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交通相當繁忙,尤以彌敦道為甚,設有多個交通運輸交匯處,當中以尖沙咀碼頭歷史最悠久,有多線巴士途經前往九龍其他地方或新界。 中港碼頭總站更是全港罕有位於水平線以下的地底巴士總站。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彌敦道和梳士巴利道地下分別由港鐵荃灣綫和屯馬綫貫通,設有尖沙咀站和尖東站兩個獨立車站,但以同一張八達通卡通過兩站間的行人通道在荃灣綫與屯馬綫之間轉乘,就視作一程車程計算車資。 使用鐵路前往旺角、深水埗、荃灣、中環、土瓜灣、馬鞍山、元朗和屯門等地都無需轉乘,而前往沙田、大埔和羅湖,則需要在紅磡站或大圍站轉乘東鐵綫。 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Star Ferry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最歷史悠久的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巴士總站、小巴站、的士站及天星碼頭。 被巴士公司稱為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英文:Star Ferry Bus Terminus),現有十條巴士路線以此作總站及五條巴士線經過,鄰近尖沙咀鐘樓、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星光大道、海港城及星光行。
政府曾考慮遷拆巴士總站,並重建為新的露天廣場,但在市民反對下,計劃已取消。 卓越醫務中心遍佈港九新界,包括尖沙咀、銅鑼灣、觀塘及沙田石門,盡心致力提供一系列的婦產專科及輔助生育服務。 而輔助生育服務包括體外受精(IVF)、宮內人工授精(IUI)、冷凍卵子服務等,這些服務範疇的需求每年都不斷遞增。 皇家太平洋酒店坐擁維港景緻,毗連香港的商業與購物核心地段。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除了醉人美景外,酒店的地利更為客人提供方便、舒適及連繫城中景點的無盡便利。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香港大廈搜尋
到2019年8月,位於前新世界中心位置的K11 MUSEA商場開業,成為熱點。 中港城座落於九龍尖沙咀廣東道最繁盛的商業旅遊區內,坐擁五幢全海景及九龍公園景致甲級寫字樓,共提供可出租面積逾880,000 平方呎。 此外,中港城坐擁中國客運碼頭,基座更是交通樞紐匯聚,步行數分鐘便能到達港鐵尖沙咀站及柯士甸站,瞬間接通各區及內地主要城市,盡佔地利。
- 「尖沙嘴」顧名思義,就是很尖的沙嘴之意;由於處於珠江三角洲東岸陸地盡頭,自古以來是華南海路要衝。
- 廣東道(英語:Canto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一條主要道路,跨越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3個區域,南面連接梳士巴利道,北面則與荔枝角道連接,路線大致與彌敦道平行。
- [註 1][1][2][3]其後隨著九龍半島的發展,廣東道才一直逐漸向北伸延。
- 現時在尖沙咀的一段廣東道是單程南行,在油麻地一段廣東道與連接的渡船街同為雙程行車。
租戶可盡享無柱式的實用間隔,令寫字樓設計更具彈性,是各大企業的理想選擇。 2008年自由行引致消費漸旺,業主將商場地下及1樓,佔地約2萬平方呎,前身為Hard Rock Cafe的舖位,以約700萬元租予H&M。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1995年,中藝結束營業後,將其中60,000多平方呎樓面,租予運動用品店Royal Sporting House。 該運動用品店有意將商場包裝成一個以體育為主題的購物商場,但三年後經營失敗而遷走。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尖沙咀美食
然而隨着天星小輪的啟用以及社會發展,街道重名所帶來的問題便日趨嚴重。 政府有見及此,便於1909年把九龍一些街道的名稱重新命名,其中花園道改稱為漢口道、以表示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漢口與香港有貿易往來。 廣東道、北京道和沿九龍公園西側、彌敦道而建的柏麗購物大道是著名的購物街,不少高級購物商店林立,遊客川流不息。 自九廣鐵路香港段於1910年10月1日通車後,火車總站於1913年動工,而尖沙咀鐘樓作爲火車站的一部分,於1915年完工,尖沙咀遂成為當時香港交通樞紐。 而1928年開業的半島酒店,是當時全亞洲最豪華的酒店之一,也成為當時九龍半島的地標建築。
商場最終在1999年得到「舖王」鄧成波垂青,以200萬元承租60,000多平方呎商場並分散租出。 尖沙咀也是香港夜生活的集中地之一,酒吧、卡拉OK與夜總會林立。 諾士佛台、棉登徑、寶勒巷、山林道、金巴利街、亞士厘道有不小酒吧餐廳[9]。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新港中心第二座附近的大廈
漢口道原名為花園道,不論其中英文的名稱均與位於香港島中環的一條相同。 同名的原因是因為香港政府在發展尖沙咀初期,為鼓勵商人在此投資及建房子,故此在區內廣植樹木,更在附近興建公園,公園旁邊的街道則命名為花園道。 新港中心由長實、香港置地及中藝等合作發展發展,新昌營造廠承建。 物業建成後,中藝取得地下、一及二樓部分商場,合共90,000多平方呎樓面,置地則取得餘下商場部分,共250,000平方呎樓面,寫字樓則由長實持有。
「海港城」為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集購物、美食、娛樂、景觀於一身,在維多利亞港海旁聳立五十多年至今,與香港一同成長,是香港一個不可或缺的名勝。 九廣鐵路之前計劃九龍南綫時,原擬在尖沙咀海港城附近興建廣東道站,並曾與海港城業主九龍倉商討,但其後因成本等問題,擱置興建廣東道站的計劃。 1887年,最先開發的一段廣東道建成,位於九龍倉碼頭側,以時任香港總督麥當奴爵士(Sir Richard Macdonnell)命名為勿當拿道(後譯麥當奴道)。 1909年3月,為免與香港島的同名道路混淆,道路便改以廣東省城為名,英文稱為“Canton Road”。 但由於清朝時並未有「廣州市」,而「Canton」一词是指「廣東省城」(1921年廣州市成立),因此在翻譯中就被譯作廣東道。 [註 1][1][2][3]其後隨著九龍半島的發展,廣東道才一直逐漸向北伸延。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新港中心第二座附近配套設施
英國其後在該處興建軍營及水警總部,又以尖沙嘴西部海傍作海運用地。 1898年天星小輪開辦後,尖沙咀藉以逐漸繁榮起來,也成為了外國人的新興住宅區。 至今尖沙咀至中環航線仍是最重要的橫渡維多利亞港渡輪航線。 商場地庫設美食廣場大食代及「新宿駅新港機城」遊戲機中心。 原有的住好啲結業後改為I.T及I.T旗下的CHOCOOLATE。 尖沙嘴一名早見於明朝萬曆年間的《粵大記》中[1],《粵大記》內所載的《廣東沿海圖》中,已有尖沙嘴的紀錄。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新港中心第二座寫字樓租單位出售
座落於集時尚品牌於一身的廣東道,酒店位於中國客運碼頭上蓋,而連接內地的西九龍高鐵站、港鐵站及西九龍文化區亦近在咫尺。 尖沙咀(英語:Tsim Sha Tsui),亦作尖沙嘴[1],原名香埗頭[2],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南端,與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對望,是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為主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商業中心之一。 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及不少高級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Victoria Dockside和柏麗購物大道。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海港城」為顧客提供一站式購物消閒服務,擁有超過四百五十家各類型商店、包括八十多家餐廳、美術館及觀景台。 海港城坐擁欣賞世界聞名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最佳位置,而近在咫尺則有代表著香港的天星小輪,讓旅客總是日與夜流連忘返,亦使海港城站穩業界行內的領導地位。 全仁醫務中心位於尖沙咀及中環核心地帶,提供一站式磁力共振、電腦掃描、3D乳房造影、超聲波、X光、體檢及疫苗服務,結合尖端嶄新的科技,與以人為本的服務,為大眾提供專業優質的醫學影像診斷及身體檢查服務。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香港
「尖沙嘴」顧名思義,就是很尖的沙嘴之意;由於處於珠江三角洲東岸陸地盡頭,自古以來是華南海路要衝。 至1860年前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以前,當時有些碼頭負責運送東莞一帶的香木,所以稱為香埗頭。 而根據1819年的《新安縣志》,當時附近一帶有「尖沙嘴村」。 尖沙咀廣東道33號2025 廣東道(英語:Canto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一條主要道路,跨越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3個區域,南面連接梳士巴利道,北面則與荔枝角道連接,路線大致與彌敦道平行。
尖沙咀廣東道33號: 購物車
在西面的海運大廈,是香港第一座郵輪碼頭,可供大型郵輪停泊。 海運大廈亦設有購物商場,在1960年代是香港僅有的大型商場。 到了2009年至2010年,區內多個新落成的大型商場陸續開業。 包括由前香港水警總部改建而成的1881 Heritage、設置IMAX影院的iSQUARE及全港最高純零售商場Th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