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於今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受惠人數將由現時的8,000人增加至2025/26年度的12,000人。 [6]多年來,一些團體及政黨人士都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政府銳意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作為過渡期的對應政策[7];但是政府、政黨與社會就應否要設立資產審查,持有不同意見。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鍾慧儀表示,除75歲以上長生津受惠人醫療費用寬免外,其餘措施即於6月18日生效,惟因應未知真正申領人數增幅,故難評估減免費用增加多少。 75歲長者津貼2025 至於符合資格的長生津受助人,於豁免費用生效前,有需要時可向醫務社工申請費用減免。 長者生活津貼由2018年6月1日起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向較有經濟需要長者每月提供一層高額援助,每月發放3,485元。 現行的長者生活津貼就易名為普通長者生活津貼,每月獲2,600元。
高昂的育兒成本對應的是夫妻雙方的努力拼搏,與此同時雙職家庭已經成為普遍的家庭型態——這在世界最高工時的香港,更加嚴峻和普及,哪來時間養育小孩?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男性每周工作時數中位數為45個小時,女性為44個小時。 美國手機保安技術公司KISI發表的《2020年工作與生活平衡城市》報告顯示,香港過勞人口(即每周工作48小時以上的人士)達到29.9%,在「最過度勞累城市」排行中位列全球第一。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在有12歲以下兒童的家庭中,31.9%僱用外傭。 恆生銀行於2006年刊登的一則廣告有句經典台詞便是:「養大一個BB要400萬元。」到了2022年恆生銀行發布的調查報告中,這一數字對於中產及以上家庭已經增加到600萬元。
75歲長者津貼: 高齡津貼(即俗稱生果金)的申請資格是甚麼?可領取的津貼金額為多少?
依據嶺南大學劉智鵬教授2016年的專題講座,本港華人主要包括廣東本地人、客家人、疍家人及福佬人等民系,其家鄉分布都涵蓋在社會福利署的「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範圍內。 75歲長者津貼 此外,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長者咭,以方便他們享用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商號為長者提供的優惠票價、折扣和優先服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剛發表了2023至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其中一項措施是為向現時正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額外發放相當於半個月的長者生活津貼(措施亦涵蓋至綜援補助、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 此外,凡符合申請資格的綜援受助長者,若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則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繼續領取與綜援同等的現金援助。 為補助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長者的生活開支,政府在2013年4月1日起在公共福利金計劃下增設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或長津。
不同健康程度和年齡的長者在養老選擇上有不同選擇,按照身體機能分,長者可分為健康、自理、半失能與失能四類。 健康長者有康樂旅居需求,因此養老服務不能僅限於「住好啲,食好啲」,還要考慮豐富的文化、旅遊與康樂等活動,如行山、飲茶、粵曲、麻雀等。 自理老人需要適度運動與交流,同時還需要提供必要醫療與體檢服務。 對於半失能與失能長者,需要有職業護工進行全天候照顧,還需要急救設施防止長者出現緊急病情。
75歲長者津貼: 長者/中高齡臨時求職經濟援助|資助案例 3. 申領牌照費用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2012年12月7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長者生活津貼;政府提交修訂,刪除文件中涉及逾25億港元的追加撥款,及指出將會將其撥入下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處理。 而由於處理準備事務的人手聘請需要盡快進行,因此開設職位的2千多萬撥款必須盡快處理,以避免進一步影響長者生活津貼的推行時間。 就此,財務委員會主席張宇人裁定修訂為新文件,故此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於早前遞交達302項的修訂全部作廢;不過立法會議員仍然可以重新發言或者提出終止動議。 75歲長者津貼2025 經過兩個多小時會議後,再無議員發言或者動議,張宇人於兩度詢問有否新發言後亦都再無議員發言,最終宣布表決。 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的申請條件與現行在本港領取的高齡津貼大致相同。
醫院管理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有較高風險的離院長者提供6至8個星期的支援服務,包括膳食服務、復康運動和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幫助他們居家康復,降低再度入院的風險。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此外,在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只要合乎申領資格,亦可以委託親友或一些機構(例如長者安居協會),遙距申請長者生活津貼,定期發放至海外港人在當地的銀行戶口。 根據醫管局15/16年度數據,約有2.3萬名非綜援受助人申請醫療費用減免,逾半獲發6個月或以上限期減免證明書。 連同綜援人士獲得醫療費用減免,當年度批出的減免款額達4.5億元。
75歲長者津貼: 申請條件
報告在分析更多婦女投身工作的原因時,指出外傭人數增加帶來的貢獻,香港的外傭人數在20年間倍增,可以幫助已婚婦女分擔家務,令後者投身勞動市場。 60至64歲的人士須使用樂悠咭享用2元乘車優惠,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須於2022年6月1日起,按所屬出生年份組別分階段申請樂悠咭,以繼續享用2元乘車優惠。 財政預算案則提及政府將由今年第三季起擴大此項計劃,每年受惠人數由現時約33,000人增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 此計劃在2012年10月諮詢立法會前,不少政黨和立法會議員,如人民力量陳偉業要求取消方案中的資產申報,而社民連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折算港幣與人民幣匯率後,深圳物價明顯低於香港;而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的物價較深圳更低。
-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 自住物業(5)、將來自用的骨灰龕及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則不包括在內。
- 為配合有關安排,社署昨日已向獲確認符合上述資格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發出「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醫療費用豁免證明書」(證明書),日後凡新符合資格的長者,都會收到證明書以方便他們獲得豁免。
- 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今日(11日)公布,本月十五日起,將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擴展至較年老和較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 原本高齡津貼設立的目的,是香港政府每月象徵性發放一些零用錢,以答謝長者多年來對香港社會的貢獻,表達「敬老」之意。
- 市民如有任何疑問,可向各公立醫院或診所的繳費處、登記處、醫務社會服務部或社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查詢。
- 為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每月提供特別津貼,以補助他們的生活開支。
豁免費用範圍包括公立醫院的住院服務、急症室服務、專科門診、普通科門診、日間醫院、社康服務,以及注射及敷藥服務,並包括於診治期間獲處方的標準藥物費用。 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為50歲或以上,面對經濟困難的失業長者及中高齡人士提供就業支援,每人可獲得 $1,000 實報實銷資助以應付求職開支。 【津貼2023】香港人口老化問題讓人關注,政府以及各大機構均推出多項長者資助優惠,讓他們獲得更好照顧。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17個長者及相關津貼,包括樂悠咭、醫療券等。 醫管局繼6月中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後,今日正式公布將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擴展至較年老和較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75歲長者津貼: 長者/中高齡就業津貼|臨時求職經濟援助
為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每月提供特別津貼,以補助他們的生活開支。 2012年10月,政府公布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細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不同於高齡津貼。 其設立為加強支援(1)香港65歲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 [29]香港特區政府強調,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目的不為「敬老」,而是「扶貧」[30]。
75歲長者津貼: 津貼2023|11. 長者咭
網絡上有一個流行的觀點是「生仔要考牌」、「沒有條件就不要生孩子」;不過,育兒真的只是家庭內部的責任嗎? 張家樂認為,育兒關係到很多人的福祉,會影響到家庭要不要生育、妻子要不要轉工。 他分析道,當家庭與工作出現衝突時,一個可能性是妻子「夾硬」兩邊都兼顧,自己很辛苦,影響她們的精神健康;有的女性甚至會放棄工作,但又會引發浪費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爭議。 另一個可能性是女性為了工作放棄生育,那就會使得社會的生育率降低,亦令將來的人口老化問題更加嚴重。 由此可見,即使我們將育兒視為家庭責任,但後果全是由整個社會承擔。
75歲長者津貼: 申請長生津入息及資產限額(合併後)
公共福利金計劃為嚴重殘疾或年齡在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或年老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這項計劃包括普通傷殘津貼﹑高額傷殘津貼﹑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等。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其住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75歲長者津貼 另外,申請人可在本網頁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詳情請參閱「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指引」)。
75歲長者津貼: 津貼2023|6.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
以離鄉別井來港工作的外傭為例,她們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國家也有家人、丈夫和小朋友,當來到了香港,就要以「工人」的身份融入一個「家庭」,被要求無微不至地照顧僱主一家人的日常起居,基本上無法把「私人空間」從「工作場所」當中區分開來。 因此,也有觀點認為,外傭制度是發達地區女性對第三世界國家女性的剝削——本地女性擁有更高的經濟地位,將家務照顧的枷鎖轉移到更加貧窮的女性身上。 申請人需注意,非法留港的人士,以及並非以定居原因獲准在香港居留的人士(例如輸入勞工和旅客),均不符合資格申請高齡津貼。 75歲長者津貼 香港政府的長者醫療券計劃自2009年,透過資助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只要年滿65歲的長者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或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即可享用醫療券服務。
75歲長者津貼: 長者/中高齡臨時求職經濟援助|申請資格
前文提到的為管理外傭焦頭爛額的范小姐與丈夫同是大學教授,她指出全天托兒所有很大的弊端,就是接送孩子的時間是固定的,而她和丈夫的工作會不定時加班。 如果把孩子送去托兒所,就必須要改變自己的工作時間,而這對他們來說並不現實。 75歲長者津貼2025 75歲長者津貼2025 此外,托兒服務宣傳力度不足,今年3月工聯會調查顯示,有近9成父母「十分不了解」或「不了解」相關服務。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75歲長者津貼: 長者/中高齡臨時求職經濟援助|查詢
在應對不同長者的需求方面,大灣區內地城市名勝古蹟遍布,長者可以返鄉下尋根溯源祭祖,還可以遊覽不同城市的風光;同時,大灣區內地城市在土地、勞動力與專業醫護人員數量比香港更充足,半失能與失能長者可以得到細緻照顧。 其中公共福利金計劃是為年齡在65歲或以上或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 俄羅斯為了挽救生育率曾經出台過派錢的政策,為生育小孩的家庭提供慷慨的資金津貼和個稅減免;結果生育率不升反跌,由2016年的1.76%跌到2020年的1.5%,因為家長需要的是一套完善的養育支持系統,令育兒成本變得可負擔。 日本奈義町小鎮則有個成功案例,每名育齡女性平均生育1.4名子女增長到2.8名。
75歲長者津貼: 相關文章
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的原意是向香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每月提供特別津貼,減輕他們的生活開支負擔。 資助以實報實銷方式發放,申請人可以與機構商討需要甚麼物資/服務以助增加求職機會,包括剪髮、配眼鏡、添置衣飾、交通費用、申領牌照費用等等,但不能用作購買食物及電話,以免與其他社署的資助範疇重疊。 繼6 月公立醫院收費加價及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今日再放寬限制,可望減輕長者及家人的醫療費用負擔。 市民如有任何疑問,可向各公立醫院或診所的繳費處、登記處、醫務社會服務部或社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查詢。 通過入息審查和資產審查的60歲或以上的健全長者,若為單身,每月可獲3485元津貼;而作為家庭成員而領取綜援的長者,每月可獲3285元。 無論是聘請外傭還是托兒服務,本質上都是將養育工作進行外判,而外判制度必然會衍生重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