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條只在部分時間服務的短途路線(751P)則在天水圍新市鎮服務。 元朗區共有25個輕鐵站,其中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可讓乘客轉乘港鐵。 分區委員會始於1972年,主要目的是推動市民參與「清潔香港運動」及「撲滅暴力罪行運動」。 時至今日,分區委員會成為各社區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橋樑,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10]。
根據香港考古學會的資料,元朗區內的七星崗在3500年前(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代)已經有居民,此外在石崗機場曾出土過唐代骨灰鐔。 據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統計資料,元朗人口有614,178人[1];面積約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區,僅次於離島區及大埔。 2014年1月,兩輛丹尼士巨龍(3AD)被調走,令此路線全低地台化。 同一時間,由於屯門車廠(U)有大量Enviro500 MMC 12米(ATENU)出牌,此路線改派該車型取代Neoplan Centroliner。
元朗去九龍塘: 九龍巴士268C線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天水圍新市鎮的樓宇幾乎全屬住宅,除沒有工業區外,商業用地也十分少,主要是住宅區中的商場及2間酒店。 住宅主要是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及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慧景軒和柏慧豪園等由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展項目,樓宇一般樓齡不高。 中央的天水圍公園及西面的河道為大部分住宅提供寧靜優美的環境。 本路線是半山區唯一一條全日過海路線,但由於本線在港島區定線較迂迴,需要繞經灣仔及銅鑼灣才前往紅磡海底隧道,因此在半山區乘坐本線的乘客不多[7]。
因應路面問題,本線亦是僅有兩條不可以使用12米的過海路線[4]。 若果要使用12米,該班次將不會由總站開出,取而代之的是採用中途起載的方式行走。 分拆初期,3條路線由269C線抽調車輛行走,直至269C、268C全日服務和第一代69C取消後才獨立派車行走。 而落馬洲支線亦已於2007年8月15日啟用,其新建的過境車站落馬洲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是位於元朗區,但與之連接的東鐵綫並不能到達本區市中心。 由於只有在深海撈取的蠔才可以生吃,而流浮山蠔是在淺水處放置蠔排去養植的,水質始終不太清潔,所以,在流浮山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全部均會煮熟才上菜的,名為生蠔,是因為它有別於曬乾的蠔豉。
元朗去九龍塘: 區議會
1948年政府於元朗設立新界第三所理民府,管理北約理民府(位於大埔)新界西改由元朗理民府管理。 1978年政府在青山公路-元朗段一帶發展元朗新市鎮,並興建所需的公共設施。 另一個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則在1980年代末開始發展,使元朗區成為唯一一個有超過一個新市鎮的地方行政區(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 九龍巴士268C線是香港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朗屏站及觀塘碼頭,主要為元朗市至東九龍的黃大仙區及觀塘區居民提供服務,途經元朗大馬路、大欖隧道、呈祥道及龍翔道直達九龍區的黃大仙、鑽石山(僅往元朗方向)、新蒲崗、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被九巴標榜為「九龍東特快」。 九龍巴士268A線是268C線的繁忙時間特別路線,來往元朗(朗屏邨)及觀塘碼頭,途經東頭工業區、大欖隧道、呈祥道及龍翔道直達九龍區的黃大仙、新蒲崗(僅往觀塘方向)、鑽石山(僅往元朗方向)、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提供單向服務。 元朗區有三間公立圖書館,包括位於元朗文化康樂大樓內的元朗公共圖書館、天水圍站旁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天水圍天澤商場的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 若果要使用12米,該班次將不會由總站開出,取而代之的是採用中途起載的方式行走。
- 今日舊墟的長盛街仍保存不少古建築物,被稱為「滿清一條街」。
- 2014年1月,兩輛丹尼士巨龍(3AD)被調走,令此路線全低地台化。
-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如天水圍及各鄉村)設有流動圖書館的服務,由流動圖書車前往該些地區提供限時的借閱及歸還服務。
政府亦開始進行元朗南新發展區的前期規劃工作,擬在元朗市明渠興建高架行人通道,貫通港鐵朗屏站與元朗安寧路、青山公路及教育路南端,天橋全長約540米,設有升降機及扶手電梯,以紓緩將來的人口壓力,料建造工程可於2022年底開展,並於2026年完工[來源請求]。 元朗區過去主要依靠青山公路、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及環迴公路(即現在的9號幹線,元朗區內有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連接香港其他地區。 因此,一般其他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元朗區的對外交通亦同時受到影響。 不過,自從香港3號幹線於1998年上半年啟用後,元朗區對外交通已大為改善。 元朗去九龍塘2025 元朗區也是三條主要公路(青朗公路、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的交匯處。 元朗去九龍塘 元朗(英語:Yuen Long)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元朗去九龍塘: 服務時間及班次
元朗區最早興建的公共屋邨為元朗邨,位於大橋街市附近,但已經拆卸。 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着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才可以進入。 在禁區內的落馬洲更是香港連接深圳的一個口岸——福田口岸的所在地。
其他配套設施,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已於2006年開幕,預留區已經有數間學校落成。 政府亦因應社區以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需求,該處的康樂設施已逐步落成。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接駁巴士雖然名義上以接駁用途為主,但實際亦是不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元朗區的第一個大型屋苑是位於南生圍的錦綉花園,第二個是新元朗中心。
元朗去九龍塘: 行走路線
其中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主要及全港第二大圖書館。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如天水圍及各鄉村)設有流動圖書館的服務,由流動圖書車前往該些地區提供限時的借閱及歸還服務。 元朗市中心是元朗新市鎮和元朗區的核心及商業中心,於1960年代已開始發展,住宅、商業樓宇混集,住宅樓宇以樓齡較高的大廈及唐樓為主。 新市鎮外圍的地區則有社區設施、公共屋邨及較多中低密度的樓宇。
元朗去九龍塘: 公共設施
郊區的大型屋苑除了1980年代落成的錦綉花園外,尚有1990年代初落成的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位於近米埔的和南生圍。 另外古時疍家在稱為「大樹」的地方建成一小廟,以祭祀天后,後來演變成今天十八鄉大旗嶺的大樹下天后廟。 由於在該廟居於一棵方圓數百尺、濃蔭蔽日的大樹之下,因而得名。 大樹下天后廟曾在清朝咸豐、光緒年間和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後各大修一次。
元朗去九龍塘: 巴士轉乘優惠
在技術上,半山區使用12米巴士並非不可行,過往城巴也曾經派出富豪B8L 12米行走此線[3]。 但是該區路面狹窄,使用太大型巴士會加劇路面擠塞,影響大量道路使用者,因此行常只會用11.7米或以下的車輛。 最初開線時以當時七十年代嶄新的「短牛」(30呎) 丹拿F型為主帥,後於八十年代亦只能改用裝上了「都普」車身的「鴨車」丹尼士喝采型 (N) 行走,後來九巴選用利蘭奧林比安9.5米 (BL) 接力。 乘搭此線往港島方向之乘客於登車後150分鐘內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以下路線,第二程成人票價便可減收$3.5,小童/長者票價減收$1.8,乘客必須在150分鐘內轉車。 下白泥位於香港新界西北的元朗流浮山,可以算係香港睇日落嘅最佳位置!
元朗去九龍塘: 路線資料
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a][b],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 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隔河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此路線設有學生長途路線即日回程半價折扣優惠,12至25歲持有「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卡的全日制學生憑該張八達通於同一天內乘搭此路線兩個不同方向;或乘搭268A線及此路線往元朗方向;或乘搭此路線往元朗方向及268P線往觀塘方向(反之亦然),第二程可享有半價折扣優惠,惟兩程之間不可使用該張八達通進行超過九次金錢交易。
元朗去九龍塘: 途經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小巴總站鄰近康樂廣場、元朗大廈、元朗滙豐大廈、大棠路巴士站、裕景坊小巴總站、元朗商業中心、元朗千色匯、嘉城大廈與嘉城廣場。 隨着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和天水圍市區在1991至94年間之發展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都是由國內出產的。 以往元朗的交通未有高速公路和鐵路時,市區的居民去元朗要兩小時車程,去元朗旅行的最佳手信就是老婆餅,現時元朗都變成市區了,而該餅家在香港各區已設有多家連鎖店。 元朗去九龍塘2025 首個元朗區的居屋屋苑是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的天祐苑,於1993年入伙;而首個及唯一一個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居屋屋苑,是拆卸元朗工廠大廈後及原址重建為住宅的鳳庭苑。 至於原先規劃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俊宏軒,以及多個位於天水圍北的居屋屋苑,因八萬五建屋計劃失衡後停售居屋而變成公屋,以致現時元朗區內只有9個居屋屋苑,並沒有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元朗去九龍塘: 元朗絲苗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元朗去九龍塘2025 朗邊中轉房屋曾是元朗區唯一的中轉房屋,位於元朗新市鎮以西,近屏山,鄰近朗天路,在元朗市中心的邊緣,已於2016年開始封閉準備清拆,2017年完成拆卸。 近年元朗區發展迅速,人口急劇增長,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全港18區中最年輕的地方。
元朗去九龍塘: 元朗老婆餅
然而,因應政府實行「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措施,此路線所有符合歐盟五型排放標準之車輛被逼調走,以便派往途經低排放區的路線,同時換入大量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一度成為養老線。 直至2016年3月,才重新獲編配Enviro500 MMC(ATENU)作掛牌車。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元朗去九龍塘: 元朗玩樂地方
1993年本線加入空調巴士行走後,九巴開始派出丹尼士巨龍9.9米 元朗去九龍塘 (ADS),同時是首次正式擁有三軸巴士在該線行走。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贊成政府興建連接元朗地區及九龍塘一帶的新鐵路項目。 他指出,如相關鐵路順利落成,由錦上路直達九龍塘車程只需約12分鐘,比現時屯馬綫需時32分鐘大幅縮短。
1998年5月大欖隧道通車,269C線獲提升為每天全日服務,仍舊同時服務天水圍與元朗市。 「一線走天涯」的行車方式,使往來天水圍的車程頗為費時,亦令中途站候車的乘客,尤其是大欖隧道轉車站的轉乘客難以登車,為元朗區居民所詬病。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宋明時期新界五大氏族原籍江西的鄧氏及文氏先後遷入元朗的錦田、屏山、廈村及新田等地。 他們各自在聚居地大興土木,並留下不少祠堂、寺廟及書院等遺跡。
元朗去九龍塘: 交通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九巴此後開始構思把269C線一分為二[1],先在2000年實施早上繁忙時間拆線安排。
元朗去九龍塘: 服務時間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咸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香港天文台在元朗公園[2]、香港濕地公園[3]和流浮山設立自動氣象站,但只有流浮山的數據同時公開月數據、年數據。 2021年2月,加入富豪B8L 12.8米(V6X)行走,一個月後,九龍灣車廠(K)亦改派該車款行走,惟同年10月全數調走,11月改派12米版本(V6B)。
不過近年區內有不少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居住,已取代傳統罪案較嚴重的油尖旺區,成為全港罪案最多地區,[12]貧窮率因而上升,《2015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分析該區貧窮率為16%。 元朗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元朗去九龍塘2025 第六屆元朗區議會有39名民選議員及6位當然議員,現時元朗區議會主席是沈豪傑先生,副主席是鄧賀年先生。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元朗區的事務,共有45名議員,本屆元朗區議會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所有現任區議員均為建制派的區議會,目前在任的10名議員全數為建制派人士。 元朗區由廈村鄉(包括洪水橋、白泥、流浮山等地)、屏山鄉(包括元朗市中心西部、橫洲、天水圍、尖鼻咀等地)、十八鄉(包括元朗市中心東部及南部、凹頭、大棠等地)、錦田鄉、八鄉(包括石崗等地)及新田鄉(包括落馬洲、米埔等地)所組成,是為元朗六鄉。 元朗區東北至落馬洲 、洲頭,與北區的馬草壟相鄰,西南至洪水橋,與屯門區的藍地相接。
元朗去九龍塘: 元朗 (元朗康樂路) 總站
位於元朗公園入面嘅白鳥塔係一棟7層嘅中國風建築,側邊種植左好多盆栽植物,所有吸引好多雀仔係度棲息。 而塔入面嘅藍白樓梯係大眾愛打卡的位,係塔下面望上去會見到六角旋渦,最高點係水滴狀,無論顏色構圖都比一般所影的梯間特別。 大棠係一個欣賞紅葉嘅好地方,每年嘅10月到1 月樹葉會變黃再變紅,吸引唔少人黎欣賞秋冬嘅景色。
元朗去九龍塘: 香港巴士大典
而規模則為每8至10萬居民及流動人口(包括工人、購物人士、遊客等)有一個分區委員會。 據一份2005年發出的分區委員會委員資料綜合表[11]所指出,元朗區共有三個分區委員會,是「天水圍南」、「天水圍北」及「元朗市」,覆蓋新市鎮範圍,而鄉郊一帶則沿用鄉事委員會諮詢制度。 觀塘碼頭開經:偉業街、基業街、海濱道、宏照道、啟祥道、偉業街、觀塘道、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大欖隧道)、元朗公路、博愛交匯處、青山公路(元朗段、屏山段)、朗天路、唐人新村交匯處、朗天路、水邊圍交匯處、宏達路、朗業街及擴業街。 本線起源自1994年投入服務的269C,10年間一直承擔元朗區往返九龍東的客源,客源之大亦曾經以48輛派車成為全港派車最多的專利巴士路線。 直至九巴於2000年代初因見「一線走天涯」問題而開始構思重整269C於元朗區的服務,及至2003年西鐵通車出現契機,九巴終能在2004年2月自269C分拆出268C和已停駛的第一代69C,最終亦成功分流來往元朗市至九龍東的客源改乘268C。
元朗去九龍塘: 港鐵路綫圖
胡燕青散文《隧道巴士一○三》,收錄於散文集《彩店》(1986年出版),與2021年薛德勇歌曲《960》成為出現在現代文學/音樂界的唯兩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 ReUbird 帶你走遍元朗必去地方,由探索大棠開始,到下白泥、流浮山、元朗公園百鳥塔,甚至旮旯、法國小屋等美食,ReUbird 都帶大家一一探索,等大家去元朗玩嘅時候唔會太迷茫。 元朗區的工業區主要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北面,橫洲的元朗創新園是全港第二個工業園,另外還有舊墟西面的東頭工業區。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指,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宣布發展3個鐵路項目和3條高速公路項目,除過去已經開始或表明會研究的「港深西部跨境鐵路」、「將軍澳綫延綫」、「沙田T4號主幹路」和「將藍隧道」外。 還有「北部高速公路」和連接元朗地區及九龍塘一帶的新鐵路項目。 山水樓經:媽橫路、青山公路(屏山段、元朗段)、朗日路、形點交通交匯處、朗日路、青山公路—元朗段、博愛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呈祥道、龍翔道、觀塘道、偉業街、啟祥道、宏照道、常悅道、常怡道、宏照道、海濱道、順業街、偉業街及觀塘碼頭通道。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輕鐵是一條輕軌鐵路,全長31.75公里,自1988年起服務元朗及屯門兩區。 12條路線中有8條途徑元朗區,其中705、706服務天水圍新市鎮,761P行走元朗至天水圍新市鎮,610、614及615行走元朗新市鎮至屯門區,751行走天水圍新市鎮至屯門區。
元朗去九龍塘: 主要私人屋苑
係一望無際嘅泥灘上面同重要嘅人一齊睇日落,再加埋映照翻黎嘅倒影,所有煩囂即刻放低曬。 元朗去九龍塘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2018年7月,因59M線改派設有水塘位的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及968線加入新出牌、配「城市脈搏」塗裝的同型號車款,此路線加入原屬上述兩線金色車身塗裝的同型號車款;一個月後獲派城市脈搏塗裝的同型號車款,成為第二條加入該批車型的元朗區路線。 2017年2月,此路線與269C線一同加入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為九巴首批引入12.8米巴士的九龍東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