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已知小業主的下落,合理步驟包括以公平及合理的條件商議購買小業主所擁有的不分割份數。 獲邀請提出法定補償的申索人須按地政總署署長所指明的格式呈交其申索,說明他/她尋求追討的款額,並須按地政總署署長的合理要求,將帳目、文件及詳情,提交地政總署署長,以支持該項申索。 如該擁有人屬於原有發展項目所包含的擁有人,他須於在發展局局長送達或發出通知後的14天內,將一份提出該項反對的陳述書送交發展局局長。 2019年2月28日,所有接受市建局搬遷方案的商戶及住戶均需離開,只剩下小部份商店留守。
政府建議,樓齡達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的私樓門檻,將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達70年或以上,則會降至六成。 根據瑞信網站和彭博匯編的數據,現在Saudi National Bank是瑞信最大股東。 在瑞信去年年底發行新股、籌資40億瑞郎之後,卡達投資局也提高了持股比例。 Herro在郵件中表示,對瑞信的投資是在過去三、四個月裡退出的。 根據資料顯示,市建局2018年年中在西營盤一組舊樓的收購價,高達每平方呎23,500,首次突破兩萬元關口,這使市建局的舊樓改建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2017/18年度市建局完成的4個重建項目,合共錄得102.65億元盈餘,當中以灣仔利東街「囍匯」盈餘最高,達88.4億元;另一灣仔項目「尚翹峰/壹環」亦錄得11.17億元盈餘;而大角嘴的「形品‧星寓」項目則錄得4.73億元盈餘。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九龍城舊樓多 民建聯促政府推動收購重建 並保障小業主權益
到同年2月2日,市建局公佈收回有關的招標項目,代表流標收場。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 當局同時建議將港鐵觀塘站建造平台,將出口伸延至地標大樓內,由原本一個大平台連接兩座大樓,轉為兩座獨立大樓,包括一座包含零售樓面的商業大樓,及另一座中密度的綜合政府辦公室/商業大樓。 建築物高度將由主水平基準以上260米增至285米,層數增至60至70層,整個項目商業樓面合共約121萬方呎,比之前方案略增5千多方呎。 不過新發展方案將靠近觀塘道的政府辦公室及零售鵝蛋形建築物的特色設計消失,而公眾休憩用地及綠化空間亦刪除水景設計,改為平實設計。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主地盤及月華街地盤,地盤面積共53,500平方米。
換句話來說,即是一天市建局未能成功收購業權,租戶仍需繼續居住在該單位內等待。 等待過程中,可能會遇上被大幅度加租、被業主要求遷出、業主因單位快要拆毀而拒絕維修、失修危及安全等等更多問題。 如果租戶無法申請到「住宅租戶體恤援助計劃」,更會失去賠償或安置資格。 梁昌家族位於中環贊善里住宅項目標售,得到一眾準買家垂青,消息人士透露,業主已選定買家,物業即將以逾10億元,樓面呎價高逾2.1萬元。 據了解,今番落標亦出現投地市場稀客,近期積極在市場上物色項目的華潤物業,亦有落標,並成為熱門的買家人選。 贊善里1至4號佔地約5223方呎,現址有兩幢物業,其中贊善里1及2號,樓6層高,為商住樓,樓齡約48年。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申請及挑選項目
項目合共涉及約460個業權,業主將有60日時間考慮當局的收購建議。 當物業收購手續完成後,屆時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及為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提供安置安排。 (一)根據市建局的物業收購政策,市建局會按照受影響自住業主其住宅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加上一筆特惠津貼(即自置居所津貼),作為該自住物業的收購價。 就受影響自住業主而言,自置居所津貼是按照被收購單位市值與類似地區一個樓齡假設為七年而面積相若位於中層及座向一般的假設重置單位(即一般稱為「七年樓齡」單位)價值的差價而計算。
- 假設單位呎價按照一向沿用的機制,經公開抽籤委託7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而訂定,相關評估於本月9日進行,由獨立顧問公司的測量師選擇及比較過去6個月,在項目所屬的「龍城」區及附近地區內,物業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本項目類近的物業成交個案。
- 王歐陽(香港)集團董事林和起表示,設計特點是把綠化與建築融合起來,是當中擁有最多綠化面積的設計。
- 市建局擬用逾百億元收購,2033年提供逾2,230個建築面積約500呎的中小型住宅單位。
- 規劃方案未能改善基層社區生活,商販認為市區重建局年初以急於發展為由,要將植根觀塘數十年的商販趕走,市區重建局欠所有被逼遷的商販一個交代,未能改善基層的社區生活,需要反思現有的發展模式。
- 市區重建局已於3月10日,向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發展計劃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
- 除了逾八成受訪者擔心強拍後不知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64%認為政府對受強拍影響的業主支援不足。
樓宇方面,市建局會聘用7間獨立的測量師行協助估價,一般以同區7年樓齡內的物業作比較,剔除最高及最低的數值,以餘下5間測量師行估值的平均值為收購金額。 80年代盛極一時的滾軸溜冰,時至現今雖仍受不少人喜愛,卻並非任何地方都適合玩。 有市民昨日(5日)在社交平台貼出一張圖片,只見一名父親雙手牽着兩名踩着滾軸溜冰鞋的子女,在尖沙咀香港文化博物館外的梳士巴利道步行,且3人緊隨着前方一輛雙層巴士後,情況相當危險,更引來網民熱議。 以大角咀為例,社區本來是龍蛇混雜的舊區,治安和衛生情況令人反感。 市建局自 2000 年起,便大舉收購大角咀舊樓,將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舊區,重新定位為綜合商住區。 現今區內港鐵奧運站周邊被甲級商廈佔據,豪宅林立,吸引區外中產人士進駐。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先講「賺錢」再說「重建」 市建局已遺忘自身職責了嗎?
這意味著不會再有新車房工場,被承認成為註冊車輛維修工場,影響業界發展。 今年為市建局成立二十周年,行政總監韋志成在5月30日於網誌上表示,今年是市建局的「收成期」,有八個項目已完成清場,並藉此機會補充市建局的現金流。 韋志成更稱已提交未來五年的業務綱領,當中涵蓋多個新策展的項目及已開展但未完成收購的項目,總成本超過1,000億元,將會提供1.8萬個住宅單位,是市建局自2001年來最大規模及開支最龐大的業務。 回望過去,市建局一直強調要「收成」足夠資金、穩定財政,方可提出更多重建計劃,似是將着眼點放於逐利之上,而非以更新市區提升市民質素為本。 市建局本末倒置的服務表現,實質上源自於他們作為公營機構,卻又需要「自負盈虧」——儘管這是市建局「與生俱來」的架構,但亦不應見利忘義,將利潤凌駕於本身的職責。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發展計劃
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規定,市建局需要依從《市區重建策略》中所定下的一系列目標進行重建計劃,「目的是改善市區居民的生活質素。政府既會兼顧社會上各方人士的利益與需要,亦不會犧牲任何社群的合法權益」。 在2017年6月13日,市區重建局宣佈優化「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指在優化政策下,被迫遷住宅租戶可獲賠償金,或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可獲公屋安置,或如未能符合入住公屋資格,亦可獲安置於市建局的安置大廈。 市區重建局日前向位於九龍城的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試點項目之一、盛德街/馬頭涌道發展項目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自住單位的七年樓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9,848港元。 有部分未補地價業主認為未達期望,但行政總監韋志成認為,收購價已適當反映在盛德街項目類似地區及與項目內單位面積相若的「七年樓呎價」,而其他開創的支援措施也盡量照顧業主的需要及充份反映合作社樓宇業權的特殊情況等。 市建局會委託七家估價顧問公司就評估七年樓齡的假設重置單位的價值提供獨立意見,以計算各住宅物業的自置居所津貼。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B. 強制售賣的程序
市建局推出的一站式平台「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整合了市建局歷年來推出的多項與舊樓維修有關的資助計劃,讓有需要人士能夠透過平台,找出自己適用的財政資助,並於網上提交申請。 要在本港增加住宅供應,除了由政府開發新發展區,亦可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收購土地,拆卸使用率偏低的危樓,並向高空發展,重建成摩天商廈和住宅。 商舖由於每一間都不同,市建局會採取私人洽商的方式來收購,逐一談判。 倘若真的談不攏,市建局尚有「尚方寶劍」,那就是根據《收回土地條例》來迫令收舖,業主不服的話唯有向土地審裁處申訴。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C. 收購價
根據政府在2011 年2 月24 日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市區重建局可回應大廈業主聯合提出在其地段/大廈開展重建項目的建議。 因此,市區重建局故推出業主自發的需求主導重建計劃,以協助舊區更新。 市區重建局於2001年5月成立,乃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香港法例第563章)設立的法定機構,取代前土地發展公司,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市區重建局如何選擇收購項目?
裁判官強調廉潔對香港相當重要,任何公職人員都有所屬工資,被告行為會破壞社會。 裁判官以6個月作量刑起點,考慮被告認罪,扣減3分1刑期,今於九龍城裁判法院判處兩名被告入獄4個月,緩刑兩年。 香港中通社6月15日電 香港市區重建局主席周松崗15日表示,市建局為未來5年制定歷來最大業務綱領,預計支付的收購開支及建築費用總成本超過1000億港元,合共提供1.8萬個新住宅單位,已獲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批準。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發展商舊樓收購價
按照本局的物業收購準則,本局會依據物業的佔用許可證(慣稱入伙紙)訂明的用途(即住宅或非住宅兩類),評定和計算物業的收購價。 出租或空置物業的業主可得的非住宅單位津貼是物業市值交吉價的百分之十,或相等於其應課差餉租值的金額,以較高者為準。 自用業主可得的非住宅單位津貼是物業市值交吉價的百分之三十五,或相等於其應課差餉租值四倍的金額,以較高者為準;自用業主亦可選擇就其營業損失申請補償,以代替非住宅單位津貼。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物業收購政策
預計項目完成後會提供總樓面面積約27,830平方米的用地作為住宅及政府/團體/社區設施用途。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2025 2006年1月14日,市區重建局舉辦了工作坊, 逾百位來自觀塘有關的不同界別人士參與腦力激盪法,包括受到影響的觀塘街坊、社區領袖、商人、規劃師、建築師、社會工作者和入圍的三家建築顧問公司等。 到同年7月市建局向城規會遞交申請,容許發展商可以彈性分配商業、辦公室、酒店設施樓面面積,當中酒店部分可以放棄興建。 到同年8月10日邀請有興趣參與的發展商及財團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截收意向書日期為9月7日中午。 到截收發展意向書當日共接獲24份意向書,包括長實、新地、恒基、信和、會德豐地產、鷹君、華懋、遠東發展、中國海外和多間不知名財團。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市區重建定義
兩個分別給予業主和租戶的簡介會共有幾百人參與,有大量相關政策須解釋,但兩個簡介會市建局分別只預計了約一個小時。 而在租戶那一場,市建局只準備了兩輪共八個發問機會,問答加起來不夠半小時。 與會者提出的問題包括大幅度加租是否屬於迫遷及如何可以申請到相關的「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市建局只說如遇此情況可申請該計劃,卻沒有回應如何申請的問題。 又有人問所住物業的業主被銀行收樓,可以怎辦,市建局只叫他申請上述計劃。 職員在晚上九點十五分就宣佈時間不足要結束環節,從居民手上收回話筒,然後卻邀請一當區民建聯區議員發言、自我宣傳及提問共五分鐘。
此外,市建局會以本項目原址所興建的新發展項目內的「樓換樓」單位或啟德煥然壹居項目內的「樓換樓」單位,作為給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津貼以外的選擇。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要理解「落釘」的獲利方式,先要清楚私人財團收購舊樓的程序。 根據法例,任何人只要集齊同一地段80% 或以上業權,並向土地審裁處提出申請,可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制售賣令」,行拍賣土地業權(俗稱「強拍」),收購便報捷。 市建局在2017年8月向城規會邀交的項目修訂中,靠近觀塘道的政府辦公室及零售建築「鵝蛋」形設計消失,公眾休憩用地及綠化空間亦因「有關部門」不希望公園內有水景設計,改為平實設計。 結果引起部分市民和觀塘區議會批評新修訂淪為商場式設計,違背社區共識,並譴責市建局繞過諮詢程序。 市建局去信觀塘區議會解釋指出,是「因應有關政府部門意見,而改為樓面面積較實用及易於管理的平實建築設計,以減輕政府管理時的困難和挑戰」。
同樣地,熱門地段的舊樓,只要內隴裝潢企理,即便樓齡高,租務需求亦源源不斷,例子有如尖沙咀、佐敦、旺角、灣仔、跑馬地、北角等,投資這些地段的舊樓,可是進可攻,退可守。 市建局盡力確保整個抽籤程序以至估價工作能夠公平和公開地進行。 因此,我們會特別邀請獨立人士主持聘用測量師的抽籤會及為測量師行舉行的簡布會。 符合申請資格的長者小業主,如欲申請調解員費用資助,須於調解會議開展前向聯合調解專線辦事處處提交申請,否則申請將不會受理。 註一:聯合調解專線辦事處不會接受現時正享有任何形式的資助房屋或相關福利的業主/戶主或其配偶,申請調解員費用資助。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II. 市區重建局
有不少小業主擔心強拍令他們的權益受損,民建聯呼籲加強保障業主權益,避免「以大欺小」,並提供案例讓業主知道出售舊樓的好處,他們亦建議政府協助集齊小業主業權並進行拍賣。 韋志成亦在網誌上提及,將研究重建油麻地、旺角舊區,計劃若開始進入項目儲備階段,市建局需動用上萬億元展開重建計劃,並需將計劃分開20個周期進行。 他又稱,在每周期局方需要動用龐大的財政資源收購舊樓,還要在不虧本的樓市環境下從發展商收取前期資金。 誠然,油麻地及旺角區的舊區範圍頗大,研究規劃及重建所需的資金必然較為龐大。 但對於韋志成稱財務壓力會來自於收購舊樓,這個論點則值得商榷。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2025 地產商收購舊樓重建,原因主要是看中所在地段,然而地段能夠批出的地皮不多,只好向現有舊樓著手,一些交通便利、社區發展成熟的舊區,如深水埗、土瓜灣等地般,便偶有地產商收購舊樓,發展新穎的單幢住宅物業。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政府對美總領事館言論表示強烈不滿 要求停止干涉特區事務
灣仔和昌大押The Pawn只在地下側門及天台貼出告示,表示平台花園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11時,一般市民難以察覺天台是公共空間。 但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和昌大押天台屬「 Private Open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Space」(私人公共空間),而非「 Public Open Space」(公共空間),食肆開放天台給市民休憩是出於好意,目的是希望公眾可更親密參觀這歷史建築物。 計劃範圍包括中西區、灣仔、紅磡/馬頭圍、油麻地、旺角、大角咀、觀塘、深水埗及荃灣。 當然,商鋪估價多少,你有你的主張,他有他的估算,作為業主,收購價再可觀也好,業主一定覺得不夠。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假設一間即將被收購的商舖,面積為15呎闊X 40/50呎深,若每間舖位買賣市值2000萬元,自用舖位估價獲135%的價值,即可獲賠償2700萬,此外還可向市建局申索其他賠償;出租舖的業主,則只獲110%,即2200萬。 租戶則獲得三倍的應課差餉租值,假設租金是每月5萬元,年租60萬,租戶可獲賠償180萬。
當中最小型的項目,是於2003年開展,位於紅磡必嘉圍的「Baker Residences御悅」,地盤面積只得277平方米(2982平方呎),實際上只牽涉兩楝舊樓宇,當初僅9人受重建影響。 而紀錄中最大型的項目,則是2006年開展的觀塘裕民坊重建計劃,其地盤面積共53500平方米,相當於200個紅磡必嘉圍項目,其受影響人數達3139人。 由2001年成立以來,截至2017年6月30日,16年間市建局共展開了65個重建項目,涉及715楝樓宇,提供了18300個新住宅單位及總面積400萬的商舖/寫字樓/酒店。 單以2017年計,市場上全部發展商的重建新盤共有33個,市建局地盤便有4個,佔12.1%。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只談地舖的話,這些年來市建局約收購了2000間舖,當中最大的項目是觀塘裕民坊,涉及商舖約300間。
本局明白部份天台居民曾經付款購入其天台屋,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擁有任何天台業權,市建局難以視他們為業主而提出收購。 當本局具有法律地位處理天台居民事宜時,將會根據本局現行的租客補償及安置政策辦理。 市建局在收購業主自住的住宅物業時,除了會給予業主其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外,並會加上一筆自置居所津貼,以協助他們重新購置物業。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重建及收購物業
市區重建局宣佈重建項目後,並非即時安置或補償給區內居民,而受影響的住宅租戶更需要等待業主先出售單位給市建局,才有機會獲得安置或補償。 在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重建項目,有居民等待了超過五年仍未有安置,而大廈樓宇由於長期沒有再做維修,外牆及單位內部均出現石屎剝落的情況,險釀成人命傷亡,但市建局仍然拒絕先對居民安置,被質疑是要「玩死居民」。 土發公司會進行市區重建規劃,就選址推行土地收購,與業主商議收購賠償事宜,並安置受重建計劃影響的租戶。 由土發公司提出的重建項目例子如前身為上環街市的西港城、前身為得雲茶樓的新紀元廣場、前身為李節街戰前樓宇的李節花園、前身為舊灣仔街市的尚翹峰和壹環、前身為囍帖街的囍匯,以及前身為和昌大押旁舊樓的服務式住宅嘉薈軒等。
該局又指,就早前提出收購建議的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及皇后大道西/賢居里發展計劃,市建局現階段已成功在兩個項目分別收購超過90%的物業業權。 韋續指,盛德街項目採用的收購價達到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9,848港元,相比去年10月在九龍城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項目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698港元收購,高出12%。 一般而言,測量師會盡可能選取在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方面屬類似地區,貼近估值日期合適的物業成交個案,作為可資比較個案,而物業的估值日期會盡可能貼近物業收購建議日期。 個別重建項目的估值報告會放在市建局轄下的地區辦事處,以供受影響的自住業主查閱。 當七家估價顧問公司分別獨立評估七年樓齡的假設重置單位呎價後,市建局會剔除當中最高及最低的估值,再根據餘下五個估值,以平均法計算出七年樓齡呎價作為自置居所津貼計算基礎(計算機制)。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鄭雁雄:發揮香港優勢 服務「國之大者」
此外,市建局會以該項目原址所興建新發展項目內的「樓換樓」單位及「煥然壹居」項目內的「樓換樓」,供受影響的合資格住宅自住業主提供樓換樓選擇。 案情指,市建局於2016年刊憲公佈土瓜灣一項重建發展項目,被告徐繼碩報稱清潔工人,及其家庭主婦妻子孫少春,二人租住受影響範圍內一個單位。 一名市建局收購及遷置部的高級主任負責聯絡他們,二人則向對方提供現金2,000元賄款。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本地樓市》市建局向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業主提收購 建議呎價17,798元
如果舊樓的地積比高,但使用率低,大廈伙數少,所牽涉的業主也較少,收購過程應該比較輕鬆,收購後用盡地積比,利潤空間更大,故也較為發展商的垂青。 如地產商和落釘炒家談判久持不下,互相角力,一眾小業主基本上是「肉隨砧板上」,難以憑一人之力,開出其心目中所想的收購價,最終還是要視乎兩邊財團最終的洽商結果,單位的價值才得以定奪,可謂是任人魚肉。 舊樓被收購,賣出的價錢叫「收購價」;既然有人看中這個投資選項,即是認為「收購價」比起一般物業買賣的成交價更為有利,能夠為業主賺取更多回報。 市建局委託的兩家測量師在評估有關物業的市值時,除了考慮一般因素之外,有需要時亦會考慮差餉租值、物業的位置和周圍的環境等因素。 凡屬於此類天台的居民,需待本局購入整幢大廈的業權或政府收地後,本局才有正式法律地位加以處理。 在新的試行機制下,我們將價低者得的招標方式,改為統一定價的公開抽籤方式。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 D. 收購價
該區區議員林博認為,市建局應該給業主一個合適的收購價,讓重建項目得以順利地進行。 市區重建局收購價2025 發展局於2011年發佈《新市區重建策略》,指會設立一個新的地區諮詢平台,並以九龍城作為試點,聲稱向政府建議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工作,並進行各項規劃及相關研究,包括社會影響評估,而諮詢平台的工作於2014年中完成,相關報告及建議亦早已呈交政府。 受影響業權涉及約120個街號,估計受影響業權約1,000個,該區現有樓宇平均樓齡為58年,估計受影響住戶約1,600個,估計受影響地舖商戶約140個。 而日後擬建的項目發展將會有約4,350個中小型單位,單位的實用面積約400平方呎,屆時更會有約4.7萬平方米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約1.04萬平方米地面綠化空間;以及約2.53萬平方米非住宅樓面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