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更詳盡了解各種印花稅徵收措施,請參考我們網站上「額外印花稅的概要及比較:買家印花稅和加徵的從價印花稅」一文。 個人或公司(不論在何地成立)在2010 年 11月 第二間物業稅 20 第二間物業稅 日至 2012 年10 月26日期間購入,並在 24 個月或以內以確認人身分轉售(俗稱「摸售」)的住宅物業,須繳納額外印花稅。 如物業是在 2012 年10 月27日或之後購入,政府把徵稅範圍則延長至36個月。 額外印花稅稅率由5% 至20%不等,視符物業的持有時間,在基本的印花稅外徵收。
- 城規會審批香港分區的布局設計,包括土地用途及適宜在該等地區內建立的建築物類型的圖則。
- 簡單例子1:A已有住宅物業,再向B買入另一住宅物業,樓價600萬元,印花稅為600萬x15%=90萬元。
- 假設兩夫婦以聯權共有人名義獲得按揭貸款,那麼10萬元扣稅額將平分為每人5萬元,每人最高只能申請5萬元扣稅額。
- 如果本身屬於低價入市的業主,按現時物業升幅去看,本身已有很強防守性,退守放租坐擁高回報,與其沽貨離場般極端,可考慮「以租養租」,意即將手上單位放租,同時自己再在外面租大單位居住。
- 市建局有法律權力,它可以用賠償金來回收土地進行社區重建項目。
- 是次寬免印花稅措施,並沒豁免非首置買家的附加稅(Surtax)。
他亦透露,港交所經諮詢市場後,將於今年第一季實施先進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寬發行人上市渠道。 而港交所亦會與證監會探討進一步優化上市規則,包括發行人回購股票後的相關安排,稍後將對《公司條例》作出修改。 他又指,政府打算設立一所微電子研發院(研發院),推動本港微電子的發展,冀能成為亞太區內支援微電子發展的領先機構。 研發院亦會強化與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的合作,加快「從一到N」的科技成果轉化,凝聚海內外相關專才,加強培育本地科研人才,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系統。 機管局正計劃在機場島建設新的航空商業園,並與珠海當局探討在珠海建立航空產業工業園的可行性。
第二間物業稅: 政府亦會代參加2024年的DSE考生代交考試費,而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涉及約29億元。現行向此等戶口提供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將延長至2025年年底,涉及約35億元,約290萬個住宅用戶將可受惠。
如註冊程序在物業轉讓後三十天內完成(按文件上的註冊日期為準),申請人就擁有優先買賣該物業的權利。 這個制度並不完善,例如要搜尋某天的註冊紀錄,你不會知道該文件的優先處理權是否已經被他人佔據。 如果該物業是向銀行做按揭,在一般的情況下,債務人是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但必須注意,在批按揭的時候,銀行很多時都會要求公司股東做擔保人,在這情況下,個人就不能逃避債務的責任了。 另會寬減23/24年度首兩季的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估計涉及30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52億元。
兒子的唯一旅行證件 香港特區護照將於一年後過期,一家人面臨不得不返回香港或者通過中國駐英國的使領館辦理新護照。 第二間物業稅 不然, 他的兒子將在後面的兩年內無法離開英國,去其他第三國旅行。 「我已經逃了出來,為何我還要回去換領護照呢?」她說。 進退兩難 離港前熱衷支援香港社會運動的張媽媽說,為護照一事回到《國安法》實施下的香港和踏入中國駐英國使領館讓她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她說,去年10月發生在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打人的一幕,讓很多像她這樣的居英港人不寒而栗,在面臨需要申領香港特區護照時猶豫不決,備受煎熬。
第二間物業稅: 甩名後 物業一開二攻略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然而,如大廈業主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按 《建築物管理條例》第 1 6 條規定,業主所具有的與建築物公用部分有關的權力和職責,須由業主立案法團行使及執行。 因此,業主立案法團須代表大廈所有業主申報收入和繳稅。
- 如果你的年薪達HK$40萬以上,收入已比53%的打工仔高。
- 因此,計劃在英國買樓的準業主,必須先了解英國稅制、英國物業稅種類,以及相關英國買樓稅項安排,以便預早進行理財規劃,審慎計算海外置業開支。
- 其他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傷殘人士免稅額。
- 【換樓懶人包】近期樓市活躍,換樓客蠢蠢欲動,究竟何時先賣後買,或先買後賣,留意的地方不少,本文分析這兩種換樓方式,再問業界人士意見。
- 一般來說,這些公司大多沒有實際生意運作,也沒有隱藏債務,主要為了持有一個物業而存在,這樣交易的時候更簡單快捷,以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
為刺激樓市復甦,英國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早前宣佈,由7月8日起,若購買50萬鎊以下的物業,只要是首置就可獲豁免繳交印花稅,若… 由於通過轉讓公司股份的形式進行物業買賣只須繳付0.2%的印花稅,相比起買家以個人名義購入物業,有時候可節省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從價印花稅。 以聯名或個人名義持有物業的人士,可透過內部轉讓(出售)的方式,將持有物業的業權轉名給同樣是香港永居身份的直系親屬,例如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子女等。 “直系”的關係容許他們在業權轉讓時,豁免15%的買家印花稅,而只是按一般的物業印花稅繳稅。
第二間物業稅: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 SSD)
英國買樓放寬印花稅是「限時」措施,放寬期限只至2021年3月31日,此日前必需完成交易,包括收樓。 換言之買家必需在明年3月31日前收到樓,£50萬以下物業才能獲豁免印花稅,買樓時記得要預足時間。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俗稱「辣招」的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維持不變,但會調整買賣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第二價準稅率)稅階,以減輕首次置業家庭的負擔。 其中,最低徵稅水平由不超過200萬元,上調至不超過300萬元。
第二間物業稅: 建期樓花估價急挫 頓成「樓市炸彈」業主如何自保?【星之谷專欄…
除非出售物業的臨約簽署日期早於新買入物業,那就不需繳付15%,否則仍需付首置印花稅。 但要留意,若接手物業的新買家突然撻訂,那換樓人士需要即時補交15%印花稅的差價。 任何在2016年11月5日或以後簽立以買賣或轉讓住宅物業的文書,均須繳付物業的售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的15%從價印花稅。 進入目錄頁面▶「繳費服務」▶繳交稅款」▶再輸入印在稅單左下角11位數字「收款賬號」▶輸入金額。 若金額超過提款卡或銀行戶口的每天繳款限額,可分開數天繳付款項,但全數須在限期前繳清。 至於個人入息課稅,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
第二間物業稅: 選擇5: 先賣後買
海外買家將英國物業投資放租後,需要作稅務登記(NRL 第二間物業稅2025 No Application)及取得稅務編號(Tax Reference)。 合資格買家每年可享有免稅額,如不超過限額毋須交稅。 每年稅務年度由4月6日至明年的4月5日,海外買家要在每年10月31日前完成申報。 為了壓抑樓市炒賣情況,買家在持有物業情況下買另一層樓,須支付高達 15 %的從價印花稅。 由於金管局以及按證公司推出多輪的限制物業按揭措施,當現有業主想買入第二層或以上物業時,對買家的首期以及收入要求都會增加,若有所忽略可能會無法申請按揭。 第二間物業稅 買樓收租,業主有機會以「物業稅」、或者「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但很多時業主也會苦惱於採用哪一種報稅方式。
第二間物業稅: 選擇3: 先買後賣
因DSD未有官方統一稱呼,坊間或媒體偶爾將「DSD」稱為「雙倍印花稅」,「雙重印花稅」,「雙倍從價印花稅」。 實際上,DSD或Double Stamp Duty其實是建基於香港政府既有的「物業從價印花稅」(AVD、Ad valorem stamp duty),因此,以上稱呼均可適用。 其實印花稅並不限於物業買賣,股票交易亦涉及印花稅。
第二間物業稅: 住宅印花稅種類
如未完成物業甩名手續,便購買第二間物業,最多只可批8成按揭,不會批9成按揭(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新例可做9成)。 即使已完成甩名手續,田土廳已更新,但環聯未更新,亦只可以做8成按。 第二間物業稅 可以,但按保公司或會質疑,第二間物業是否用作自住用途。
第二間物業稅: 財政預算案.總覽|消費券分兩期派5000元 煙稅加三成 派糖減甜
物業税是按物業在該課税年度的應評税淨值,以標準税率計算。 原本200萬元以下物業俗稱「釐印費」的印花稅為100元,放寬至樓價300萬元以下,1008萬元以下物業印花稅亦相應調低,中高價物業印花稅率則維持為樓價百分之3.75至4.25。 ●預留30億元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特別是發揮香港作為國際科研合作平台的獨特優勢,引進來自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創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和企業,促進跨領域的科研合作。 倫敦富時指數收市報7930點,跌47點,跌幅0.59%。
第二間物業稅: 按揭預先批核讓買家安心入市
當然,換樓客除了「先買後賣」外,還可以選擇「先賣後買」。 或者另一個穩妥的做法,就是在出售舊有物業時,在「臨時買賣合約」中上加簽必買必賣條款,才是對自己最保障的方法。 部份人在換樓時,為了避免雙倍印花稅,會希望透過「加按」其舊有物業,並找尋另一半的身份購入新居。 對於「加按」的實際操作,可以按這裡,詳閱「加按」的各項細節。 第二間物業稅 如果本身另一半的財政實力有限,舊居業主可能需以「擔保人」的角色,協助新居業主上會。
第二間物業稅: 物業甩名或除名,轉按的成交價可定到幾低?
若轉讓價比市價低兩成或以上,稅局追收稅款機會便很大。 另外,如定價太低,銀行按揭貸款額亦會下降,套現的資金未必足夠支付第二層樓的首期。 一旦向律師樓申請物業甩名,便已「開了file」,即使取消,都要支付部份律師費。 相反,如先到銀行辦理按揭,萬一按揭不批,或批出條款、成數不理想,可隨時取消甩名,免去額外支出。 舉例:假設夫婦已擁有價值400萬元的聯名物業,再購買第二間500萬元的物業,將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75萬元。
第二間物業稅: 第二部份:額外印花稅(SSD)
完成業權轉讓(“除名”)之後,該人士就可恢復“未持有物業”的身份,倘若之後再度入市,可節省高達15%的印花稅。 在一項物業轉易的交易, 印花稅 一般由買方支付;但有時候,發展商為吸引買家買新樓,或會提供印花稅代繳優惠,但要留意該優惠是直接扣減樓價,或是以折實樓價後去計算。 政府規定如果業主購買新物業後,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並正式完成該項交易,手上只持有一項物業,即可申請退回之前支付的從價印花稅款項。 夫妻50/50聯名持有一個物業,先把物業轉讓給其中一方。 假設原物業市值600萬,買賣轉讓50%業權即是300萬,需繳付600萬3%印花稅的一半,也就是9萬。 另一方手上沒有持有任何物業回復首置客身份後,再買入一個市值600萬的住宅物業,只需給第2標準稅率(低稅率)的15萬印花稅,總成本24萬印花稅。
第二間物業稅: 額外印花稅 (Special Stamp Duty,SSD)
【財政預算案2023/電子消費券/派糖/博彩稅/足智彩/陳茂波/減稅/扣稅/差餉寛減/免稅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今日(22日)上午11時,在立法會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政府會繼續派消費券,但金額比去年一萬元大減一半至5000元;派糖措施例如退稅、寬免差餉等,亦會「減糖」。 當局亦向煙民和馬會「開刀」,前者加煙稅三成,即每支香煙加稅六毫子;而足球博彩稅每年額外徵收24億元,為期五年,即合共多數120億。 《香港01》一文整理預算案措施及陳茂波下午闡述政策的內容。
穩妥地希望採用「先賣後買」,但又希望可做到無縫交接,同時又能借取「按揭保險」的換樓客就要留意。 一般做法,銀行會先批最高80%按揭保險,待舊物業簽署了「轉讓契」,正式成交時,銀行可再加借10%;但如果舊有物業本身有按揭保險在身,則必須完成交易後,才能為新物業批出按保。 她續稱,雖租金下跌,租金回報由海嘯前的3至4%,跌至現在約2.6%,但比較其他資產增值的投資方法,買樓收租回報也不俗,租金回報仍高於存款息率、按揭息率,且可待樓市升值賺買賣差價。 第二間物業稅 可以但如屬「加按」套現,貸款額變大,多出了的利息開支是不能夠扣稅。
打開網上銀行或手機Apps ▶選擇以信用卡繳付賬單 ▶選擇稅務局 ▶輸入繳款單上有供電子付款專用的收款帳號。 登入你所屬銀行的ebanking系統▶選擇「繳付賬單」、「商戶類別」、「商戶名稱」、「帳單戶口號碼」▶再選擇支帳戶口、金額和繳費日期▶確認繳付。 輸入「帳單戶口號碼」時要注意,繳款單上有供電子付款專用的收款帳號,列於稅單左下角的11位數字正為收款帳號,但毋須輸入字母。
可以把甩名的成交期延長,令交易處於「待轉名」狀態。 缺點是由於未完成甩名,如再置業雖可免去15%印花稅,但未必能申請高成數按揭,但仍可申請舊按揭成數。 另須留意,假設是聯名甩名,田土廳的代價(consideration)需要注為完整樓價,不要注樓價的一半,否則銀行或當作送契。 由於買賣合約中已寫明是甩名,就算田土廳的代價是注入完整樓價,印花稅都會是以樓價一半去計。 其實以上都是律師樓代辦,但筆者見過有律師樓曾「擺烏龍」,把樓價一半的數值注入田土廳consideration內。 市場上大部份銀行均設兩年罰息期,但仍有部分不設罰息期,於兩年內轉走只須歸還現金回贈。
第二間物業稅: 買第二層樓 印花稅雙倍
另外,我們亦提供精準的智能按揭計算機方便各位計算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及每月按揭供款額。 【按揭成數】最新按揭成數懶人包,話你知買樓要幾多首期! 【按揭Mortgage Link】存款掛鈎按揭真係好? 【按揭利率】一文睇清「P按」與「H按」分別,教你慳到盡! 【聯名物業甩名須知】近親轉讓竅門,內部轉讓如何慳盡印花稅! 【延伸閱讀】高成數按揭/按揭保險懶人包【按揭保險費用】一文睇清點計按揭保費,教你計到盡慳到盡【按揭保險】為什麼需要按揭保險?
第二間物業稅: 按揭成數
不過,車位按揭利息卻可以申請扣稅,但車位須位於自住物業內及屬自用。 MoneySmart將與你一起找出最合適的按揭方案。 ▲買樓按揭 ,均需向銀行申請,且須經嚴格財務審批。
第二間物業稅: 物業稅與釐印費須知 – 程序/費用/計算/申報方法
每次業權轉變都可能出現不同的情況,想了解更多,先咨詢專業人士會更為放心。 專業的事交專業人士,麥氏三十多年地產按揭經驗,一定幫到你,即與我們的專業人員聯絡。 根據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 (以較高者為準) , 按賣方或轉讓方轉售或轉讓前持有物業的不同持有期而定的稅率計算。 第二間物業稅2025 額外印花稅是政府為了打壓炒風而在2010年11月推出的其中一項樓市「辣招」,而在2012年10月則進行了修改。 上述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調整將透過《202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