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區內落成的政府建築物按所屬分區命名,例如北葵涌街市、中葵涌公園、南葵涌分科診所等。 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 邨內有4個公共空間,其中第3期平台種植葵樹 ,地面鋪上藍色地磚代表河流,與葵涌之名相呼應。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的街坊,可謂是葵涌邨的「開荒牛」,葵涌邨1960年開始興建,1964、1965年開始入伙。 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葵涌邨內設兩層高商場,名為葵涌商場,亦設有街市(已翻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滿足鄰近市民基本需要[15];商場內設有港鐵特惠站,提供大窩口站兩元乘車折扣優惠。
上葵涌: 私人屋苑
葵涌的主要幹道是葵涌道和青山公路-葵涌段,葵涌道途經貨櫃碼頭、葵芳及葵興邊緣,而青山公路-葵涌段則途經北葵涌及大窩邊緣。 現時葵青區行政中心位於葵興,商業核心座落葵芳,物流與航運業則遍佈葵青貨櫃碼頭、大連排、醉酒灣等工業區。 公示期满无异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将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区内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为HK$ 21,000,年龄中位数为 42.3岁。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 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為公園、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 至於「北葵涌」及「東北葵(涌)」一名,可以追溯至荃灣理民府在1980年11至12月舉辦的「葵涌節」[註 2],將整個葵涌分為東、南、西、北、中葵涌及葵盛6個區域。 其中梨木樹及石蔭屬於「北葵涌」,石籬及大連排道工業區屬於「東葵涌」,合稱「東北葵」。
上葵涌: 利好消息增 上车客趁平加快入市 葵涌志昌楼1房户238万元易手
1970年代香港工業發達,工廠區內設紗廠及其他工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 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作為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上葵涌的住宅主要位於東部北葵涌一帶,金山山麓建有石籬邨等多條公共屋邨,下方和宜合道附近則有大量單棟式唐樓、私人樓宇林立。 上葵涌 上葵涌在1960年代開發前,附近有上葵涌村、大白田村、打磚坪村等鄉村村落,因爲市區發展而搬遷至同區西部。
目前,葵涌帆湾海寓项目主体施工完成约45%;安居风铃府项目1#楼主体已封顶,2#楼18层施工完成;鹏溪苑项目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工作。 上葵涌2025 2023年7月27日下午,大鹏新区住房和建设局对葵涌帆湾海寓项目、安居风铃府项目和鹏溪苑项目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 2023年3月初,有網民分享邨內一座垃圾房牆上掛着近50幅鑲有框架的人像畫、風景畫和掛有多個古董時鐘,不過事件曝光後,牆上的藝術畫幾乎被拆光,只有兩個時鐘保留。 葵青區議會議員梁志成認為,清潔工友掛上畫作和時鐘只作觀賞用途,在沒有影響到自身的工作表現下,完全是「無傷大雅」的行為。 而附近街坊平日難以進入垃圾房內參觀,大多數只在場外拍照留念,不會阻礙他們工作。 以往居民來往葵涌邨和禾塘咀街,需要步行全長119級的「百步梯」,對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造成嚴重不便。
上葵涌: 葵涌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期曾擬興建居屋,及後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3月改為興建公屋;其後,房委會於同月曾一度將該等樓宇列入可租可買計劃[4],但最後放棄並重新設計。 正德年間,正值歐洲大航海時代,往東方發展的葡萄牙王國在屯門地區建立葡屬屯門殖民地,亦曾滋擾「葵涌海澳」一帶,直至屯門海戰被明軍擊退為止。 上葵涌 葵涌帆湾海寓项目位于葵涌办事处葵新社区,总用地面积约2.88万㎡,总建筑面积约14.42万㎡,预计建设房源约1788套。
- 但由於成效不如理想,加上正值新和諧一型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過渡期,上述技術未有獲廣泛採用,直至2020年代初興建沙田錦駿苑及屯門和田邨為止。
- 葵涌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大多由1964年至1970年代中發展,部份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
- 而附近街坊平日難以進入垃圾房內參觀,大多數只在場外拍照留念,不會阻礙他們工作。
- 至于“北葵涌”及“东北葵(涌)”一名,可以追溯至荃湾理民府在1980年11至12月举办的“葵涌节”[注 2],将整个葵涌分为东、南、西、北、中葵涌及葵盛6个区域。
-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葵興站以南至荃灣路葵涌道交界、青山公路-葵涌段沿線(葵涌道交界至中葵涌公園、華員邨交匯處)等附近地區為範圍。
其後政府在區內興建公共屋邨石籬邨、石蔭邨及梨木樹邨,因此石梨、石蔭及梨木樹,順理成章成爲附近的慣用地名,其中前兩者的範圍,更涵蓋附近和宜合道及梨木道的私人住宅。 荃灣路在1986年全線通車後,提供九龍往青衣、荃灣及屯門區更快捷的途徑。 1990年代三號幹線興建期間,葵涌道也被擴闊,青葵公路則在荔景邨外及貨櫃碼頭北部增設連接點。 工廠大廈拆卸後原地納入葵涌邨並興建兩幢新住宅大廈——百葵樓和合葵樓,於2008年入伙,百葵樓和合葵樓也是房署首個試驗性採用全預製組件的項目,連結構性部份都採用預製組件。
上葵涌: 利好消息增 上車客趁平加快入市 葵涌志昌樓1房戶238萬元易手
上葵涌东面为石篱、石荫及安荫邨,属葵青区,此部分在行政上、以及居民通称多作北葵涌(英语:North 上葵涌 Kwai Chung)或东北葵(英语:Northeast Kwai Chung)。 地理上同属上葵涌的是位于西北面的梨木树邨;此外西面还有几个平房区,包括上葵涌村、打砖坪村和大白田村,与梨木树邨同属荃湾区。 上葵涌(英语:Sheung Kwai Chung,亦作Upper Kwai Chung[注 1])为香港新界的一部分,横跨荃湾区东部与葵涌北部,位处城门郊野公园以南及金山郊野公园以西。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上葵涌官立中學(英語:Sheung Kwai Chung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舊稱上葵涌官立工業中學,是香港一所已停辦的官立中學,於1972年創立。 因應1997年工業中學教育改革,該校轉為文法中學,易名為「上葵涌官立中學」。
上葵涌: 葵涌大厦2房单位连企理装修 尺价不用1万元 性价比高 上车客以366万元承接
根据《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第145号),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应作为环境影响重大项目依法进行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选址论证。 在规划选址批准前,应在市主要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现予以公示,公示期30天,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 至于“北葵涌”及“东北葵(涌)”一名,可以追溯至荃湾理民府在1980年11至12月举办的“葵涌节”[注 2],将整个葵涌分为东、南、西、北、中葵涌及葵盛6个区域。 其中梨木树及石荫属于“北葵涌”,石篱及大连排道工业区属于“东葵涌”,合称“东北葵”。 由于“东葵涌”较不常用,因此后来“北葵涌”及“东北葵(涌)”之名已经混同并取而代之,今日涵盖的范围,大致包括葵青区的石梨、石荫,加上山上1990年代落成的安荫邨。
上葵涌: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关于葵涌污水处理厂工程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事宜公示的通告
由於葵涌的住宅區散落在不同區域,街道間隔也相當明顯,如荔景山的主要道路為荔景山路、葵盛邨被葵盛圍包圍、葵涌邨及大窩口則共用大窩口道等。 上葵涌2025 在七十年代,葵涌仍隸屬荃灣理民府,多個公營房屋亦陸續入伙,荔景山、葵芳、葵興、葵盛、大窩口、石籬等屋邨分佈區內各處,各個屋邨歷史太淺,要建立社區歸屬感並不容易。 理民府在1980年將整個葵涌分為北葵涌、東葵涌、西葵涌、中葵涌、南葵涌及葵盛6個區域,並於11月30日至12月14日舉行「葵涌節」,從輕鬆的文娛活動中培養社區凝聚力[3]。
上葵涌: 上葵涌官立中學
葵涌的歷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時設立的「葵涌海澳」,其東面為官富巡檢司,西面則為屯門海澳。 正德年間,正值歐洲大航海時代,往東方發展的葡萄牙王國在屯門地區建立葡属屯門殖民地,亦曾滋擾「葵涌海澳」一帶,直至屯門海戰被明軍擊退為止。 经现场巡查,葵涌帆湾海寓项目、安居风铃府项目和鹏溪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际进度符合计划进度安排。
上葵涌: 街道結構
由於「東葵涌」較不常用,因此後來「北葵涌」及「東北葵(涌)」之名已經混同並取而代之,今日涵蓋的範圍,大致包括葵青區的石梨、石蔭,加上山上1990年代落成的安蔭邨。 上葵涌東面為石籬、石蔭及安蔭邨,屬葵青區,此部分在行政上、以及居民通稱多作北葵涌(英語:North Kwai Chung)或東北葵(英語:Northeast Kwai Chung)。 地理上同屬上葵涌的是位於西北面的梨木樹邨;此外西面還有幾個平房區,包括上葵涌村、打磚坪村和大白田村,與梨木樹邨同屬荃灣區。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為市中心的地帶。 但隨著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自己的公共設施,例如以「葵青」為名的葵青劇院。 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為了葵涌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