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塘站於2002年8月4日啟用,是將軍澳綫新建車站中最先啟用的車站。 而為了能夠方便乘客熟習新的轉乘安排,觀塘綫及將軍澳綫會臨時以油塘站為終點站,為期兩星期。 同樣地,北角站及鰂魚涌站亦改屬將軍澳綫,列車在離開鰂魚涌站及東區海底隧道路段之後並不再前往藍田站,改行另一段新建的路段前往油塘站。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500,年齡中位數為 42.7歲。
- 事實上,加息壓力下,令整體樓市氣氛相對淡靜,發展商每每推售的新盤都以低價作招徠,否則難以吸引客源承接。
- U2層月台實際上與茶果嶺道僅一牆之隔;而U1層月台則處低於地面水平的淺層地底,兩層月台皆被混凝土圍封[4]。
- 第3座設28伙特色單位,名為「Garden Villa」或「Sky Villa」的兩房複式連花園或天台單位。
- 而原有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至藍田站的路段亦改稱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時使用。
油塘站工程的另一大特點,是車站建造工程與房委會房屋發展工程之結合。 前地鐵公司受房委會委託,於車站頂層興建購物走廊,並在車站周邊興建公屋及商場地基[23]。 油塘站由日本熊谷組承建[21],車站採用明山爆破方式建造,原址為聖安當小學、普照書院舊址以南的一處山坡及觀塘仔灣填海地[22]。 油塘路線2025 由於油塘站並非像將軍澳支綫其餘新車站般建於新填海區,故承建商展開車站建築工程前需重置原先處於工地範圍內的兩間校舍,並處理廢物棄置場受污染之土壤。
油塘路線: 車站結構
由於油塘站是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重要轉乘站,因此於平日繁忙時間均有很多乘客途經該站往返香港島及東九龍。 油塘路線 其中在車站4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北角)候車的乘客有機會須輪候至少2班列車才能登車[9]。 50線全程收費為$17.0,而50R線全程收費為$24.0,兩線均設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1][2][3]。 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此線的車資,可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提供的$2票價優惠[23]。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24]。 而50R線是50線的特別服務,由香港體育館單向開往屯門(菁田及和田),於屯門區的走線和停站安排與50線相同,只於香港體育館大型表演節目結束後提供服務,全程收費為$24.0。
- 除了新界盤低開搶客外,市區新盤同樣採取低價策略谷銷貨源,今次發展商以低於市價近20%谷銷,除了吸引用家客源追捧外,預期可吸納大批投資客承接。
- 加息陰霾下,市場氣氛漸見回軟,新盤及二手樓市場表現淡靜,整體成交量更級級回落,發展商近期推售的新盤都以低市價搶攻。
- 清朝初年,雞婆山成了海盜巢穴,商船視鯉魚門海域猶如鬼域, 故附近居民便稱其為魔鬼山。
- 其中在車站4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北角)候車的乘客有機會須輪候至少2班列車才能登車[9]。
- 高超道邨11座大廈於1971年至1973年間分批落成,西面三家村一帶亦開始發展工業,區內一片欣欣向榮。
- 此路線開辦初期服務範圍狹窄,九龍西只服務佐敦和中港城一帶,客量欠佳。
- 另外,車站周邊有多個大型屋邨、學校、鯉魚門廣場、大本型、油麗商場及油塘中心,加上油塘工業區有不少住宅計畫陸續落成,車站本身的出入閘客流也不斷增加。
運輸署在2012年11月29日舉行的觀塘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上,提出優化觀塘區巴士服務建議,當中建議開辦14X線,以提供更直接巴士服務來往九龍東(鯉魚門、油塘及觀塘商貿區)及紅磡、佐敦、尖沙咀。 按照計劃,客量極低的14C線將永久取消,九巴將調配區內載客量較少的雙層巴士至此路線。 議員普遍贊同建議,但關注擬議路線的班次不足,尚有增長空間,亦有議員認為其服務範圍需擴展至尖沙咀東(麼地道)。 欣榮街臨時巴士總站停用後,土地用作興建鯉魚門邨第三期鯉旺樓,基座附設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與大本型僅一街之隔。 該交匯處於2016年5月15日啟用,原以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為總站的14、62X及259D線隨即遷至該處,三條路線由鯉魚門邨開出後,仍會繞經此站[7][8][9]。
油塘路線: 路線資料
車站平日的出入閘的人流相對平穩,假期則會出現更多區內外市民和遊客的出入閘人流。 大廳內有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涼茶專賣店等,以及不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及自動照相機[5]。 客務中心以及香港郵政郵箱皆設於大廳中央近連接月台的電梯旁[6][7]。 油塘站設有5層,出入口、大廳及商店均設於U4層,出口連接平台及毗鄰商住設施。
大廳之上為不對外開放的機房、職員專用區域[註 油塘路線2025 油塘路線 3],以及由房委會委託前地鐵公司興建的「大本型購物廊」[註 3] [2] [3];而大廳之下分別為機房[註 3]以及兩層月台。 U2層月台實際上與茶果嶺道僅一牆之隔;而U1層月台則處低於地面水平的淺層地底,兩層月台皆被混凝土圍封[4]。 清朝初年,雞婆山成了海盜巢穴,商船視鯉魚門海域猶如鬼域, 故附近居民便稱其為魔鬼山。
油塘路線: 隧道
全城期待,估計左右樓市大局的長實(1113)油塘大盤親海駅II終於開價! 首張價單涉及132伙,折實平均呎價14,997元,比較去年同區以至今年初附近地區開售新盤首批均價,平約17%。 五桂山上築有不少晨運園地,一般可經由炮台山或寶琳路循衛奕信徑第三段攀遊。 此路線與第一代14X線的走線,除了鯉魚門、牛頭角和尖沙咀路段外,皆非常接近。 在2013年10月12日至2017年8月18日期間,兩線介乎高超道至佐敦道一段走線更是完全相同。
房屋委員會於2002年11月28日通過停建和停售居屋計劃單位後,第五期全數7座樓宇已售予政府作紀律部隊部門宿舍之用[9],第三期其中1座轉作油塘邨租住公屋--「美塘樓」。 餘下4幢樓宇改稱「油翠苑」,全數1,480個單位於2009年底起重新推出市場發售,已於2011年入伙。 現時社會上普遍使用的「油塘」,得名自亞細亞石油公司茶果嶺油庫[1];該油庫早已拆卸,原址興建了麗港城。 穿過叢林小路後,好像探險一樣,踏在微微枯黃的草地上,進去位於城市的另類世外桃園。
油塘路線: 巴士總站
而原有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至藍田站的路段亦改稱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時使用。 而大部分接駁公車及小巴路線大多是連接藍田的廣田邨、茶果嶺一帶,故有部分居住在藍田住宅區的居民轉乘接駁交通工具往返油塘站,可直接前往香港島或將軍澳,無須多乘一程觀塘綫列車往返藍田站。 油塘路線 由於油塘站位於茶果嶺道附近的山邊,車站在設計時並未有設立轉運站。
油塘路線: 啟用日期
油塘東(Yau Tong East)位於油塘東部,碧雲道至欣榮街一段高超道一帶的區域,當區亦主要使用該段高超道出入。 區內建有高俊苑、高怡邨、高翔苑及鯉魚門邨,其中高俊苑、高怡邨及高翔苑位置為前高超道邨所在,當時在屋邨南端設有油塘(高超道)總站;屋邨在九十年代清拆後,巴士總站亦隨之而消失。 前地鐵公司只於近B2出口外設置一部電梯連接車站平台及茶果嶺道,但該處偏離油塘工業區且人跡罕至,若市民由油塘工業區前往電梯出入口,步行需時約4分鐘;而靠近工業區的A2出口則只有樓梯,惟港鐵回應區議員及傳媒報道,並未言明有任何改善措施[8]。 14X為14線之特別班次,乃取道啟德隧道及東九龍走廊往返之特快路線,不經主路線所服務的九龍灣至土瓜灣一段以及佐敦西部。 油麗(Yau Lai)位於油塘北部,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以北、油塘道及油塘里之間區域。 居民如需乘搭巴士路線,需步行至鯉魚門道「聖安當女書院」/「油麗邨」或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
油塘路線: 鯉魚門
高超道邨11座大廈於1971年至1973年間分批落成,西面三家村一帶亦開始發展工業,區內一片欣欣向榮。 港府早於1960年代末委託顧問研究興建地路,報告建議在油塘地區興建一個名為「Ma Yau Tong」地下鐵車站[5],可見當時油塘地區亦有「Ma Yau Tong」的名稱。 搭港鐵的話,在油塘站A2出口,步行15分鐘左右就到三家村。
油塘路線: 路線資訊
因此在啟用時,不少接駁公車及小巴路線只能延伸至油塘站附近的鯉魚門道作中途站,乘客需利用A1出口的電扶梯及油塘邨往返大廳及其接駁的公車及小巴站。 2016年8月13日,九巴214線投入服務,來往此站及長沙灣(甘泉街),是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後首條全新以此站為總站的全日路線[10][11],亦為首條使用高超道西行直接進入此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 交匯處設於大本型港鐵樓層,與港鐵油塘站大堂處於同一水平[3],行人可穿越商場購物廊及環保木通道,或利用港鐵站前庭(站前綠化空地)往返港鐵站A1/A2出口及油麗邨。 直至2012年7月2日,位於高超道油塘邨第四期大本型的油塘轉運站啟用,故所有以距離油塘站較遠的欣榮街臨時公車起訖站(現為鯉魚門邨轉運站)作為終點站的公車路線[註 5]皆遷入該轉運站[13],乘客可經由A2出口穿越大本型港鐵層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油塘路線: 鯉魚門石礦場攝影位3:石破屋 另類城市景世外桃園
鯉魚門三家村,除了可以去吃海鮮,在漁村最入的部分,原來有一個已經荒廢了的石礦場,那邊有著尚待開發的石山,還有石灘與破屋。 油塘路線 油塘路線 於油塘地鐵站出發,15分鐘路程即可行到,先帶你在三家村的石灘拍攝燈塔海景相片,再帶你穿過一條狹窄的探險小路,踏上另類頹廢風的世外桃園。 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不少人經油塘站前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惟因經油塘站前往的道路十分斜,因此在由調景嶺站前往墳場的行人通道在2012年開通後,不少人亦改經調景嶺站前往[11][12]。 事實上,加息壓力下,令整體樓市氣氛相對淡靜,發展商每每推售的新盤都以低價作招徠,否則難以吸引客源承接。 除了新界盤低開搶客外,市區新盤同樣採取低價策略谷銷貨源,今次發展商以低於市價近20%谷銷,除了吸引用家客源追捧外,預期可吸納大批投資客承接。
油塘路線: 鯉魚門石礦場盧葦草+三家村石灘燈塔
受油塘邨重建、地鐵油塘站啟用、公共小巴競爭等因素影響,14C線客量持續低迷,2009年7月起更是市區班次最疏落的巴士路線。 油塘路線 鯉魚門道為連接油塘及觀塘的主幹道路,貫穿油麗邨的油塘道為前往茶果嶺道沿岸工業區與麗港城的車輛提供特快途徑,而高超道則連接藍田碧雲道沿途多個公營房屋。 油塘中(Yau Tong Central)位於油塘中部,油塘邨通道[12]及欣榮街一帶的區域,該區主要使用鯉魚門道及欣榮街出入。 區內建有油翠苑、油美苑、油塘邨及油塘中心等住宅,以及鯉魚門廣場和大本型兩所商場,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座落大本型基座。 油塘(Yau 油塘路線2025 Tong),舊稱游塘[1][2],位於九龍觀塘區東南部,北面接鄰藍田,西北面與茶果嶺為鄰,東面隔山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調景嶺接壤,南端鯉魚門更為九龍最南之處。
油塘路線: 巴士轉乘優惠
9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使香港製造業逐漸式微,區內工廠開始北移,一時間油塘工業區變得冷清。 62X線更於1993年8月9日遷離鯉魚門,餘下的14C線因失去工業區上班的主要客源致客量大受影響,於2001年6月26日改為循環運作,不再在鯉魚門設總站。 1960年代初,政府在一塊山水環抱的斜坡上,建了18幢八層高的徙置大廈。 油塘徙置區第一期於1964年落成入伙[1],14系列路線相繼投入服務,成為區內對外主要交通。 當年前往油塘的巴士路線,起訖點名稱一律稱為「游塘」[4],可知「游塘」一名應為原名。 油塘地處邊陲,南臨鯉魚門,西望茶果嶺,東靠調景嶺,三面依山傍水,只有西面一條鯉魚門道通向觀塘。
油塘路線: 車站
油塘灣(Yau Tong Bay)位於油塘西部,港鐵油塘站對開一段茶果嶺道一帶的區域,現時油塘灣畔大部份土地正空置等待發展。 將軍澳綫2002年8月通車,帶動區內重建,油塘工業區現時建有數幢私人住宅。 政府亦將油塘灣改劃成「綜合發展區」,透過重建逐步將區內工業用地,改為住宅及文娛康樂用途[11],令油塘展現新姿。 另一邊廂,高超道邨陸續拆卸重建,油塘(高超道)總站於1998年11月30日停用,加上區內工廠北移,令這個位處九龍南陲的小鎮霎時間變得冷清。
油塘路線: 巴士起火
而事實上,長實早年就項目申請興建5座大廈提供536伙,並在2016年獲城規會通過,及後於2019年向城規會提交新申請,要求將土地用途改劃作「綜合住宅發展」,由原先的5座大廈,改由4座住宅大廈,提供903伙單位,較舊方案多367伙或68.5%。 項目提供886伙分兩期發展,今次推出市場是第2期由3座組成共658伙,其中第2A及2B座共設有630伙,主要為開放式及1至3房間隔。 第3座設28伙特色單位,名為「Garden Villa」或「Sky Villa」的兩房複式連花園或天台單位。 預計關鍵日期為2025年10月15日,樓花期長約27個月。 租金方面,區內新晉屋苑平均每呎租金約50元,部份開放式單位更高達60元,料租金回報有保證。 受惠於政府落實興建將軍澳綫,地鐵在油塘設置車站,工程於1998年10月展開,在工地範圍內的聖安當小學[6]與普照書院[7]須遷到區內新校舍,油塘邨重建計劃亦正式展開。
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便選了在魔鬼山興建一系列的軍事設施,包括炮台、交通壕、火藥庫及碉堡等。 這些建築於1902年落成啟用,當中包括歌賦炮台的兩座6吋大炮 (1909年將其中一座擴大為9.2吋)及砵甸乍炮台兩座9.2吋大炮。 到了30年代,由於調防關係,歌賦炮台的一座6吋大炮於1910年移走,魔鬼山其餘三座9.2吋大炮亦先後被移往香港島的赤柱炮台及鶴咀半島的「博夏勒炮台 」。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由於日軍主力在陸路攻擊醉酒灣防線於城門谷的一段,魔鬼山炮台未有發揮明顯作用。
油塘路線: 交通資訊
此舉使以油塘公共運輸交匯處為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曾一度僅餘繁忙時間路線和通宵路線。 由於在平日及星期六繁忙時間的將軍澳綫北行班次有不同的終點站,故港鐵曾在3號月台安裝了數部液晶顯示器[註 6],清楚顯示未來4班列車的終點站以及抵站時間;而在其餘時段由油塘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調景嶺站或將軍澳站轉車。 在將軍澳綫啟用前,觀塘綫一直擔任往返香港島及東九龍的重要路線之一;然而自2002年8月將軍澳綫啟用後,觀塘綫過海段獲撥入將軍澳綫,而觀塘綫則改以調景嶺站為終點站,往返上述兩者的乘客須在油塘站轉車,有網民亦表示不喜歡花費額外時間在油塘站轉車過海[10]。 油塘站(英語:Yau To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油塘茶果嶺道旁,屬於港鐵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也是將軍澳綫唯一一個位於九龍區的車站。 鯉魚門以海鮮聞名遐邇,服務該區的專營巴士卻一直只得14C線來往觀塘裕民坊。
油塘路線: 九龍區試場分析-油塘(難度評分、 注意事項)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油塘站設有一組島疊式月台,其中上層月台(U2層)為2號月台(觀塘綫往黃埔)及3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而下層月台(U1層)則為1號月台(觀塘綫往調景嶺)及4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北角),所有月台均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 基於地勢,油塘站大廳與油麗邨以及鄰近的油塘里處於同一水平,另一端出入口則連接大本型商場;而大廳以下則為兩層月台。
在香港開埠以前,到之後一段頗長時間,油塘盡是荒涼一片,屬「九龍四山」[3]茶果嶺及鯉魚門兩鄉管轄。 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綫正式全綫通車,觀塘綫的終點站正式改以位於新界西貢區的調景嶺站;而將軍澳綫亦正式改以位於將軍澳的寶琳站為終點站,此站亦成為觀塘綫及將軍澳綫的中途站。 加息陰霾下,市場氣氛漸見回軟,新盤及二手樓市場表現淡靜,整體成交量更級級回落,發展商近期推售的新盤都以低市價搶攻。 繼紅磡新盤上月以每呎約1.89萬,入場價約367萬,昨日正式推出的油塘新盤,每呎開價僅約1.49萬,入場價約290萬,由於該盤開價吸引,甚至貼近新界屯門元朗及洪水橋新盤的售價,相信有力引領大批客源湧出來,預期該盤可取得不俗反應。
觀塘區的油塘@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43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72,213人。 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油翠苑,海傲灣,高俊苑,高宏苑,油塘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500,年齡中位數為 42.7歲。 市場氣氛稍見下跌,新盤及二手樓市場均表現淡靜,整體樓市成交量都顯著回落,發展商開盤步伐亦相對放慢,市場推出的新盤可說寥寥可數。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油塘工業區(Yau Tong Industrial Area)位於油塘西南部,高輝道、東源街、崇信街及茶果嶺道之間一帶的區域,為三家村(Sam Ka Tsuen)故地[13]。
服務鯉魚門的首條專營巴士路線14C在1969年8月8日投入服務,來往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及觀塘(裕民坊),為當地居民及在油塘工業區上班的市民提供接駁觀塘市中心的交通服務。 1979年,來往藍田(南)及鯉魚門(三家村)的九龍專綫小巴24線投入服務,進一步加強了鯉魚門與觀塘區內各住宅區之間的連繫。 往返屯門市中心及鯉魚門的62X線於1987年10月26日投入服務,令鯉魚門首度有新界巴士路線進駐,亦是至今唯一一條曾以鯉魚門為總站的新界巴士路線,可惜這些都只是曇花一現。 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於大本型地下,沿用「油塘」一名,於2012年7月2日啟用。 原有使用欣榮街露天臨時巴士總站的路線(計有九巴14、14D、62X、219P、259D、N216線,以及城巴E22P、E22X、N26及R22線)於當日悉數遷至此處[4][5][6]。 專綫小巴24短途班次及特別班次、63M與76B線同日起亦改以此站為總站或折返點,而24線的常規班次亦曾雙向繞經此站,惟於2013年10月1日起往藍田(啟田商場)方向恢復停靠高超道油塘社區會堂外之分站,不再繞經此站。
此路線開辦初期服務範圍狹窄,九龍西只服務佐敦和中港城一帶,客量欠佳。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現時,僅個別小巴路線駛經油塘道;2012年5月31日至2013年10月11日期間,九巴219P線下午回程班次曾繞經油塘道,並於油塘道遊樂場設站。
油塘路線: 巴士站
根據價單,親海駅II首批132伙,戶型由開放式及一至三房,包括22伙開放式單位、43伙1房、52伙2房及15伙3房。 折扣率由18%至19%,折實價由約290萬元至1,114.3萬元,折實呎價13,443至16,407元,折實均價14,997元。 入場單位為2A座1樓K室,實用210方呎,開放式間隔,以最高18%折扣計,折實售價290萬元,折實呎價13,810元。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7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油塘路線: 班次
因為在百多年前,不少廣東人流落鯉魚門,他們以「打石」為生,石材會銷售至台山順德,甚至歐洲。 當年,鯉魚門與牛頭角、茜草灣、茶果嶺這三條同樣經營打石的村落合稱「四山」,而礦場老大更有「四山頭人」之稱,與滿清政府關係密切。 80年代開始,打石業式微,礦場相繼關閉,就剩下現在看到的石礦場了。 油塘路線 現時沒有專營巴士行經油塘道[註 1],只有專綫小巴23C及90A線,以及公共小巴油麗邨至觀塘線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