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撥款逾100億港元的廣華醫院第一期重建工程已經完成,而第二期主要工程亦會隨即展開。 油尖旺區議會將於下周二(31日)的大會上討論廣華醫院第二期的重建計劃,並預料今年第二季提交立法會審議。 廣華醫院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 …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駐院警員見狀,即上前制止並將該名母親拘捕,其後警車到場將其押走;受傷的護士則由同僚協助治理。
廣華醫院呼吸系統專科針對病人活動的局限性,特別設立專業團隊,為曾經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提供復康治療,以鞏固治療帶來的效益、減少病發率。 廣華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剛於2010年11月成立呼吸系統腫瘤專科門診,接受確診患有肺癌的病人內部轉介,選擇合適的肺癌病患者接受標靶治療。 在安全監察下評估病人在運動壓力下產生反應,分析氧氣及二氧化碳的交換、心電圖、血氧及血壓等數據,目的為病人鑑別運動受制之原因、評估手術風險及制訂運動訓練計劃。 肺功能檢查數據有助醫生為病人所患的呼吸道疾病作出正確的治療及診斷。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大樓
廣華醫院是九龍中醫院聯網的一所主要急症醫院、神經外科和婦產科轉介中心。 醫院管理局與港鐵公司曾磋商有關油麻地港鐵站至廣華醫院之間建行人隧道。 《香港01》記者曾實地視察,廣華醫院現時正展開重建工程,部分地方已被圍封。 若要前往位於窩打老道的醫院正門─主座大樓,以至急症室、門診大樓求醫,路途絕不輕鬆。 記者聯同輪椅使用者、沙田區區議員葉榮,實測由油麻地港鐵站到廣華主座大樓及門診大樓的所需時間,各需約15及20分鐘。 邁進二十一世紀,廣華醫院門診部遷往徐展堂門診大樓一樓至三樓。
- 無論新舊制公務員,年滿 21 歲的子女或已婚子女都不納入醫療保障中。
- 工程於1997年全部完成,由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主持揭幕。
- 為確保能夠提供現代化及安全的服務,以配合社會未來的醫療需要,醫管局將在不影響現有服務的情況下,重建廣華醫院。
- 1921年11月,廣華醫院首次招收6名護士練習生受訓和實習,為東華醫院集團首次訓練護士。
- 病人只需在位於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地下的自動登記站自行登記,即獲安排輪候編號及就診時間,系統會自動列印有關資料供病人參考,病人可於就診時間才返回門診等候,方便病人安排時間,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輪候時間。
- 政府大力打造香港成為無障礙城市,運輸署設置禁區卻被指位置失當,令殘疾人士出入皆遇障礙!
文件指出,第一期新大樓落成後,相關的臨床服務便會按計劃遷入,而第二期工程會隨即展開,包括拆卸主座大樓東翼和北翼、東華三院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及職工宿舍,以興建第二期新大樓。 有關第二期重建計劃的文件預計於今年第二季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如獲通過撥款,第二期重建工程暫定在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及遷入新醫院大樓第一期完成後開始。 病人如欲為新症預約,須攜同香港註冊西醫發出的轉介信(由發信日起,有效期為三個月)、身份證(正本)或出世紙(如未滿十一歲) (正本) 及住址資料,於本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地下新症約時處預約。 轉介信會交由所屬專科醫生按轉介信內容作評估,完成評估後,本院會按醫生指示郵寄或電話通知病人有關專科的應診日期,而預約便條將會郵寄予病人。 應診人士須按預約便條上的日期和時間,提早十五分鐘前往地下專科門診智能登記系統領取籌號,按指示前往候診室等候就診。 廣華醫院是位於油麻地的公立醫院,亦是九龍區第一所正式醫院,目前隸屬醫院管理局九龍西聯網。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九龍中防跌推廣週
專科門診部包括:內、外、兒、老人、腦外、耳鼻喉及矯形創傷外科等。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隨著服務需求增加,專科門診不斷擴充,設立專科特別科以配合病人所需,提供全面的檢查、治療及護理的跟進服務。 專科服務更引進先進的醫療科技和設備,持續為市民提供更高質素的醫療服務。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廣華醫院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因應當時九龍及新界人口急速增長,社會人士認為有需要在九龍半島興建一所新醫院,服務九龍及新界的華人,最後政府在油麻地撥地予東華醫院興建新醫院。
- 東華三院屬下現有兩間婦女健康普查部 – 廣華醫院婦女健康普查部及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
- 油尖旺區議會將於下周二(31日)的大會上討論廣華醫院第二期的重建計劃,並預料今年第二季提交立法會審議。
- 警員接報到場,譚姓男子涉嫌普通襲擊被捕,案件交由油麻地分區人員跟進。
- 隨著香港醫療架構之轉變,廣華醫院亦作出改革及發展以提升服務質素及效率。
- 香港賽馬會於2000年撥款1,600萬元予廣華醫院進行設施改善工程,興建兩個分別位於醫院東翼和北翼的復康花園,以及連接醫院主要大樓的有蓋行人通道,改善醫院的環境及讓住院病人享用更理想的休養空間。
- 由醫院行政總監帶領下的管理結構,分別由二名總經理、一名高級財務經理分別主管護理事務、行政事務、財政事務,聯同各個臨床專科的部門主管,他們組成醫院最高的管理架構,監察醫院的日常運作及發展。
孔繁毅話,政府嘅決定正確,宜家嘅時機成熟,流感高峰期喺3月已過,新冠病毒都唔需要擔心,社區上有好高嘅混合免疫。 不過口罩令解除第一日,街上大部分市民都繼續戴口罩,有人話會先觀望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唔戴先會除,亦有市民話,喺人多嘅地方先會戴。 廣華醫院的防疫管理更加嚴格,以「全封閉式管理」來形容也不為過。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醫療及衛生服務
1911年10月9日,廣華醫院由當時港督盧押爵士主持開幕,成為當時本港於港島區以外的第一所醫院,命名為廣華醫院,喻意「廣」濟「華」胞。 至1930年,廣華醫院與同為東華旗下的東華醫院及東華東院被合稱為「東華三院」,由一個董事局統一管理。 另外,有百年歷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及建於1999年的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將會被保留。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健康資訊
病人或其親屬需携同病人的香港身份證(或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及香港註冊西醫的轉介信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由發出日起三個月內有效)往婦科門診部登記預約。 記者模擬市民到廣華醫院求醫的路徑,由使用電動輪椅的區議員葉榮,實測由油麻地港鐵站到廣華主座大樓及門診大樓的所需時間。 葉由油麻地站客務中心開始計時,經油麻地站D出口對面的升降機直上地面,即彌敦道的西面。 從地圖所見,油麻地站經碧街步行至廣華醫院範圍,距離不足100米,但現時部分區域正展開重建工程,封上圍板。 而根據Google 地圖的建議路徑,由油麻地站A2碧街出口步行至廣華徐展堂門診大樓,距離大概為300米。 有使用輪椅的廣華醫院病人表示,過往到廣華專科門診覆診,若由油麻地站走到廣華需25分鐘,所以平日大多選搭巴士,因可節省超過一半時間。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全新的「專科門診智能登記系統(IQMS)」已正式啟用
此外,醫院將設專有樓層提供中醫及中西醫治療,並增設中醫病房服務,推動中醫發展。 廣華醫院乘著門診部搬往「徐展堂門診大樓」,同時引進 自動化登記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當新病人求診時,即時會獲發一張智能病人卡,上面印上病人姓名、編號及一排記錄資料的電子條碼。 覆診病人只要將病人卡插入智能派籌機內,瞬息間便會收到電腦籌,印備了病人姓名、診症室號碼、輪候號碼及預約時間等資料。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醫院擴建
通過內視鏡直接觀察通過內視鏡內的情况並收集活組織作化驗;如病人有復發性氣胸或因肺癌而致胸膜腔積液,醫生亦可以通過胸膜腔內視鏡直接施行藥物胸膜腔黏連術或其他治療。 葉榮在實測後稱,用20分鐘由港鐵站到廣華醫院尚可接受,但質疑油麻地站升降機的選址不方便廣華病人,若是在彌敦道的東面(即碧街一方)會較好。 對於有消息指醫管局與港鐵磋商建行人隧道,他指先要掌握隧道出入口的選址,假如行人隧道是由彌敦道的西面延伸至廣華醫院,相信有助疏導人流,而長者走隧道而不必橫過馬路亦會較舒適,但他強調,建隧道與否需要諮詢當區居民及地區人士意見。 而香港未來是每4個人有1個是長者,無障礙設施十分重要,設施愈早建愈好。 除了港鐵站要改善配套外,他認為低地台小巴不應只在醫院路線行走,而應推廣至全港小巴線,紓緩行動不便人士搭車的困難。 記者沿途觀察,葉榮首先經十字路口燈位走至彌敦道的東面後,沿着窩打老道行人路,橫過東方街、碧街兩個路口,大約15分鐘終抵達主座大樓,其後再經院內通道往門診大樓需5分鐘。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醫院管理局主席視察假期後醫院服務
為了加強醫院和社區的聯繫,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本院邀得東華三院董事局第三副主席譚鎮國先生到… 至於各科門診、日間診療中心,除各門診的掛號處外,其後區域門口均有職員看守,每當發現閒雜人士,職員就會上前查問。 在香港文匯報今次隨機實測中,也有公立醫院的防疫措施是「滴水不漏」。 聯合醫院限制訪客活動範圍,訪客及家屬不得前往病房樓層,如有物資送予住院病人,也必須交予職員轉達;廣華醫院最嚴格,訪客一律不得進入醫院範圍,將訪客「播疫」的風險降至最低。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診所地址
除本院外,聯網醫院還包括明愛醫院、葵涌醫院、聖母醫院、瑪嘉烈醫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仁濟醫院。 為提供更優質病人服務及有效運用資源,聯網除推行管理架構革新外,亦正逐步開展多項合併及重整醫療服務。 病理部所有實驗室、老人日間醫院及演講廳均集中於十一層高之東華三院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 而門診服務及輔助醫療部門則座落於新落成的七層高之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醫院管理局員工捐血大行動
而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會將於第二期工程後期進行全面翻新。 政府亦會在廣華醫院第二期的重建工程進行同時,按照工務工程既定程序展開早前諮詢油尖旺區議會的港鐵油麻地站至廣華醫院無障礙通道初步方案,提升行人來往廣華醫院的暢達性。 他抵達香港後在京華酒店(京華酒店在2006年易名為九龍維景酒店)的911號房住了一晚。 在酒店一天內令10位人士,包括其妹夫受感染,後來被發現為其他地方(加拿大及新加坡)爆發沙士的源頭病人。 其他的工程還包括1965年的急症室,當時是整個九龍及新界區的第二個急症室,同年亦成立血庫。 1968年新建醫院圖書館,同年設立的深切治療部更是全港首創。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東華三院
不過,為了保護高危群組,故高風險地方,包括醫院、老人院等的負責人可以行政指令要求在場人士或訪客佩戴口罩,以減低風險。 有市民表示在與陌生人聚會及搭車時會有憂慮,所以會繼續戴口罩。 口罩令今日正式解除,維持近2年半嘅規例終於撤銷,不過今早街頭仍然有大部人都選擇繼續戴口罩。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2025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就建議政府,整個「公共衞生緊急狀態」都可以取消。
新門診大樓內,無論環境設施、醫護服務均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 家庭醫學全科門診部,取籌模式由排隊輪籌發展為二十四小時電話預約系統。 登記程序、臨床診症、檢查及覆診預約、開藥處方等等已全面電腦化,不但方便記錄儲存,而且節省時間。 1991年12月1日東華三院與新成立的醫院管理局達成協議,將廣華醫院撥交醫管局,所有醫護人員獲取與其他公立醫院相同的醫管局聘任條件。 廣華醫院獲得改革管理及改善服務的機遇,新管理架構成立並聘用醫院總監及其管理團隊,令到管理權力得以下放。 隨著醫管局實行聯網安排,廣華醫院成為九龍西聯網的龍頭醫院,因而獲得兩個額外衛星中心,分別是1993年加入的「牛頭角老人科日間醫院」及1994年的「尤德夫人分科診所」。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醫院服務
香港政府於同年8月進行招標有關於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同年12月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果撥款獲批,將會可以於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 1995年香港政府撥出5億8,400萬元供廣華醫院主座大樓作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工程分三期進期,大樓各翼因應工程推進而作暫時性封閉,整個工程為期三年。 工程於1997年全部完成,由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主持揭幕。 由於醫院的化驗室服務日增,於1981年加建「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 廣華醫院於1991年獲香港賽馬會捐贈設置首台電腦斷層掃描儀。 二次大戰後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廣華醫院住院人數在1957年急升到18萬人次,包括21,000宗產科個案。
家住長沙灣的她,到廣華醫院有兩個方法,一是搭港鐵至油麻地站,然後行25分鐘到門診部;二是搭巴士到豉油街落車,再行10分鐘到門診部。 她坦言一般會選搭巴士,因為港鐵實在不方便,單單等候站內升降機已很費時,而她的覆診時間接近港鐵繁忙時間,很難找到職員協助上落車。 若興建行人隧道由港鐵站通往廣華醫院是好事,她表示歡迎,惟她笑言,到廣華求醫其實已不算麻煩,反指到明愛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更崎嶇路遠。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重建廣華 共建共享」圍板美化創作比賽頒獎典禮
而1911年創院時落成的醫院舊大堂,則被保留至今及被列為法定古蹟,並在1971年起改為東華三院文物館,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 樓高7層的「徐展堂門診大樓」於2000年1月投入服務,提供全科及專科門診服務,並設有日間手術中心及專職醫療服務復康中心,提供各類非住院服務。 廣華醫院為期三年多的大規模翻新修葺工程於1997年7月完成,現有病床1,141張。 耗資1億6,000萬的新門診大樓亦於2000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服務範圍
病人如於應診當日後需要增發或補回醫生證明書,可於辦公時間內親身前往本院醫事報告辦事處申請。 病人亦可以郵寄方式提出書面申請,醫事報告辦事處會在完成後,將病假紙寄回病人。 實測路線當日,記者亦留意到一名使用四腳輔助架的年輕女病人,由油麻地站A2出口緩緩向廣華醫院門診大樓走,估計全程用上至少15分鐘,走畢後要密密抹去額頭的汗水,坦言走得非常辛苦。 以電動輪椅代步的51歲病人梁女士在廣華醫院看病近3年,需要到骨科門診覆診。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急症室服務
它原本一層高,後因病人增加,1919年在兩側偏廳上加建一層。 東華三院於1970年慶祝100周年紀念時,將大堂改為東華三院文物館,收集和保存有關東華的檔案文物。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物是來自荷李活道文武廟的化寶爐,年份為咸豐元年(1851年)。 廣華醫院於1911年由東華醫院董事局成立,是九龍半島第一所醫院。 倡建廣華醫院董事局主席是由政府委任的著名律師及政治家何啟爵士。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管理
1929年,醫院的新產房落成,提供部份免費的產房服務,同年增建普通病房。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1926年芒角水月宮因原址道路發展而被迫拆卸,政府撥出山東街現址及補助6,000元給水月宮重建,並撥交廣華醫院管理,補助日常開支。 )是香港九龍的一所慈善醫院,成立於1911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區最重要的公立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中聯網。 旺角(登打士街)(Mong Kok )小巴總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旺角登打士街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外一段西行綫,介乎通菜街與廣華街之間,毗鄰家樂坊,好景商業中心斜對面,是一個路邊公共小巴總站。
逾10小時,到清晨近5時才被發現已經失去知覺及沒有脈搏,最終在2月27日清晨5時17分病逝。 慶祝活動包括廣華醫院黃昏講座系列、廣華醫院攝影比賽及相片展、火炬傳遞儀式、廣華醫院及油麻地區導賞團、兩岸四地中西醫學研討會、歷史音樂劇《百載一心》,以及「廣華『牆』青Goal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2025 Go 高」慈善步行籌款等。 曾用作登記室和診治室的大堂,是廣華醫院碩果僅存的早年建築物。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醫療及衛生服務單位資料
於等候公立專科排期前快速安排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對症下藥及作出病者生活飲食建議指導,痛楚程度大減,身體康復理想。 因長期病患長遠終須返回公營機構醫治,雖檔案已暫時結束,但協助之情實在銘記於心。 「我叫佢快啲,我話個仔耳仔痛頂唔順,姑娘叫我出去,好多人等」,她指當時女護士回應「你個仔唔死得,又走得又郁得」。 辜女士聽後無明火起,「姑娘你唔係咁講嘢嘛,唔係我唔會咁衝動,所以我鬧佢」。 她表示,當時想拿護士戴著的名牌查看,但遭對方拒絕,繼而發生爭執。 「唔知香港人唔可以掂人個牌,我想教佢嘢嘛,唔知用咩方法教佢」,其間辜女士疑用手推護士,但她堅稱自己沒有動手,反指對方扯斷其頸繩,又被護士踢了一腳。
由醫院行政總監帶領的管理結構,分別由2名總經理、1名高級財務經理分別主管護理事務、行政事務、財政事務,再聯同各個臨床專科的部門主管們組成的管理架構,負責監察醫院的日常運作及發展。 而由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醫管局行政總裁及公眾知名人士組成的醫院管治委員會則於1991年12月13日成立,負責監察醫院管理事宜。 2013年1月9日,立法會工務小組討論重建廣華醫院的部分撥款申請,並且通過向財務委員會建議撥款5億5千幾萬港元予廣華醫院以籌備重建計劃。 廣華醫院表示,考慮將病人分流至同聯網內的其他醫院接受治理,並且於同年3月展開籌備事務。 醫生簽發第一張醫生證明書是免費的,而增發第二張起計每張需收取費用港幣二百三十元。
廣華醫院徐展堂門診: 香港警務處到訪廣華
廣華醫院(Kwong Wah Hospital),位於九龍油尖旺區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正門外,介乎登打士街與碧街之間,乃一對設於南、北行綫的中途站。 醫院於7月27日(星期五)以及8月7日(星期二)下午安排了東華學院應用老年學學生蒞臨參觀各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