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西面的山地,則可見到一些階梯形的地貌,應該是墳地。 翻查資料,應為新九龍4號墳場,現為宏安樓至宏逸樓一帶。 樂富邨連同附近的康強苑及由橫頭磡邨重建而成的德強苑,屬黃大仙區議會樂富選區範圍。 該區的民選議員已經懸空,前區議員是梁銘康。 值得一提是,宏康樓、宏逸樓、宏順樓、宏達樓、宏旭樓及宏樂樓,原址皆位於重建前的橫頭磡邨,重建後該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唯因管理上需要於1991年改屬樂富邨。
-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黃大仙區西南,與九龍城區接壤,為「九龍中部屋邨」發展計劃下的4個屋邨之一。
-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 除了逢星期三提供收租服務的屋邨外,全港各區約有30個「地區繳費處」提供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收租服務。
- 直至1970年代末,政府開始為徙置大廈進行重建工程,而本邨的重建工程於1970年代後期開始。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警方立即傾盡隊中的「神探」,成立專案組迎戰。 精神病患者李俊(劉青雲 飾),發病前是警隊的皇牌,當年外號就是「神探」;如今活成廢柴,淪落街頭。 李俊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瘋子,是「神探」,加入戰團,跳進狂徒的佈局,必須跟時間競賽,破盡舊案新案,才能將殺人「神探」緝拿歸案。 燒肉、壽喜燒、涮涮鍋、炙烤握壽司等,都是產地才能體驗的豐富菜單。 緊鄰「冰見牛屋本店」的肉店「精肉牛屋」則以外帶為中心,提供冰見牛做的可樂餅、炸肉餅等,適合肚子有點餓了時可以來一點的小餐點,也讓遊客能充分品嚐鮮少流通到市面,稀有罕見的冰見牛。
橫頭磡邨: 內容—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原是一個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九龍橫頭磡,即黃大仙西北部近龍翔道的位置,總共有26座,於1962年建成。
(1949年;載自 hkmaps.hk;地圖來源:National Collec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y) 接下來就應該是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入,到一九六二年興建第一代橫頭磡邨之間的時間了。 從以下這張一九五六年的照片,可以見到墳場以南的一片山頭出現了一片木屋區,大概是現在樂富廣場B區(橫頭磡東道以南)的位置。 至於後來橫頭磡邨的位置,到當時仍然是一片山地。 (1924年;載自 hkmaps.hk;地圖來源:National Collec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y) 來到一九四九年的這張高空圖片,練靶場設施的輪廓更為明顯了。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
以前老虎岩有著名的老虎岩木屋區,其後徙置大廈在1957年至1963年間落成,成為老虎岩徙置區。 老虎岩徙置區1963年被更名為老虎岩新區;1971年再被更名為樂富新區。 為配合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成立及接管後,再於同年改稱樂富邨。 橫頭磡邨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是位於香港九龍一個以住宅區為主的地方,位於黃大仙以西、廣播道及九龍仔以東、龍翔道以南,全區以橫頭磡邨為中心。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1月18日).
- 翻查資料,應為新九龍4號墳場,現為宏安樓至宏逸樓一帶。
- 其後為了善用與更有效分配公屋資源,房委會為樂富邨 年樓宇內的士多房、改裝為住宅單位。
-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於2013年的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到2043年將達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及美東邨確定重建。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份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 橫頭磡邨2025 直到1982年再交予房協接管後不久,餘下單位也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被拆卸,這些單位的現址為頌賢花園,於1988年落成。
橫頭磡邨: 公共設施
由於位於前啟德機場高度限制圈內,大廈只有6-15層高,並於 年間分3個階段落成;這些大廈大部分(除宏順樓、宏達樓外)位於重建前的橫頭磡邨,並且在樂富邨徙廈第22至23座(現今樂東樓位置)拆卸時,作為該等樓宇的安置屋邨。 因管理上需要,樂富廣場第一期上方本屬橫頭磡邨的六棟樓宇於1991年改屬本邨。 唯獨某些緣故而維持原名,名稱首字並不以「樂」取代「宏」。 其後為了善用與更有效分配公屋資源,房委會為樂富邨 年樓宇內的士多房、改裝為住宅單位。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橫頭磡邨: 小學
2022年5月於冰見漁港附近開業,冰見市漁業文化交流中心裡的「冰見岸壁市場」是以清晨捕獲的鮮魚為賣點的食堂。 店裡裝飾著大漁旗,店裡的氣氛就像市場一樣充滿了活力。 點餐櫃檯旁的黑板上則寫有了以「今天提供的魚」為主題的各種定食及輕食,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難以做出決定。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這時候舊橫頭磡邨只剩下第23、24、25、26座還未拆除。 此外,下面的樂富邨也開始重建;上面現時為馬仔坑遊樂場的位置,則由上一張圖的停車場變成這一張圖的臨屋區。
橫頭磡邨: 元朗區
直到1980年代淨低嘅單位都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拆咗,呢啲單位而家嘅位置係喺房協頌賢花園,喺1988年落成。 )係香港一條公共屋邨,喺九龍黃大仙橫頭磡近龍翔道,開頭廿六座喺1962年起好,由1979年到1990年之間重建,十八座新樓由1982年至1994年間落成,而家由佳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但隨着歲月流逝,樂富已被大多市民認定為黃大仙區區內其中一個主要地區,範圍亦包括上述原屬橫頭磡的地方。 而香港城市規劃中,由獅子山的山麓經橫頭磡至東頭範圍合為一個名為橫頭磡及東頭的規劃區。 後來因為老虎這名字剎氣大,兼且不吉利,所以香港政府便以「老虎」諧音「樂富」取替,亦含居民能夠安樂及富足之意。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2025 在1970年提出建造地下鐵路系統的建議時,當時樂富的位置仍稱老虎岩站。
橫頭磡邨: 房屋
在看橫頭磡邨前,先追到這一帶最早的地圖紀錄。 這張一九零四年的地圖當中,橫頭磡邨的位置,當時是一片荒野。 德強苑、嘉強苑、富強苑和康強苑屬樂富居屋屋苑,分別於1991年和1999年落成,提供約1370個單位和640個單位。
橫頭磡邨: 重建前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橫頭磡邨2025 其中「類別」一欄用以說明屋邨的用途類別,例如房委會租住屋邨、房協資助房屋-出租單位(下稱房協出租單位)及資助房屋-郊區公共房屋(下稱房協郊區公共房屋)只作出租用途;房委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下稱租置計劃屋邨)則同時提供出租和出售用途;房委會中轉房屋只臨時提供予未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資格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