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每年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都在1月於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 劇院設有463個座位,適合上演較小型的舞台製作,其獨特設計使演員與觀眾更易交流。 多年來劇院已成為戲劇節目的主要演出場地,也是音樂節目的熱門選址。 劇院亦配備放映電影的大銀幕,隨時可轉為電影院,多年來亦是電影節的主要放映場地。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1960年代落成的香港大會堂與鄰近一系列新型公共建築如中環天星碼頭、卜公碼頭一般,設計講求簡樸實用,而凸顯統治者地位的殖民地式、歐式建築逐步走進歷史[5]。 半圓形的演奏廳設有111個座位,裝設了舞台燈光系統、音響設備及投影設備,並提供豎式鋼琴及小型三角鋼琴,適合舉辦講座、各類小型演出包括音樂、舞蹈及戲劇等。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致力引入優秀的東西方表演節目、支持本地創作、舉辦各類觀衆拓展活動以及提供不同種類的優質表演場地。
- 半圓形的演奏廳設有111個座位,裝設了舞台燈光系統、音響設備及投影設備,並提供豎式鋼琴及小型三角鋼琴,適合舉辦講座、各類小型演出包括音樂、舞蹈及戲劇等。
- 多年來曾舉辦多不勝數的本地及海外優秀藝術團體的演出,為培育本地藝術團體作出貢獻,亦提供多元化的文化節目予市民欣賞。
- 維多利亞港景色優美如畫,為露天廣場舉行的大型戶外活動提供絕佳的背景。
呈現現代建築風格設計的新大會堂於1962年3月2日落成啟用,建築費高達2,000萬港元,由當時的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主持開幕禮,於3月4日由倫敦愛樂樂團在音樂廳舉行揭幕音樂會。 香港文化中心是尖沙咀海旁一大地標,自1989年啓用以來,一直是香港首要的國際級演藝場地,由演藝大樓、行政大樓、餐廳大樓和露天廣場組成。 演藝大樓內設音樂廳、大劇院,以及劇場共三個主要演出場地,適合各類音樂、舞蹈和戲劇表演,傳統節目與現代作品同樣合宜。 文化表演方面,1973年的第一屆香港藝術節、1976年的第一屆亞洲藝術節、1977年的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1982年的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等本地大型文化節目,皆在大會堂揭幕登場。 不少蜚聲國際的藝團和藝人皆曾獲邀在大會堂獻技,大會堂成為香港市民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藝術表演的主要管道,為香港近代的文化藝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而大會堂亦曾經用作香港書展的舉行場地,直到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1989年11月開幕半年後才遷離。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香港太空館
伊利沙伯體育館(伊館)於 1980 年啟用,是香港主要的多功能室內體育館之一,市民可在此欣賞和參與各類體育及文娛活動。 伊館表演場可容納 名觀眾,舞台設計和座位編排靈活多變,適合舉辦不同類型的體育賽事、音樂會、綜合表演、娛樂及文化節目、社區活動等。 香港大會堂於 1962 年落成啟用,於2022年成為法定古蹟。 多年來曾舉辦多不勝數的本地及海外優秀藝術團體的演出,為培育本地藝術團體作出貢獻,亦提供多元化的文化節目予市民欣賞。 音樂廳是上世紀60年代的建築,經過精密設計,音響效果相當理想。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音樂廳設有1 430個座位,舞台上設有可容納60人的合唱席,其音樂會模式適合交響樂及室樂演奏、獨奏、爵士樂及合唱等演出;若舞台轉換成劇院模式,則適合舞蹈、戲劇、歌劇及戲曲等表演。
1950年,中英協會敦促政府興建新大會堂,政府其後委託市政局參與策劃建築物的設計與發展,包括設立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和演藝場館等。 新大會堂選址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填海地上,設計甄選過程中有華人建築師徐敬直[3]的方案,但基於種種原因未被採納。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香港大會堂最後由首任香港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哥頓布朗及其團隊設計,英國建築師羅納德‧菲利普和艾倫‧菲奇完成興建。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文化藝術推廣
音樂廳設有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個座位,以優美的聲效聞名,特別適宜舉行交響樂、室樂、獨奏、爵士樂、歌劇、合唱團的表演,同時亦適合作舞蹈、戲劇及中國戲曲等演出。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你可在門票開始發售當日起接受網上購票,直至演出前十五分鐘止 (沒有城市售票處的場地演出的節目除外,門票發售至演出前一小時)。 文化中心露天廣場位處尖沙咀海旁,沿着海傍由鐘樓延伸至梳士巴利花園。 維多利亞港景色優美如畫,為露天廣場舉行的大型戶外活動提供絕佳的背景。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大會堂低座近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亦即現時的展城館)的外牆名字對上會掛着香港徽號的紋章[7]。 1997年7月起香港大會堂交由巿政局管理,紋章被換上其洋紫荊圖案標誌,而2000年巿政局遭「殺局」後,該位置一直懸空至今[8]。
大劇院上演過無數大型歌劇、芭蕾舞劇、歌舞劇、舞蹈及舞台劇節目,備有各種現代化舞台設施,包括先進的旋轉換景系統和電動升降樂隊池。 觀眾席分為三層,共設有 個座位,席間設有紅外線系統,可提供三種語言即時傳譯。 包括全港性的演藝設施如香港大會堂、香港文化中心、香港體育館及伊利沙伯體育館。 社區演藝設施則包括比較大型的沙田、荃灣及屯門大會堂,葵青、元朗劇院及高山劇場,及較小型的西灣河、上環、牛池灣及大埔文娛中心及北區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跟同樣位於愛丁堡廣場的第四代郵政總局、昔日第三代的中環天星碼頭及其停車場、和已拆卸的皇后碼頭屬同一時期的建築,並形成一個大眾市民的公共空間。 但當中只有香港大會堂到2022年5月成為法定古蹟[1][2]。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表演及影視作品
我們正逐步改善場地的設施以提升無障礙環境,場地的前線員工亦曾接受服務殘疾人士的訓練,隨時樂意提供協助。 專為音樂演出而設的橢圓音樂廳共設 個座位,觀眾席分為上下兩層。 音樂廳內牆鋪設優質橡木,並置有可調校的迴音罩及簾幕,及一座具有 93 個音栓及 支音管的奧地利製的管風琴。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香港體育館自 1983 年啓用以來,一直是全港最受歡迎的主要多功能室內體育場。 體育館坐落於紅磡海濱,外形猶如一座倒金字塔,室內採用無柱設計,觀眾視線不受阻礙之餘,又能充分利用室內空間。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致力引入優秀的東西方表演節目、支持本地創作、舉辦各類觀衆拓展活動以及提供不同種類的優質表演場地。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香港大會堂高座設有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即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後者設於大會堂高座頂層的10樓及11樓,1969年更名為「香港美術博物館」,1975年正式分家成「香港博物館」(現稱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12]。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兩館於1975年及1991年分別遷離大會堂[13],而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亦因原址於1988至1990年間飽和而遷往1992年建成之香港公園(第二期)。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體育館設有 個座位,座位和舞台均可靈活編排,配合完善配套設施,適合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經常用作舉行國際體育賽事、流行音樂會及大型文娛和慶典活動。 香港大會堂曾經是官方儀式和慶典舉行的重要場地,殖民地時代的多位港督都在大會堂舉行宣誓就職,而接待訪港的英國皇室成員的歡迎活動,都是在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展覽館
備有靈活舞台設計的劇場適合舉辦別具創意的小型舞蹈和戲劇演出,觀眾席可按舞台變化容納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303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至 496 名觀眾。 2022年3月,古物諮詢委員會一致通過建議把大會堂升格,其將成為香港首幢戰後落成的法定古蹟,也是同類評級中最年輕的項目(60年樓齡)[9]。 舊香港大會堂於1869年落成,位於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現址旁,面向皇后像廣場。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2025 1933年,舊大會堂的用地被購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重建並擴充其第三代總行大廈之用。 大會堂劇院座位表 舊大會堂於1947年全部被拆卸,部分土地則為1950年興建中國銀行大廈之用。 如需訂租康文署轄下 16 個表演場地的設施,您可透過演藝租務通(康文署表演場地網上申請訂租及付款服務)於網上遞交申請及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