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一點,艺鵠數年前曾經大力推動綠色生活,在天台種菜,把收成拿到店裡當「展覽」食材,廚餘交回農民當肥料,直接示範大樓內的微型生態系統,城鄉可以共生,生活可以永續。 富德樓業主因支援城內藝文團體而成立基金,漸漸發展成本地極為罕見的鬧市藝術大樓。 後來成為書店,基於2008年一次機緣:文化人及學者馬國明創立的灣仔曙光書店(註:灣仔一家曾經專售英文書籍的獨立書店)結業,馮美華把逾三千本無家可歸的書籍收集,碰巧富德樓一樓有用戶遷出,於是艺鵠開始以獨立書店形式面世。 書店內放置了一些椅子、桌子,甚至舒服的沙發,讓大家上到來並不只是買書,亦可以坐在書店裡看書,享受一下看書的寧靜時光。
- 今年她們正式進駐富德樓,除了希望有實體落腳點進行藝術創作外,也希望舉行展覽呈現各類型手作如自製手縫筆記本、自製剩食再造紙等,希望讓人在手作的過程間感受到另一種藝術之美。
- 雖說在香港做藝術不是件難事,但設立個人藝術工作室並不容易,高昂的租金讓人難以負擔,創作者們只能在都市裡不停遷移尋找落腳之所。
-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 大窩口邨富德樓(不包括富德樓地下店舖)晚上7時30分起列為「受限區域」封區強檢,受檢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受限區域」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
- 他們的工作室除了舉辦演出,更提供多元的樂器技巧教學,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觀眾,Interzone Collective 的音樂家們都無限歡迎,因為每次活動,都是一場調動感官的精神交流。
-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香港書展2019」今天正式在灣仔會展開鑼,而和書展打對台的「獨立出版迷你書展2019」今天亦在正式富德樓開鑼,可以說是近日連登巴打號召罷買三中商的另一選擇,皆因迷你書展參展的都是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社,書的內容質素上亦有一定保證。 現時文學生活館主要空間是一個大廳,隔開兩部分,三分一地方是職員工作的地方,另外三分二地方的四周放滿書架,並作為活動空間。 上月文學館剛裝修完,主要是增加辦公和展覽的設備,「做多一點展覽,告訴別人文學有個館」,但由於富德樓是舊樓,展覽限制比較大。 於是,即將在八月舉行的文學季,展覽也不能在文學生活館舉行,只有另借地方,在牛棚的1a space舉行。 現存空間未能突破,但仍能轉換形式展現文學的力量,如這兩年西九自由約加入文學的元素,將文學的身影帶到西九。 今年,文學館邀請作家就苗圃公園內的植物進行創作及作觀眾導賞,又設立「草原圖書閣」漂書及跟着詩的蹤跡作「文學野外定向」。
富德樓: 富德樓 住宅 最新放售樓盤搜尋結果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7,76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因應一名住戶確診而圍封強檢的葵涌邨夏葵樓,525名居民接受檢測,發現5宗初步陽性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當局亦派員到訪760戶,其中約95戶沒人應門,將採取措施跟進。 走到富德樓 10 樓的「舊課本展示館」,絕對是一場時光倒流的回憶之旅。 對許多在香港讀書成長的成年人來說,館裡每一件展品、每一個角落,都是他們的珍貴回憶:以前的校園生活、舊香港的價值觀與教科書內容,甚至能回想到小時候自己的模樣。
香港書展今天(14日)於灣仔會展開鑼,「獨立出版迷你書展」亦正在灣仔富德樓多個樓層同期舉行,並以「重生練習」為主題,希望在風雨飄搖之時,和香港人一起以閱讀沉澱智慧,裝備自己,同時保持志氣,儲好重生的力量。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富德樓: 富德樓.文化綠洲
她稱,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大環境已改變」,自己每天亦會與同事頻密巡樓,若發現租戶有任何「唔對路」的物品,便會出手清理,但近日仍發現大廈內有人貼出那「八個字(『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 她稱自己過往出租單位「從不帶任何政治立場」,但日後會小心「揀客」,不希望富德樓承擔「不必要的責任」。 這些獲業主「善待」、等同受該商廈業主「資助」的租戶包括哪些人? 富德樓2025 在非法「佔中」前後,富德樓租出單位予「港獨」組織「香港眾志」的前身「學民思潮」,其後又租地方予「香港眾志」。 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有人提供地方供大量黑衣暴徒更衣變裝,更借出場地供由蒙面黑衣人組成的所謂「民間記者會」舉辦記者會,一直被外界視為「獨竇」。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問到文學館會否再擴大地方,鄧小樺指他們會嘗試所有機會,不止向政府爭取,也拓展多方面的合作,並留意最近熱議的廢校再用,她同時希望關心文學、有心有力的香港人能夠相信他們,讓文學館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2014年董啓章當選書展年度作家,曾寫公開信予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當時林鄭曾口頭說「粉嶺有個地方」,但最後民政局回信說圖書館已有許多文學活動,婉拒「文學館」的要求。
富德樓: 香港最佳街頭塗鴉藝術
它本來位於富德樓 1 富德樓 樓,精選藝術和當代文化相關的中英文書籍,直到 2014 年重新整頓,搬至 14 樓更廣的空間,除了繼續主力經營書店,亦開闢了活動空間、甚至把窗邊空間變成咖啡室一角,以自助型態提供讀者咖啡與茶,創造閒適的閱讀空間。 店裡不定期舉行展覽及讀書會支持藝文創作及發展,頂樓甚至自己開墾了菜園推動綠色生活,在這裡有的不是琳瑯滿目的書籍,而是獨立書店精挑細選、別有態度的氛圍,有著教人慢下來靜靜找一本書、好好閱讀的魅力。 灣仔這個鬧市其實暗藏了一個文化綠洲,位於灣仔富德樓14樓的這間獨立書店 — 藝鵠,為推廣本地藝術與文化發展的慈善團體。
富德樓: 樓盤編號# 2565907
可惜,直到今天為止,設立文學館的倡議還沒有得到政府正面的回應,西九文化區也沒有表態。 雖然空間限制了發展,但沒有限制「香港文學生活館」的擴張,他們仍抱着正名「香港文學館」的祈願,把文學視為藝術,跨界呈現文學的本質,凝造有共同語言的社群,竭力不斷擴張文學的疆界,多方面顧及文學的整體發展環境。 每個來參觀富德樓的人,第一站都應該拜訪位於 14 樓的艺鵠書店,它是一家獨立的藝文書店,更是富德樓藝術村落的推手;紮根富德樓十多年,負責協助管理各個藝文單位的申請與進駐。
富德樓: 展覽
位於富德樓一樓的香港文學生活館在2013年進駐,是文學界多年爭取在西九設立文學館不果的另一嘗試。 2006年,原本地產味較重的西九項目推倒重來,三年後,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司徒薇提出在西九文化區增設文學館的建議,文學界不止發聲,更以公民運動的方式爭取建立文學館。 同年,作家董啓章發表〈文學是要「館」的〉,單單題目已直指實體空間的需求。 當文化及創意產發展的增長高於整體香港創業的增長,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但又嚴重受到空間影響,或許政府及有心人可以從富德樓的例子學習,如何從根源上助益香港未來長遠發展。
富德樓: 中學:灣仔區
乍眼一看,樓高14層,一梯兩伙,富德樓就是一般的住屋大廈。 艺鵠以半自助方式支持本地藝術及文化工作者發展,這裏進駐多戶,獨立書店、畫廊、手作雜物店、音樂單位、藝術工作室等等,形成本土獨有的藝文空間。 香港常被形容為文化沙漠,城市空間寸金尺土,單位租金高昂,成為創作人面對的大難題。
富德樓: 書店
今年夏天,這個空間的另一部分即將成為黑膠收藏者的新去處。 除了有專家為你搜羅的最新唱片和音樂周邊物品之外,你還能找到其他音樂人寄賣的二手唱片。 當噪音能轉化聲音藝術,一種自由藝術創造力能量便在醞釀。 20α 對香港實驗藝術的發展一向不遺餘力,除了支援本地藝術家及建立網絡,更在富德樓創造了一個專屬於噪音、自由即興、聲音藝術、俱樂部音樂、DIY 樂器及實驗電影的多功能藝術空間。 富德樓 在這裏你可以報名參加工作坊、DIY 電子合成器製作或其他跨媒體藝術體驗,也可以參與一場顛覆傳統藝術觀念的音樂會。 另類樂器在香港街頭越來越常見,假如你也曾被 handpan 禪幻的音色吸引而駐足,卻苦於缺乏進一步了解的途徑,Interzone Collective 則是你要找的地方。
富德樓: 電影
又一次被拒,可能會很氣餒,但鄧小樺的樂觀態度來自她對文學的熱情,而也斯在2013年逝世留下的遺願是「為香港文學平反」,對鄧小樺影響很深,所以,她辭工專注成立「文學生活館」及策展。 「我覺得長期做下去會令香港社會改變的」,「香港人就是如此,就像做街頭聯署吧,第一日見到你時無人會簽,要到第七八次見到才會簽」。 「我們文學人有自己的能力及希望,不管怎樣也要先做出來展示給別人看」,「香港文學生活館」現任理事會召集人鄧小樺回應在屢打空拳中仍堅持創立「香港文學生活館」的原因。
富德樓: 香港大廈搜尋
「我沒有公開接受申請,因為我熟悉文藝生態﹐便看看有沒有人有興趣進來。」發展到後期有了艺鵠書店,有興趣的人可以遞上簡單的申請,一張紙就寫寫基本介紹、負責人及未來兩三年在富德樓的發展。 不過,這個包租婆不是從周星馳的電影出來的,而是獨立影像藝術家、1a space及艺鵠創辦人、藝術發展局評審員,更曾任進念二十面體的經理、兆基創意書院的校長及藝術中心藝術管理課程的導師。 百足咁多爪的馮美華一路從油街藝術村及牛棚藝術村走來,熟悉藝術圈,所管理及經營的富德樓有一套自由、自律及自主的哲學。
富德樓: 樓盤編號# 2566136
在銅鑼灣租一個二百多呎的單位,大約需要港幣一萬五千多;而在富德樓只需要一半價錢,即可租到一個六百呎單位。 插畫家飛天豬因而受惠,成為了其中一分子,感恩富德樓扶了一把;而加入艺鵠三年的Susi,更深深體會到,比起「蝕租」,她們有幸遇上一眾好租客,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事。 右邊是工作室、左邊是Café(吧?), 中間有如雜貨攤,一個空間三種意義。 貘記主理人之一阿閃,是電視編劇、詩人、手作人,身份多重。 說這裡是雜貨店,因為有他們旅行搜羅和自家儲備的心頭好; 這裡也是展覽場,講述領養成貓故事的畫展《如果貓》正展得如火如荼; 這裡還搞過手沖咖啡工作坊、又擺過市集。 除了有簡餐,還有各式蛋糕甜食、更有拍檔阿傑自己種和醃漬的洛神花茶。
富德樓: 灣仔區
香港的文學推廣資源一直吸納在教育體制中,以一個文化藝術團體推廣藝術的方式持續推廣文學,在香港來說是困難的。 雖然文學館已成立三年,已具備不小的影響力,但藝術發展局過去三年沒有向文學館進行過任何正式諮詢,而藝發局的「一年 / 二年 / 三年資助」資助範疇也不包括文學,故文學館營運仍有不少困難。 富德樓2025 文學生活館從成立至今舉辦許多文學課程,跨界與不同藝術家合作舉辦活動,又舉行展覽演繹文學作品,甚至以藝術的態度催生作品。
富德樓: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政府亦宣布,由於今日發現一宗曾在深水埗北河街 號慶豐大廈居住的陽性檢測個案,顯示涉及變異病毒株,經評估後相關區域感染風險有機會較高。 政府自今晚7時起圍封深水埗北河街慶豐大廈進行強制檢測,受檢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要求受檢人士於明日凌晨零時前接受檢測,目標是在明早約7時完成強檢行動。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今日(24日)新增109宗確診個案,98宗為本地個案,當中69宗是居住或到過葵涌邨,現時葵涌邨累計有約210宗相關的確診或初確個案。 政府今晚連封三座大廈進行強制檢測,分別是大窩口邨富德樓、葵涌邨夏葵樓及深水埗慶豐大廈,政府目標是在明早(25日)完成強檢行動。
富德樓: 香港樓宇目錄
被列為受限區域的大窩口邨富德樓完成強制檢測行動,約1695名居民接受檢測,其中發現一宗初步陽性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政府派員到訪約685戶,當中約30戶在過程中沒人應門,政府會採取措施跟進。 新進駐富德樓的藝術單位為「一九九九制作所」,隨即帶來主題展覽「MEOW SHOW」(「貓 show」),集合 12 位本地藝術家及 1 位日本藝術家逾 20 件作品,還設一間秘密商店。
Happy Hippo 是她的個人工作室及迷你藝術空間,這裏曾舉行「冰島系列 」作品展,以及結合文學和視藝的「無何有之香」展覽,均得到不少迴響。 富德樓2025 於是,大業主提供了場地供藝術工作者或團體使用,而在藝術領域較資深的馮美華負責挑選藝術家進駐一梯兩伙的單位。 富德樓2025 深水埗慶豐大廈的強檢行動同樣今早7時完成,截至今日凌晨零時,約80名居民接受檢測,當中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派員到訪慶豐大廈約50戶,當中10戶沒人應門,政府會採取措施跟進。 葵涌邨夏葵樓強檢行動亦在今日早上7時完成,發現5宗初步確診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富德樓: 政府連封3廈強檢 包括大窩口富德樓及葵涌邨夏葵樓
而位於富德樓1樓的香港文學生活館,雖然只有500餘呎,但這小小空間一年會舉辦50場左右的大小文學活動和課程! 數目超越一間大型連鎖書店,甚至中央圖書館每年所舉辦的文學活動數量。 艺鵠於富德樓擔起統籌的角色,負責將單位轉為藝文空間。 艺鵠同時都是一間獨立書店、工作室、小食堂和小教室,還於天台菜園實驗有機種植,宣揚綠色生活。 位於14樓的艺鵠分開工作室和書室,書室右邊有一幅書櫃牆,書本琳瑯滿目,書的類型與坊間的不大一樣,鼓勵另類閱讀。
雖說在香港做藝術不是件難事,但設立個人藝術工作室並不容易,高昂的租金讓人難以負擔,創作者們只能在都市裡不停遷移尋找落腳之所。 走過十多年的富德樓 Foo Tak Building,依然有著極為獨特的指標性地位。 拜訪 nomad nomad 的時候,正值富德樓租戶更新的時期,nomad nomad 這個由兩位年輕女孩成立的藝術實驗工作室,才剛搬進富德樓不久,一切才剛成形。 今年她們正式進駐富德樓,除了希望有實體落腳點進行藝術創作外,也希望舉行展覽呈現各類型手作如自製手縫筆記本、自製剩食再造紙等,希望讓人在手作的過程間感受到另一種藝術之美。
進入富德樓後,經過一條窄長的通道,就會見到「水牌」,一層層小木架上放著各個單位的卡片,旁邊的書架就有滿滿的藝文小册子和單張。 樓宇升降機是舊式的,壁上盡是自家設計的貼紙,表達對社會、政府的看法。 十多年來,共有三四十個文藝個體戶及團體搬進富德樓,較為人熟悉的如藝術地圖及黑紙;2005至2010年更實行海外藝術家駐場計劃,每年平均接待30位個人或團體申請,讓海外藝術家以廉租作短期居住。 當愈多人出來說,富德樓的租金有多「抵」,也有愈來人會質疑:點解蝕住都要做? 但對於艺鵠來說,文化的價值從來也不可以用錢來衡量,這也是他們沒考慮過「蝕」的原因。 富德樓 富德樓2025 雖然文件上是業主和租客的關係,但Susi認為,她們跟各單位租客更像生活在一個小社區,大家就是好鄰居;一句求救,幫助立即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