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坑口街(英語:Possession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Street),前稱波些臣街,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為香港最古老的街道。 [1]水坑口街南接地勢較高的荷李活道,正北壤文咸東街,西北連皇后大道西,東南連皇后大道中。 这条街道看起来平平无奇,对香港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841年1月25日,英国海军登陆水坑口街附近的“占领角”(Possession Point,今荷李活道公园所在地。而水坑口街的英文名字Possession Street,也反映了“占领”的历史),并在第二天举行了升旗礼,正式开启了香港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管治历史。
水坑口街上的商店有粤式烧味店、汇丰银行、蔬菜生果店、衣服干洗店、香港赛马会投注站、古玩店、惠康超级市场、以及中环荷李活道彩鸿酒店(前中环丽柏酒店)及邻近的绿岛茶餐厅。 红砖建筑与青瓦庙宇交错林立,西方医学与革命思潮蕴酿成长。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沿着旧城中环的“历史故事”主题路线,一路游走,俯拾城市历史记忆,走进百年前开埠初期的香港故事。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历史沿革
2018年,「大館」改頭換面,連同兩座全新的建築物,化身成藝文中心。 你可以在藝術氣息濃厚的小天地裡找到各具風格的藝廊、特色店鋪、酒吧和餐廳,也可以參與藝術展覽、表演、工作坊、電影放映會和導覽團等活動。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這幅風靡Instagram的巨型壁畫出自本地塗鴉藝術家Alex Croft之手,鮮藍色背景跟七彩繽紛的香港老房子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地重現了老香港的懷舊韻味,也讓這條原本平平無奇的斜坡成為了香港最具人氣的打卡熱點。 一路走来,仿佛跨越了香港一百多年的历史和生活点滴,城市的面貌始终在改变,但它的精神内核却历久弥新,成为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 大馆浓浓的维多利亚风格在中环街道中独树一帜,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古迹空间目前正在整修中,即将变身为丰富多元的综合休闲空间。 大馆是前中区警署建筑群的俗称,是香港殖民时期的代表性地标,包含了旧中区警署、域多利监狱和前中央裁判司署。
- 此外,文武廟內還完好地保留了鑄於1847年的銅鐘和造於1862年的官轎。
- 他們在水坑口登陸,將該處命名為「屬領角」[1](Possession Point)。
- 開埠前,坑口位於今大馬路間,坑水流入維多利亞港內。
- 這裡是香港殖民管治時代的開端,也是當時華人聚居地,一頁頁老香港的故事,從此翻開。
- 太平山為太平山街一帶山崗的地方,開埠初期常有盜賊小偷出沒,其後在該處附近設置軍營和警署,治安漸趨太平,故名「太平山」。
這條精華路線由香港殖民管治歷史的開端 ──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水坑口街出發,途經重要古蹟、街頭藝術,並於天台酒吧作結。 你只須用一天,甚至是一個下午,就能透過看歷史、品藝術、嚐美味、尋寶物的豐富體驗,感受這片小小街區的無限魅力。 水坑口街是一条上斜坡的行车街道,全长150米,由北向南,单向单线行车,而该处亦就近港铁上环站及港澳码头,无小巴或巴士路线使用此街,不过有的士及货车出入。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公園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榮獲香港園境師學會「2012年度園境設計大獎 ── 銀獎」,同一團隊也有參與戲曲中心設計項目,成就西九文化區的著名地標。 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东舰队支队司令伯麦(J. J. G. Bremer)乘高尔合号(HMS Calliope)来港,沿着小路登上香港岛西北的一座小山岗,并且正式举行升旗仪式,宣示主权,又在海面鸣炮,表示正式占领香港。 中環街市在40年代設有255個攤檔,更是香港島唯一擁有肉檔的街市,售賣新鮮雞隻、豬肉、牛肉,在戰亂時期更曾經出售馬肉。 時至今日,你依然可以在不同角落看到街市昔日的面貌,例如用來擺放商品的水泥工作檯,及從前常用的掛肉鐵勾等。
其後聚居華人日眾,遂依山建街,房舍列建路旁,該路因而名為「太平山街」,至今仍可見其狹窄及高低不平的特色。 香港街道的名字,大部分都是將英文直譯中文,又或是以類近的英文拼音或中文字來到翻譯。 不過作為本港最古老街道的上環水坑口街,情況卻有點不一樣,其中文為「水坑口街」,但英文卻是 Possession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Street,照字義應為佔領街,何解中英文名字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百子里公園雖然鄰近熙來攘往的結志街及卑利街,但當你踏進綠意盎然的公園,便會一洗繁囂,更可細味歷史故事。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水坑口街
而这片高地就是今日位于水坑口街西荷李活道公园一带的大笪地。 這裡是香港殖民管治時代的開端,也是當時華人聚居地,一頁頁老香港的故事,從此翻開。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踏上一些最早建成的街道,參觀中西、新舊交融的建築,見證香港在成為國際大都會之前,醫學、宗教、司法、革命思潮的醞釀發展,沉浸於昔日的本地情懷中。
從皇后大道中的陡峭樓梯拾級而上,你有否留意到右邊那支像煙囪的東西?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在19世紀末,香港還未有抽水式馬桶,為了節省空間及改善環境衛生,政府將公廁建於地下,排氣管則由地下貫穿到地面。 此外,文武廟內還完好地保留了鑄於1847年的銅鐘和造於1862年的官轎。 古廟屋頂的花崗石柱、花崗石門框、木雕匾額和歷史悠久的壁畫更是巧奪天工,整座建築物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1894年,香港鼠疫為患,太平山一帶人口眾多,衞生環境欠佳,故災情嚴重。 政府因此收購該區的樓宇,夷為平地,並實行清潔居所的措施。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香港醫學博物館
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 J.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G. Bremer)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來港,沿着小路登上香港島西北的一座小山崗,並且正式舉行升旗儀式,宣示主權,又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 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 J. G.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Bremer)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來港,沿著小路登上香港島西北的一座小山崗,並且正式舉行升旗儀式,宣示主權,又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 1月26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 J. G. Bremer)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來到香港,舉行升英國國旗儀式,宣示主權,並且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 他們在水坑口登陸,將該處命名為「屬領角」[1](Possession Point)。 水坑口(英語:Possession Point,直譯:屬領角)從前是香港島西北岸的一海角,1852年進行的《文咸填海計劃》,水坑口從岸邊成為了內陸地區。 在1980年代或者以前的地圖上,荷李活道公園被標示為水坑口。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香港新聞博覽館
香港開埠初期,該街道使用譯名波些臣街( 按1894年香港的街道名冊所記 )。 而這片高地就是今日位於水坑口街西荷李活道公園一帶的大笪地。 這片高地就是今日位於水坑口街西荷李活道公園一帶的大笪地。 這條街道看起來平平無奇,對香港卻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1841年1月25日,英國海軍登陸水坑口街附近的「佔領角」(Possession Point,今荷李活道公園所在地。而水坑口街的英文名字Possession Street,也反映了「佔領」的歷史),並在第二天舉行了升旗禮,正式開啟了香港長達150多年的殖民管治歷史。 香港开埠初期,该街道使用译名波些臣街( 按1894年香港的街道名册所记 )。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太平山街
及後Possession Street曾被直譯為波些臣街,不過由於該處有一條水坑流出大海,華人習慣稱之為水坑口街,故後來該區重建後,才將中文街名改為水坑口街,而英文則繼續保留Possession Street。 砵典乍街兩旁排列整齊的攤位同樣具歷史意義:以往這些小店鋪只售賣家居用品和提供修補鞋履、鍋具、改衣等服務。 時至今日,隨著消費模式的改變,許多攤位已轉為售賣各種節日服飾或手工藝品。 太平山街與山頂所在的太平山,雖然名字相近,但兩者的山勢可是截然不同。 太平山街位於上環「Poho 區」 ── 取名自鄰近的普慶坊「Po Hing Fong」,有不少特色小店,是本地文青愛逛的小社區。 此外,區內的古廟為19世紀末來港聚居的華僑興建的首批建築,用以連繫整個社區。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香港估估吓:佔領街 到底係邊?
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小街,却暗藏了许多历史故事。 英军当年在这里登陆,将其命名为Possession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Street,这也成为香港殖民地历史的开端。 水坑口街是一條上斜坡的行車街道,全長150米,由北向南,單向單線行車,而該處亦就近港鐵上環站及港澳碼頭,無小巴或巴士路線使用此街,不過有的士及貨車出入。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水坑口街上的商店有粵式燒味店、匯豐銀行、蔬菜生果店、衣服乾洗店、香港賽馬會投注站、古玩店、惠康超級市場、以及中環荷李活道彩鴻酒店(前中環麗柏酒店)及鄰近的綠島茶餐廳。 太平山為太平山街一帶山崗的地方,開埠初期常有盜賊小偷出沒,其後在該處附近設置軍營和警署,治安漸趨太平,故名「太平山」。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水坑口遺址
開埠前,坑口位於今大馬路間,坑水流入維多利亞港內。 其後大水坑被填平,新闢的馬路英文名為 Possession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2025 Street,初譯為「波些臣街」,後改稱「水坑口街」。 水坑口街(英语:Possession Street),前称波些臣街,位于香港岛中西区上环,为香港最古老的街道。 [1]水坑口街南接地势较高的荷李活道,正北壤文咸东街,西北连皇后大道西,东南连皇后大道中。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旅程的起点,就是香港最古老的街道——水坑口街。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水坑口
外表看起来庄严典雅,内里却十分新潮现代,以许多新奇的展品介绍香港开埠以来的医学发展史。 水坑口街遺址特色 有留着长辫的清朝学生在解剖老鼠的仿真模型,还有许多古董医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