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她稱舉報有助打擊濫用公屋,房署正考慮參考好市民獎,給予市民誘因舉報,包括獎狀或獎金,但要具名舉報,方便署方聯絡並查詢,避免虛報。 對於海外物業如何查證,她則透露海外物業可能涉及借貸,有銀行業和保險業人士向房署「獻計」,因涉及執法,詳情則不便透露。 而舊十字型大廈本來是為出租公共房屋而設計[19][20][21][22][23][24][25][26],不過因居屋計劃反應熱烈才決定將絕大部份樓宇轉作居屋發售,祇有類似居屋版本的新田圍邨裕圍樓樓宇是維持出租之用。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 現場觀察,兇案單位門前泊有兩架私家車,未知是否同屬死者一家所有。
- 房委會日前公布公屋最新輪候時間,今年第三季平均回升至5.6年,按季增加0.3年,是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錄得反彈。
- 香港住屋問題一直是城中熱話,最近有內地女子在網上拍片分享,表示嫁到香港至今6年,一直與丈夫家的家人居住,該單位本來是公屋,丈夫10多年前與父親合資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買下單位,「因為我這裏是已經買下來的公屋,也可以說是居屋」。
- 我們會於集齊文件後約兩個月內,通知申請者是否符合編配資格,申請的合格或取消日期以我們完成審核當日為準。
- 羅淑佩指,如果住戶在限時內未交回申報,當局會進一步了解原因,例如住戶或因公幹,入院等理由未能回覆,當局會作人性化處理。
申請到達詳細資格審查階段時,我們會按申請的登記日期/相應登記日期(如有)(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則按其在「配額及計分制」下所得的分數辦理)及所選擇的區域有否合適單位,依次序約見申請者及家庭成員進行詳細資格審查以核實編配資格。 申請者及家庭成員須在詳細資格審查面晤中提供齊備資料,以便我們進行審查及核實。 公屋內地物業2025 若沒有妥當填寫及╱或簽署申請表及聲明書╱未能提供所需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並夾附退表解釋信,通知申請者退表的原因,申請個案便告完結。
公屋內地物業: 死者在村內擁兩物業 一收租一自住
環境保護物料比一般石屎的受力及抗腐蝕能力高,亦有助於改善石屎剝落的情況[4][5][6]。 此外,2014年起,公共屋邨將會陸續廣泛採用LED燈,以減少耗電量[7]。 此外,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相關申請的住戶,不論其居住年期,亦須每兩年按「富戶政策」作出申報。 若申請者符合資格,便會收到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邀請函,屆時可別錯過這個能提早獲編配公屋單位的機會。
凡參加此項計劃而符合資格的申請,通常會比一般家庭申請較早獲得處理。 公屋內地物業2025 若兩個月的時間內無法交回申報,政府便有理由相信該單位無人居住,懷疑屋主濫用公屋,會進一步了解原因。 若住戶因公幹或入院等理由未能回覆,將作人性化處理;若無合理理由、證據提供,最嚴重可被即時收回單位。
公屋內地物業: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早前有一名女子在網絡上,拍片炫耀自己月租2200元、面積約600平方呎的東涌海景公屋,更被網友揭發其曾自稱在內地擁有一個400平方呎物業,被人質疑濫用公屋,引發社會譁然。 事件經過當局跟進調查,雖然最終被證實是「炫富」造假,但也說明市民非常關注濫用公屋的問題,對不公平現象深惡痛絕。 物業管理服務公司須負責全面物業管理工作,包括清潔、保安、收租、小型保養和維修工程,以及改善工程等。 公屋內地物業2025 它們須在承辦服務的屋邨設立物業管理處,為租戶直接提供客戶服務。 此外,物業管理服務公司會提供簡單的前線租務管理服務,例如向租戶解釋房屋政策和各類申請手續、分發標準表格和通知書、協助租戶填寫表格和申請表,以及安排租戶與房署職員會晤等。 優化“富戶政策”措施則於明年4月1日起實施,包括戶主及所有家庭成員購入香港住宅物業後,必須在一個月內向房協申報,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租戶必須遷出。
香港房屋委員會接收了所有徙置大廈、10個屋建會廉租屋邨和17個政府廉租屋邨,合稱為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統一負責管理及規劃。 房委會日前公布公屋最新輪候時間,今年第三季平均回升至5.6年,按季增加0.3年,是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錄得反彈。 房委會預計,平均輪候時間在2024年上半年仍會上升,說明本港公屋資源依舊緊缺。 一方面,政府當然要想辦法提速提量,持續增加公屋供應;另方面,亦要緊鑼密鼓,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打擊濫用公屋,回收單位增加流轉,以確保資源用得其所,體現公屋政策的公平正義。
公屋內地物業: 相關
署長羅淑佩表示,曾接獲舉報並發現有住戶在內地有住宅和商舖;另針對網上平台放租公屋單位,署方會採取「放蛇」行動。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24日)開會,一致通過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和世襲制度等,以打擊濫用公屋問題。 另一委員梁文廣亦表示,有信心當局會繼續檢討審視租戶在內地和海外的資產,惟當局現時難以就境外資產執法,故需要與內地政府商討合作細節。
公屋/中轉屋住戶如在兩年內累計被扣達16分者,其租約/暫准證將被終止。 梁文廣認為今次事件事態嚴重,因涉及該申請人是否有資格居住公屋,關乎公屋資源分配,故認為判處監禁可起警惕作用。 他指出部分公屋戶未必刻意隱瞞資產,舉例指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及股息等,因文件較為複雜,公屋戶或漏填而不自知,結果誤墜虛報的「陷阱」。 不過,房屋署通常會以個別個案考慮懲處,包括寫悔過書,即使交由法院審理,最終亦多數判以罰款和社會服務令,未聽及有公屋戶因此被沒收公屋。 公屋聯會副主席梁文廣表示,作虛假陳述的情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綠表人士申請公屋時作出虛假陳述;二則是公屋戶住滿10年或以上後,須每兩年申報全家入息時,較常出現虛假陳述。 有公屋申請人在填寫申請表時,作出虛假陳述,隱瞞擁有超過248多萬元存款,本周一(20日)被九龍城裁判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判囚14天並緩刑兩年。
公屋內地物業: 項目編號
她補充指,兩個月的時間內仍無法交回申報表,可能單位已無人居住,公屋或已被濫用。 2017年10月起,房委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租戶的每月入息上限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其中一項超標便要搬走;又或只要有一人持有本港的住宅物業,亦要搬走。 不過,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或以上住戶,或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可獲豁免。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16]。 2009年,房屋委員會試行以環境保護物料──礦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為樓宇外牆,比起前者可以減低9成的碳排放量、節省成本及減少牆身裂紋的情況。
公屋內地物業: 相關新聞:大埔寨乪村六旬漢伏屍家中 妻子涉謀殺被捕 姪兒探訪察可疑揭發
近日在網上論壇「親子王國」有一則以「公屋富戶真厲害」的帖文,發帖人指,最近認識的公屋朋友很富有,全屋奢華裝修,還擁有名牌手錶、揸法拉利,直指其「內外不一」,更說在發現對方如此有錢之後,「發覺自己有點卑微」。 有村民透露,文叔經歷三段婚姻,與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名女兒,離婚後到外國生活十多年,後來娶了一名外籍女子為妻,誕下一名女兒,惜告離婚收場,現任妻子為內地人,持有本港身分證,二人育有一名13歲兒子。 消息指,男死者一家三口住在上址,與妻子育有一名13歲的兒子,但兒子近幾日被安排到了契媽家中暫住。 目前仍未清楚死者的具體死亡時間,初步懷疑死者於本月初已被人用被鋪焗斃。 2015年7月起,香港部份公共屋邨及居屋被揭發食水含重金屬量嚴重超標的事件。
公屋內地物業: 富戶政策
此外,政府近期亦接獲舉報,稱有公屋住戶在內地擁有物業及商鋪。 公屋內地物業 為此,曾去信內地有關機構追查,證實當中涉及虛報,最終該公屋單位在今年10月31日被收回。 公屋的定位,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為需要住房的香港低收入家庭提供負擔得起的安身之地。 雖然上述個案證實是烏龍一場,但近期,確實不斷有公屋屋主被揭發在內地持有物業等。
公屋內地物業: 申請公屋的基本步驟
根據房屋署資料顯示,2022至2023年度,因租戶濫用公屋及違反租約而回收的公屋單位約2200個,當中800宗個案涉及濫用公屋,如丟空單位;另有800宗個案涉違反租約條款,如欠租。 而2023至2024年度截至11月,因上述原因而收回的單位已接近2000個。 羅淑佩估計,本年度政府收回的公屋單位數字,很可能超過上年度的2200個。 公屋內地物業 香港房屋委員會(下簡稱房委會)10月起要求未住滿10年住戶每2年申報居住狀況,以及是否在港持有住宅物業,首階段涉及8.8萬戶公屋戶。
公屋內地物業: 需要遞交的證明文件種類
對於有聲音指收緊「世襲」過辣,或會令長者欠缺子女照顧,她則認為,雖然現時香港「以老護老」、「以老護殘」、「以老護病」的情況普遍,但當局現行政策已容許有需要照顧長者的子女,申請「短暫居住」,認為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另外,早前有身穿瑜伽服女子在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一則短片介紹「600平方呎海景公屋單位」,並自稱有內地物業。 羅淑佩昨日透露,經查問後發現影片造假,該屋邨並無600呎單位,單位戶主是「瑜伽女」的家翁及家姑,他們稱她只是亂講,署方仍正調查。 羅又說,署方已有人監察如Carousell、「小紅書」及Airbnb等網上平台,並有「放蛇」行動,更有個案成功收回單位。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公屋內地物業: 境外物業計「資產」 稱銀行保險業獻計查
在2010/11年度,公屋富戶約有2.3萬戶,佔公屋租戶3.5%。 根據「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繳交雙倍租金的住戶須每兩年申報資產。 不申報資產或資產超出限額的住戶,便須在一年的暫准居住期內遷出,期間須繳交相等於雙倍淨額租金另加差餉或市值租金(以較高者為準)的暫准證費[15]。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內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公屋內地物業: 房屋委員會為公共屋邨項目試行環保措施
若租戶對所屬公屋大廈排水管的檢查進度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屋邨辦事處。 房協強調,若租戶被證實濫用公屋,拒絶申報或沒有申報,將會被終止租約並要求遷出單位,若租戶於申報資料時故意作出虛假陳述,更有可能遭到檢控。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申報有可能出現虛報,建議政府建立系統,透過土地註冊處數據,核對全港公屋戶擁有香港物業的情况。 對於公屋住戶擁有非內地的海外物業如何追查,羅指銀行業及保險業界已向當局獻計,惟由於涉及執法,羅指不便透露詳情。 案發單位為一幢兩層高鐵皮屋,警方到場時,發現死者伏屍閣樓一睡房內。
公屋內地物業: 香港公共屋邨
對濫用公屋資源的人不能姑息,強制申報、加強抽查、加重罰則,是打擊公屋丟空或違規使用的有效手段。 有效發現和遏止濫用,讓公屋資源更公平地分配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上,乃是應有之義,政府任重道遠,不能辜負公眾期待。 羅指,當局早前與土地註冊處核對,並向2.5萬戶、涉5.7萬名居住人數查冊,經查證後發現59名家庭成員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當局會在核實查證後會發出收回通知書。 公屋內地物業2025 不過,當中4人已確認破產,但因紀錄未更新,導致被納入有關類別,當局不會收回單位。 房署亦開始利用與土地註冊處建立的資料比較及核對機制,向2.5萬戶、涉5.7萬名居住人數查冊,初步發現有59名家庭成員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經過調查後發現當中4宗是住戶破產或離婚後資料未有更新,不屬濫用,房署會續跟進其餘個案。
公屋內地物業: 住戶現金支薪避審查 老闆供強積金露馬腳
當中約有800宗因濫用公屋而違反租約,包括丟空、非戶籍人士佔用、將單位作非住宅用途等。 回收的單位數目不算少,但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濫用情況可能更嚴重。 正如房署指出,今年截至11月已成功追回約2000個,有信心收回單位較去年多,這固然值得點讚,同時也說明仍有不少漏網之魚,有待清查。
我們會於集齊文件後約兩個月內,通知申請者是否符合編配資格,申請的合格或取消日期以我們完成審核當日為準。 凡參加此項計劃而符合資格的申請,會比一般家庭申請提早6個月獲得處理。 一般家庭申請者請須符合上述基本申請資格,而任何18歲以下的家庭成員必須與父母或合法監護人一同申請。 申請者與家庭成員的關係,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必須為夫婦、父母、子女、祖父母、孫。 在計劃下,房委會會派遣檢查人員檢查公屋的排水管,包括設在部分公屋單位內的排水管。 若發現有喉管問題,例如喉管滲漏、喉碼或接駁配件鬆脫等,會按需要為租戶安排適切的維修。
未住滿10年的住戶無須申報,但房屋署若接獲舉報並證實他們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則不論其居住年期,仍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為公平分配公共房屋資源,公屋單位會以電腦隨機方式,按申請者的家庭人數、公屋選區及單位編配標準;並配合輪候到達編配階段時的資源編配。 公屋內地物業 公屋內地物業2025 公屋內地物業2025 政府早前公佈《施政報告》指,未來10年,公屋/綠置居的目標興建數目為21.6萬伙,有望縮短輪候上樓時間。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33][34]。 公屋內地物業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申請者須填妥申請表,連同所有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於三個月內一併寄回或遞交至房屋署申請分組。 公屋內地物業2025 如使用「公屋申請電子服務」的「公屋申請填表易」,請於遞交公屋申請前參閱「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內的「公屋申請電子服務」使用手冊及請將填妥的申請表列印,並在該申請表內簽署。 如選擇郵遞,務必貼上足夠郵資,申請分組不會接收郵資不足的郵件。
公屋內地物業: 富戶政策
房委會亦提醒,租戶擁有境外物業須向該會申報,因屬資產一部分,並透露署方過去亦收到舉報並向內地查證後,證實租戶在內地擁有商舖及住宅單位,房署已發出遷出通知書。 【明報專訊】房屋署今年10月起收緊公屋富戶政策,上月向首批8.8萬公屋戶派發申報表,截至前日收回約7.5萬份;另隨機查冊當中2.5萬戶,初步發現59個家庭有成員持有本地物業。 公屋內地物業2025 公屋內地物業2025 今年截至11月,署方已收回近2000個單位,貼近上年度全年水平。
公屋內地物業: 境外物業計「資產」 稱銀行保險業獻計查
她稱舉報只提及物業的屋苑名稱,署方透過致函內地省市相關部門或機構查核,確認該住戶在廣東省擁有住宅和商舖單位,已於上月底發出遷出通知書。 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署署長羅淑佩今日(28日)表示,本月底為首批交表的截止日期。 至昨日(27日)為止已收回近7.5萬份申請,回收率達85%,當局最近會加強有關宣傳,提醒住戶在限期前交回。 公屋內地物業 羅指,如果兩個月的時間內無法交回申報,便很有理由相信該單位無人居住,是懷疑濫用公屋的重要線索。 市民對濫用公屋情況早已不滿多時,尤其在眾多基層人士被迫高價租住房,承受長期輪候之苦的情況下,濫用公屋極易引起公憤。
羅淑佩提醒,租戶在境外擁有物業,亦須向署方申報,有關物業將被視為資產,超過限額須遷出公屋單位。 她透露,署方亦收到舉報,指有租戶在內地擁有物業;署方向內地省巿相關單位求證後,證實個案同時擁有內地商舖及住宅單位,已向租戶發出遷出通知書。 房委會在1987年起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向不再需要資助的住戶減少房屋資助,以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租住公屋的住戶(包括中轉房屋住戶)住滿十年或以上,便需要每兩年向房委會申報家庭入息。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公屋內地物業: 住戶現金支薪避審查 老闆供強積金露馬腳
她指,當局追查該個案時,曾去信內地省市機構,證實當中涉及虛報,最終該公屋單位在今年10月31日被收回。 公屋內地物業2025 為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房委會上月開始要求未住滿10年住戶每2年申報居住狀況,以及是否在港持有住宅物業,首階段涉8.8萬戶公屋戶。 房委會與土地註冊處合作,查冊後揭59名公屋成員擁香港物業,當局會追一步跟進,當中有4宗證實不涉濫用。 公屋內地物業2025 公屋內地物業 房屋署近期不斷出招,去年收回約2200個單位,同比大增七成。
提及為何有香港身份證卻不工作,女子解釋她由內地來港,要花4年時間領取單程證,並以單程證再申請身份證,加上過程中遇上疫情,導致她在2023年2月才成功拿到身份證,正當她於4月想找工作之際,卻又發現自己懷孕了。 女子亦在其他影片中提到政府推出2萬元的新生嬰兒獎勵金,而她懷了雙胞胎,因此可獲4萬元,不禁直呼「太開心了,感謝政府」。 香港住屋問題一直是城中熱話,最近有內地女子在網上拍片分享,表示嫁到香港至今6年,一直與丈夫家的家人居住,該單位本來是公屋,丈夫10多年前與父親合資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買下單位,「因為我這裏是已經買下來的公屋,也可以說是居屋」。 公屋內地物業2025 她大讚現居單位地理位置好,鄰近港鐵站、巴士站、街市等,而且住屋相關開支,每月不逾5,000元,但由於她懷着雙胞胎,故亦打算另外申請公屋。
公屋內地物業: 需要遞交的證明文件種類
康和一型、新十字型及部份和諧一型大廈原本是為居屋計劃而設計,但有部份項目(尤其是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因政府決定停售居屋而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著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3]。 在2022年12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2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85萬個 、房協12萬個[1]、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大坑西邨逾1,600個的單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