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去年初同意綠置居恆常化,並決定以較穩健的步伐推行計劃,累積經驗,以減低出現未售單位的風險以及對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影響。 柴灣的項目位於柴灣道,預計2022年第四季入伙,提供828個單位;青衣的項目位於青鴻路,預計2023年第三季入伙,提供2,868個單位。 該項目的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由151.7平方呎至256.1平方呎不等,並提供私家車、電單車、輕型貨車使用的泊車位及貨車上落貨處。 項目中並有兩個臨街店舖,屋苑管理處及兒童遊樂區,以及由政府撥款興建的長者鄰舍中心。 雖然出售計劃並非定案,但若一旦通過,連計新一期柴灣道、青鴻路綠置居項目的3,696伙,今年出售的公營房屋數目可達10,224伙。 翻查過往紀錄,自2014年復售居屋後,無論今年推售的綠置屋或居屋項目,均是歷年最多。
1989年時任港督衛奕信勳爵於施政報告上,宣佈興建玫瑰園計劃,後來正名為機場核心計劃,當中的機場鐵路、3號幹線(青衣段)和青嶼幹線都建在青衣島上,是青衣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1986年,區域市政局(簡稱區局)成立,屬新界範圍的青衣島為區局的轄區之內,島上市政服務的執行責任,亦由市政事務署新界市政處移交至區域市政總署。 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及青衣市政大樓等設施皆為區域市政局籌劃興建。 2000年「殺局」後,島上的市政服務分別由食物及環境衛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手。 城規會在考慮公眾意見後,最終將青鴻路地皮的北面由住宅改為休憩用地,地盤面積因此減至2.2公頃,改為興建兩幢40層高的住宅大廈。 房屋署擬於青衣青鴻路建近4千個公營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過萬人,惟不少居民反對計劃,有區議員指當區居民憂慮計劃會令區內過於擠迫,現時交通幹道的負荷亦過大,促當局一併提交整套交通配套方案予區議會。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道路結構資訊
項目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由152.8平方呎至388.5平方呎不等,以及一幢樓高2層的零售大樓。 項目並會提供私家車、電單車、輕型貨車使用的停車位及貨車上落貨處,而房委會亦要承擔青衣路的路邊巴士和綠色專線小巴站及道路改善工程。 項目內亦有一所有6個課室的幼稚園、一所長者鄰舍中心、一所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中心、一所設有30個名額的特殊幼兒中心及一所設有90個名額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葵青民政事務處(民政處)是推行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一直與區議會緊密合作,協助區議會向不同的政府部門反映意見。 此外,民政處會透過各分區委員會、葵青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青年活動委員會等,加強與社區的聯繫,廣納不同意見,使政府施政能夠急市民所急。
-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日軍230聯隊於12月12日登陸青衣島,青衣島也進入日治時期,日軍在現今聖保祿村山上一帶裝設防空探射燈。
- 當「薈藍」也開售後,估計短期內青衣也沒有太多私樓供應,事關政府把區內幾幅劃作GIC用地也改為公營房屋發展。
- 1995年清拆青發臨時房屋區及青健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青宏苑及綠悠雅苑;1999年清拆青欣臨時房屋區及青安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長宏邨及青逸軒。
- 本區分別於 2002 和 2003 年獲世界衞生組織確認為健康城市和安全社區,是中國首個獲得這兩項殊榮的地區。
- 民政事務總署「居安抗疫」電話熱線 為「居安抗疫」人士提供支援和協助,運作時間為每日早上七時至晚上十一時。
- 香港政府於2008年決定在青衣西南海濱填海180公頃,興建佔地310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十號碼頭,並且將該處的油庫重置在新填海的土地上。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 土拓署亦會繼續推展相關的工地平整和基建工程,包括進行詳細設計,按需要修改工程範圍,並適時按法例規定為相關工程刊憲。 政府每年均會公佈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涵蓋未來的出租公屋、居屋的落成量。 青鴻路公屋修訂發展計劃 Public Housing Development at Tsing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Hung Road 房委會向葵青區議會提交青鴻路公屋最新進展。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聯絡我們 ( 葵青區 )
噪音方面,房委會會透過優化設計,例如改變樓宇座向、加裝減音窗/露台和隔聲建築鰭片及與道路保持適當間距等方案,確保噪音水平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指引和相關的噪音管制條例的要求。 因應現階段土地改劃用途的進展及決定,房委會需要重新研究規劃和改動青鴻路公屋發展計劃的設計,並會適時諮詢區議會和聽取意見。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2025 所有單位於2019年3月列入綠表置居計劃,並將與柴灣蝶翠苑一併於同年12月接受申請,翌年6月29日起揀樓。 因應政府於2015年公佈十年內增建公私營房屋的政策,此土地亦獲改劃作公營房屋土地。
要留意已申請2019年59折居屋者,並表明願意「一表兩抽」者,不用再提交申請。 此外,項目附近有長青商場及多間酒店(包括華逸酒店、盛逸酒店),同時區內便利店、茶餐廳、特色食肆及油站等,均一應俱全。 根據地政總署於2021年7月2日進行的清拆前登記,受有關發展計劃響的住戶共約8戶。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下,於青衣長青邨陳黎繡珍紀念學校舊址興建兩座居屋已於 2012 年 3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月獲區議會通過。 屋苑命名為 「 青俊苑 」 ,已於 2017 年 6 月開始入伙,提供 465 個住宅單位。 葵青區區議員李志強早前就計劃以問卷調查居民意見,暫時於美景花園收回200多份問卷,當中有8成反對計劃的選址。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10大優點
屋苑位置前身為長青邨內的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黎繡珍紀念學校校舍,該校於2006年因收生不足停辦;當時原有一國際學校擬於該校舍設校,但最後放棄,校舍一直丟空。 本區分別於 2002 和 2003 年獲世界衞生組織確認為健康城市和安全社區,是中國首個獲得這兩項殊榮的地區。 本區在 2015 年 2 月更獲得世界衞生組織確認為 「 全球長者友善城市及社區網絡 」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的首批香港代表之一。 機場鐵路的東涌綫及機場快綫於1998年通車,徹底解決了兩條跨海行車大橋的擠塞問題。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葵青區
他認為該處現時已有2萬多人居住,居民憂慮計劃令地區更擠迫,擔心青衣路難以負擔所增人口的使用:「反對起樓是不合時宜,但不可以短視,令日後問題更大!」要求當局提交整套運輸的軟、硬件方案再從長計議。 項目東面是藍澄灣,南面是九號貨櫃碼頭,房委會將興建兩幢建於半地庫式停車場之上的住宅大廈,各有40層住宅樓層,提供2,868個單位。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2025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2025 區內還有領展的重點商場及青衣島上第二大型商場—長發廣場、青衣東北公園、青衣海濱公園等。 區內設有兩所中學及三所小學,分別有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皇仁舊生會中學、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及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 青衣大橋通車前,舊青衣碼頭的渡輪服務是青衣島唯一的對外交通,故當時墟市—青衣大街設置於碼頭附近一帶,加上島內大多數的漁民都聚居在青衣灣內,所以該區在發展成為新市鎮青衣市前後,皆為青衣島的中心地帶。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葵青區活動預告
基於歷史及地理原因,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區域,分散在青衣市中心、門仔塘與牙鷹洲、三支香、寮肚山。 青衣島在新市鎮發展以前,已經有墟市和多個農村和漁村聚落,青衣墟(又稱青衣大街)就是當時青衣島上的墟市,島上現在還有聖多默宗徒堂天主教堂、真君廟、天后古廟和達摩祖師廟及青衣大王伯公廟等宗教建築。 1974年後,隨著青衣大橋(青衣南橋)及青荃橋(青衣北橋)先後通車,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亦隨即展開。 行人透過藍澄灣停車場內的升降機前往平台,可到達青逸酒店、永倫800酒店、華逸酒店、藍澄灣與小巴總站。 綠置居恆常化首個項目長沙灣麗翠苑2月25日攪珠,3月底揀樓,但房委會亦已敲定今年年底推售新一批綠置居項目。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道路平面圖
地盤位於藍澄灣與青衣IVE之間山坡,因應地盤面積縮減,由原建議興建5座公屋約3,800個單位,現修訂為興建2座約41層公屋約2,800個單位。 目前是全世界第六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葵青貨櫃碼頭九號碼頭,位於青衣島東南部,自2003年啟用至今。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2025 香港政府於2008年決定在青衣西南海濱填海180公頃,興建佔地310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十號碼頭,並且將該處的油庫重置在新填海的土地上。 1990年代開始,青衣島上的臨時房屋區陸逐清拆,部份空出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發展或興建社區設施。 1995年清拆青發臨時房屋區及青健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青宏苑及綠悠雅苑;1999年清拆青欣臨時房屋區及青安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長宏邨及青逸軒。 青康路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建成了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校舍。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葵青區活動預告
城規會其後於今年五月廿日及六月十七日考慮申述人意見、附近土地用途、規劃意向,以及發展公屋的技術可行性後,認為發展公屋合適,而噪音、空氣流通、光污染及交通問題均可透過各種技術解決。 據了解,項目的福利設施及配套設計不會有重大改變,而單位亦將以典型公屋標準出售。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2025 (二)前拓展署於一九九一年完成的「青衣東南港口發展規劃及第九號貨櫃碼頭工程可行性研究」(研究)建議利用包括現時藍澄灣所在位置原規劃作「工業」發展的用地作為緩衝區,以減低九號貨櫃碼頭的噪音及光污染影響。 葵青民政事務處直屬民政事務總署,是推行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致力促進葵青居民與政府溝通,反映居民的意見,同時向市民解釋政府的政策和服務。 民政處負責統籌地區上各項公共設施計劃和服務發展,包括區內九個社區會堂和中心。 【本報訊】備受爭議的青衣青鴻路綠化地興建公屋計劃捲土重來,房屋署因應地盤面積縮減,由原先建議興建五幢共三千八百個住宅單位,大幅減為僅兩幢二千八百個單位,預計今年內動工,二○二二年落成。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 青衣擬建近4千個公營房屋單位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日軍230聯隊於12月12日登陸青衣島,青衣島也進入日治時期,日軍在現今聖保祿村山上一帶裝設防空探射燈。 兩個屋苑合共提供3,996個單位,全部以市價49折發售,其中青富苑定價介乎817,700至2,726,100元,平均呎價5,460元。 房委會發言人在2019年12月19日表示,綠置居2019年單位申請表將於20日起派發,申請者可於12月27日至2020年1月9日期間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