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小德蘭於廿多歲就已離世,雖不像二十世紀的德蘭修女人所共知,但很多人閱讀過小德蘭的自傳後都會感到震撼。 從方濟的生命中,夏志誠也看到盧雲神父的影子。 溫偉耀講道2025 他引用盧雲《負傷的治療者》一書,指出作為牧者要承認自己的軟弱。
這話看似殘忍,心中總會感到難過,但不會被負面情緒控制。 情緒的反應不是不重要,但不會成為生命的核心。 現代人常隱藏曾受的傷害,不去面對。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她提到,近年歐洲出現大規模的難民湧入,引起應否容讓難民進入的爭議。 她曾於英國一家難民救援中心工作,接觸到來自伊拉克、伊朗等地的難民,教授英文。 從中,她體會到服侍弟兄中最小的一個,就是服侍主。
透過不住的思想,轉化為向上主不住的禱告。 他認為大小事上都應與主同行,時常與上主談天,心思就會不斷處於禱告中,成為屬靈上的進步。 小德蘭就是不停的靈修,生命中沒有切斷與主的關係。 區可茵指出,靈修是學習接納自己,每個生活部份都可成為與上主對話的契機。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那天,幼稚園校長告知溫先生,孩子「有問題」。 探其原因,才知曉華是一名自閉症孩子,有嚴重學習障礙。 「我接受不了。為甚麼是我?」有許多次午夜夢迴,溫先生都跟自己說,一切只是夢;但每次夢醒,現實一樣殘酷。 小德蘭純真的心,他遇上了後有意去「征服」,研究她的生命,進入她的靈性世界,當中顯出他心中只為追求他人的讚賞,自形慚愧。
- 區可茵也認為,信徒的靈性生命亦在不斷尋找自己。
- 他引用盧雲《負傷的治療者》一書,指出作為牧者要承認自己的軟弱。
- 她期望人人尋找時有上主的帶領,感到安穩。
- 在歷史中,真的有人能做到耶穌的榜樣,放下自己的一切去跟隨耶穌,方濟就是其中的例子。
為他剪掉標籤牌後,他就不再脫衣服了。 溫偉耀講道2025 有些自閉兒吃了某種食物不適應,會痛得在地上亂滾。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天主教香港教區輔理主教夏志誠的分享題為「由方濟到盧雲」。 溫偉耀講道2025 溫偉耀講道2025 他認為靈修就是要學習不斷從上帝眼中看自己。 溫偉耀講道 十三世紀的聖方濟、盧雲神父都為他的靈性生命帶來啟發。 他引用《方濟及佳蘭言論集》,指出人不是獨立的、全能的。
治療需對症下藥,專治感官問題丶腸胃問題或環境問題(如太多感官刺激)等等。 越早發現和治療自閉兒的問題,就越有助於他們適應社會。 今年4月,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影《黃金花》在香港上映,揭示了一位母親照顧自閉症兒子的酸與甜,一度成為熱話。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自閉兒吵鬧時如何處理:請勿向孩子叫罵「別吵別吵」(只會令他更加激動);也別說「乖丶乖」(會令他誤以為大叫就是「乖」的)。 溫太太建議,指令宜簡單明確,不宜長篇大論說道理。 腦部無法如常處理感官信息:溫太太舉例,有一位孩子,每次讓他做功課,他就在唱歌。 看似很頑皮,其實是因為他的大腦無法過濾課室中的嘈音,他才用自己的歌聲蓋過周遭嘈音,讓自己專心做事。 溫偉耀講道 後來老師給他戴上耳塞,他就不再唱歌了。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人在上主面前怎樣就是怎樣,不會多也不會少。 尋求專家意見:解決問題宜對症下藥。 溫太太舉例,有個自閉兒說話口音不正,家長花了三年時間,逐個口音教,孩子始終學不會。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溫太太不禁痛心:動物尚且懂得養育他類動物的孩子,為何人類不能建立更好的世界? 溫偉耀講道2025 溫偉耀講道2025 溫偉耀講道2025 她呼籲大眾敞開心扉接受自閉孩童,令良好的文化慢慢擴展至整個社區。 溫太太認為,訓練自閉兒的自立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善環境(社會文化和自閉兒的學習環境)。 如果大眾對自閉兒體諒多一些,自閉兒的路也就順暢一些。 區可茵也認為,信徒的靈性生命亦在不斷尋找自己。
溫偉耀講道: 漢語神學
在獨處時,沒人看見時,都不令上主失望。 即使處於苦難中,只要想到耶穌的微笑,一切都可化解。 縱使遇上痛苦,只要聯想到耶穌受苦時的眼淚,會令自己更明白上主,更接近耶穌。 愛耶穌的心,可以轉化為無以倫比的力量,進入更高的境界中,而放下自己的生命。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榮休教授溫偉耀的分享名為「思愛成病:戀上耶穌的小德蘭」。 他提到的,是十九世紀法國的一位年輕修女小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