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學界與民間對於「國學」的理解依舊莫衷一是。 針對此一問題,本書首先回溯了這一概念產生的背景,並對種種誤解進行了辨析,進而指出「國學」概念的層次性及其精神內核。 由法住機構及灼見名家傳媒聯合舉辦的「壬寅虎年 運程預測」網上講座,邀請到著名建築師及術數家蔣匡文博士擔任講者,他從天星變化開始,為各位一一分析。 他指,現代生活富裕、物質豐盛,但人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並沒有隨之提高。 人們反因資訊爆炸、消費主義和物慾過盛,使身體和心智受困於利祿與物質享受的追逐、壓力和迷惘,以致人身心俱疲、情鬱意亂。 個人靈性又因現今的個人主義和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欠缺超越個人利益、把個體整合至整體的價值和志向,導致目光狹隘、心靈封閉。
一九九七年移居加拿大之前,作者將主要在《法燈》撰寫的短文,在法住出版社出版,書名為《雪坭鴻爪》。 霍先生之講演,有關學術思想部份多已整理,分別見於《世紀之思》、《現代佛學》等書,但遺珠極多,今本書即為十年遺珠之集結。 內容豐富,見解精妙,其中涉及未來世代之文化動向、人生情愛之迷悟,與生命成長之思考,尤為新異。 佛教在人類歷史文化上已經十分古老,但思想卻絕不古老。 本書為當代高舉佛教思想現代化旗幟、並作了大量詮釋工作的實踐者霍韜晦教授,為方便現代人進入學佛之門而作。 如何化解人內心的無明:征服欲、控制欲、佔有欲、消費欲?
法住機構: 文化傳承平台的精華片段
講者為香港大學建築學學士(一級榮譽)、建築師註冊管理局註冊建築師,具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 2012年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擅長把傳統的風水學應用在建築設計中,不但在其著作中廣泛討論有關學説,更在多項設計中加以實踐,其中包括屯門妙法寺、清水灣半島住宅小區、南灣及赤柱私人别墅及觀塘創紀之城。 少年拜術數大師王亭之修習中州派紫微斗數及玄空風水等術,為王氏首徒嫡傳。
- 黃氏創作的歌劇、樂曲、歌曲曾在世界各地公演,包括維也納、紐約、華盛頓、多倫多、北京、上海、天津、吉林、深圳、香港、臺灣等。
- 現由其門人袁尚華博士據兩次錄音揉記為一冊,以饗學者。
- 本套錄音把老子《道德經》的內涵重新發掘,摘要鉤玄,務求聽眾能夠心領神會。
- 其後又隨霍師南赴星洲,在當地開創喜耀文教事業,任「新加坡喜耀文化學會」行政總監。
- 「通識」是要培養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這是與對內容的深入程度互為表裡的,離開對內容的深入而說批判,只是無的放矢。
本系列把《易經》的領袖智慧發掘出來,對領袖如何處於不同時勢、不同環境、面對不同挑戰,如何決策、如何思考、如何鍛煉、如何為其所承擔之事業定位等課題,提供引路明燈。 法住機構 吟詠有音樂性,中國文字是單音節語,文法只講語序,而字有平仄,若排列得當,即聲調鏗鏘,情韻悠揚。 法住機構 法住機構2025 法住機構 通過朗讀,通過吟詠,是培養人的性情健康成長的最好的途徑,也最宜於教育。
法住機構: 性情藝術
《孟子》著意顯發者,在踐履工夫,以行動證成,而非只是一套理論。 本講選讀〈梁惠王章句〉(上),內容包括「王何必曰利?」、「與民同樂」、「五十步笑百步」、「始作俑者」、「仁者無敵」、「緣木求魚」……等,疏解其義,以見孟學大要;進而發揮之行動學精神,以助學者得益。 「學佛之門」分為四章:生死門、歸依門、經論門及體證門。 各門層次分明,互相照應,讀之即可得一完整圖象與明確訊息。
作者認為應回到中國國學,如何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長,重視修養,重視人倫。 法住機構2025 在知識教育之外,更強調性情教育,重組現代人的價值觀念。 陳永華 譜曲現任香港大學明德學院副校長(學術)、香港聖樂團音樂總監兼指揮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及法律學院總監暨創意及表演藝術中心總監。 曾任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音樂系講座教授、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主席、多個團體的顧問包括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香港管弦樂團、香港舞蹈團及康樂文化署等。
法住機構: 法住機構珍藏多件佛教文物
內容除《心經》解讀之外、更包括多個專題:般若的奧秘、心的奧秘、空的奧秘及咒語的奧秘等,講法新穎,令你大開眼界。 〈齊物論〉乃《莊子》思想的理論支持點。 莊子從天地的超越角度看萬物,將萬物提升到絕對的價值,不但使萬物的價值齊一,而且超越一切相對的價值,成就一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人生境界。 法住機構2025 霍教授融通古今中外思想,以最平易、生動而準確的語言詮釋,使〈齊物論〉精妙的思想,明明白白、朗朗呈現。 《孫子兵法》蜚聲中外,為世界上最偉大之兵學經典,其影響力不限於軍事,更廣及政治、經濟、外交、管理及人才培訓。
- 不但了解佛教是甚麼,同時亦清楚佛教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
- 唐君毅先生乃當代新儒家巨匠,其學問不但涵蓋中外,通貫古今,包容性極大,而且處處回歸生命之性情,使人常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價值而不失信心。
- 這是音樂的最高境界,因為人的偽情、妄情、矯情、私情在這裡都得到了洗滌。
- 黎斯華博士將廿多年來隨霍韜晦教授學習性情之教心得,提煉成一百條啟迪人心的人生愛語。
- 所有故事,都是真實個案,有智慧的讀者,自可從中獲得啟發。
- 到今天,文化大變,禪只變成商業社會的符號。
作者霍韜晦,為人所共知之思想家、佛學家,善於感受,精於說法。 法住機構2025 人身難得,妙義難聞,欲得人生智慧者不可錯過。 也許大家都知道危機,但就是沒有辦法。 當年孔子提出「仁」字以重建周文,今天霍韜晦先生及其法住同人,提出性情教育,開發人的理想,承擔世運。
法住機構: 國學正名
《維摩經》乃般若思想智慧的高度成就,主角維摩居士以在家身分說法,不但代替佛陀教化小乘十大弟子,更與大乘諸大菩薩進行連場法戰。 「情」是天地間人之為人之本質、根本。 可是,現實世界中,人人皆為情愛所苦,不知道如何自處。 本講深入人存在的根據──性情,來闡釋情與愛的本質,不止是落在生活層次、經驗層次的感性、感情之發洩與要求,顯示情的深度與奧秘。 本講原為一九九零年十一月法住文化書院主辦之「思入風雲」系列講座之壓軸一講〈情與愛〉,由李天命博士主持,霍韜晦院長主講。
法住機構: 機構網址
而沿途所作的六個講座,尤其吸引,霍氏三言兩語,直探本來面目,化繁為簡,精闢無倫。 不及隨行者,讀本書,亦可得而入祖庭矣。 本書指出世界各大文化各有其發展的軌迹,但除中國傳統文化外,其他大都是外向思維,視理性為工具。 由於條件所限,劇中之人物和故事未能充分開展,但精神則已透出,足供教育界、文化界、話劇界有關人士參考。 在人心迷茫、時代喪失正價值的今天,相信不無貢獻。 「性情劇」原為「喜耀生命」高階課程學員鍛煉自己成長,體驗人生的一部份,不強調舞台技巧,而強調投入的真誠,情節和對白都感人肺腑。
法住機構: 講座內容
霍韜晦(1940年3月6日—2018年6月6日),廣東廣州人[1],思想家、教育家、新人文主義與性情學之倡導者。 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西哲學二十餘年,亦曾任香港法住文化書院院長、新加坡東亞人文研究所所長,並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廣州中山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之客座教授。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歷史文化,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
法住機構: 中國佛教的「圓融」之路——佛法東傳
成立以來,得到社會上有識之士之贊助與支持,無論所提供的全方位課程或所開設的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都極具創造性,翻開歷史的新頁。 復活東方文化的精神價值,並將一切對生命的成長有貢獻、有啟發的文化加以流傳、開發,重建人類對未來的信心。 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由香港法住機構在2010年8月成立,2019年9月盧瑞珊博士又自資添置大量藏品,其中包括中國古代香樟木彩雕佛像。
法住機構: 法住機構
其後又隨霍師南赴星洲,在當地開創喜耀文教事業,任「新加坡喜耀文化學會」行政總監。 女士臨危不亂,治病之餘,繼續推動在各地開展之性情教育,並視之為「人生的磨練」。 同道無不為其精神之堅毅與忠誠而感動。 在思想上,霍氏深知一切哲學、一切文化均不能空懸,而要回歸生命,纔能有意義。 因此他在研究中西哲學、教育、宗教、文化之後,提倡生命成長之學,批判西方之 工具理性、資本主義、自由主義、人權理論,並設立學院、學校、自然生態山莊,以重開教化之門,影響巨大,弟子眾多。
法住機構: 教育事業
「常情」不是普通的人情、閒情、耳食之情,也不是激情、狂情、佔有之情,而是出自於人的心靈深處,甘願為所愛的人完全付出之情。 法住機構 沒有猶豫、沒有計較、沒有要求、沒有畏縮,當下直出;行其所行,道其所道,精神溢出於肉體之外,而形成一至真、至善、至美之境。 本書收錄自其加入法住學會後,不同階段之奮鬥之性情事業、性情文化,南北開拓,東決西蕩,其志氣、其毅力、其堅強、其勇邁,均非常人能及,誠一代女傑。 本書作者黎斯華博士,主持多項家庭教育、親子教育、性情教育課程均極受歡迎;她以淺白的筆觸,深入生活中的點滴,引領天下父母,親親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法住機構: 「論語一天 ‧ 論語一百」課程
一個更深和更廣濶的平台──提升你的能力,提升你的思維,提升你的素養,終身受用。 除了可以聆聽主持與主講充滿智慧的分享與回應外,尤為難得是霍韜晦院長以傳統方式朗誦元稹與白居詩的詩歌,情隨韻轉,聽之增加對深情的感受,令人無盡低迴。 本書舊題《喜耀禪話》,或有讀者未明。 此即一朝風月,若悟萬古長空,則現代人之心障,可不言而去矣。 法住機構 本書假藉上師之形象,提供指引:峰迴路轉,解開心結,使人自悟。 所有故事,都是真實個案,有智慧的讀者,自可從中獲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