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於西貢乘搭路線1A往九龍方向,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在45分鐘內於清水灣道 (彩虹港鐵站 / 坪石) 銅鑼灣西貢2025 可免費轉乘路線1前往九龍灣德福花園。 由於西貢人口並不多,一般都是靠巴士和小巴來往,主要集中來往港鐵彩虹站、鑽石山站、坑口站、烏溪沙站,乃市區進入西貢的中轉站。 由於香港歷史分區的原因,位於半島上的西貢北地區(包括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以及位於西沙路沿線的十四鄉、泥涌等地),為大埔區管轄的外飛地。
- 雖然香港政府沒有公佈新界各村的原居民、居民選民數字,但西貢墟內萬宜灣新村、沙咀新村仍有舉辦原居民村代表選舉去估計,西貢墟仍有不少新界原居民居住。
- 西貢分區委員會分為三區,分別是西貢一區,以及將軍澳南北兩區。
- 這間西貢咖啡餅店為西貢馳名餐廳,每次到西貢都可以見到餅店門外大牌長龍。
-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 1982年地方行政計劃完全實施,設立香港區議會,整個香港劃分為18個區域。
-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19],西貢市中心選區人口9,623人,是整個西貢區議會所有選區之中,人口最少的一個選區。
- 今年5月中舉辦的香港大型街頭藝術節 HKwalls 活動,20位街頭藝術家在西貢創作多幅大型壁畫,令萬年街成為西貢景點。
除了其著名的規則及手沖咖啡以外,這裡的甜品也可一試,好好中和咖啡的甘味。 這間西貢咖啡餅店為西貢馳名餐廳,每次到西貢都可以見到餅店門外大牌長龍。 除了像一般港式餅店般可自己夾麵包買走外,餅店外亦設有座椅,供食客坐下享受麵包糕點及咖啡。 這裡的菠蘿包、菠蘿油及葡撻最為馳名,為途人必買名物。
銅鑼灣西貢: 服務時間
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內的海下遊客中心於上年8月正式啟用,酷似日式木造平房的設計風格,充滿濃濃的日本氣息,引起不少網民注意。 外牆以印有木紋的清水混凝土為主要建築材料,配搭木質設計,感覺簡約。 多用途室以玻璃亭子的模式設計,自然光灑進裡面,採光度高之餘,亦可以欣賞室外的大自然景觀,感覺清幽。 西貢離島橋咀洲因連島沙洲而著名,在橋咀洲與橋頭島之間有一條天然形成的沙石堤,橋咀島地質步道更隱藏「菠蘿包」石。 新手1小時左右就能完成橋咀郊野公園去半月灣的行山路線,是不可多得獨木舟、露營等戶外活動的首選地方,距離西貢市中心只需10至15分鐘船程,亦是西貢離島遊必去景點之一。 香港開埠初年來往西貢一般只能利用海路,直到1940年代日佔時期日軍興建西貢公路連接至清水灣道,最初只有單車徑般闊度,1955年才擴闊至現有闊度。
西灣至赤徑一段更可踏足火山造成的多道岩層上,尤其適合地質研究愛好者前往一探究竟的西貢景點。 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行山達人,夥同一家大小抑或三五知己,西貢環島遊總有適合您的路線。 這間日式西貢cafe雖門面細小又不起眼,卻非常有名,原因是老闆在咖啡店門外張貼了十數條客人必須遵守之規則,其中最著名及具爭議的,就是店裡不准使用手機。 老闆是希望客人都能一心一意品嘗及欣賞他用心沖調的咖啡。
銅鑼灣西貢: 西貢進階行山路線:大浪灣遠足徑
而英文名Sai Kung Town,意譯應為西貢鎮,但西貢墟並未視為香港新市鎮之一。 值得一提,西貢墟別稱西貢市中心,而西貢墟、西貢對面海所在的區議會選區,亦名叫西貢市中心,但英文名為Sai Kung Central。 西貢分區委員會分為三區,分別是西貢一區,以及將軍澳南北兩區。 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 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一些按港鐵站名而成的通俗分區名稱,如天后、炮台山、彩虹、太子、佐敦等,沒有經過立法而成,只維持口頭上的稱呼,不能在正式文件上使用。
到1969年確定在西貢區興建萬宜水庫後,才再次劃分西貢區,範圍包括由新九龍界起,至東面的清水灣半島及西貢半島南部;再加上牛尾海及糧船灣海內及附近各島嶼,初步確立現有西貢區的範圍。 地區行政計劃開始,政府部門沒有以特定分區為文件分類,主要以區議會秘書處把文件先分類,再依法定分區(1963年開始的城市或鄉村分區)來區別,就全港層面,則以香港、九龍、新界,再依法定分區來劃分。 西貢市作為中文地名較少人使用;現代中文「市」多指城市,較少指《康熙字典》所指的市集。
銅鑼灣西貢: 西貢區
香港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始建於南宋時期。 在台灣及福建地區,人們稱天后為「媽祖」,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 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布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大部分是清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另外西貢亦有巴士和小巴路線通往北潭涌、黃石碼頭和海下灣等西貢鄉郊地方。
銅鑼灣西貢: 西貢好去處【8】初嘗夏沫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選區尚未合併之時,和區議會分區界線有所不同,如港島中選區,包括整個灣仔區及部分東區範圍,各選區人口不等,登記選民人數亦大約在10萬-14萬之間,詳情可參看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政府傳統上亦按照香港三大區域劃分工作分區,二十世紀中後期開始因香港人口增加再細分為九龍東、九龍西等等,個別部門如香港警隊亦有劃分區域以便警治。 香港政府各部門以法定分區及其他分區為基礎來制定各自的行政分區。
銅鑼灣西貢: 西貢好去處【5】鹽田梓
白腊村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村屋經過翻新後,外牆塗上不同顏色,在一排色彩繽紛的彩色小屋前打卡就像來到外國小鎮旅遊。 另一間西貢Cafe推介就是墨爾本風CafeLittle Cove Espresso,主打素食菜式,有酸種黑麥包、果昔盆、沙律、蔬菜碗等較健康的輕食,勝在擺盤打卡必食。 而且環境也十分適合打卡,接近兩層高的白色裝潢,而且設有露天戶外座位,空氣流通之餘亦可感受陽光! 而早年立墟時存在的油麻莆村、灰窰下村,早已消失[20],村民改為居住多層大廈。 兩者現僅存於地名油麻莆、灰窰下(位於西貢墟灰窰里)。 答:西貢有多條行山路線,不論您是新手還是老手,都定能找到適合您程度的路徑。
銅鑼灣西貢: 西貢好去處|西貢白腊村
1982年地方行政計劃完全實施,設立香港區議會,整個香港劃分為18個區域。 分區大致與現時相近,當時葵青區仍然是荃灣區的一部分,而現時的油尖旺區則劃為旺角區和油麻地區兩個區,當時旺角區是最小的分區。 區議會各區界線在近三十年沒有大型變動,各分區人口不均情況嚴重,人口最多的為沙田區,2021年人口為69.2萬,人口最少的為灣仔離島區,2011年人口為16.7萬。 1968年5月,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推行「民政主任計劃」,將香港及九龍(包括新九龍)劃成10區,每區設立民政處及民政主任。 其中香港島被分為西區、中區、灣仔及東區四區,九龍則分為旺角、油麻地、九龍城、觀塘、黃大仙和深水埗六區。 香港區議會現時分為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原意純粹方便選舉和行政之用,並不設立區政府等政權組織[註 3],無獨立立法權[註 4]、司法權,政府部門亦未必完全按照這些區域劃分工作區域。
銅鑼灣西貢: 彩虹坐1A小巴
香港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旁亦設有30個設有收費錶的非專營巴士泊車位供停泊之用。 由於匯民道非專營巴士上落客區不准停車等候,非專營巴士可使用上述泊車位短暫停泊。 市區的士可前往香港各區(東涌道及南大嶼山的道路除外)。 旅客如需乘搭市區的士,可按指示標誌前往站內B2層的市區的士上客區候車,落客區則設於站內B1層。 以下市區的士車費是按照大約車程距離所作出的概略估計,只供參考。 有關估計車費已包括指定收費隧道及道路的附加費,但不包括的士其他附加車費,例如行李費。
銅鑼灣西貢: 西貢新酒店:WM 酒店
以下是1963年市區及80年代新界的法定分區,法定分區或因應地區發展而變動,但亦會印在香港年報內的地圖上。 [20]60年代香港市區便有了法定分區,但新界到80年代才確定法定分區。 日常應用的地址都是以法定分區來制定,如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法定地址是銅鑼灣興發街1號,而非按17區劃分和選區劃分寫成「東區維園選區興發街1號」;政府部門執法亦會參考區議會分區,或自訂分區辦法。
銅鑼灣西貢: 服務時間及班次
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 公眾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親自到位於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辦理手續。 若非當地村民、探訪當地村民的人士、公務需要或學校團體參觀,申請通常不獲批准。 西貢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西貢區議會有2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西貢區議會主席是周賢明先生,而副主席為蔡明禧先生。
銅鑼灣西貢: 西貢好去處|10大西貢行山/美食/打卡好去處 橋咀島/冰火菠蘿油
碼頭酒店位處遊艇碼頭旁,住客可從寬敞的露台俯瞰蔚藍的一片大海,吹着海風享受着新鮮海鮮及白酒,優哉游哉地度過一天。 銅鑼灣西貢2025 WM 酒店是2021年8月新開幕的西貢新酒店,酒店座落於西貢惠民路,沿海一帶,加上近沙下灘,十分方便玩獨木舟。 WM 酒店有70%客房有露台和可望無敵海濱美景,是海邊度假的酒店之選。 大浪灣遠足徑全長12公里,大約需5小時才能完成,絕對是為資深行山者而設的路徑。 從西灣亭出發,途經西灣及鹹田灣,讓您飽覽水清沙幼的海灣美景。
香港西九龍站經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屯馬線柯士甸站及東涌線/機場快線九龍站。 旅客可由香港西九龍站步行到柯士甸站或九龍站,轉乘港鐵前往各區。 香港西九龍站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的總站。 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搭高速鐵路的過境旅客必須持有有效的旅遊證件。
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再者西貢一帶漁農業式微,據稱西貢一帶的村民部分已於1960年代到如英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地出國謀生[20]。 然而基於來往香港市區的交通因道路發展而變得方便,吸引不少外來人口遷入,當中不少為外籍人士[21](非華裔人士)。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市中心選區的9,623人之中,有191人報稱為白人(約2%西貢市中心人口;比全港平均值略高),而菲律賓人、印尼人則各有207及279人,雖然後兩者未知有多少為外籍家庭傭工。 銅鑼灣西貢 而華人(統計不分籍貫)則佔90%或 8,698人[19],比全港平均值92%略低[22]。
銅鑼灣西貢: 分區變化
西貢市亦有兩個主要公眾碼頭,有定期和租賃的船隻,前往西貢海的多個島嶼。 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爲「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爲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涌和清水灣半島東岸。 2021年香港十八區的人口密度,以觀塘區最高,每平方公里有59,704居民。 而深水埗區的人口密度在1997年之前是最高的,但由於西九龍大量填海,增加深水埗區的面積,使人口比例大大降低。 雖然新界北的北區和元朗國皆有廣袤的平原,但由於大部分土地保留作鄉郊用途和原居民的村地,故市中心一帶雖然人口稠密,但全區整體人口密度仍然偏低。
這條只長約1.4公里的嘉樂徑無論在斜度、路面狀況都可算是非常容易,走畢全程都只需45分鐘左右,絕對適合週日早上帶著父母跟幾歲的小朋友一同踏青。 此路段另外的一大特色,是植物種類繁多,蕨類、灌木、花朵、樹木四季交替盛放。 銅鑼灣西貢 對於想近距離欣賞大自然的行山客,此路線委實是西貢好去處。
銅鑼灣西貢: 香港巴士大典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 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該處是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西貢街市等亦位於此。 在1960年至1963年間,香港政府曾將新界民政署屬內的南約區,分為離島與西貢兩區,但不久又重新合併。
香港遊艇會(英語: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是香港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的會所,亦為世界其中一間最大規模的遊艇會,有逾萬名會員,皆為航海或者划艇(赛艇)愛好者。 除了位於奇力島的總部外,香港遊艇會在南區熨波洲及西貢白沙灣均設分會。 為避免遇上人潮,旅客在起程之前,應預早計劃行程及透過不同渠道 (例如電台交通消息及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了解最新的交通及公共運輸服務情況。 B2層 (抵港大堂)(高度限制2.2米)則設車站停車場,包括上客區及約500個私家車車位供公眾使用。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廟宇宗教建築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神誕活動的規模最大。 以下所列的是西貢區內將軍澳以外的社區環境,而區內大部分住宅都位於將軍澳新市鎮,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銅鑼灣西貢: 香港天后廟列表
近年,西貢市陸陸續續進駐了許多特色小店及精品小食,集中在西貢海濱公園、舊墟、宜春街及市場街一帶,漸漸發展出一個充滿歐陸風情的悠閒文化。 1850年代起,西方傳教士因為西貢地理方便,能取道大鵬灣進入昔日的寶安縣內陸,同時可以協助零散村落對抗大族,而沿山路到區內不同鄉村傳教。 銅鑼灣西貢2025 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2]。 清朝初期遷界時,西貢這個地域範圍曾短暫歸併入東莞縣,但不久重設新安縣,此地亦重歸新安縣官富司的管轄。
銅鑼灣西貢: 西貢好去處6:西貢出海 西貢獨木舟 綠蛋島 吊鐘洲 鹽田梓 海下灣
1889年,香港科林斯式航海會(英語:Hong Kong Corinthian Sailing Club)成立。 1893年,會所董事會向英國海軍申請將會所名稱更改為皇家香港遊艇會。 1997年隨著香港主權移交,香港皇家遊艇會將其中文名稱中的「皇家」名銜刪除,但是英文就保留原名。 香港現存以天后為主神的獨立廟宇有102間[1],下表始建年份以廟內留存最古有年份紀錄的物品為依據[2]。 西貢一向被稱為「香港後花園」,在西貢有個隱世村落 —— 白腊村有「港版希臘」、「港版馬爾代夫」之稱。
銅鑼灣西貢: 銅鑼灣美食:【澳洲過江龍雪糕進駐銅鑼灣!必試招牌海鹽雪糕+特濃豆腐芝士味雪糕】
1950年代中期,新界首個新市鎮荃灣開始發展,因此荃灣理民府於1957年從南約理民府分拆出來。 1970年代,沙田及屯門新市鎮開始花大錢,因此在1974年,沙田理民府從大埔理民府分拆,以及屯門理民府從元朗理民府分拆。 民政主任分區在區議會成立前是政府與市民接觸的分區方法,和現在區議會的功用類似,而區議會分區不少亦源自民政主任分區。 1972年,隨著香港海底隧道啟用,位於隧道出口側的奇力島在填海後成為香港島的一部份。 來自沿油麻地佐敦道及尖沙咀廣東道的行人,可使用附近的行人隧道經柯士甸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而由近九龍站的佐敦道及柯士甸道西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行人,則可使用附近的行人路或行人天橋。
銅鑼灣西貢: 西貢美食│西貢文青 cafe、海鮮、英式炸魚
提起西貢美食,大家理所當然會想起各式生猛海鮮,及碼頭旁的一排海鮮酒家。 其實,除了海鮮以外,西貢還有很多美食好去處,從港式麵包、英式炸魚、美式漢堡,乃至日式咖啡都能找到。 The post 銅鑼灣美食:【澳洲過江龍雪糕進駐銅鑼灣!必試招牌海鹽雪糕+特濃豆腐芝士味雪糕】 appeared 銅鑼灣西貢 first 銅鑼灣西貢 on 香港人遊香港. 駕車人士應提前計劃行程,並透過不同的途徑(例如電台交通消息及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了解最新的交通情況。
香港最早的民選議會市政局及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區域市政局則按香港四大區域——香港島、九龍及新界、離島——劃分。 根據1900年2月時任輔政司駱克向總督提交的報告顯示,當時新界劃分為8個約(Districts)及48個鄉(Sub-districts)。 [3]1906年新界理民府成立,分為北約及南約兩區管轄新界。 [4]其中北約理民府管理大埔(包括沙田)、上粉沙打(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即北區前身)、西貢、元朗和青山(即屯門前身)等地;而南約理民府則管理新九龍、荃灣(包括葵涌、青衣和馬灣)和離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