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表示,以個人或夫婦名義申請的長者生活津貼是現時最多長者領取的社會保障金額,惠及逾64萬名長者,佔65歲以上人口42%。 政府在2013年推出長者生活津貼後持續改進計劃,包括在2017年放寬資產上限,在2018年推出高額津貼,以及由2020年起擴展計劃以惠及在廣東和福建退休的長者。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計及最新的合併措施,2022至23年度計劃的預算經常開支達314億元,為2017至18年度的實際開支增加超過一倍,較2013至14年度的實際開支更增加超過1.5倍。
至於不符入息及資產限額的個案數,過去四個年度分別有1663宗、2088宗、703宗及83宗。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然而,整體來說,長者的退休保障仍然不足,即使合併長生津後,現時領取長生津的人口只佔長者人口不足五成。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 公共福利金計劃
而在綜援制度中,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安全網,所有可動用資產,包括年金的投保保費金額/退保金額都會納入資產計算。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在今年10月施政報告中,亦已宣布計劃將兩層合併,津貼金額定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水平,而資產上限則定於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較寬鬆水平。 現時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是每月3,815元,而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收入及資產上限,以單身人士來計,分別為每月10,330元及365,000元。 2013年2月底,社會福利署率先向29萬名正在領取高齡津貼及通過入息資產申報的長者發出自動過戶通知書。 如果長者仍然合符入息資產限額,則毋須回覆及申請,長者可以自動於同年4月5日開始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6]。 此外,獲得社會福利署一次過過戶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齡津貼差額,即合共6,640港元[27]。
日後在優化的長者生活津貼制度下,對於一位65歲的退休人士來說,若其強積金加上積蓄為40萬至200萬元,便可以保留35萬元的現金,餘下的加入公共年金,便仍可以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 舉例來說,一位65歲的男士退休時,積蓄加上強積金合共50萬,便可以將15萬元購買公共年金,每月領取870元年金,同時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即現時的每月3,815元。 長者生活津貼金額且會於每年約2月,經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後,依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調整。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津貼2023|綜援計劃標準金額詳情 – 殘疾兒童
在實際情況中,不時有公屋富戶因作出虛假陳述而被定罪,亦有公屋住戶因申報資料不正確而追回租金差額。 已居住2年之公屋住戶,須就每2年進行一次「富戶政策」申報,房委會會按時郵寄表格至住戶地址,公屋住戶亦可於網上下載申報表。 在接到申請後,本署職員會安排約見申請人和進行家訪,以查核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及所提供的資料。 15至59歲身體健康正常的申請人,如失業或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入息或工作時數少於本署所定標準,必須積極地尋找全職工作及依照本署規定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論資產而言,根據政府統計處2016的調查,90%長者的資產低於50萬,基於物價上限和普遍越來越長壽,長者難以單靠儲蓄生活,更遑論安享晚年。 「資產」(4)包括土地和非自住物業(5)、現金、銀行儲蓄、股票及股份的投資(包括債券、基金、獨資、合夥經營的公司/商號或有限公司的權益及累算退休權益(6))、商業/作投資用途的車輛(例如的士及公共小巴)及其營業牌照,以及金條及金幣等。
-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 而由於處理準備事務的人手聘請需要盡快進行,因此開設職位的2千多萬撥款必須盡快處理,以避免進一步影響長者生活津貼的推行時間。
- 【橙訊】特區政府自去年九月起,將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劃一採用普通津貼的較寬鬆資產上限,並一律發放每月3915元的高額津貼。
- 當中,26.7%是單身人士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及購買公共年金;31.2%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3,當中一人購買公共年金;而更多(42.1%)的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而兩夫婦均有購買公共年金。
- 現時領取綜援的單身健全長者,如沒有申領特別津貼,每月的「認可需要」包括標準金額3,815元、社區生活補助金360元及與電話有關的津貼130元,他/她每月可得的援助金額會視乎其「可評估收入」(即每月領取的年金金額)而定。
孫玉菡以書面回覆議員問題時表示,在去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預計約有5.4萬名合併前領取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受惠於此項措施。 而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長者生活津貼有關的開支,分別是277億元、288億元,而2022至2023年度則預計327億元。 社會福利署今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劃一發放每月3915元津貼,約5萬名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將直接受惠,每月多領995元。 這當然是好事,尤其對於清貧和那些只有些微積蓄而每天都要節衣縮食的長者而言,900多元可是個多星期的膳食開支了。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其住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逾327億 覆檢下跌僅83人未符資格
其設立為加強支援(1)香港65歲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 [29]香港特區政府強調,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目的不為「敬老」,而是「扶貧」[30]。 2012年10月,政府公布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細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不同於高齡津貼。 發言人指,儘管面對嚴峻挑戰,本屆政府竭力改善民生,通過行政長官的5份《施政報告》和《施政綱領》/《施政報告附篇》推出近百項福利新措施,惠澤社群。 社會福利的政府經常開支亦因此由2017至18年度的653億元,大增超過7成至2022至23年度的1118億元。 換言之,粗略計算,過半數的退休人士若沒有太多積蓄,其總資產(不計算自住物業)都不會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津貼2023|綜援計劃標準金額詳情 – 其他補助金金額詳情
[1][2]長者生活津貼對象為香港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長者,申領人需要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當時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 [3]現時領取高齡津貼(包括廣東及福建計劃)的70歲或以上長者即使超出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仍然可以繼續領取每月HK$1,515的高齡津貼。 社會福利署今日(20日)宣布,將於今年9月1日落實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採用現時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津貼的金額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更好支援。 事實上,我在最初考慮倡議公共年金時,基本上還沒有長者生活津貼,心目中想的是如何為最基層的退休人士,當只有甚少強積金時,如何可以運用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發揮安全網的作用。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財政預算案2023》宣佈,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齡津貼(生果金)(措施同時涵蓋至綜援、或傷殘津貼)。 因應人口老化,政府建議改革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將普通和高額津貼合而為一,每月津貼金額劃一為高額津貼的3,585元,資產上限放寬至50萬元,而兩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受惠年齡也將降至60歲。 社會福利署宣布,9月1日落實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約五萬名現時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在合併措施實施後每月額外獲發995元。 由於坊間有批評指我建議巿民購買公共年金,只為高收入人士着想,我翻查了我所有曾寫過的文章,包括於2015年及2016年間,我提交特區政府倡議成立公共年金的文件,重點都是如何協助低收入至中收入人士退休生活,完全沒有提及高收入人士。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2023|4大申請資格、金額、資產審查懶人包
有關建議亦被納入了2015年12月出版的退休保障諮詢文件的其中一篇附錄。 以往公屋租戶在入住10年後才需要2年進行一次「富戶政策」申報,現改為公屋租戶入住滿2年後,每2年申報一次。 申請人可親自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不過自2021至2022年度起因疫情原因,令完成的個案數目降至15萬宗,至2022至2023年度更跌至僅五萬宗。 孫玉菡稱社署會於本年度繼續為餘下的約12.2萬個個案進行個案覆檢。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9月合併
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上限高額津貼將劃一放寬至374,000元,而長者夫婦上限則劃一放寬至568,000元。 兩元乘車優惠計劃方面,林鄭月娥指,計劃自2012年推出以來,深受長者歡迎,政府建議將合資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預計約60萬名60至64歲銀齡人士受惠。 合併前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無須提交申請,9月起會自動獲發較高額的津貼。 到2011年,當前一屆政府的中央政策組在探討如何改善退休保障時,我首次提出由政府成立公共退休信託基金,這便是後來簡化成為日後提倡的公共年金。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2023
另一個例子,一位65歲的男士退休時,積蓄加上強積金合共有200萬元,若保留35萬元,餘下165萬元購買公共年金,每月領取9,570元,仍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每月3,815元。 普通津貼及高額津貼分別為每月2,920港元及3,915港元,約5萬名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將在合併措施實施後每月額外獲發995港元。 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上限將由現時高額津貼的16.3萬港元,劃一放寬至37.4萬港元,而長者夫婦上限則由現時高額津貼的24.7萬港元,劃一放寬至56.8萬港元。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最新消息
同年4月2日開始,社會福利署接受長者生活津貼第三階段的新申請,合符資格的長者可以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28]。 未有領取任何津貼的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 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普通長者生活津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2025 申請人亦可在社會福利署網頁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 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指引」,填妥申請表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 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將採用現時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津貼的金額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此安排同樣適用於廣東計畫及福建計畫。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津貼2023|高齡津貼、傷殘津貼、綜緩:2月1日起金額調高3.7%|長者生活津貼增至4,060元|附申請方法
年金的概念加上上述有關強積金累積金額的問題,便是後來倡議成立公共年金的基礎。 2012年12月7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長者生活津貼;政府提交修訂,刪除文件中涉及逾25億港元的追加撥款,及指出將會將其撥入下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處理。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解釋,由於撥款遲遲未有通過,令到長者生活津貼最快只能夠在2013年4月、亦即下次財政年度才能夠推出;因此,政府不需要要求在今年度追加撥款,而是將上述逾25億港元的追加撥款納入下次的《財政預算案》中處理。 而由於處理準備事務的人手聘請需要盡快進行,因此開設職位的2千多萬撥款必須盡快處理,以避免進一步影響長者生活津貼的推行時間。
經合併後資產不多於37.4萬港元元的單身長者和56.8萬港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港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現時約5萬名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將在合併措施實施後每月額外獲發995元。 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上限劃一放寬至374000元,長者夫婦上限劃一放寬至568000元。 經合併後的計劃更簡單易明,資產不多於374000元的單身長者和568000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現時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但按高額津貼的金額發放,每月入息限額維持不變。 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1月公布的民生政策新措施之一,行政長官其後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將於2022年下半年落實合併建議。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 社會保障
此項津貼計劃於2013年4月開始發放,津貼金額則追溯至2012年12月。 政府預料會有40萬長者獲得資助,涉及每年額外62億港元公帑開支。 另外,在2020年1月1日起推出廣東及福建計劃,方便分別長期居住在廣東省及福建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亦可受惠於相等於香港的福利。
現時領取高額津貼和普通津貼的長者每月收入上限為7,970元,前者的資產上限和每月津貼分別為150,000元和3,585元,後者則為343,000元和2,675元。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至今年9月底,一共有4,065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同時有購買公共年金。 當中,26.7%是單身人士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及購買公共年金;31.2%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3,當中一人購買公共年金;而更多(42.1%)的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而兩夫婦均有購買公共年金。 過半數(55.3%)的年金本金為30萬元或以下,有五分之一(21.2%)的年金本金是10萬元或以下。 2012年10月,政府公佈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細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不同於高齡津貼。
合併措施藉改革長者生活津貼計劃更有效支援有需要的長者,為他們提供更安穩的退休保障安排。 社署在完成包括調校電腦系統等準備工作後,將於今年9月1日推行合併措施。 惟申請人必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已連續在廣東居住最少一年(申請人在該年內如離開廣東不超過56天,亦視為符合這項居住規定)。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留意到在政策上,長者生活津貼與綜援於年金的處理方法上有分別。 在長者生活津貼,年金計劃下發放的年金會被計算為長者生活津貼下的每月入息,但一筆過或分期支付的「投保保費金額」則不會計算為資產一部分,以發揮年金與長者生活津貼的互補功能。
自住物業、將來自用的骨灰龕及保險計劃的現金值,則不屬於「資產」。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只有一項作為香港主要居所的住宅物業可獲豁免,其他由申請人或其配偶分別或共同擁有的物業,均視作「非自住物業」,須納入「資產」計算。 2012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之一的唐英年在其政綱宣稱:如其當選,會將香港老人每月津貼增至港幣3000元;另一候選人梁振英則宣稱會推出「特惠生果金」,將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增加一倍[8]。 公屋住戶如不遵從「富戶政策」要求填寫正確的入息及資產申報表並繳交,有機會因忽略提供資產申報表,或作出虛假陳述,而觸犯《房屋條例》,一經定罪,最高罰款 2.5 萬元及監禁 3 個月,並須遷離現正居住的公屋單位。
香港年金公司於2018年推出年金計劃時,入門為五萬,上限為100萬元,目標群組明顯是低收入的退休人士;後來將上限提升至300萬元,是照顧了中等收入至中高收入人士的退休需要。 現時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為每月HK$1,515,65歲至69歲長者需要經過入息及資產審查,符合資格才會獲得,而所有70歲或以上的長者均毋須經過任何審查便可以申請領取。 社署發言人表示,凡於合併前已正在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下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無須提交任何申請,在今年9月1日起將自動獲發較高額的津貼。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2025 孫玉菡解釋,2021及2022兩個年度的個案覆檢進度,因疫情關係受阻,社署會於本年繼續為餘下的122,767宗個案進行覆檢。
1當時的強制公積金構思,英文是Compulsory Provident Fund。 後來當彭定康提出成立「老年退休金計劃」後便將構思中的強制公積金計劃擱置。 後來彭定康決定放棄「老年退休金計劃後」,便重啟強制公積金計劃,英文由Compulsory改為Mandatory。 根據家庭人數,房屋署制定了各自的入息限額,如家庭成員總入息限額達指定金額,住戶則須繳交1.5倍租或2倍租。
另外,申請人可在本網頁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詳情請參閱「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指引」)。 5綜援受助人可得的援助金額是個人或該家庭在綜援計劃下「認可需要」與「可評估收入」的差額。 現時領取綜援的單身健全長者,如沒有申領特別津貼,每月的「認可需要」包括標準金額3,815元、社區生活補助金360元及與電話有關的津貼130元,他/她每月可得的援助金額會視乎其「可評估收入」(即每月領取的年金金額)而定。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2025 年金是在大學修讀統計學時進行一項有關人壽保險的研究時所涉獵的範疇之一。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2023|社會福利署線上資格驗算
[6]多年來,一些團體及政黨人士都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政府銳意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作為過渡期的對應政策[7];但是政府、政黨與社會就應否要設立資產審查,持有不同意見。 在覆檢個案方面,疫情前的2019/20,以及受疫情影響的2020/21年度都有超過17萬覆檢數目,當中分別有1663人及2088人未符入息及資產限額,而仍屬疫情期間的2021/22年有逾15萬宗覆檢,703人不合資格。 申請人可透過社會福利署網站提供的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資格驗算在線服務,就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或長者生活津貼的人士進行初步驗算,以了解是否符合申請資格。 與此同時,綜援計劃下的資產限額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及每月入息限額亦會調高,而綜援計劃下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則維持在現行水平。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公屋富戶|最新「富戶政策」消息
支持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社民連梁國雄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政府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民生政策新措施的記者會上表示,49,000名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可在建議落實後,每月額外領取910元;而資產不多於50萬元的長者則可在不動用儲蓄的情況下,領取每月3,585元長者生活津貼。 合併普通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20年1月公布的民生政策新措施之一,並於2021年施政報告宣布今年下半年落實合併建議,更有效支援有需要的長者。 資產不多於374,000元的單身長者和568,000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長者生活津貼。 由於強積金成立至今只有21年,未算成熟,到2040年才算是較為成熟,當然,我們還要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及推行積金易平台以減低強積金管理成本,以及未來不斷在制度上改善,才能讓強積金發揮其更佳的退休保障功能。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津貼2023|公共福利金計劃 – 申請資格
一位65歲退休時有30萬元強積金的單身人士,便不符合申領綜援的資格,而購買公共年金,年金的退保金額4仍會超出申領綜援的資產上限。 以現時領取綜援的單身長者可領取的金額,平均每月津貼為7,679元。 【on.cc東網專訊】社會福利署去年9月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普通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高額津貼),以發放劃一的長者生活津貼金額。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今日(14日)向勞工及福利局就相關受惠人數,每年財政開支以至覆檢宗數等情況提出書面質詢。 數據顯示過去3個財政年度相關開支每年遞升,由2020/21年的277億港元,上升至2022/23年的逾327億港元,亦因過去疫情關係,社署覆檢個案數目大跌,最新財政年度僅83人未能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個案數目。 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或長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作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過渡期設立的一項福利金,支援生活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
【橙訊】特區政府自去年九月起,將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劃一採用普通津貼的較寬鬆資產上限,並一律發放每月3915元的高額津貼。 有立法會議員關注開支有否因而增加,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覆指,預算上一年度為327億元,同時透露上一年度因疫情原因,只能覆核約五萬宗個案,僅83宗未能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社會福利署今日(20日)宣布,將於今年9月1日落實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採用現時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津貼的金額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更好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