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週末,不少市民喜歡相約朋友騎單車到處遊。 各位「單車友」是否有興趣嘗試在崎嶇山路、泥路,以至碎石路上「踩車」? 現時漁農自然護理署在郊野公園闢設有15條指定的越野單車徑,可供進行越野單車活動,其中3條位於南大嶼山。 休後繼續前行,不久便到達南山,原先想走村路下梅窩午膳,看看時間是下午1時多,可以坐車回東涌午膳,馬上在公廁稍稍梳洗,便等3M巴士回東涌富東邨,享用下午茶。 當日路線輕鬆,大約7公里多,用了3個多小時。
- 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南面,會加強保育元素,並計劃善用現有資源,發展休閒康樂活動。
-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 由於道路太過擠塞,我們乾脆在一塊突出路邊的平整大石上稍作休息。
- 越過東涌道,再沿鳳凰山東南坡下塘福引水道,盡覽長沙海灘、塘福、茶果洲、石鼓洲及索罟群島一帶的風光。
- 早上與友吃過早餐,9時20分在東涌東薈城集合,14人出席,步往巴士站搭大嶼山巴士3M到伯公坳,約9時45分到達。
- 南山於昔日可以說是前往南大嶼郊野公園的門檻,因此這裡的郊遊設施亦較為齊備。
南大嶼郊遊徑跨越大東山和鳳凰山,全長10.3公里,起點為南山,終點為塘福,坡度平緩,路途大多平坦易行。 走到開揚位,能飽覽各個峻嶺和大嶼南岸的風光。 從分流炮台起行,沿遠足徑經過煎魚灣、二澳舊村至大澳漁村,全程步行約需2小時。 沿途的煎魚灣及響鐘坳均有營地可供紮營,此處環境相當清幽;而二澳舊村一帶擁有大片紅樹林,可惜該處現時深受私人發展威脅,紅樹林已不復過往茂盛。 經過二澳後,可沿平坦的山徑返回大澳市鎮乘搭交通工具,有空的話可遊覽大澳的生態環境或靜待日落西山的情景。 到達狗嶺涌後,可依山路上觀景台,在此可遠眺整個分流半島沿岸的景色,包括狗嶺涌沙灘、分流東灣、大浪灣等半月形小灣,在此亦可看到分流的名字由來:分流的分水界為鹹淡水分流之處。
南大嶼郊遊徑: 終點:南山
由於道路太過擠塞,我們乾脆在一塊突出路邊的平整大石上稍作休息。 生活中已有太多競賽,在山野間還是悠閒一點較寫意。 行走數步即可見到一條清澈小溪,一路前行路況平坦,石階都只是一級起,兩級止。 大灘郊遊徑位於西貢,郊遊徑上既有林蔭山道、溪邊小徑、沙礫石道,邊走還可以邊遠眺蚺蛇尖、高流灣及塔門等地。
南大嶼郊遊徑由南山出發,依山腰而行,能飽覽大嶼山南部美景,沿途風光秀麗,綠樹林蔭。 漫步其中,巨石、溪流和瀑布亦隨處可見,流水淙淙,是夏日郊遊的好去處。 郊遊徑橫衡鳳凰山和大東山,可仰望這兩座高山,從山外看清其真貌。
南大嶼郊遊徑: 沿途特色
部份原因,得力於負責管理及推廣的漁農自然護理署。 南大嶼郊遊徑2025 而漁護署的郊野樂行網站,對於鍾愛香港郊野的市民及旅客,更是不可多得資訊寶庫。 早上與友吃過早餐,9時20分在東涌東薈城集合,14人出席,步往巴士站搭大嶼山巴士3M到伯公坳,約9時45分到達。
工程2015年年底動工,2017年10月大致完成。 政府去年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提出「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路向。 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南面,會加強保育元素,並計劃善用現有資源,發展休閒康樂活動。 南大嶼郊遊徑位於大東山山腰,整條路有林蔭,有不少巨大石景,沿途亦有條石澗,是夏日行山的不錯選擇。 隊友分組漫步,途經青龍、南龍石澗,中午12時多步至雙龍石澗大休。 南大嶼郊遊徑 由東涌乘車往南大嶼山必經的地點,位於鳳凰山及大東山之間,地塘仔郊遊徑和鳳凰徑的第二及第三段都可在這裡出發。
南大嶼郊遊徑: 夏天行山必備12件小物(按圖放大):
如有時間的話,可沿小徑觀賞座立在狗嶺涌的嶼南界碑,此紀念碑為昔日中英的邊界線所在地,建於1902年。 由此可依山徑繼續前往分流炮台,約需1 小時。 整理行裝、拍大合照後,沿大東山山腰前行,經過幾條石澗,沿途風光明媚,在夏天行走亦是不錯的選擇。 出發搭車到東涌,與友在「香港地」吃早餐,餐後搭9時15分開出的3M大嶼山巴士到伯公坳。 南大嶼郊遊徑 下車後,看看天色陰暗了不少,上涼亭整理一下,在涼亭旁木牌拍過照,沿郊遊徑起步。
- 行走數步即可見到一條清澈小溪,一路前行路況平坦,石階都只是一級起,兩級止。
- 景致之優美足以被號稱為香港最西南面的世外桃源!
- 另外,同事也考慮到如何延長徑道的使用週期及減少維修需要,例如盡量利用路面橫斜度來排水,並在適當的位置鋪設碎石改善排水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並保障越野單車徑道使用者的安全。
- 在村屋後循「鄉村古道」的指示牌,接上泥徑及古道緩緩上升至南山營地,即鳳凰徑第二段的起點。
- 南大嶼郊遊徑遊走於南大嶼郊野公園,全長約十公里。
此為遊記 – 南大嶼郊遊徑 (塘福 – 南山) 南大嶼郊遊徑2025 的 節錄,將南大嶼郊遊徑難度較高及景色較遜色的塘福至伯公坳一段略去,將行程由13公里縮短至7.5公里, 相信對一般郊遊人士會更加吸引。 另外,同事也考慮到如何延長徑道的使用週期及減少維修需要,例如盡量利用路面橫斜度來排水,並在適當的位置鋪設碎石改善排水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並保障越野單車徑道使用者的安全。 訓練場亦特別闢設不同技術特點徑道,如急彎、跳台、碎石坡道、之形路線、小山丘跑道等,加強單車徑的趣味。 在參觀當日即場示範、來自新加坡的國際越野單車協會路徑專家林暉明說,單車徑一般是因應環境,設計出不同挑戰程度及特色的路徑,在建造期間,設計團隊是一邊嘗試,一邊開闢不同的徑道。 第二期工程的焦點,是在荔枝園村附近新增一個佔地約4.5公頃,屬亞洲地區最大型之一的越野單車訓練場,並擴展梅窩及芝麻灣路段多條徑道,形成一個循環網絡。
南大嶼郊遊徑: 大灘郊遊徑 路線攻略
在梅窩碼頭下船後右轉,依照「南山古道」指示牌行走,在銀石街右轉,再左走至第二道橋,左轉過橋走至馬路盡頭的迴旋處,再左走鄉村水泥徑。 南大嶼郊遊徑2025 在村屋後循「鄉村古道」的指示牌,接上泥徑及古道緩緩上升至南山營地,即鳳凰徑第二段的起點。 此後分別上走及下降一小段,接左方的南大嶼郊遊徑上升,自此循山腹徑一直走至伯公坳。 啟用後,場內除提供初學者訓練,亦設有用作比賽而達到國際標準的越野單車徑道,有助培育更多本地車手,推動香港越野單車運動發展。 土木工程拓展署正分階段進行南大嶼山越野單車徑網絡改善和擴展工程。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劉曉欣指,第一期工程主要是改善現有貝澳至狗嶺涌以及芝麻灣的路段,讓其更安全及適合越野單車行走,並控制水土流失。
南大嶼郊遊徑: 南大嶼郊遊徑 (伯公坳 – 南山)
南山於昔日可以說是前往南大嶼郊野公園的門檻,因此這裡的郊遊設施亦較為齊備。 這條短短的南山樹木研習徑,便是一個很好的熱身和起步點。 由梅窩開出的所有巴士,在沿著嶼南道慢慢往上爬升後不久,轉過一兩個彎後,很容易便看到右手邊的涼亭、洗手間和刻有南大嶼郊野公園的石牌,這裡便是南山樹木研習徑的所在之地。 例如春天像火焰般盛開的鳳凰木、海邊常見的血桐,以及其他有不同藥用價值的樹木,例如油甘子、鴨腳木、八角楓等。 行至尾段,可續往前到南大嶼郊遊徑或登上鳳凰徑第二段。 是全香港最大的郊野公園,於1978年成立,總面積約有56平方公里,包括鳳凰山、芝麻灣半島、大東山南面、分流、靈會山、石壁、南山等…
南大嶼郊遊徑: 南大嶼
橫過東涌道,上走數步至大東山下的涼亭,續走右側的郊遊徑(左側山徑通往大東山)。 沿著大東山的山腹徑一直行走至南山營地完成旅程。 南大嶼郊遊徑2025 在建造期間,原本為單車人士集合的地點,亦因在工地發現香港獨有的勞氏小樹蛙而特別修改設計,遷移至遠離樹蛙的位置。 南大嶼郊野公園設有鳳凰徑、昂坪奇趣徑、郊遊徑、越野單車徑、樹徑等行山郊遊徑。 在狗嶺涌、大浪灣及籮箕灣沿岸一帶更有三個營地可供遊人紮營露宿。 南大嶼郊遊徑遊走於南大嶼郊野公園,全長約十公里。
南大嶼郊遊徑: 露營地點推薦 9. 大嶼山:昂坪營地
石壁水塘屬郊野公園範圍內,於六十年代建成,為當年全港水塘總容量之一半(達2500萬立方米)。 由於水塘四圍興建長達15公里的引水道,因此水塘的集水區相當廣闊,附近山坡的溪水均經引水道匯集流入水塘。 南大嶼郊遊徑 由水塘起依引水道可行至狗嶺涌,步行約需1.5小時。 南大嶼郊遊徑2025 這路線先走經古意盎然的鄉村古道,再接平緩的南大嶼郊遊徑,居高漫覽大東山南坡一片蓊鬱的廣闊林地,以及貝澳一帶的嶼南海岸;末段的地塘仔郊遊徑較安靜,提供了別個角度觀賞大東山。 由大灘海灘慢行大約2小時,就可以到達著名的西貢灣仔(南風灣)。
南大嶼郊遊徑: 路線圖
在涼亭對面的行人路右轉,在左方的昔日車道一直下走,再左轉接地塘仔郊遊徑。 幾度輕升微降後走至地塘仔,自此棄郊遊徑右轉(左方上走可往昂坪)踏上水泥徑急降至石門甲。 及後循停車場後方的村徑,過橋沿東涌道行走,再橫過橋至逸東邨畢。 今午(20日)近12時,一名中年男子與約40名山友結伴沿南大嶼郊遊徑行山,期間疑意外失足,墮落一個約30米深的懸崖,同行友人見狀慌忙報案求助。 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直升機救援,尋獲該名年約60歲的事主後將其吊起,送往東區醫院搶救。 南大嶼郊遊徑 一連三個星期都遇上大型越野跑賽事,實在是太過巧合。
南大嶼郊遊徑: 南大嶼山越野單車徑
再轉向東南,行10分鐘石屎路左右,便會到達今次旅程的目的地:灣仔南營地。 灣仔南營地風景優美,環境清幽,且設施非常充足,有齊洗手間、浴室及燒烤場。 經過海濱營地及鹹淡水湖後,可沿長長的分流沙灘步行至分流角的炮台。 分流炮台座落在分流東灣南面的山崗上,經長年累月日久失修,本來已破爛不堪,後來被法定為受保護古跡,經修葺後仍可看到遺留的砲台外牆的歷史痕跡。 炮台於清朝1729年興建,目的是要打擊數百年來在珠江一帶活躍的海盜,以鞏固華南沿岸的勢力,因此甚具歷史價值;炮台附近有告示板闡述有關此炮台的歷史事跡。 香港郊野蜚聲國際,不少山徑、景觀令海內人士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