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有舆论认为,北京官方前年6月落实《香港国安法》后,已经建立了一套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23条立法已经不是迫切的任务。 李江胜特别指出,去年有一则报道,指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表示将成立“中国任务中心”,专注收集有关中国的情报。 而中情局还大肆招募懂中文的特工,希望特工掌握普通话、粤语、上海话、客家话等。 李江胜举例说,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期间,国外情报机构和人员在香港的活动非常活跃,如黎智英的前私人助理西蒙(Mark 23條立法社評 Simon)曾在美国国防部工作,不时协助黎智英支援泛民人士。 而日本和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也经常来港和反对派政治人物见面和交流,皆反映外部势力有意利用香港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立法會議員、執業大律師容海恩則表示,特區在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上,要做廣泛諮詢工作,包括聽取市民和法律專家意見,例如律師會和大律師公會的意見,就法律的適用範圍做明確規定。 2020年5月19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時,被問及基本法23條立法時間表的問題時表示,香港回歸23年來,至今仍未能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維護國家安全,「令人失望」[8]。 [9]隨後在公佈的全國人大會議議程中,包括了審議《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議案[10]。
23條立法社評: 條文內容
因為,他相信《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國家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香港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根據複雜國際形勢的變化,周全部署做好相關立法工作。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也曾被問及《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她當時表示留待「社會條件成熟時」才會提出。 去年曾經有建制派意見認為成功推動《逃犯條例》修訂的工作後,香港政府應開展第23條的立法工作,但《逃犯條例》的修訂最終被撤回,林鄭月娥至今也沒有正式提出《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建議。 23條立法社評2025 建議當時在社會引起許多討論,主要是關注立法會損害香港市民的言論自由,部份意見也認為立法會把中國大陸「國家安全」的概念引進香港,政府可以隨意引用這個法律取締任何民間組織。 形勢比人強,不管反對派以什麼暴力手段阻礙,也不管他們背後有什麼力量支持,都難逃螳臂擋車的結果。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說過,要盡快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該制訂的制訂,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決不能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
- 时任特首董建提出修订香港法律中不同条文,加入条文把推翻中国政府、叛国、偷取官方机密等行为刑事化,并订出相应罚则,以符合《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
- 特首李家超上星期亦宣稱,希望《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最遲下年可以完成。
- 希望新一屆政府鞏固香港法治優勢,讓市民繼續享受基本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另一方面要全力維護由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香港特區憲制基礎,憲制基礎愈穩固,香港法治愈有保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亦更有保障。
- 陈伟强指出,时至今日,许多民主派政治人物已经被官方逮捕或起诉,甚至是逃离香港。
- 支持一方認為,香港本身有憲制責任就保護中國國家安全立法,但主權移交至今仍然未成事。
- 香港政府在推广立法建议时,部份官员的言论也引起争议,时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更形容23条立法“就像有把刀在你头上”。
- 支持一方认为,香港本身有宪制责任就保护中国国家安全立法,但主权移交至今仍然未成事。
- 例如2010年8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表示由于国际形势危急,不时发生恐怖活动,香港越快立法越好,他会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重新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就23条立法。
基本法要求香港就國家安全「自行立法」,是對「一國兩制」的高度尊重,香港不能辜負中央的信任,也不應放棄「一國兩制」賦予的權與責。 由于23条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不少香港的法律学者、社运人士尤其是新闻界,都对港府即将启动23条立法感到担忧。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国大陆有所谓的煽动分裂国家罪,指以各种方式对他人进行鼓吹,使他人做出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但定义含糊不清。 很多香港记者都担心23条立法后,会因为一些敏感的报道而触犯到官方的红线。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特稿:港重推23条立法酝酿新风暴?
香港政府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正式提出就《基本法》第23条立法是2003年。 时任特首董建提出修订香港法律中不同条文,加入条文把推翻中国政府、叛国、偷取官方机密等行为刑事化,并订出相应罚则,以符合《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 特首李家超上星期亦宣稱,希望《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最遲下年可以完成。 有時事評論員批評23條立法一旦完成,必定會令歐盟、美國等外國政府有很強烈的反應,阻礙中共與國際社會關係復常,質疑李家超為習近平「添煩添亂」。
自从23条立法工作功败垂成后,香港的政治局势在过去19年日趋恶化,建制派也不时有人提出再次立法。 例如2010年8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表示由于国际形势危急,不时发生恐怖活动,香港越快立法越好,他会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重新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就23条立法。 香港亲中报章《文汇报》也指出,香港法律《刑事罪行条例》中已经有订出对当局“离叛”的罚则。
23條立法社評: 立法|列4理由指本年度不宜 盧文瑞:台「大選」敏感時刻
至於具體的立法時間表,李家超表示本港奉行普通法,有很多普通法國家在管理、防範國安風險方面的工作都不錯,因此可參考她們做法。 23條立法社評 他已要求保安局、律政司在這方面多做研究,希望在今年、最遲在下年可以完成立法。 保安局一直連同律政司及相關執法部門致力推展《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工作。 23條立法社評2025 但由於新一波疫情關係,特區政府,包括保安局及律政司,自今年初把盡快穩定疫情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因此對立法工作有所影響。 除了確保《基本法》第23條立法建議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外,有關立法獲得香港特區市民的支持,亦非常重要。
如果說,之前港府與中央還在考慮時機問題的話,這次是香港暴徒和西方敵對勢力雙雙行動,緊迫特區政府和中央加快立法步伐。 這無論是體現民意表達,還是顯示為23條立法做前期的輿論準備,對政治稍有敏感的人都會感覺到,就國家安全立法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香港各方必須理性看待,完成這個拖延了23年的憲制責任。 曾任香港警务处处长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透露,23条立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过程很复杂,研究方向包括法例包含什么元素、涵盖哪些犯罪行为、如何运作等。 23條立法社評 局方将会参考2003年推动23条立法的情况、中国大陆和外国的相关法律、《香港国安法》实施经验及法庭相关裁决以及未来挑战等等。 23條立法社評2025 根据保安局1月31日呈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官方正争取时间尽快推展有关工作,目标是在本届政府完结前展开有关咨询,并在今年年底前将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今年1月12日,特首林郑月娥出席第七届立法会举行首次会议暨行政长官答问会时透露,《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不能再拖,她已要求保安局全情投入立法工作,争取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制定立法框架给予社会讨论。
23條立法社評: 條文草擬
她多年後接受香港傳媒解釋,指自己當時「不懂得反應傳媒的問題」,才說出這句話。 香港政府2003年曾經提出草案就這條條文立法,但立法過程引起巨大爭議,加上當年爆發非典型肺炎(SARS,又稱「沙士」)疫情,嚴重打擊經濟,觸發大規模遊行,最終時任特首董建華宣佈撤回草案。 23條立法社評2025 他說,國安風險多變,加上地緣政治急速惡劣變化,很多以往難以想像會被利用來攻擊別國的手段都出現了,因此,為第23條立法的法律研究工作必須更深入和全面,審視現時國際形勢變化,評估會否再有新手段,務使新立的法例能全面兼顧,不會出現漏洞。
23條立法社評: 視頻, 中國兩會:人大開幕會現場,王晨高聲就香港「國安法」作說明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4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表示,對23條立法的立場和目標不變。 國安風險仍有潛伏在香港的可能性,要全面鞏固維護國家安全的多方面機制,因此希望盡快於今年內完成。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就23條立法表達看法。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更是再度致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懇請特首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內完成23條立法。 18日,署名「一群愛國的市民」在《信報》上刊登廣告,廣告詞是「香港沒有23條立法,中央不需要重開自由行」,言下之意是呼籲盡快就23條立法。 此外,據媒體報道,由香港政研會、新界關注大聯盟組成的「23同盟」,迄今已收集到逾200萬個聯署簽名。
23條立法社評: 中國大使傅聰稱「不反對」烏克蘭收復克里米亞引發熱議
意圖危害國家安全的人亦會借助互聯網及社交通訊軟件,將惡意抹黑和誤導的訊息廣泛流傳,因此我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否則若市民未能清楚了解立法建議,便會不知就裏被誤導。 早前,就曾經有一間已經停止運作的網媒故意就我在記者會有關《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發言作誤導性報道,這絕對不是第一次,亦相信不會是最後一次,但我一定會揭穿他們的真面目,將真相還原給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能夠獲邀出席由律政司主辦的《香港國安法》法律論壇,與席上各位嘉賓就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進行交流。 對於在《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過程中,一些西方國家會抹黑和攻擊特區政府,容海恩則認為,特區政府要更加主動地進行各種宣傳,包括利用社交媒體、電視、收音機以及紙媒等,多做立法解釋,讓市民了解真相,清晰理解政府的立法原意和做法。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文匯網
但是,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外部勢力對華發起「新冷戰」,肆無忌憚地干預香港事務,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特殊性,外部勢力把香港當作棋子遏止中國發展的風險不可低估。 23條立法社評 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香港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也與香港繁榮穩定、港人安居樂業息息相關。 在「一國兩制」下,中央高度信任香港,透過基本法授權香港自行立法維護國家安全,因此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勢在必行。 新一屆政府必須着手完成相關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23條立法社評: 外部連結
港府就23条立法时,有必要加强宣传,特别是针对那些在港经商的外国人,向他们解释条文,澄清不会影响他们在港营商和人身安全。 23條立法社評2025 美国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早前在北京冬奥开幕前举办“持续聚焦香港”论坛。 与会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郭荣铿向美国政界发表演讲时,也提到了港府有意就23条立法。 香港“民间人权阵线”在2003年7月1日以“反对23条立法”为题发起游行,声称约50万人参加,是香港主权移交到当时最大规模的游行。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在2003年7月1日以「反對23條立法」為題發起遊行,聲稱約50萬人參加,是香港主權移交到當時最大規模的遊行。
23條立法社評: 保安局:繼續推展立法工作 適時作公眾諮詢
第三,他指美國與民進黨當局勾連,今年下半年是台灣「大選」敏感時刻,香港若在這時候展開23條立法引發爭議,極可能讓民進黨又「檢到槍」,藉機又抹黑「一國兩制」,騙取選票,撈取執政權繼續搞「台獨」,阻礙和平統一進程。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列舉四大理由,指本年度不宜把《基本法》23條列入立法議程,甚至連相關公眾諮詢也不宜展開。 2021年9月26日,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在电视节目中透露,现在是23条立法的最佳时机,并称正在研究立法细节[12]。 個性率直而開朗,對正義和真理抱持著極高的期許,希望自己能有多於常人的知識和經驗。 注重精神生活,喜好哲學性的思想,熱衷於遠在個人之上的全人類福社及世界性的進步,但是容易流於鬆散的樂觀主義。
23條立法社評: 香港原先擁有關於國家安全的條例
他強調,現時世界性疫性消退,是香港全面啟動「拼經濟」關鍵時刻,加上今年下半年是台灣舉行「大選」敏感時刻,若本港在這時展開23條立法引發爭議,極可能讓民進黨又「撿到槍」藉機抹黑「一國兩制」,阻礙統一進程。 就此,亲北京的香港文化协进智库副总裁韩成科早前在媒体撰文指出,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香港国安法》与23条是互相补充,并不能取代23条立法。 2020年,由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牵头成立的“廿三同盟”,在网上发起撑23条立法全民联署。 其后他召开记者会公布,一共收集到逾100万个网上联署签名支持23条立法。 经历了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2016年的旺角暴乱和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后,被香港人视为“敏感”话题的《基本法》第23条立法,在过去两年又成为城中热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