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脫皮時,切勿用手撕剝、抓癢,可用1%的冰片滑石粉撒於患處。 此外還應保持放射野標記的清晰、切不能私自塗改,否則將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頸部腫塊的細針穿刺:用7號或9號針頭接於10m1注射器上,局部皮膚消毒後,選擇穿刺點沿腫瘤長軸方向進針抽吸注射器,並使針頭在腫塊內往返活動2~3次,取出後將抽吸物做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 3、顱神經損害症状:由於鼻咽癌向周圍浸潤,任何一支腦神經受壓迫均會出現相應的症状和體征。
具體操作方法是:在鼻咽沖洗器內裝入100ml沖洗液,右手持鼻咽沖洗器,由兩側鼻腔交替緩緩注入沖洗液,然後由口腔吐出。 沖洗後切不可用力擤鼻滋,以防鼻咽腔內壓增大,繼發其它部位感染。 放療一開始,即行鼻腔沖洗,每日3次,晨起放療前、睡前各1次,先用溫開水沖洗,再用淡鹽水沖洗,以清除鼻咽腔粘膜表面的分泌物,減輕放療反應,增加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度。 部份鼻咽癌帶有高於正常水平的「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研究顯示這種因子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鼻腔淋巴癌: 鼻塞腫痛治不好 切片…淋巴癌
鼻咽癌發生之原因乃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有三項,即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 (小時候多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工作環境之空氣污染及久而多的吸菸者)。 鼻咽癌之常見症狀可略分為六項:頸部腫塊、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一邊之鼻塞或鼻涕增多、頭痛和臉麻或遠看東西糢糊。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鼻腔淋巴癌2025 鼻腔淋巴癌2025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患者的頭頸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後或會出現各種短期及長遠的後遺症。
皮膚乾燥,沒有流水時,醫生會建議你用冰片滑石粉外塗局部,減輕皮膚搔癢、變紅的症状。 如皮膚已發炎,護士會幫你清洗乾淨膿液,塗上一些潰瘍粉以加速癒合。 醫生也會開一些藥給你塗患部的皮膚,如維斯克、康復新等。 但無論你塗何種藥物,在進行放療前必須先抹掉,才可行放療,以免影響療效。 (七)鼻咽側位片顱底片及CT檢查 :每例患者均應常規作鼻咽側位照片和顱底照片,疑及鼻旁竇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應同時作相應的攝片檢查。
鼻腔淋巴癌: 身體慢性發炎,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劉博仁醫師:5招助改善
4、由于嗅神经母细胞瘤系恶性肿瘤,肿瘤周围骨质往往呈破骨性改变,如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眶内侧纸板而累及眼眶。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嗅神经上皮、连接鼻腔顶部及筛板的一种恶性肿瘤,该肿瘤占鼻腔内肿瘤的1~5%。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该病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1~20岁和51~60岁。 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上颌窦和筛窦蔓延,可侵犯临近的骨质,向鼻腔前部及鼻前庭生长少见,一般不浸润鼻翼及邻近的皮肤。 CT薄层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判定病变大小,范围,从而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对疑有后鼻孔息肉者,CT应寻找根蒂。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呈膨胀性生长,并伴有周围骨质的吸收。
- 體外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 74 Gy,每天1.8 ~ 2.0 Gy,治療7至8週。
- 也有報導說,食用鹹魚及腌制食物是中國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與食鹹魚的年齡、食用的期限額度及烹調方法也有關。
-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 而鼻咽內視鏡是一種特殊的光學儀器,直接由前鼻孔放入,經過鼻腔直接檢視鼻咽部。
- 病因與種族易感性(黃種人較白種人患病多)、遺傳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關,鼻咽癌惡性程度較高,早期即可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
有條件的單位應作CT掃描,了解局部擴展情況,特別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間隙的浸潤範圍,這對於確定臨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療方案都極為重要。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鼻腔淋巴癌: 治療
若身體虛弱的人士,也可請教中醫,以調養體內的陰陽平衡。 化學療法(簡稱「化療)化學療法是利用抗癌藥物殺死癌細胞,發揮其作用的方法,是擾亂癌細胞的繁殖。 化學藥物經血管流入全身,很多時候都要用化療配合治療。 鼻咽部的血管豐富,有些鼻咽部腫瘤生長到一定的時候引起潰瘍,以及放射線引起的局部粘膜組織損傷,觸之極易出血。 所以不要捏鼻、挖鼻和用力擤鼻滋,少量出血時,可在鼻上部放置冰袋或自行用1%呋喃西林麻黃素滴鼻;大出血時,立即平臣頭偏向一側,用手指壓住頸外動脈止血,並迅速通知醫護人員。
鼻腔淋巴癌: 鼻咽癌成因
唯一的辦法是提高警覺,多注意自己五官功能的變化,一旦上述的症狀兩三週未消失或反覆發作就應盡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診查。 鼻腔淋巴癌2025 它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除了前面所說的種族、地區及性別因素外,遺傳因子也可能相關,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遠高於一般人。 而環境因子如鹽漬或煙燻的食物、燒香或抽菸等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香港的研究指出他們過去在嬰兒斷奶吃的鹹魚,其製作過程中因未掏出內臟,以致容易衍生致癌性的亞硝酸鹽化合物有關。
鼻腔淋巴癌: 淋巴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肿瘤侵犯粘膜下层可由咽周浅层组织向咽旁深层组织侵犯,引起局部肿胀、肿物形成,肿块尚可向含气鼻咽腔突出,造成正常解剖变形,因而鼻咽腔狭窄、移位,甚至消失。 左侧上颌窦区可见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病变突破骨质向后突入左侧翼腭窝,向前累及颜面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向内侵犯左侧鼻腔。 鼻腔肿瘤,根据肿瘤性质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所有的鼻腔肿瘤,都会出现有肿瘤一侧进行性鼻塞现象。 如是鼻腔血管瘤,早期就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鼻出血,出血量不等;而其它的良性肿瘤大多情况下早…
鼻腔淋巴癌: 抗癌真心話
標靶藥物在鼻咽癌治療中的確切作用仍在研究中,當癌細胞擴散、復發或患者接受化療後腫瘤仍繼續生長,醫生便會考慮將標靶藥與放射治療或化療一同使用。 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二期病人存活率則尚待研究。 對於早期鼻咽癌,除了體外放射治療再加上鼻咽腔內近接治療,是否增加局部控制率仍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鼻咽切片通常採用局部麻醉方式,經由鼻部夾下懷疑的組織送病理檢查,如腫瘤很小或位置特殊時,最好在鼻咽內視鏡監視下操作,必要時需要重複切片才能得到診斷。 鼻咽切片是診斷鼻咽癌必要之檢查,通常不太疼痛或出血,也不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或轉移。
鼻腔淋巴癌: 淋巴肿瘤能治愈吗
臨床觀察發現,隨著頸淋巴結腫大,遠處轉移機會亦明顯增加,遠處轉移率為4.8%~27%,屍檢則發現高達76%。 骨轉移多表現為骨部疼痛等,肺轉移表現呼吸困難、咯血等,肝轉移為肝區疼痛、黃疸等。 鼻咽癌患者放療後的5年生存率約為50%左右,影響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為癌瘤的複發和轉移。 近年來研究表明,鼻咽癌放療後5年累積複發率為25%,其轉移率為22%,如何減少患者的複發率和轉移率,從而減少患者的病死率,是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故康復治療顯得更為迫切和需要。 2、眼部症状:若腫瘤侵犯眼眶或眼球相關的神經,可出現視力障礙甚至失明,視野缺損,復視,眼球突出及活動受限,神經麻痹性角膜炎等。
鼻腔淋巴癌: 淋巴癌種類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鼻腔淋巴癌: 鼻咽癌的診斷
病变一般发生在鼻腔前部,骨质破坏不明显,病变范围较大时易累及鼻翼及周围皮肤组织,常有坏死。 鼻腔淋巴癌 本病影像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侵袭性和破坏性肿块,T1WI呈低至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CT平扫呈等密度,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CT或MRI能够提供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帮助临床决定治疗的方法和术式的选择。 CT虽然对显示骨质的侵蚀范围比较好,但MRI对显示软组织的受侵情况明显优越于CT,能够区分肿瘤和阻塞后改变。 鼻腔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少见的肿瘤,大部分为上皮起源的鼻腔癌,由多到少依次为腺癌、淋巴瘤、肉瘤、恶性黑色素瘤。
鼻腔淋巴癌: 鼻咽癌的發生原因
双侧鼻翼可见明显肿胀,左侧眼球可见明显受压变扁。 鼻腔淋巴癌2025 血管纤维瘤常位于后鼻孔区,发生鼻腔内及鼻窦少见,增强扫描鼻息肉无明显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而纤维血管瘤则呈明显均一的强化。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可分为硬型和软型,硬型肿瘤较局限,多发生在鼻腔前部,主要为鳞状细胞,又称外生型;软型肿瘤较大,呈弥漫性生长,外形呈乳头状,主要为移型细胞和柱状细胞,又称内翻型。 内翻型肿瘤具有向粘膜下浸润性生长、高复发率、容易恶变等特征。
鼻腔淋巴癌: 鼻咽癌
胞漿中等,淡染至透亮,核分裂像易見,即使在小細胞為主的病例也是如此。 鼻腔淋巴癌2025 免疫組化:淋巴瘤細胞呈CD2和CD3和自然殺傷標誌物CD56表型。 可見T細胞受體基因克隆重排和EBV基因組克隆整合。
纤维血管瘤纤维成分较多或伴有坏死时CT表现为低密度,易与鼻息肉混淆。 鼻腔淋巴癌2025 但鼻咽纤维血管瘤在低密度的病灶外仍可见一圈增强极明显的高密度影,而且临床上均有明显的出血史,可与鼻息肉鉴别。 好发于40~50岁,好发部位为咽隐窝,早期即向深层浸润生长,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强化不如鼻咽纤维血管瘤明显。 鼻腔淋巴癌2025 3.肿块呈膨胀性生长,有向着自然孔道与裂隙扩展的趋向,肿瘤可压迫侵蚀周围骨质使之变薄及骨质破坏;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過去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部位以鼻咽或頸部復發為主,然而現代化放射治療併用化學治療已能明顯改善鼻咽腫瘤及頸部淋巴轉移的控制率,因此遠處器官轉移反而成為治療失敗最主要的部位。 而不論是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有八成於治療後三年內發生,因此,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若為局部復發則仍可接受內視鏡手術或再次放射治療,仍有半數以上患者獲得根治的機會。 放射療法是利用高能射線來治療癌症,在治療癌細胞的同時,盡量減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