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可享稅務扣減優惠,扣稅額上限為每年6萬元(此上限為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和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的合計上限)。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僱主擁有選擇強積金計劃的最終決定權,而僱員有權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個人承受風險能力和未來計劃,把供款投資於計劃下一個或多個基金。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簡稱強積金或MPF),是為全港所有就業人士設置的退休保障制度。 除了部分豁免人士外,法例規定18至65歲的僱員及自僱人士都必須參加,僱主亦必須為僱員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 法定供款額由僱主及僱員根據僱員入息各自供款5%,加起來共10%,一般是每個月供款一次。 一名東主在2022/23課税年度的強制性供款為$18,000。
- 一名東主在2022/23課税年度的強制性供款為$18,000。
- 為方便計劃成員就可扣稅自願性供款金額填寫報稅表,強積金受託人每年會向計劃成員提供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概要。
- 為進一步完善強積金制度,她聯同積金局同事過去一年出席了150場活動,與各界會面交流,傳遞強積金信息及聆聽持份者的意見。
- 而在非出租期間 (例如供你與家人居住或空置) 的利息支出,不會獲得扣除。
- 此修訂條例落實納税人繳付的住宅租金可在薪俸税和個人入息課税下獲得税務扣除。
要注意的是,政府將「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歸作同一類別計算,亦即是說,就算你同時購買高額的「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或「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最多亦只能有$60,000元扣稅額。 有關強積金制度的資料乃以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其他生效的法例/規例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發出的指引或公布為準。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如對本網頁內容的涵義或效力有任何疑問,請徵詢獨立人士的意見。 僱員及僱主雙方須分別向強積金(MPF)帳戶作出僱員有關入息的 5%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的供款,惟受最低及最高入息水平限制。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投資課程101
在計算薪俸税或個人入息課税時,除各類免税額外,你亦可申索其他的税項扣除。 本文解釋税項扣除的定義、各類可供選擇的税項扣除,以及須要保留證明文件的期限。 為方便計劃成員就可扣稅自願性供款金額填寫報稅表,強積金受託人每年會向計劃成員提供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概要。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若夫婦二人均為納稅人,每名納稅人只可就自己作出的TVC供款申請扣稅,其扣稅額不可與配偶共用。 他的僱主除了成立強積金計劃外,還保留獲豁免的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作為額外保障。 他在某一課税年度同時參加該兩個計劃共供款$11,000,包括強積金計劃的強制性供款$6,000,認可職業退休計劃自願性供款$5,000。 在計算薪俸税應課税入息時,他只可獲扣除$6,000的強制性供款。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合資格年金保費」及「可扣税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扣税安排
截至3月底,全數1090萬個賬戶中,有26.8%、290萬個賬戶的強積金是根據預設投資策略的規定進行投資,或投資於該策略下的成分基金,總資產894.4億元,佔強積金制度總淨資產值8.1%。 為進一步完善強積金制度,劉麥嘉軒聯同積金局同事在過去一年出席了150場活動,與各界會面交流,傳遞強積金訊息及聆聽持份者的意見。 一名獨資經營業務的人士(東主)在某一課税年度的利潤為$1,000,000,於2022/23課税年度期間,他的強制性供款額為$18,000。
若宏利並未給予批准,宏利保留權利阻止訪客從宏利合理地認為並未如此獲批准的網站透過連結而直接接入宏利網站。 金融工具(尤其是股票及股份)之價值及任何來自此類金融工具之收入均可跌可升。 有關詳情,包括產品特點及所涉及的風險,請參閱強積金計劃說明書(PDF)。 你作出或轉移至滙豐強積金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越多,紅利單位回贈越多。 從上表可見,三種自願性供款在開戶、供款、轉移、取回等安排都各有不同,特別是稅務優惠方面,只屬TVC獨有。 因為每名僱主所選擇的計劃不同,所以每當僱員轉一次工,都有機會擁有越來越多不同的強積金帳戶,僱員要不時整合戶口,並且審視自己的投資計劃能否帶來理想回報。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基金公司微博影響力:嘉實中歐富國保持前三 創金合信基金、彙添富基金排名下降
根據年報,全數1,090萬個賬戶當中,26.8%即290萬個賬戶的強積金,是根據預設投資策略的規定進行投資,或投資於該策略下的成分基金,總資產894.4億元,佔強積金制度總淨資產值8.1%。 另外,可扣稅自願性供款賬戶有6.8萬個,總供款額85.9億元。 你提交報税表時,無須提交證明文件,但仍須保留所有由強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受託人所發出的有關供款及累算利益的證明文件,包括每年度的總結算表及在轉移計劃時所收到的轉移結算書,以便需要時提交税務局覆核。 合資格年金保費是指為簽訂或續訂經保監局核證為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而須向保險人繳付的淨款額,但以關乎提供年金款項的淨款額為限。
- 截至3月底,全數1090萬個賬戶中,有26.8%、290萬個賬戶的強積金是根據預設投資策略的規定進行投資,或投資於該策略下的成分基金,總資產894.4億元,佔強積金制度總淨資產值8.1%。
- 不過,在一些特定情況下,計劃成員可在65歲前提早提取強積金,包括提早退休、永久性地離開香港、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死亡等。
- 另外,積金局今年以嶄新手法製作短片,由積金局網站的聊天機械人–積金大使「阿積」,與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以及行政總監鄭恩賜互動,介紹局方過去一年在保障成員、構建積金易平台及持份者溝通等方面的工作。
- 「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同樣可以作扣稅用,而就每名納稅人,最高可套用的扣除額為$60,000元。
假設納税人在2021/22年度,支付TVC HK$30,000及合資格年金保費HK$$50,000。 計算時,首先扣除已支付的TVC供款HK$30,000,而餘額HK$30,000則可扣除已繳付的合資格年金保費,扣稅上限合共為HK$$60,000。 加上取消強積金(MPF)對沖,最快2025年實施,打工仔以後就不用「貼錢炒自己」。 強積金還有不同的自願性供款,如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就有每年最高HK$60,000免稅額,不失為一個慳稅良方。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扣除資格
在報稅時,有些公司會幫僱員計算好課稅年度的強積金供款總額,以便他們報稅。 此計劃提供多元化的成分基金選擇,配以全面的強積金服務,讓成員因應本身的需要及風險取向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另外,根據法例規定,此計劃同時提供預設投資策略,作為其中一項投資選擇。 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ax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Deductible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Voluntary Contributions,TVC)是一種強積金供款制度,亦是唯一一種提供稅務優惠的自願性供款計劃。 在課稅年度內,所存入可扣稅自願性供款帳戶的款項,可用作申請扣除個人入息稅,其扣稅額以政府規定的年度限額為上限。 《2019年税務及強積金計劃法例(關於年金保費及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税務扣除)(修訂)條例》在2019年3月29日刊憲成為法例。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投資優惠
不過,很多人或者只知道自己薪水被扣除了一小部分用來供款,對於具體的參與流程和計算方法則毫不在意。 自僱人士可把支付給強積金計劃的強制性供款當作營業開支,申請扣除香港利得稅。 由於成員可就TVC自由選擇強積金計劃,故受託人經常推出優惠吸引開戶,但優惠條款各異,成員應就小心比較,並要多留意計劃的基金選擇、往績、收費水平及受託人的服務質素,才作出決定。 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是現行強積金制度下一種可以享有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扣稅優惠的強積金供款。 由於它是為增強退休儲備而設,所以跟強制性供款一樣,帳戶結餘必須保存至65歲退休時或基於強積金法例容許的理由方可提取。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供款扣税簡介
自僱人士亦可向強積金計劃(MPF)作出供款,供款額同樣為收入的5%,不過供款日可選擇按月或按年供款。 TVC屬強積金額外供款性質,並非強制參與,打工仔可自行選擇心儀的強積金計劃及辦理開戶手續,供款安排極具靈活性,金額無須與收入掛鈎之餘,亦可可不定期、不定金額供款。 不過,由於政府旨在鼓勵市民為退休作更多儲蓄,因此與強制性供款一樣,可扣稅自願性供款須保存至65歲才可以提取(符合法例訂明的特定情況除外)。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只要打工仔是強積金計劃現有的僱員、自僱人士、個人帳戶持有人或現有獲強積金豁免的職業退休計劃的成員,並於2021/22年度已開立特定TVC帳戶及完成供款,即符合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扣稅資格。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部分強積金計劃沒有提供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或/特別自願性供款,計劃成員可從積金局的「受託人服務比較平台」詳情。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2025 TVC即是「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是強積金制度下一種的供款方法,在2019/20和隨後的每個課稅年度,打工仔存入的TVC帳戶供款,即可申請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扣稅。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扣稅: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 配偶合共最多12萬元扣稅額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資深基金經理溫鋼城指,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好處是可以扣稅,亦可省手續費。 然而,溫認為是「一分錢一分貨」,通常強積金的基金表現相對普通。 另外,積金局年內發出346700份付款通知書,成功為96600名僱員討回共1.45億拖欠供款。 積金局今天(7月30日)發表《 年報》,臚列局方在該年度的主要工作、強積金制度的最新發展與策略方向,以及財務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