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政府安排村民於白沙灣重建村落,漁民不懂英文,無法與香港政府談判,精通粵語的華德英便幫助島民寫信,向政府表達訴求。 最終,操炮區終於遷移至火石洲一帶,島民可繼續於滘西村生活。 另一方面,華德英亦幫助島民的取得先進的捕魚設備及爭取醫療權利,大大改善了漁民的生活。 最初島上主要是陸上客家人聚居,至1952年,大部分居民被遷往白沙灣後,附近艇上居住的水上人轉而到島上定居,當時人口約有三至四百多人。 咁呢舊咁偏僻而且唔易見到嘅石刻到底有咩睇呢?
糧船灣洲 糧船灣洲外文名為High Island,位於西貢區,原為香港第四大島嶼,地理位置是糧船灣海以東,大頭洲、雞洲、老虎吊排、滘西洲、吊鐘洲以東,匙洲、南風洲、伙頭墳… 洪聖古廟位於香港西貢滘西洲,是典型的鄉村廟宇建築。 滘西洲石刻2025 由於滘西村居民以捕魚為生,故集資籌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以保平安。
滘西洲石刻: 广州地名探源〔二〕
炮台長約四十六米,闊二十一米,牆身以花崗石及青磚疊砌而成。 炮台曾遭海盜所據,及至一八一〇年間,海盜先後向清廷投降,炮台才再恢復戍守。 估計至一八九八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炮台才正式棄置。 炮台在一九八五年完成初步修繕工程,一九九〇年再進行大規模修葺,並改善附近的環境與設施。
- 香港白話蛋民語音跟珠江三角洲有密切關係,可從以下的語音表証明。
- 香港的漁民也有改大名的習慣,但不是太重視,我們僅在塔門見到數家水上人把大名黏在牆上或鑲在鏡裡。
- 因階級觀念和生活習慣不同,水上人很少和陸上人通婚。
- 多年前鹹水歌盛極一時,尤其在晚飯後,年青人都喜歡划一小艇到處找對手比試,很多姻緣都是由對歌而撮合而成。
- 今次到了現場,罩籠已經被移去,在石壁的前方卻建造了不鏽鋼圍欄,以保持參觀者與石刻的距離,這反而可讓觀眾一窺全豹。
- 石刻發現於1976年,上面的紋理雖然因受風雨磨蝕而變得模糊,但仍可隱約見到獸形紋理。
- 一九四九年以前,珠江內河上的漁家都是過「水流柴」的生活,到處漂泊;開埠以前的艚船、渡船、鹽船是大船,一般漁船實屬珠海江水流柴一類的小艇。
每每走在維多利亞港海濱長廊,看着海光山色,吹着濕重的海風,聽一聽那嘩嘩的濤聲,身體如同化作飛鳥游弋於海天之間,讓繃緊的神經瞬間放鬆下來。 聽友人說,如果出海登島,那種愜意更勝於此。 深秋時節,我們相約去香港最南端的島嶼——有着香港「小南極」之稱的蒲台島。 走到一二六號燈塔,這裏的花崗岩經過海水沖刷,顯得更加凝重。 站在燈塔前,眺望南角咀外海,只見波濤洶湧,白浪滔天,船影點點,氣勢極為壯觀。
滘西洲石刻: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上幾次已經去了羊洲與橋咀島,今次去滘西洲石刻和小鏟洲浮潛,珊瑚量雖不及橋咀島橋頭,還是可見一、二,途中經過雞籠灣魚排及穿越鹽田仔紅樹林航道。 於滘西洲的第一個分叉路口,有明確的指示牌,左邊是高爾夫球場,是禁止進入的,右邊可前往滘西洲碼頭,路程約是1公里,來回則是2公里。 史前香港 此時期香港沿海地區出現不少水晶飾物的製作工場,交換珠江三角洲腹地生產的硬陶。 現時八處石刻已在東龍洲、滘西洲、蒲台島、黃竹坑、長洲、大嶼山的石壁、香港島的… 石刻所处之地很难由陆路到达,而且只离开最高水位约2米,为该石刻相比起其他香港石刻的特别之处。 石刻刻在垂直石块上,图纹饱经风化,以下半部较严重,但仍依稀可见兽形纹样。
- 做神福方面,粵北仁化地方的水上人不容許殺雞後把雞腸割斷,煮雞時不得將雞覆轉和扭歪雞頭,也不能將雞腳折斷,因為害怕會招致斷纜沉船,折斷手腳,這是跟他們「放排」有關。
- 由於石壁身處岸邊,使得刻在它上面的圖紋飽經風雨侵蝕,特別是石刻的下半部,更因長期受到水流沖刷及浪濤沖擊,破壞的情況尤為嚴重,但仔細觀察,仍依稀可見獸形紋樣。
- 滘西洲是西貢最大的島嶼,建有香港唯一的公眾高爾夫球場。
- 2010年10月11日,發展局與香港賽馬會公布中區警署新設計方案,修訂設計建議活化為當代藝術中心。
- 滘西洲石刻本報告主要描述香港石排灣和大澳的白話水上人(指蛋民,古作蜑民)民俗文化,除了分析香港各灣頭水上人的民俗,更與珠江三角洲一帶蛋民民俗相比,尋找香港白話水上人民俗的承接與發展。
- 紋飾各異,左邊的一組狀似動物和魚,而右邊的一組則由螺旋紋連結組成。
- 由於滘西村居民以捕魚為生,故集資籌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以保平安。
故此或可推斷,這石刻大約是青銅時代,即約三千年前,由本區先民所刻鑿。 这里的定义是,说明中,描述,或每显著在其上需要的信息的含义,并且它们的相关概念,作为词汇列表。 滘西洲石刻 種種事例顯示,香港白話蛋民的民俗文化是承傳於珠江三角洲,隨時間的流逝,一些習俗如命名、鹹水歌及部份婚禮形式今已逐漸消亡,而方言和信仰則較完整地流傳下來。 多年前鹹水歌盛極一時,尤其在晚飯後,年青人都喜歡划一小艇到處找對手比試,很多姻緣都是由對歌而撮合而成。 香港的鹹水歌,跟中山、東莞、深圳相近,可見香港的鹹水歌承傳自珠江三角洲。 不過,現今水上人接觸到很多新事物,變化多端的流行音樂已取代了鹹水歌的地位。
滘西洲石刻: 香港法定古蹟評級機制及保育政策
香港法定古蹟 西貢滘西洲石刻 粉嶺龍躍頭覲龍圍圍牆及更樓 西貢大廟灣刻石 粉嶺龍躍頭麻笏圍門樓 荃灣三棟屋村 元朗橫洲二聖宮 大埔舊北區理民府 西貢東龍洲石刻 西貢上窰… 鹽田仔 鹽田仔,又名鹽田梓,是香港西貢區的一個島嶼,面積少於1平方公里,距離西貢墟約3公里。 島嶼位於西貢內海,在滘西洲以北,建有一條玉帶橋與滘西洲相連。 於1919年落成,樓高4層,是中區警署建築群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設置歷史故事空間(中區警署歲月)、複式展室、警察服務中心、商店及餐廳。
滘西洲石刻: 新界
楊侯古廟分為主建築及左右偏殿,以青磚丶麻石及木材築砌而成。 主建築屬清朝兩進三開間佈局,兩進之間的天井建有香亭。 凹入式正立面由麻石柱支撐,前殿屋脊和天井左右兩廊的女兒牆還飾有具歷史價值的石灣陶塑,題材為民間故事,造工精巧。 根據《廣東通志》記載,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年)曾在大嶼山東湧石獅山腳建造兩座炮台。 一九八〇年,東湧碼頭附近臨海的山坡上發現炮台遺蹟。 清除叢生雜草後,顯露了一道曲尺形的圍牆,牆角有一處平台,可能是擺放大炮所用。
滘西洲石刻: 广州重点发展的荔湾芳村,以前一片荒芜,如今高楼林立成旅游胜地
再向前走,接回上高爾夫球場會所的柏油路,再往下走便抵達碼頭。 石刻上面嘅紋飾飽受風雨嘅侵蝕,特別以石刻嘅下半部最為嚴重。 如果細心啲睇,仍然隱隱約約睇到獸形嘅紋樣。 石刻離開最高嘅水位約二米左右,以同類型石刻嘅位置嚟講,呢個係特別低嘅位置。 鹽田梓有聖若瑟小堂及鹽田等特色景點,玉帶橋光風亦不俗,是一個適合男女老幼綜合自然及島上文化的假日郊遊好去處。 蒲台公所 將到蒲台島,看見島上布滿了裸露的赭石色岩石,在隱隱青山和碧海藍天掩映下,顯得無比壯觀。
滘西洲石刻: 广州适合情侣约会好去处推荐?
呢間寺廟就係位於西貢嘅湛山寺,湛山寺位於西貢清水灣,由寶燈法師响1964年創健。 若果提到西貢海下灣,史友們第一時間應該會諗起個度有個海岸公園,睇珊瑚浮潛一流。 咁大家又知唔知,呢個地方昔日係以工業聞名嘅呢? 史友們聽落可能會覺得好奇怪,但其實只要去過海下灣就可能知阿史聽緊乜。 西貢係香港其中一個早期有人聚居嘅地方,亦係昔日新界東邊一個小漁港同墟市。
滘西洲石刻: 香港法定古蹟一覽
若建築物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將接納為已列入“備用名單”的具高度價值的文物建築,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該建築物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佈為香港法定古蹟。 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 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滘西洲石刻: 香港山澗足印 GoHikingHK
部份地方在過大禮時會用敲擊樂,如台山上川島便有打叮叮,香港大澳在過禮時會進行打「噹噹嘭」(銅鑼)。 婚禮大多數在凌晨三時至五時的吉時裡舉行,目的避免遇上喪事或孕婦,這是古婚遺風,但是迎娶時是不奏樂,因在零晨時分,恐擾人清夢。 另外,花燭會由「花燭婆」、「花燭公」負責燃點和管理,能夠完全燃燒代表同諧到老,我們在虎門調查時,受訪者稱他們的花燭婆多由大嫂擔任,香港和其他地方多數由好命婆兼任。 此外,女蜑民也不能隨便在龍頭(船頭最前最尖部位)、海口兩處地方隨便走動,婦女來經時,更是禁止在船頭任何地方走動,至於船頭甲板一帶則可以。 一九四九年以前,珠江內河上的漁家都是過「水流柴」的生活,到處漂泊;開埠以前的艚船、渡船、鹽船是大船,一般漁船實屬珠海江水流柴一類的小艇。 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八月頒佈「遷海令」,命沿岸居民內遷,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燬,寸板不許下水,粵沿海居民盡入內地,香港居民無一幸免。
滘西洲石刻: 鹽田梓特色風味菜
脫殼前,家人為新郎改大名﹙部份地方稱改大字﹚,不過大多數水上人過了婚禮後便不採用大名。 滘西洲石刻2025 滘西洲石刻 稍重視的地區,會把大名掛在牆上的鏡架裡,簪花掛紅留作記念。 香港的漁民也有改大名的習慣,但不是太重視,我們僅在塔門見到數家水上人把大名黏在牆上或鑲在鏡裡。 女方那邊,水上人在嫁女前一、二晚會進行「對嘆」的儀式,新娘與母親姐妹你一句我一句的對答,「嘆」的內容以教導新娘為婦之道和答謝父母養育之恩為主,有些更要哭出聲來,叫做哭嫁。
滘西洲石刻: 主頁 >> 西貢歷史>> 古物古蹟古物古蹟
2007年,馬會向政府提交中區警署建築群立法會文件,希望加建一座高逾160米、「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大樓內會有瞭望台、表演廳、多用途展覽廳、畫廊、兩間戲院及零售店等。 但建議引起少數居民和環保人士反對,指質疑竹棚大樓過高、與古蹟格格不入及過份商業化。 2005年12月20日,警隊舉行告別儀式,正式將中區警署交回政府。 滘西洲石刻 原址毗鄰而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前香港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擬發展為一個歷史文化旅遊區。 滘西洲石刻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7年10月10日發表施政報告,宣佈原則上接受香港賽馬會提出的活化計劃,項目耗資18億元。
滘西洲石刻: 鹽田梓 滘西洲
島嶼面積6.69平方公里,滘西洲於昔日也有巨洲之名稱。 滘西洲为香港境內面積第6大島,位於西貢市以東,萬宜水庫以西。 政府將此島大部分土地免費借出作高爾夫球場用途,球場由香港賽馬會撥捐款興建,宗旨是向香港市民大眾推廣高爾夫球運動。
滘西洲石刻: 香港文匯報
西貢海 西貢海 地點 香港 島嶼 炸魚排、枕頭洲 主要島嶼 橋咀洲 西貢海是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半島南部西貢市對出的一個海域,受到西貢半島、滘西洲和牛尾海所包圍。 香港史前時期 現時八處石刻已在東龍島、滘西洲、蒲台島、黃竹坑、長洲、大嶼山的石壁、香港島的大浪灣和西貢的龍蝦灣被發現。 這些面向大海的石刻被認為與生活在相當於商朝的… 瓮缸群島 瓮缸群島是香港的一組群島,位於新界西貢區滘西洲以東、糧船灣以南,由伙頭墳洲、橫洲、火石洲及沙塘口山4個島嶼組成。
沿着海邊郊遊徑往西走,終於見到早有耳聞的古石刻。 這些古石刻臨海肅立,石壁寬廣約丈餘,離海面僅兩丈,石面平整,石刻左邊圖案是較抽象的動物形狀,右邊為漩渦形互相連鎖,外圍還有一些更抽象的圖案。 這些紋飾極為粗獷古樸,彷彿古器物螭紋,可能是遠古先人鎮海護航的圖騰。 香港史前遺蹟很多,零散分布長洲、東龍洲、滘西洲、大浪灣、龍蝦灣、黃竹坑及石壁等地。 站在斑駁的石刻前,不禁讚嘆先民刻鑿技藝的高超,同時驚訝香港的歷史竟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正如香港很多偏僻村落,多年前滘西村的居民都以捕魚為生,根據古廟的碑記推測,洪聖古廟應該早於1889年前已經建成,供奉海神洪聖漁民祈求平安,而村民也會聚集於此舉行大型慶祝活動。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是1995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国际森林浴场。 公园位于广州市郊从化东北部,森林覆盖率达98.9%。 距广州市区86公里,距从化温泉风景区仅16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园内峰山叠翠,云涛波涌;峡谷千姿,幽谷百态;绿水清山,相映生辉;巍峨石门,相思古榕,形影相随。 小洲风貌位于广州万亩果园中心地带的海珠区小洲村,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走进小洲村,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
天后廟前峭壁上布滿的坑洞,就是搭蓋戲棚時固定支柱用的。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至廿四,在天后廟前上演神功戲,這應該是蒲台島最熱鬧的時候。 根據網上的資料及圖片,得知當局曾一度將滘西洲石刻以不鏽鋼罩籠圍封,以茲保護。 今次到了現場,罩籠已經被移去,在石壁的前方卻建造了不鏽鋼圍欄,以保持參觀者與石刻的距離,這反而可讓觀眾一窺全豹。 在石刻的前方,有牌匾對石刻作出了簡單的介紹。 到達滘西洲石刻,那是一塊垂直的石壁,圖紋就刻在石壁之上,石壁距離最高水位只有兩米,這與香港的其他石刻相比,屬於一個頗低的位置,這也是它與其他石刻的不同之處。
當時,英方向清政府提出拓展香港界址的範圍,明確東西南界經緯度數。 英方不滿意已達成的協議,脅迫清政府接受新界址,其中把東界往東移六公里,把軍事要塞大鵬灣全部水域納入租借地範圍。 望着深邃大海,更加感受到弱國無外交、落後要挨打的淺顯道理。 橋咀島是西貢海內其中的一個中形海島,位於白馬咀半島與滘西洲之間,島上有兩個泳灘,島西面有一小島稱「橋頭」,可於退潮時經連沙堤前往。 島南端有三個海蝕洞,西起是「象鼻洞」、「倒吊蠟燭」和「達摩洞」。 島東面有滘西洲為屏障,風浪不大, 但西面「橋頭」至 滘西洲石刻2025 南端「龍眼圓頭」一段因海面遼闊及處…
工程期間將會持續進行考古勘察,例如尋獲古物,香港賽馬會將確保進行適當鑑證以及向外公布。 當時立法體現了法定古蹟須具備“極高門檻”,而受法律保護的古蹟類別只有“法定古蹟”一類,條例最終於1976年生效,古物諮詢委員會同年1月1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成立。 滘西洲石刻是香港史前時期的石刻,位於新界西貢區滘西洲西北岸,現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石刻所處之地很難由陸路到達,而且只離開最高水位約2米,為該石刻相比起其他香港石刻的特別之處。 滘西洲石刻2025 石刻刻在垂直石塊上,圖紋飽經風化,以下半部較嚴重,但仍依稀可見獸形紋樣。.
滘西洲石刻: 歷史
唔知史友們又知唔知,原來呢個地方同廣東一個地方好有淵源呢? 記得幾年前有報紙做咗個追蹤報道,話响新界某條村有村民聽到獸叫,甚至有人懷疑係老虎出沒。 今時今日可能史友們覺得香港有野獸出沒好不可思議,但其實以前香港真係有野獸出沒,甚至有地方名因而得嚟。 今次介紹嘅呢間寺廟,阿史都差唔多三十幾年無去過! 細過有一次去參觀個陣印象好深刻,因為覺得熟口熟面,後嚟先知道箇中原因。
一九七〇年,即發現大浪灣石刻的同年,一位地質學家亦發現了長洲石刻。 石刻上的兩組紋飾均由數條曲線環繞着小凹槽構成。 其中一組紋飾在發現時尚未完全暴露,經清理泥土後方展現全貌。 從19世紀中至20世紀末,香港歷經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統治,在獨特的歷史背景下,東方傳統和西方文化兼收幷蓄,給香港留下了很多歷史古蹟,有廟宇圍城,也有教堂高樓。 雞洲 雞洲,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地區行政上屬於西貢區。
東湧炮台在清代稱為東湧所城,為大鵬右營的水師總部。 炮台入口之花崗石額刻有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字樣,當為建造年代。 自新界在一八九八年租借給英國,清兵自炮台撤退後,炮台先用作警署,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湧鄉事委員會及東湧公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