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化學系姚清發教授率研究團隊,以「有機合成鈀催化交叉反應」論文,榮登美國化學學會9月底發行的《有機化學通訊》(Organic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Letters)國際期刊封面。 這項研究屬於連接碳原子的策略,不但大幅縮短化學反應的時間,還可在室溫條件下完成,提升研究效率,有助科學家研發抗癌藥物和多用途的化學產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姚清發教授率研究團隊,以「有機合成鈀催化交叉反應」論文,榮登美國化學學會9月底發行的《有機化學通訊》(Organic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Letters)國際期刊封面。 研究團隊利用金屬元素鈀做觸媒,讓碳原子結合芳基硼酸,進而合成屬於烯烴及二羰基類的有機化合物。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本次研究是針對鈀元素化合反應發現的改良法,讓以往需耗時至少超過十個小時以及需在較高溫度的條件下才能完成的反應,可成功縮短至一小時內,且在室溫的溫和條件下迅速完成反應。
兩位研究員表示,除了省時外,在相同的實驗策略下,過去學者只能做出屬於五環的化學產物,但本次的改良法卻能夠做出六環的產物,是研究當下未曾預測到的驚喜結果。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他們也說明,這個反應的產物能被進一步的被運用在醫藥化學領域上,在對抗癌症、病毒、細菌等實驗藥物的合成上,充滿潛力。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就像大樓的建造需要運用水泥、鋼筋、電等不同專業材料,而這次實驗結果提供學者未來投入類似研究時一個新的選擇,也是有機化實驗裡重要的步驟。 封面照片是兩位研究員到花蓮七星潭旅遊時所拍攝,他們認為,這次的改良反應的結果,就像石頭,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海水沖刷及淬鍊,才得出圓滑、溫和的成果。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化學系研發鈀催化反應新技術 研究團隊五度榮登期刊封面
臺師大化學系印度籍博士班研究生Jivan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Shinde與博士後研究員Veerababurao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Kavala,在化學系姚清發教授的指導下,繼2021年以新抗癌有機化合物的論文後,研究成果第五度榮登國際知名期刊封面,備受肯定。 鈀元素是具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觸媒轉換器、電腦電子產品、牙醫醫材等。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 十條合成化學研究所2025 這次研究與鈀元素的催化反應相關,類似部分有機化學反應的應用,因此本研究成果具有相當高的實用性。
- 他們也說明,這個反應的產物能被進一步的被運用在醫藥化學領域上,在對抗癌症、病毒、細菌等實驗藥物的合成上,充滿潛力。
- 這次研究與鈀元素的催化反應相關,類似部分有機化學反應的應用,因此本研究成果具有相當高的實用性。
- 鈀元素是具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觸媒轉換器、電腦電子產品、牙醫醫材等。
- 臺師大化學系姚清發教授率研究團隊,以「有機合成鈀催化交叉反應」論文,榮登美國化學學會9月底發行的《有機化學通訊》(Organic Letters)國際期刊封面。
- 就像大樓的建造需要運用水泥、鋼筋、電等不同專業材料,而這次實驗結果提供學者未來投入類似研究時一個新的選擇,也是有機化實驗裡重要的步驟。
- 本次研究是針對鈀元素化合反應發現的改良法,讓以往需耗時至少超過十個小時以及需在較高溫度的條件下才能完成的反應,可成功縮短至一小時內,且在室溫的溫和條件下迅速完成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