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沒有輕鬆的工作能給你,那你可以在這段時間內獲得臨時殘障的補償。 若僱主對工傷個案提出異議,保險公司或相關公證行代表或會以不同形式接觸工傷工友,例如要求工傷工友簽署授權書索取醫療報告或病歷、要求陪診、要求接受指定醫生檢查等。 由於工傷工友不知道保險公司或公證行的來歷及目的,所以會感到惶恐不安。
僱員若在工作期間傷亡,僱員或其家屬有權向僱主追討工傷及疏忽賠償(如有),假若你們不幸因工受傷後有任何因工傷亡的索償疑問,本行樂意為你們提供有關法律意見,以協助你們追討合理賠償。 公證行工傷2025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10條,僱主須根據受傷僱員工傷前的糧期支付4/5工傷賠償(暫時喪失工作能力補償)。 如果受傷僱員嘅工傷病假不唔超過七日,以及沒有引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僱主只要根《僱員補償條例》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個案,並按法例規定依時發放工傷病假錢及醫療費。 惟林靜儀指出,由於參與計劃的醫護人員均由保險公司聘請,她質疑部分人可能會為了討好僱主而診斷仍未康復的工人為「已經康復」,保險公司便能以工人傷勢不重為由,降低賠償金額。 工權會亦曾收到工人投訴,表示計劃未能提供足夠的康復時間,「已經康復」一說更成為僱主剋扣傷者工傷假期及賠償的藉口,最終反而令受傷工人受害。 而另一部份工友雖然可能因意外而導致永久後遺症,但判斷自己依然具備工作能力,想盡快處理好工傷賠償盡快重投工作環境的話,其實大可以考慮透過公證行進行和解,避免把時間浪費在訴訟程序之上。
公證行工傷: 公司註冊
部份保險公司由於難以[應付]龐大的個案數字,便會委託(授權)公證行接觸受傷工友,以便掌握受傷工友的治療及康復進度。 公證行工傷2025 當然,對於一些保險公司眼中的[可疑]個案,就會委託公證行進行更深一層的調查了。 答:如果僱主忽略進行他有責任應做的設備安全檢查,你可以申請另外的民事起訴「疏忽索償」。 工傷賠償系統是一個排他性的補償,代表你只可以在工傷賠償法下起訴僱主。 然而,這個系統也認可僱主有責任確保工作場所安全來避免對僱員的危害。
若任何一方反對工傷民事索償的評估結果,對勞工處評核的金額或條件有任何不滿,勞工處會安排僱員再次往評估委員會覆檢,並在完成後簽發「覆檢補償評估證明書」。 警方於上月27日中午12時47分接獲報案指,大埔大順街3號一工場停車場位置有人受傷,但報案人曾表示毋須警方介入。 跟進個案的工權會幹事謝欣然指,過往有報案人將工友受傷情況盡量講得輕描淡寫,希望警方不要到場調查,但其實工友傷勢可嚴重到變植物人甚至死亡,希望有關部門可杜絕情況。 梁先生表示,他任職的公司規定員工除完成平安卡基本安全訓練外,還需接受公司提供的安全培訓,考取一張「零傷害卡」。 林靜儀直言地盤安全需要「花人力、花金錢、花資源」,但現階段大部分公司不願意投放更多資源於安全工作上,地盤安全「仍然停留於口號層面」。
公證行工傷: 工友仍感不適醫生要求判傷
然後,閣下須將這些紀錄交予一名獨立的醫學專家,並諮詢專家的意見,以決定治療是否涉及醫療疏忽,最後交由律師向疏忽醫護人員索取民事賠償。 假若你們不幸因交通意外受傷後有任何索償疑問,羅氏律師行樂意就交通意外民事索償事宜為你們提供有關法律意見,以協助你們追討合理賠償。 民事疏忽索償案件常見有交通意外、醫療事故及其他因第三者疏忽引致意外等。 受害者證明是因疏忽者令其受傷或引致死亡,受害人必須在意外發生起計三年內的期限向法庭提出申請。
- 中華民國國民,年滿18歲(算至考試前一日,戶籍登記年齡為準),且符合考試相關規定即可報。
- 既然你沒有能力做任何工作,你需要諮詢一位職業治療師,為你作出工作能力損失的評估鑒定。
- 所有交通意外、工傷索償,律師會按照普通法僱主疏忽和僱員補償條例為傷者作出全力追討。
- 有律師表示「Work from home」並非法律名詞,而是僱主僱員間在疫情下市民大眾的普遍共識,定義可以很廣。
- 雖然僱主提出的賠償不足以支付醫療開支,但眼見一家人的生活愈發拮据,阿金無奈下唯有選擇與僱主和解。
勞工處職業醫學組審閱及記錄受傷僱員的工傷病假紙,並了解其康復進程。 不過建造業界稱歸根究柢是長期人手短缺,加上工期匆忙,導致意外頻生。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權益及投訴主任吳偉樑解釋,每當雨季和酷熱天氣,工地就需要停工;加上疫情下工人染疫無法工作,使本已緊迫的工期更為趕急。 公證行工傷 工聯職安建協會幹事李德寧更指出,不少建築公司為避免工程延誤帶來的罰款,會要求工人由早上7、8時上班,並加班至凌晨。 吳偉樑亦透露,預計在2023年底落成的啟德體育園工程中,就有不少工友反映需要加班。 為幫助受工傷、復康問題困擾的工人,勞工處於2003年與保險業界合作推出「建造業自願復康計劃」。
公證行工傷: 工傷爭議的影響
最後本律師行替原告人取得超過港幣約80萬元的工傷民事索償賠償額。 公證行工傷 判傷並不一定要留待完全康復再進行,只要醫生認為工友傷勢「穩定」便已可安排工友判傷。 但如工友仍須要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待接受手術或接受其他專科或議器檢查,可以上述理由通知僱員補償科,並要求推挺判傷日期。 公證行工傷2025 公證行工傷2025 少數僱主會要求工友簽署「自僱合約」以迴避一切勞工法例所賦予僱員的權例,當中包括《僱員補償條例》下的工傷賠償責任。
工業傷亡權益會昨日(14日)公布上述消息指,陳姓事主原為家中經濟支柱,與妻子兩人居於細小劏房。 面對丈夫驟然離世,陳太不但悲傷不已,而且她因健康欠佳只能打散工,拮据的經濟情況令人擔憂,面臨經濟和住屋困難。 答:可以,工友可於「合法註冊」的中醫診所求醫並報銷其醫療費用,僱主須要根據註冊中醫開出的病假支付工友4/5工資。 陳佩君律師於一九九七年獲取律師專業資格成為事務律師,擁有超過廿三年的執業資格及經營,亦為香港政府法律援助署律師名冊的律師。 在分辨獨立個案時,大家應該衡量所有有關的因素,並分析有關工作在實際情況中的工作模式。
公證行工傷: 個案三
少數僱主為求節省保險費用,或避免僱員追討疏忽責任賠償,唆使工友於求診時謊稱自己受傷,甚至作假口供,以求避過正確的工傷處理程序,而僱主只提供一點賠償或醫藥費就了事。 歐陽志生律師為本行合夥人兼創行合夥人,於一九九四年獲取專業律師資格,擁有超過廿六年的執業資格,亦為香港政府法律援助署律師名冊的律師。 多年來專責辦理工傷、交通意外引起的索償案件,至今帶領本行專業團隊處理案件超逾萬宗。 歐陽律師一直秉持「真誠用心」的宗旨為客戶辦理每一宗案件,一直深受廣大客戶所信賴。 僱員若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僱主在一般情況下須負起《僱員補償條例》下的補償責任。 如你是因工受傷僱員,本文介紹處理申索補償的貼士;如你是受傷僱員的僱主,本文亦提供履行法律責任的指引。
公證行工傷: 公司把僱員收入報細數
那麼當受傷工友接受更及時的檢查及治療之後,能夠盡快結束病假復職,對保險公司及工友而言都是雙贏。 很多公證行一開始會安排註冊護士、註冊物理治療師、註冊社工等專業人士接觸受傷工友,當受傷工友正在接受治療,對復康治療感到前路茫茫,再加上公營醫療服務安排遲緩不足的時候,是很容易得到工友們信任和依賴的。 公證行工傷2025 羅氏律師行主要業務為「意外索償」,成立至今接手過萬宗案件,包括工傷、僱員補償、交通意外、醫療事故及因第三者疏忽引致意外索償。 原告人在工作時因人手不足加上工作要用的器具位置問題,即使原告人向僱主反映過問題但一直沒有改善,原告人在多次不斷重複半蹲跪的姿勢最終導致膝蓋受傷。
公證行工傷: 工傷意外|大埔跟車男工 跌傷後腦留醫半個月不治 遺住劏房體弱病妻
受傷僱員參與「自願復康計劃」純屬自願,即他們可自行決定是否接受保險公司的邀請。 典型的過程包括由復康護理專業人員為受傷僱員進行傷勢評估,設計一個有效的復康治療計劃,並向僱員解釋有關療程。 受傷僱員或會被邀請簽署同意書,授權保險公司或公證行向其主診醫生/醫院索取醫事報告。 如有需要,在僱員的同意下,復康護理專業人員或會陪同僱員前往覆診,以便就僱員是否適宜接受由保險公司提供的免費復康服務,徵詢醫生的意見。 不過,復康護理專業人員應在醫生為僱員完成診治後,才與僱員一起與醫生會面,以免影響醫生與病人的保密關係。
公證行工傷: 【新聞專題】工人工傷追討路難行 工人:訴訟多年無奈和解
同時於《僱員補償條例》第16條中規定,僱主可要求在僱員不必負擔任何費用的情況下接受身體檢查。 如僱主經已就工友的工傷提出懷疑並暫停發放工傷賠償,工友可自行考慮接受該身體檢查。 《僱員補償條例》只要求工友向僱主提交的病假紙及醫療費正本,但並無規定工友必須於公營醫院或僱主指定的診所接受治療,所以工友可以自行選擇有信心的公營醫院、家庭醫生、註冊中醫師或私家醫院等進行治療。 如不幸因工受傷,無論傷勢是否嚴重,應立即通知僱主或其代表,例如主管或人力資源部。 盡快接受身體檢查或醫治,切記在求診時向醫護人員清楚說明受傷原因及經過。 盡快將求診和覆診的病假紙及醫療費收據正本呈交僱主,切記自己保存一份副本。
公證行工傷: 受傷僱員的申索權利
復康護理專業人員(如專科醫生、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護士等)會在合適的情況下,並在醫生證明受傷僱員適宜試工後,提出「試工」建議。 醫生會訂明「試工」的詳細安排,例如工作性質、工作時數、試工期等,再由保險公司及僱主作出安排。 公證行工傷 公證行工傷2025 由於「試工」只會在醫生證明受傷僱員適宜擔任有關工作時才會適當地作出安排,而「試工」是復康療程的重要一環,因此所安排的工作應該不會影響傷患的復原。
公證行工傷: 公證人-協助民眾保存證據的公正人士
另外,在《僱員補償條例》中,僱主有責任向勞工處呈報工傷意外。 而工傷索償案件尚未完結前,僱主不可解僱該受傷僱員,否則會被判罰。 若因工傷而可能導致僱員喪失工作能力,勞工處會安排「僱員補償普通評估委員會」評估僱員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程度。 如工友於糧期發現僱主仍未支付或短付工傷期間的工傷賠償或應得薪酬,工友可以欠薪為由向勞工處僱員補償科或勞資關係科尋求協助。
公證行工傷: 電工牌難申請欠監管 工人無牌照開工
除阻礙工傷康復,工友沒有跟從醫生安排的病假休息而強行復工,將予人口實指工友因並無尊從醫生指導而令到傷勢康復出現障礙,影響工友進行索償。 因此工友應待工傷康復,或醫生暫停發放病假紙後,才復工並進行判傷程序。 保險公司會指派「工傷管理統籌員」,負責在復康療程進行期間與受傷僱員及計劃有關工作單位作出協調及跟進。
公證行工傷: 個案一
本行多年來專責辦理各類民事及刑事訴訟案件,主要服務範圍包括僱員補償 (工傷賠償)、人身意外傷亡索償 (交通意外、工業意外及 醫療疏忽)、婚姻訴訟、民事追討、土地逆權 及 刑事訴訟及保釋申請等服務。 服務對象主要集中於社會基層普羅大眾,致力為社會各階層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爭取應有的法律權益。
這不但令僱員的傷患及早獲得治療,也加快他們康復和減輕因受傷而造成的永久損害。 公證行工傷 受傷僱員得到別人的關懷,不但有助他們復康和重拾信心,更可盡快重投工作崗位。 公證行工傷 所有在「自願復康計劃」下的復康護理(包括醫療診治)費用,全數均由有關的保險公司支付,受傷僱員無須就此繳付任何費用。 現時本港約有80間保險公司承辦勞工保險,而每年本港的工傷意外數字約為40,000宗,可想而知,一些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每年要處理的工傷賠償個案也是非常可觀的。
公證行工傷: 工傷 / 意外賠償
原告人在升降機槽底內進行定期保養檢查工作時,頭顱的後枕及頸部突然被外來物件擊中,隨即失去知覺。 事發時原告人未到40歲,因那次意外引致原告人長期頸部及腰部疼痛,上下肢出現麻痺,並持續頭痛、眩暈、記憶力衰退及集中力減弱,被診斷出患有腦震盪後遺症。 在案件將要審訊的數天前,保險公司同意以超過港幣140多萬元的工傷意外索償與原告人庭外和解。
公證行工傷: 「工傷」定義
答:工友必需留意工作崗位的風險,假若工作危險,工友又未經專門訓練,應婉拒僱主,以保障自己的工作安全。 詳情可向勞工處僱員補償科的分區辦事處查詢,或按此處查閱已參與自願復康計劃的保險公司名單。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最後,無論是選擇訴訟還是盡早和解,工友們都必須對應得的賠償項目及計算方法有所掌握,才能夠於處理賠償問題上有準確的判斷啊。 同時工友們的心理及情緒狀況亦是判斷採取訴訟還是和解手法處理賠償問題的重要參考條件。 工友們必需緊記,若發現面談記錄有任何描述不足、不準確、不清晰之處,工友們有權要求公證行作出補充及修訂,若公證行拒絕作出修訂,工友們有權拒絕簽署。
公證行工傷: 民事訴訟
公證行的工作手法因人而異,工友們對公證行保持警惕亦是人之常情。 然而保險公司委託公證行接觸傷勢較為嚴重的工傷工友已經是慣常做法, 有些時候更可謂避無可避。 從善良的角度看,當公證行能夠掌握工友的醫療記錄,得悉醫院為工友們正在提供的醫療服務,有助公證行向工友安排適切的復康治療服務。
公證行工傷: 公證行
能夠盡快重返工作崗位是最好的,始終放取病假期間也只能得到4/5的工傷病假錢,受傷工友們於治療期間的經濟壓力還是很大的。 公證行工傷2025 以下內容都是本會根據協助不同工友跟進個案而作出的總結,不同公證行的工作手法會有所不同,而儘管是同一間公證行,不同職員的工作手法及溝通技巧亦有所差異。 原告人為地盤燒焊工,在吊運一塊金屬板期間被地面的鐵條絆倒,導致左邊大腿骨折,獲發三年病假而且須進行更換人工關節的手術,共獲得賠償港幣約350多萬元。 評估委員會在完成評估後,會簽發一份「補償評估證明書」給僱主及僱員。
公證行工傷: 工傷、僱員補償、僱主疏忽、職業病索償
這類個案每宗都不盡相同,你可先參考過往案例,或者與我們聯絡取得進一步資訊,再作決定如何處理。 公證行工傷2025 公證行工傷 答:你需要醫生的意見來確定你是否有能力在養病時能回去做常規工作。 如果這個時候你不能工作,保險公司有責任補償你臨時殘障的工資損失。 如果你的醫生建議你應轉做較為輕鬆的工作,那麼你應和僱主提出。
公證行工傷: 相關新聞
勞工處與保險業界合作推出「自願復康計劃」,目的是為因工受傷的僱員提供適時和免費的復康護理服務,使他們早日康復,及在安全的情況下盡早重投工作。 參與計劃的保險公司會選擇合適的工傷個案,主動聯絡受傷僱員,並邀請他們參加計劃。 保險公司或其委任的公證行會為受傷僱員提供復康護理服務,包括設計一個有效的復康治療計劃,令他們可盡快得到合適的治療。 「小朋友快要跌倒,以前可以扶,現在做不到了。」受傷後,一家之主的阿金失去了工作能力和穩定的收入,僅靠妻子外出工作,艱難地維持生活,一家四口甚至陷入三餐不繼的困境,一度要向親友借錢度日。 徬徨之際,阿金聽從朋友的建議向工業傷亡權益會(下稱工權會)求助,期望追討合理賠償。
公證行工傷: 個案十五
一次交通意外,撞傷了頸部及盤骨位置,造成心理創傷,並經常感到頭痛。 在本行與保險公司的律師多次洽談後,律師為受傷者獲得交通意外索償保險公司同意以港幣150多萬元與原告人庭外和解。 重投工作(或稱「試工」)是為受傷僱員在康復期間安排一些過渡性的工作(即一些合適但又不影響他們病情的工作),這不但有助他們在工作中復康和重拾工作信心,而且可令他們在康復後更易適應工作崗位。
片中的他篤信地藏王菩薩,與現實生活中「搖滾宮主」的形象十分契合,因為賴銘偉除了兼具歌手、演員的身份之外,他還是大溪鳳山寺廣澤宮的負責人,在宮廟裡為各地信眾服務。 如果傷者情況嚴重,建議應盡快送院診治;如果出現暈迷,可讓傷者保持半臥姿態,保持氣道暢通,除非因為呼吸困難,應該盡量避免移動傷者;如果有傷口,可於患處施壓以制止出血。 有律師表示「Work from home」並非法律名詞,而是僱主僱員間在疫情下市民大眾的普遍共識,定義可以很廣。 到時候,若任何一方反對覆檢結果,須要在「覆檢評估證明書」發出後 6 個月內向區域法院提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而意外發生過程當中,若發現僱主有任何安全措施不足或沒有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情況,亦應詳盡於會面過程中詳述。 調查發現部份僱主對工傷意外表示異議期間,會停止向僱員發放法定的月薪五分之四工傷病假錢及相關醫療費用,令失去收入的受傷僱員陷入經濟困境。 按《僱傭補償條例》僱主須依時支付五分四工傷病假錢及相關醫療費用,惟過去五年勞工處執法未見積極。
在醫療事故方面,不論是因為醫生或任何醫護人員疏忽(當中包括公立醫院、私營醫院和診所),羅氏律師行會為受害者作出法律評估及服務,爭取和解賠償。 十多年來無數的案例,豐富了團隊經驗,更使羅氏律師行成為您的索償主力顧問,針對工傷或意外等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為您展開一系列的調查、跟進和分析工作,以法例賦予的約束力追討一切合理賠償。 羅氏律師行為您提供即時的貼心援助,就您的要求重新審視案件各項細節,評估索償機會,力爭最高賠償金額,透過清晰和專業的途徑,為您爭取應有的權益,讓意外後的生活更加無憂。 意外令原告人肩部多處骨折,不能返回意外前的工作,原告人最後取得保險公司以工傷賠償額港幣250多萬元和解。 公證行工傷2025 羅氏律師行處理醫療民事疏忽索償案件有豐富經驗,樂意為因醫療疏忽之受害人及其家屬提供專業法律意見以協助爭取合理賠償額。 公證行工傷2025 個案須從治療閣下的醫生或機構,取得治療過程中的所有相關醫療紀錄及筆記。
不論該意外是否引起任何支付補償的法律責任,你必須於14天內(如因工死亡個案則為7天內),填妥指定表格向勞工處呈報。 提升地盤安全的責任需要多方配合,林靜儀指現時的地盤安全問題不應由一個人或一間公司負責,而是每個持分者都有責任。 工聯職安健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林淑儀亦指「隨便一個環節疏忽,都很可能釀成嚴重意外」,她認為每個環節、整個社會都應重視工業安全,這樣才能真正減少工業傷亡。 公證行(又寫作公証行、公正行或檢驗公司)是一種第三方公司,專門受委託檢查及核實物品的狀況,為有爭拗的雙方進行公正的評估。 公證行有很多種,每種都有各種不同專業認識,例如有些會專責出入口檢證,有些會協助買賣兩邊做證,有些會為保險公司或政府機關做事,而商品檢驗、國際認證(如:ISO)則是多數人對公證行較為熟悉的業務。 曾有工友於接受公證行邀請會面期間,公證行職員引導工友憶述意外經過細節時傾向於忽略僱主安全措施不足的細節,放大工友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