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之形成,可從遊戲名稱、牌張與玩法三方面分述。 其名稱與牌張,公認源自古代「馬弔」紙牌,但論玩法,馬弔是類似現代「打天九」般以大擊小的遊戲[11],絕非像麻雀般鬥快湊成組合。 打麻雀教學2025 打麻雀教學 若說麻雀的玩法源自馬弔,應屬謬誤[註 1],也容易令人混淆。 例如在香港,受到無綫電視的古裝劇集影響,「麻雀古稱馬弔」一說十分流行,以至人們誤以為古代馬弔的玩法與現代麻雀大同小異。 打麻雀教學2025 中國大陸亦有報章[12]把相傳[3]由宋儒楊大年所著的《馬弔經》誤為《麻将經》,以為當時已有麻雀遊戲。
- 當你贏了,你可以喊「食糊」,意思是和牌。
- 出牌時,自手中的14張牌中挑選一張,面朝上放至桌子中央。
- 当上一家打出一张手牌后,下家能立即取走打出的手牌来凑成组合和牌,则上一家为“出冲”。
- 局數會由該位玩家開始計起,由該位玩家開始做東(莊)稱為「東風東局」,而打麻雀次序就如上圖。
- 根據《葉子譜》描述,它們都是以大擊小的鬥牌遊戲,跟麻雀這種湊牌遊戲截然不同。
以下列出各地玩家對部份術語的名稱,及這些稱謂的來源。 麻雀由孔子發明,而三元牌的中、發、白分别代表仁愛、真誠和孝心,或忠、孝、義。 此說較多見於英文文獻[76][77],惟出處不詳。 儘管晚清確有紙牌稱十湖牌五星為「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但早期文字記錄中,将孔子與麻雀扯上關係的,只有L.L. Harr撰寫的麻雀說明書(1923)[78]。
打麻雀教學: 莊家(莊)
此棍牌除了百搭牌的牌數可能是二、五或六隻以外,基本牌式與十湖牌相同(即四副千萬紙牌加上數張百搭牌),古連一文附圖更顯示此棍牌的牌面設計與東莞牌幾乎一模一樣。 至於這種看虎的玩法,是湊牌遊戲,而非明代看虎的鬥牌法。 兩種看虎的合法牌組並不盡同,但也有共通部份,例如二萬、二索加上八饼,明代看虎稱之為「窮」,而古連所述的湊牌看虎也有此牌組,只沒有註明名目。 此牌組亦見於《繪芳錄》的十湖牌情節,小說中稱為「幫子」,不過小說情節中似乎有「加注」(小說中稱為「加一級看」)的玩法,而這並不見於湊牌看虎。 當代十湖牌每位閒家獲發三十張牌,亦與湊牌看虎的十五張不同(但兩者所用牌具,均包含四副千萬紙牌)。
「出冲」之中「冲」字的傳統中文寫法應為「衝」,於論牌藝的古籍中又或作從冫的「冲」,但今人多誤寫為水部的「沖」。 打麻雀教學 「冲」於明代《馬弔腳例》中其實解玩家所下的注碼(明代馬弔玩法是鬥牌,不是麻雀的湊牌,故有下注之舉),但演變至現代的「出衝」,或近音的「放枪」、「放铳」、「出铳」,則變成帶「輸掉注碼」的含意。 麻雀本名「抹将」,抹的是水滸傳的一百零八将。
打麻雀教學: 打麻雀教學!新年計番懶人包:對對糊/清一色/大三元幾多番?
假如是聽牌階段,若某家跑五萬,小心你的一四萬和六九萬。 某家先拆一二萬,即可能手牌中有四五萬的塔子,他對三六萬非常飢渴。 四位玩家從牌中抽「東南西北」,抽中「東」的玩家可以自行選擇坐位,其餘抽到「南」、「西」、「北」的玩家以逆時針順序坐。 記得自己的左邊是「上家」,右邊是「下家」。 集齊8隻花牌中嘅7隻,已經有三番㗎啦! 打麻雀教學2025 成功摸到最後一隻花牌,集齊8隻花牌,即食「大花糊」!
以葉子牌來玩的明代牌戲,有文獻記載的,包括馬弔、看虎與扯章(又作「扯張」,分扯三章與扯五章兩種變化)三種。 根據《葉子譜》描述,它們都是以大擊小的鬥牌遊戲,跟麻雀這種湊牌遊戲截然不同。 馬弔遊戲盡用四十張牌,看虎與扯章則去掉十字門,只留「千萬」,共用三十隻牌。 麻雀有各地不同的玩法(美國麻雀、台灣麻雀、日本麻雀等),同樣重要的是,還有自家不同的規則。 在遊戲開始時,確保所有玩家都了解遊戲風格,是否添加了任何規則、是否涉及金錢以及玩多少錢等等。
打麻雀教學: 香港麻雀打法
南通長牌的玩法則與現代麻雀非常相似,《揚州畫舫錄》與《繪芳錄》曾提及一個十湖牌色目「飄湖」,它也是南通長牌的術語,對應於麻雀的「對對湖」,但不知於清代十湖牌中是否同樣意思。 由於內蒙十湖或南通長牌的歷史不詳,到底它們是麻雀的前身,抑或與麻雀同樣繼承了清代十湖的精粹,甚至先有麻雀的玩法,才發展出今日的規則,都是未知。 研究者一般都同意,麻雀乃從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此碰和不同天九牌之碰和)演變而來[4][5]。 縱使這兩種牌戲均以三十馬弔花色作牌張,其玩法(《中國賭博史》[64]一書有詳細描述)卻與明代馬弔大相逕庭,具有現代麻雀的特色。 例如它們均以湊合牌組為目標,而「碰」這個術語又源自碰和牌。 另外,默和牌也奠下了四名玩家的制度。
- 初級:摸六打六不打九,不知聽一、四、七而聽四和 七。
- 你就是鼎鼎大名的東方不敗。
- 一般需四人,分別坐在正方形桌子的四側。
- 劉德華有一部很棒的電影叫做《嚦咕嚦咕新年財》,附有英文字幕,可在Netflix上觀看。
- 此語可見於《海上花列傳》(1894)[17]及以後多部晚清小說,例如《負曝閒談》( )[21]。
儘管麻雀遊戲稱為「麻雀」,要1894年才有記錄,但從1875年起,已有類似名字及麻雀牌具的記載。 初期的麻雀牌並無統一牌式,字牌與花牌之間可以有頗大差異,有些牌張似與十湖牌五星有關,又有些完全不見於其他紙牌或麻雀牌。 有花牌的麻雀稱為「花馬」,無花牌與三元牌的稱為「清馬」[49]。 明末清初至嘉慶年間各種三十色紙牌戲,有較多敘述的包括「遊湖」、「混江」、「默和」、「碰和」及「十湖」五種。 在一開始時,由於拿到的牌一定亂七八糟,所以不用急著決定要做什麼牌。 在這個階段,整理手中的牌是當務之急。
打麻雀教學: 貧富懸殊 香港最高、最低家庭收入相差57.7倍!最窮每月只咁多錢過活!樂施會報告:每5人有1人貧窮!邊個行業是在職貧窮重災、最多人持續失業? 4
你就是鼎鼎大名的東方不敗。 全銃制之下,食詐糊的玩家不論是其他玩家「出衝」還是「自摸」詐糊,均須向其餘三個玩家支付最高番數的金額,例如以上述例子,乙須向丙和丁賠償256元。
打麻雀教學: 麻雀的前身與沿革
十湖牌與麻雀及一些現代紙牌戲均有相當淵源。 打麻雀教學2025 清代小說中,打十湖牌的情節並不多,《鏡花緣》[40]與《繪芳錄》[42]細節較多,但仍甚為簡略。 然而,從字裏行間,可知十湖牌是湊牌遊戲,有「湖」數的概念。 麻雀所謂「胡牌」或「食糊」的「胡/糊」字,就是「湖」字之訛。 現代牌戲之中,與十湖牌有清楚淵源的,包括內蒙地區同樣稱為「十湖」的牌戲、「南通長牌」與「東莞牌」。 內蒙十湖不但有清代十湖「作夢」的制度,其部份術語亦見於《鏡花緣》及《繪芳錄》當中情節。
打麻雀教學: 打麻雀教學【6】7番牌型
第二類是字牌,包括「東、南、西、北」四款「風牌/四喜牌」及「中、發、白」三款「箭牌/三元牌」,每款四張(七款共28張)。 因此用於遊戲的麻雀有基本牌136張。 古代麻雀有骨製、竹製或象牙製,現代麻雀則多以壓克力或塑膠製成。 以下牌型並非標準「清章」麻雀所有,但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有部分玩家也會接受作有效牌型。 打麻雀教學 若是如此,必須在開始對戰前說明。
打麻雀教學: 打麻雀教學【8】額外番數
所謂「馬弔牌」,只是清人及近人的稱謂,明時尚無此稱呼。 明人於遊戲與牌具之間,劃分得比較清楚。 打麻雀教學2025 「馬弔」只是當時一種牌戲的名字,牌具本身,通稱為「葉子」,亦叫「崑山牌」、「蠟牌」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稱為馬弔,用葉子玩的各種牌戲(包括馬弔遊戲)則統稱為葉子戲。 打麻雀教學2025 「馬將」這個稱謂最遲出現,暫首見於魯迅的《高老夫子》( )[30]。
打麻雀教學: 規則
金學詩指這類紙牌戲「疑始於明之末造」,所以勉強要說的話,古代麻雀應始自明末清初。 然而,無論是牌張抑或玩法,默和與碰和仍與現代麻雀有不少差異。 由於缺乏文獻記錄,而僅有的文獻又記載得不夠詳細,從默和與碰和到麻雀之間的發展,以下只作概述。
打麻雀教學: 明代葉子
而花將牌的花將當中的「天、地、人、和」,成了麻雀的「東、南、西、北」[43][44]。 理牌的技巧 字牌,碰牌列在中央處理,數牌分散兩旁。 不要固定型式將各類數牌區分開來,以免被對方看出組合型態。 聽牌的策略
打麻雀教學: 新年打麻雀計番詳盡教學!3分鐘學識食糊計番 自摸清一色對對糊係幾多番?
歷史上的陳魚門亦非以航海為業,而是朝廷三品大員。 前述《快報》專欄[74]提到,當時民間亦有傳說,謂麻雀始於明萬曆年間,到清代而盛。 七張字牌本為「公、侯、将、相、文、武、百」,但後來一名「以航海為業的舟山人陳魚門」,因為行船重風向,故将「公侯将相」改為「東南西北」,再後來為了避提政治,就連「文武百」也改成「中發白」。 自從Powell提出「施-陳-張」說之後,「麻雀由陳魚門發明/改良」一說就變得流行起來,至今亦成為流傳最廣的傳說,並演化成多種形式。
打麻雀教學: 打麻雀教學【9】懶人必備計App
玩家手頭上的牌型,必須滿足至少有一役的糊牌牌型,並贏出該局後,才能算進所得翻數中。 以13張牌爲例,胡牌的組合基本為四組面子[87]再加一對[88]。 而16張牌基本一樣,為五組面子再加一對。 不過如無法達到以上要求而玩家報稱胡牌,稱爲「詐糊」。 「圈」字顧名思義,就是莊家又輪了一圈的意思。 此語可見於《海上花列傳》(1894)[17]及以後多部晚清小說,例如《負曝閒談》( 打麻雀教學 )[21]。
打麻雀教學: 遊戲
而「自摸」是自己摸到自己所需要的麻雀,其餘三家都要付錢,而且還會計多一番。 若「單吊」只有差一張牌子食糊, 哪個打第四對順子/刻子給你的玩家,要包你自摸,即如果你成功自模,這位玩家需要一人負責俾晒三家錢給你。 洗完牌後莊家擲骰,再以逆時針方向數起(莊家自己起計1),睇吓由邊一家前面的麻雀開始拎起,也是所謂的「開門」,數完之後以順時針方向摸牌。 打麻雀教學 由莊家先取牌,每一次拎4隻,之後順時計拎牌,直到每人取12隻牌後,莊家「跳牌」(如圖),而其他玩家(即閒家)則順序各取一隻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