區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就此,東區區議會提議在小西灣興建小西灣市政大廈,以解決小西灣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1],選址於小西灣巴士總站北站舊址。
小西灣邨瑞滿樓: 香港已停辦學校列表
此計劃於《2005至2006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列為比較優先處理的項目[1]。 值得一提是,在第1、2期各座大樓及街市均設有中文樓名的中文草書書法,第一期樓宇設於樓宇外牆(唯目前除瑞喜樓保留「瑞喜」二字,絕大多數已被移除),第2期樓宇則設於地下通道及地下電梯大堂內,以營造屋邨獨特的設計風格,可惜此項設計未有延伸至第3期樓宇內。 在1996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選定柴灣邨第二期重建(9-12座)作為首個推行試驗性質的「自選單位計劃」(Self Selection Scheme) 的重建計劃。 前代柴灣邨於1959年至1966年間陸續落成,位於香港東區柴灣,港鐵柴灣站現址附近一帶,1973年前稱為柴灣徙置區,第1至12座為舊長型大廈(第三型徙置大廈),第13至15座為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第17、18、20、22座為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第16、19、21、23至27座為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 當中,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和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曾經以英文字母命名。 於1979年命名時,擁有7座徙置大廈,分別為第17、18、20及22座為第一型,第16、19及21座為第二型。
小西灣邨瑞滿樓: 樓宇組群 – EA0067:(小西灣) 小西灣邨 – 瑞滿樓 (小西灣道 90年代 住宅物業)
翠樂邨主力提供1至2人小單位大廈的出租公屋大廈,部份則為2房2廳及3房2廳連兩個洗手間的家庭單位設計。 項目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在1999年落成[4]。 截至2021年5月,翠樂邨的三房單位為房委會旗下全港租金最高的公共屋邨單位,租金為港幣5,657元[1][5][6][7][8][9]。 日出公園(英語:Lohas Park 小西灣邨瑞滿樓 Park),是香港新界小赤沙日出康城的中央公園,只供日出康城各期的住客進入享用。
小西灣邨瑞滿樓: 日出公園
建築物外觀玻璃牆採用隔溫物料,來減少熱力傳導,提升室內中央空調的能源效益。 小西灣邨瑞滿樓 到了2013年改名為「地標會所」,內設多項兒童遊樂設施,於12月17日開幕。 另外第11座也僅建有兩層,設計基本上與慈雲山邨第41座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柴灣邨11座設有4個獨立廚房、浴室連浴缸及梗房的出租單位。 小西灣社區會堂:面積達1,070平方米,包括禮堂[1]、舞台、舞台會議室、會議室及男女化妝間,由東區民政事務處管理。 小西灣邨瑞滿樓 包括瑞喜樓、瑞樂樓、瑞富樓及瑞強樓及曉翠苑,於1990年建成,由天順有限公司(即今日的華營建築)承建。
小西灣邨瑞滿樓: 香港樓宇目錄
項目總承建商為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4],至2010年11月,計劃工程基本完成[5],於2011年7月4日啟用,開幕儀式於同年8月28日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主持[6]。 包括瑞泰樓、瑞明樓及瑞隆樓及佳翠苑,共建有3幢和諧一型出租公屋大廈共2008個出租公屋單位及2幢和諧一型居屋大廈,共1216個出售居屋單位,於1990年5月動工,1993年5-9月分階段落成入伙,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小西灣邨瑞滿樓 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第一期的樓宇雖是Y4型及新十字型設計,但其中瑞喜樓、瑞樂樓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即33樓為頂樓);而瑞富樓、瑞強樓更減少三層(即31樓為頂樓);而曉翠苑各座樓宇則減少兩層(即33樓為頂樓)。 小西灣邨瑞滿樓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一般的第三型徙置大廈,樓高均為7-8層,但柴灣邨第10及11座卻分別僅建有3層及2層。
小西灣邨瑞滿樓: 樓宇
邨內設兒童遊樂場、健身設備、籃球場、閒坐區、停車場及羽毛球場。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小西灣邨瑞滿樓 而第三期原本設噴泉及人工湖,但噴泉在2001年變成了花槽;而在2003年沙士爆發後湖內的水被抽乾,約3年後湖邊石頭被移走,並已改建為室外閒坐區及休息地方,而毗鄰之游泳池和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小西灣邨瑞滿樓: 環翠邨
而小西灣街市外判予建華集團管理,於2015年8月完成翻新後,改名為本灣市場。 市場檔位由48檔增至60檔,並參照外國鮮活街市的特色,大玩科技元素,推出「i-Chicken」檔口,顧客可經視像鏡頭在雞販檔現場揀新鮮雞,便可以在半小時後領取劏好的雞,據了解雞價與在柴灣雞販的價錢一樣。 街市內亦設有24小時水果機,顧客可以在豬肉檔增值八達通。 小西灣邨瑞滿樓2025 該街市成為全港首個街市開設透明玻璃看到烤爐燒製產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