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在2009年下半年聯同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警務處、房屋署推行違例吸煙(定額罰款)的執法工作。 食物環境衞生署與屋宇署於2004年12月以試驗形式成立一個聯合辦事處,於2006年於各區成立聯合辦事處的分區辦事處,提供一站式處理樓宇滲水問題。 食物安全中心為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負責監察食物安全的機構,通過政府、食物業界和消費者三方面合作,確保香港出售的食物安全和適宜食用[10]。 食物環境衞生署現時共有161個永久離街垃圾收集站、11個臨時垃圾收集站、868個鄉村式/臨時構築垃圾收集站以及約1,900個放置垃圾桶的地點。 設在公園、沙灘及其他康樂場地內的廁所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
- 情節輕微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800萬元以下罰金。
- 衛生局提醒大家隨著端午節的到來,台灣即將進入高溫悶熱的季節,炎炎夏日在儲存食物方面,應將生肉、海鮮等生鮮食材和熟食分開儲存,避免交叉污染。
- 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前身是由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管理的市政總署及區域市政總署。
- 食物環境衞生署透過放置了2371個誘蚊產卵器,以探測登革熱病媒幼蟲的滋生率,從而編製誘蚊產卵器指數,監察蚊蟲出沒。
- 因此,香港食環署(本頁的說明對象)一直有關注垃圾收集站的運作,以確保環境衞生,並且不會散發臭味。
- 食物及衞生局(Food and Health Bureau,縮寫:FHB)係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嘅決策局之一,由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分拆出嚟,響2007年7月1號正式成立,專責處理食物安全、環境衞生同健康事務。
- 其職責包括制訂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財務及會計工作;資訊科技;落實基本工程項目;制訂和檢討有關街市、公廁、墳場及火葬場的政策;新聞及教育;以及內部審計。
食物安全專員負責策劃和督導食物安全監控政策的實施工作,食物安全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與內地和海外的食物安全主管機關展開高層談判和保持聯繫;管理包括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的諮詢架構;以及監督與食物安全相關的規管職務。 食物環境衞生署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房屋署、漁農自然護理署、路政署、環境保護署、海事處及香港警務處7個部門,由2003年6月27日起,向違反公眾地方潔淨罪行之人士判處定額罰款HK$1,500(2002年5月27日至2003年6月26日期間為HK$600)。 食物環境衞生署亦負責管理全港約26個公共浴室,公共浴室每天的開放時間一般由上午7至9時,及由下午4時30分至晚上8時30分。 每年11月份任何首天上午7時錄得攝氏20度或以下,便開始供應熱水給市民沐浴,直至翌年5月份任何連續3天上午7時錄得攝氏25度或以上,便會停止熱水供應。 現時食物環境衞生署外判承辦商有一輛經特別設計的清糞車繼續為港島及九龍區若干欠缺污水系統的舊式樓宇提供清糞服務。
食物及衛生局: 環境衞生行政科
你提供的所有個人資料只會用於與處理你的意見、建議、查詢或投訴直接有關的用途。 在處理過程中,有關個人資料可能會轉移給其他政府部門∕政策局或因處理你的意見、建議、查詢或投訴而涉及的有關人士或機構。 你可以書面清楚表明不同意本局向其他人士或機構轉移你的個人資料。 不過,在這情況下,本局可能難以妥善地、甚或無法處理你的個案。
- 食物環境衞生署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房屋署、漁農自然護理署、路政署、環境保護署、海事處及香港警務處7個部門,由2003年6月27日起,向違反公眾地方潔淨罪行之人士判處定額罰款HK$1,500(2002年5月27日至2003年6月26日期間為HK$600)。
- 食物環境衞生署亦負責管理全港約26個公共浴室,公共浴室每天的開放時間一般由上午7至9時,及由下午4時30分至晚上8時30分。
- 醫務衞生局(簡稱醫衞局,英語:Health Bureau)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架構重組後所分拆出來的一個新決策局,由前食物及衛生局分拆出來,並於2022年7月1日正式成立。
- 食品中毒類型分為嘔吐型和腹瀉型兩種:嘔吐型多與米飯或澱粉類製品烹煮後放置於室溫過久有關,腹瀉型的原因食品主要為肉類製品、濃湯、醬汁、果醬、沙拉、布丁甜點及乳製品等。
- 保存溫度方面,熱存溫度需高於60℃,冷藏溫度需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
民眾挑選食材時,優先選購來源明確之食材,並且有完整包裝為佳,倘產品有異味、外觀色澤過於鮮艷或白皙應避免購買,烹調前可以清水反覆沖洗去除髒污、多餘的鹽分及食品添加物。 食物及衛生局2025 同時呼籲業者,夏日天氣炎熱,各項食材應避免長時間放置在室溫環境,容易滋生細菌,食材確實放置在冷藏溫度7℃以下或冷凍溫度-18℃以下保存,以確保食品符合衛生安全。 有關食品添加物之使用與危害可參考衛生局網站(食安資訊-誰的添加違法了)。 這篇文章報導了北投區志明牛肉拉麵石牌店員工將抹布水擰進煮麵鍋的事件,該店老闆已發聲明致歉並暫時歇業。
食物及衛生局: 牛肉麵被控「抹布水煮麵」 衛生局要查了
總店部分現場查有部分衛生缺失、未更新食品業者登錄資訊及食材供應商來源資料不完整,已開立限期改正單,若屆期複查未改善者,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及第9條規定,依同法第44條處新臺幣6萬至2億元及第48條處新臺幣3萬至300萬元。 早期環境滋擾調查員穿着白色襯衫,但因為公眾容易與衛生督察混淆,其後改為穿着湖水綠色襯衫。 食物環境衞生署通過轄下19個分區辦事處,在全香港公眾地方採取防治蟲鼠行動。
其下有食物安全專員,二名副署長,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務專員,分別管理食物安全中心,環境衞生部,行政及發展部和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務辦事處。 醫務衞生局(簡稱醫衞局,英語:Health Bureau)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架構重組後所分拆出來的一個新決策局,由前食物及衛生局分拆出來,並於2022年7月1日正式成立。 食物衛境衛生署為市民提供火葬、殮葬遺體和骨殖服務,該署轄下有6個政府火葬場,分別位於香港島歌連臣角、九龍鑽石山,以及新界沙田富山、葵涌、和合石和長洲。 食物衛境衛生署轄下有10個公眾骨灰安置所,分別位於香港島黃泥涌道、歌連臣角、九龍鑽石山、以及新界沙田富山、葵涌、和合石、曾咀靈、長洲、南丫島和坪洲。 該署亦負責管理十個公眾墳場包括香港墳場、掃桿埔咖啡園墳場、新九龍8號墳場(鑽石山金塔墳場)、赤柱監獄墳場、和合石墳場、長洲墳場、大澳墳場、禮智園墳場及兩個位於沙嶺的墳場。
食物及衛生局: 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務專員
特遣隊均穿着黑色背心外套,正面左胸印有「食物環境衞生署」、右胸印有「FEHD」並設有展示證件用的袋口,背部印有「食物環境衞生署 FEHD 食物及衛生局 特遣隊」黃色字樣。 另外配備便帽,正面亦印有「FEHD 食物環境衞生署」黃色字樣[8]。
食物及衛生局: 食物環境衞生署
我會與香港的醫護同仁及廣大市民,攜手共建「健康香港」,融入國家「健康中國」。 副署長(行政及發展)負責督導和監督行政支援工作,以確保部門有效運作。 其職責包括制訂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財務及會計工作;資訊科技;落實基本工程項目;制訂和檢討有關街市、公廁、墳場及火葬場的政策;新聞及教育;以及內部審計。
食物及衛生局: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2008年至2022年)
2000年後曾經設有環境滋擾調查員(環境衛生)及環境滋擾調查員(防治蟲鼠)職位以應付凍結公務員招聘時期人手不足問題,於2009年逐漸由公務員職位的衛生督察(環境衛生)及管工(防治蟲鼠)取代。 食物環境衞生署2015年度設有11,168個非首長級公務員職位[14],主要由衛生督察職系、小販管理主任職系及管工職系組成。 另外,傳達資源小組隸屬於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的風險傳達組,由衛生督察透過各種途徑傳達衛生信息,提高香港的食物安全水平。 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有97個公眾街市及熟食市場/中心,合共提供約14,000個出租攤檔,售賣多類貨品,由新鮮糧食、熟食、衣物以至家庭用品,式式俱備。 食物環境衞生署負責妥善管理這些街市,致力保持街市整潔。 部分分區辦事處潔淨組更設立由管工職系人員組成的潔淨組特遣隊,於環境衛生問題嚴重的街道執行票控「垃圾蟲」,包括隨地丟垃圾及隨地吐痰。
食物及衛生局: 食品中微生物檢驗:衛生指標菌介紹及認識食品中的病原菌
食物環境衞生署(簡稱食環署,英文: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縮寫:FEH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確保香港的食物安全,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及衛生的環境。 衛生局簡任技正劉君豪說明,此次抽驗2件違規食品皆為「鹼粽」檢出「硼酸(標準:不得檢出)」,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依同法第49條第1項規定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8000萬元以下罰金。 情節輕微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800萬元以下罰金。 均已命其下架回收,並函送地檢署偵辦或移請供應商所轄衛生局處辦。 食物及衛生局2025 衛生局提醒大家隨著端午節的到來,台灣即將進入高溫悶熱的季節,炎炎夏日在儲存食物方面,應將生肉、海鮮等生鮮食材和熟食分開儲存,避免交叉污染。 生鮮食材應儘快冷藏或冷凍,熟食也應適當保存,依照食材的適宜儲存溫度和保存期限進行處理。
食物及衛生局: 檢驗與測試
另即日起於各區衛生所免費發放可取代硼砂的「三偏磷酸鈉」,供民眾安心製作鹼粽,每人限領1包,贈完為止。 食物及衞生局(Food and Health Bureau,縮寫:FHB)係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嘅決策局之一,由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分拆出嚟,響2007年7月1號正式成立,專責處理食物安全、環境衞生同健康事務。 副署長(環境衞生)負責策劃和督導各方面的環境衞生服務,管理公眾街市,管理公眾墳場、骨灰安置所及火葬場,負責小販管制及各類牌照等事宜,及監督與屋宇署共同成立處理滲水問題的聯合辦事處。
食物及衛生局: 安全管制
行動中主要的一環是在行人路、花圃、後巷、山坡及露天範圍等地方進行例行的防治蟲鼠工作,主要防治蚊、老鼠、烏蠅、蟑螂、跳蚤以及蠓等等。 例行的防治蟲鼠工作亦在溪澗、水道和其他水體進行,以防止及控制病媒,例如瘧疾。 食物及衛生局 特遣隊於2000年10月成立,由衛生督察及小販管理隊人員所組成,主要負責打擊非法屠宰活動及無牌食物工廠[6]。
食物及衛生局: 食物及衛生局
食物環境衞生署有約3,600名潔淨組員工,為香港提供潔淨服務,包括清掃街道、收集垃圾、清理溝渠、清理糞便、清理海報及管理公共廁所等等。 於2013年以荃灣區為試點由衛生督察職系人員組成的特遣隊,成員多為經驗豐富的執法人員,主要負責重點打擊食物業處所違規擴展或阻街經營,採取嚴厲拘控及檢取生財工具的行動,以加強打擊持續違例擴展營業範圍的食物業處所。 2014年,特遣隊擴充編制為三隊,以加強打擊全香港各區的違規黑點,成效有目共睹[7]。
食物及衛生局: 醫務衞生局局長 – 歡迎辭
食品中毒類型分為嘔吐型和腹瀉型兩種:嘔吐型多與米飯或澱粉類製品烹煮後放置於室溫過久有關,腹瀉型的原因食品主要為肉類製品、濃湯、醬汁、果醬、沙拉、布丁甜點及乳製品等。 此菌存在人體的體表 (皮膚、毛髮、黏膜) 及糞便中,若餐飲製作人員的雙手有傷口,防護不慎極有可能污染食品;乳牛若患有乳腺炎也會進而汙染牛乳。 被汙染的食品若含有適合產毒的食品成分,且在適合產毒的溫度下會產生腸毒素。 常見受污染食品為肉品、蛋品、魚貝類、乳品、餐盒、生菜沙拉及麵包店產品等。
同時,早年於市政總署時期入職或晉升的管工職系員工於學歷和語文能力方面遠比現時入職要求低,無法處理樓宇結構相關的環境衛生問題,再加上當時受到各管工職系工會反對,最後決定由衛生督察替代部分環境滋擾調查員空缺。 食物及衛生局2025 自聯合辦事處成立後,開始設立環境滋擾調查員(聯合辦事處)職位,所有環境滋擾調查員逐漸調職至聯合辦事處。 2011年4月因為當時全數環境滋擾調查員的1/3人手集體不續約離職[15],食物環境衞生署開設衛生督察(聯合辦事處)職位取代部分環境滋擾調查員空缺,並於2011年6月開設高級衛生督察(聯合辦事處)職位管理聯合辦事處內的環境滋擾調查員和衛生督察。 管工職系工作包括潔淨組、防治蟲鼠組、街市組、合約管理和墳場及火葬場等。
食物及衛生局: 大腸桿菌 O157:H7
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消費者購買粽子應留意製作場所的環境衛生與保存條件;選購相關餡料食材應檢查其外觀、氣味及保存狀態,選擇可靠的供應商,確保食材的品質和新鮮度,如有發現異常情況,請勿購買或食用。 面對人口老化、醫護人手不足,以及不同疾病帶來的種種挑戰,我們的醫療系統亦必需與時並進,善用科技,繼續變革求新,以應對社會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 同時,我們亦要充分發揮香港在醫療衞生方面的優勢,推動大灣區的醫療創新及合作。
為食物環境衞生署獨有的職系,入職職級為見習防治蟲鼠助理員(Student 食物及衛生局2025 食物及衛生局2025 Pest Control 食物及衛生局2025 Assistant),試用期內完成進修及考核可晉升為二級防治蟲鼠助理員(Pest Control Assistant II)。 食物環境衞生署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位於九龍尖沙咀九龍公園,於1997年5月17日正式啟用,設有展覽廳、戶外衛生教育花園、參考圖書館和演講室等設施,推廣環境衛生。 根據香港衞生署的意見,環境中的臭味除會令人感到煩燥不安外,亦可能會導致頭痛、噁心,甚至呼吸不暢順等。 因此,香港食環署(本頁的說明對象)一直有關注垃圾收集站的運作,以確保環境衞生,並且不會散發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