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嬰兒睡眠週期,瞭解充足的睡眠是嬰兒腦部和身體發展重要的催化劑。 不少爸媽在照顧新生兒時感到心力交瘁,常是因寶寶睡眠不足、情緒跟著不穩定,讓大人忙於照顧累壞了,認知能力減退並容易發脾氣。 1.先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嬰兒床上,如果他哭鬧不停,可以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 小寶寶快睡覺 2.若是無效,也要讓寶寶先哭一會兒,大約5分鐘後,再抱起來安撫,如果放下後又哭,第二次要稍微延長他哭的時間,大約10~15分鐘再抱起,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再抱。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和美國兒科醫學會(AAP)選擇不列出4個月以下的嬰兒睡覺時間建議,而本篇為了提供新手爸媽參考方向,取用美國睡眠基金會的資料為輔助。 綜合以上原因,劉黛玲醫生指出,從兒童發展的角度看來,寶寶3~6個月大再開始訓練睡眠規律較合適,因3個月前褪黑激素分泌不夠,無法靠光線調節作息,也不能分辨白天和黑夜,訓練寶寶作息容易使爸媽受挫。 小寶寶快睡覺2025 由於生活環境發生變化而影響原有的習慣,例如:照顧者不一樣、生病住院、生活模式有變動等。 不過,這些問題通常屬於暫時性,在重新建立適合的日常規律後,寶寶就會慢慢適應。 過了幾年,研究又把NREM更仔細的分成四個階段,每一期分別代表不同的睡眠深度,也就是俗稱的「淺睡期(第一&二階段)」和「熟睡期(第三&四階段)」。 我們的夜晚,就是這樣循環好幾個睡眠週期,經歷過多次的清醒、淺睡、熟睡交替。
小寶寶快睡覺: 嬰兒睡眠時間表|醫教10招讓寶寶睡過夜、全家都好眠
快快睡,我寶寶,兩眼要閉好, 小寶寶快睡覺2025 媽媽看護你,安睡不怕懼, 好寶寶,安睡了,我的寶寶睡了, 好寶寶,安睡了,我的寶寶睡了。 所謂的白噪音,就是持續性「嗡嗡嗡」或「沙沙沙」的聲音,不會過於吵雜,又可以蓋過其他的噪音,很適合睡前撥放讓孩子入睡。
- 小寶寶的睡眠周期約為45~60分鐘,淺睡期約佔睡眠周期的一半(成人約佔五分之一),可幫助大腦快速發展,但也因此只要有一點聲響,寶寶很容易驚醒,加上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很快就會餓,所以晚上容易醒來。
- 這是台灣寶寶短小睡很常見的原因之二,前面提到的0-20分鐘的「睡不進去」或者是「根本就不睡」,有蠻高的機率是因為寶寶在睡前「過度刺激」或「過累」。
- 媽媽看護你,安睡不怕懼,
- 許多爸媽會在寶寶睡前增加奶量,或是夜晚頻繁餵奶,這都是影響寶寶無法睡過夜、經常夜醒的原因。
- 自2017年開始,兒童睡眠評議會( Pediatric Sleep Council )發起,將每年的3月1日訂為「寶寶睡眠日」,用意在於邀請大家一同關注與重視寶寶兒童的睡眠。
- 建議爸媽先在一旁觀察,不要立即回應,因為當寶寶長期被爸媽打擾之下,寶寶的大腦會以為半夜這段時間就該起床,從此習慣夜醒,只要不是持續大哭都可以先等等,有時候他們會自己再次入睡。
直到3歲,這個比例會下降到33%,而成人大約是20%~25%。 我們不用急著把孩子「抓」去房間,或是糾結在「壓制」「說服」他睡覺這件事。 看待睡眠問題時,都是整體來看,不需要每段睡眠都很「完美」才叫好。 追求完美是美好生活的敵人,我們不需要為了睡眠的完美,搞得生活壓力很大,剛剛好就可以了。 若寶寶一直哭不停或哭聲異常時,請尋求專業醫師或醫療人員協助,千萬別因為一時的意氣用事,而造成永久的遺憾。 若要從根本減少寶寶哭鬧的頻率,建議家長可從平時加強寶寶自身免疫力做起,包括可多注意寶寶的睡眠、運動品質,以及寶寶日常的營養攝取。
小寶寶快睡覺: 作息改造示範:辛苦的日本雙寶媽作息
但也有一些寶寶,尤其是原本就短小睡的寶寶,會需要再額外訓練接覺。 訓練接覺比夜晚還複雜一點,跟月齡、哪一段小睡、爸媽教養風格有關。 也會需要搭配作息共同操作,不要在其他條件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放著讓小孩自己練習。 相關文章:了解睡眠週期對寶寶睡眠的影響
如果爸媽還沒準備好讓孩子練習自行入睡,就用哄睡接覺的方式協助孩子延長小睡。 長期短小睡對寶寶來說並非好事,爸媽需要辛苦一點,哄睡接覺要算好時機,跟作息也有關係。 不過這裡要提醒,白天小睡接覺比較難,不是說會自行入睡就保證能接覺,通常需要花一點時間才看到成效。 因為小睡接覺是自行入睡的「進階技能」,雖然有些寶寶在熟悉自行入睡之後,1-2天就能拉長小睡。 另一種過度刺激,是真的入睡前周遭環境&活動的刺激,這個原因有點像是台語所說的「含暝」。 寶寶的神經系統還在發育,當白天活動過於刺激、興奮時,即便在睡覺,神經系統仍然處於興奮狀態,就又可能發生夜晚的「含暝」和小睡「睡不長」。
小寶寶快睡覺: 媽媽寶寶都要小心!哺乳可能會受念珠菌感染
假使擔心寶寶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鬧,也可以點一盞小夜燈陪伴他。 不過很多人對寶寶睡眠訓練的印象是讓寶寶躺在床上,哭也不要理他,時間久了就會哭到睡著,然而自行入睡需要完整的條件,譬如月齡、環境、生理時鐘、爸媽行為等,不是只有哭,或單純的睡眠訓練而已,每一個環節都需做到才能真正幫助寶寶。 小寶寶快睡覺2025 訓練寶寶有規律睡眠,可在3個月大後,增加他白天的清醒時間,並在清醒時就把他放到嬰兒床上,且在6個月大後建立固定睡眠時間和睡前固定活動。 小寶寶快睡覺2025 當寶寶半夜哭醒,爸媽可針對各月齡寶寶的生理特質,善用3方法快速哄睡。
如前所述,3個月前日夜週期往往尚未建立,較難完整睡過夜,不必強求。 小寶寶快睡覺2025 到了該上床睡覺的時間,任憑爸媽絞盡腦汁,還是無法成功讓寶寶入睡,這時該如何是好呢? 梁昭鉉醫師表示,寶寶在夜間醒來,又愛哭鬧不休,原因正是他已經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必須要有人抱、拍、晃或含著乳頭這些「伴睡條件」,才願意進入夢鄉。 從滿6個月大開始,大多數嬰兒已經能夠建立白天活動、夜晚睡覺的作息,然而如果因為睡眠習慣並未建立好,或是因為長牙等其他疾病等原因導致不舒服,依然有可能讓孩子在夜間醒來哭鬧,這時就需要仰賴父母一一找出原因對症處理。 寶寶睡眠習慣的養成,是根據父母本身的認知和期待,以睡眠型態做為基礎,逐步引導之下,再慢慢建立而來。
小寶寶快睡覺: 白天不應該讓嬰兒睡太久
整體而言,隨著寶寶成長,睡眠模式也逐漸成熟,睡眠週期拉長,夜間連續睡眠時數會增加,作息也會更穩定,如果沒有,可以試著從增加白天活動量及減少白天睡眠時數,確認寶寶吃飽,並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來改善。 在這段成長過程中,當小寶寶在床上很累時,會逐漸學會自我安撫、睡著。 而那些習慣有父母陪伴的小寶寶,就會學習用「哭」求的方式來要求父母安撫自己入睡。 小寶寶快睡覺 ㊙️ 注意到寶寶累了,再玩一下就要讓寶寶準備睡了,千萬別讓寶寶開始歡了才來安撫,這樣只苦了爸爸媽媽~再來提醒爸爸媽媽,從小可以讓小寶寶培養累了就「躺在床上睡覺」,而不是抱在手上睡著,這樣會讓寶寶長大後一直要爸媽抱著睡。 小寶寶快睡覺2025 除此之外,其實抱著睡覺才是加深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原因,因為已經習慣被抱著,一旦家長離開孩子反而會驚醒,並且更加沒有安全感。 這麼做的目的是建立安全感,就算醒來哭鬧,爸媽也只要進房間稍微安撫一下,孩子仍有辦法自己重新入眠。
小寶寶快睡覺: 睡覺環境《天氣、溫度、衣服、接觸物》
在遇到這樣的狀況是,建議可以事先提醒再過(或玩)多久後,就是睡覺時間,時間到了就要引導小寶貝睡覺;再者,進入房間後若再發生抗拒入睡的情況,可考慮使用「寶寶好眠卡」,以限制寶寶逐漸延後睡覺時間的表現。 小寶寶快睡覺2025 孩子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培養起,比較好的做法就是讓寶寶習慣早睡早起的作息,可以的話也盡量把時間拉得比大人的睡覺時間早,這樣一來大人在讓寶寶入睡後,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嬰兒時期爸媽為了方便照顧和餵奶,通常都會把嬰兒放在父母中間一起睡覺,但其實這是很危險的行為,並且孩子也容易因大人翻身/打呼/起床上廁所等動作而被干擾睡眠。 台灣有句俗語【囡仔人尻川三斗火】,這意味著小寶貝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怕冷,而且他們一開始的體溫也相對比較高一點。
小寶寶快睡覺: 寶寶不肯乖乖睡覺的4大原因
這裡能解釋為什麼有些新生兒能連睡長覺,但過了三四個月之後,反而更常夜醒、小睡短。 小寶寶快睡覺2025 原因就是本來的兩段睡眠斷成四截,他們睡眠週期的轉換更頻繁、需要「接覺」才睡回去。 人的睡眠週期會經歷好幾個階段,睡半小時就醒,主要是寶寶剛從熟睡期要轉換到下階段的睡眠。 但是如果入睡時是抱著,在轉換睡眠週期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完全醒過來要用同樣的方式(抱睡)再睡回去。 寶寶的小睡大概到3-6個月才會穩定,有些孩子會花更久的時間。
小寶寶快睡覺: 寶寶3個月後再開始訓練作息
所以,要改善這個問題,通常還是得從「自行入睡」下手,可以自行入睡的寶寶,有比較高的機率能夠自行成功接覺。 這是台灣寶寶短小睡很常見的原因之二,前面提到的0-20分鐘的「睡不進去」或者是「根本就不睡」,有蠻高的機率是因為寶寶在睡前「過度刺激」或「過累」。 過累其實就是一種過度刺激,當孩子過累才被放上床 小寶寶快睡覺2025 / 哄睡,對他們的大腦來說,處於累到過載的狀況。 所以如果你的寶寶常常有20分鐘的微小睡,首先要注意的是「入睡的間隔要再縮短一點」。 這樣的建議通常是單純從「睡眠時數」來看,而沒有把「睡眠週期」考量進來。
小寶寶快睡覺: 秘訣1 建立自行入睡的習慣
寶寶於生長發展期會開始進行大動作發展(翻身、爬、坐)或進入睡眠轉換期,有可能因此無法入睡。 另也可以注意寶寶是否因為腸胃不適、長牙或是感冒等身體不適才無法進入睡眠狀態。 嬰兒猝死症定義是「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徹底的詳細調查仍無法解釋死因,包括病理解剖、死亡現場調查、檢視臨床病史等。」雖然目前仍找不出背後原因,但在1990年代研究過程中,發現趴睡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小寶寶快睡覺2025 小寶寶快睡覺 在一些國家開始提倡不要趴睡以後,當地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大幅下降,更支持趴睡跟嬰兒猝死症之間的關聯。 小寶寶快睡覺2025 在機轉方面,有研究懷疑可能與嬰兒趴睡時,會重新將自己吐出的二氧化碳吸入體內,使體內溫度上升和體內氧氣含量下降有關。
小寶寶快睡覺: 新生兒~四個月的睡眠模式轉變
如果以上四點原因已經排除,孩子依然睡得很短,就是要讓時間發酵,通常到6-7個月之後,短小睡的狀況會慢慢改善。 這裡所謂的多,通常是指夜晚睡了12小時以上,常見於睡眠調整後的寶寶。 這點可以從睡眠儀式改善,一般來說我們小睡儀式是5-10分鐘迷你版本。 小寶寶快睡覺 遠離熱鬧刺激的環境,讓孩子的大腦和情緒都先冷靜下來,這些都可以減低20分鐘小睡的發生。
小寶寶快睡覺: 跟夜晚比起來,白天小睡的「睡眠壓力」相對比較小,當孩子睡了30–40分鐘後,睡眠壓力已經緩解,即便還沒睡飽,也不容易再睡回去。
不同的專家對於安撫寶寶入睡,有不同的建議,但並沒有絕對的良方。 梁昭鉉醫師認為,父母須因應自己及寶寶的特性,選擇一套適合的方法。 不論哪一個方法,爸媽都要採取貫徹和堅持的態度,不要讓寶寶感覺你有絲毫退讓之意,否則很容易就會陷於困境,而難以處理寶寶入睡的問題。 此外,在處理寶寶睡眠問題的同時,爸媽也要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家人的合作及支持十分重要,能減輕爸媽身心的負擔。 小寶寶快睡覺 從第3個月嬰兒睡眠時間或第4個月嬰兒睡眠時間開始稍有變化,嬰兒睡眠時間少一點但日夜週期一般而言穩定很多,睡過夜機率大增。
但如果寶寶過累會開始暴躁不安,就會需要一些哄睡技巧來幫助入睡。 3~6個月大寶寶半夜醒來,爸媽先觀察、輕拍,不要抱起來,用延遲滿足寶寶的方式,讓他試著自我安撫再次入睡。 除非寶寶哭得很激動,如:肚子餓,這時可考慮配合安撫但拖延時間餵奶或少量餵食就好。 小寶寶的睡眠周期約為45~60分鐘,淺睡期約佔睡眠周期的一半(成人約佔五分之一),可幫助大腦快速發展,但也因此只要有一點聲響,寶寶很容易驚醒,加上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很快就會餓,所以晚上容易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