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在我國普遍栽培,分布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 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菌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
- 天麻,今京東、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
- 以頭痛來說,川芎茶調散比較常用於治療陽明經病變所引起的前額頭痛,而葛根湯則比較適用於外邪侵犯太陽經所引起的後頸部肌肉僵硬,且葛根湯也同時是發汗劑,與川芎茶調散清熱止痛的效果稍有差異。
- 亦可用香油、味精、精鹽配製成調味盤,每人盤,蘸食或飲湯。
- 至如鳶尾、牛膝之類,皆謂莖葉有所似,用則用根耳,何足疑哉。
做法:天麻洗淨砸碎,五花豬肉入熱水鍋中煮片刻,撈出抹上蜂蜜入熱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撈出放涼切片,碼於盤中。 川冬菜洗淨切碎,入砂鍋,鹽、蔥、姜、味精、醬油、料酒及肉湯煸炒,澆在肉片上,撒上天麻、鹽、胡椒粉,入蒸鍋蒸30分鐘即可膳食。 原料:活鯉魚一條,去皮鮮天麻100克,茯苓10克,川芍、薑末各6克,醬油、麻油各10毫升,黃酒15毫升,白糖20克,蔥9克,精鹽、味精、胡椒粉各3克,水澱粉、鮮湯各適量。 天麻為多年生共生植物,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 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後,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
天麻川芎: 雞骨草湯水建議 : 功效、營養價值及適合人士
商陸根外形與天麻相似,但其毒性較大,誤食會有生命危險。 天麻的藥用部分是地下塊莖,呈長橢圓形、略扁、稍皺縮略彎曲,一端有紅色或棕色的殘留莖,另一端有圓臍狀的根痕,通常每塊長6~10厘米,直徑2~5厘米。 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多縱皺、質堅硬,外觀及紋路類似西洋參。
天麻與他藥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 天麻川芎2025 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潤透,待軟化後切成薄片,晾乾或晒乾研末,用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本草衍義》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的記述。 古今醫家很少單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據不同病證組方用藥。 如: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鉤藤飲、天麻丸等。 臨床證明,單獨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確定。
天麻川芎: 天麻川芎白芷鱼头汤菜品特色
一般頭痛常選天麻配合川芎、蔓荊子同用;肝陽上亢,表現血壓高,頭痛眩暈,常配石決明、鈎藤、牛膝;風痰上擾,表現眩暈眼黑,步態不穩,類似耳源性眩暈(美尼爾氏病),常配合半夏、白朮、茯苓。 《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高血壓、眩暈、頭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 一些名醫把天麻的作用歸結為「三抗、三鎮、一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濕,鎮靜、鎮痙、鎮痛,補虛。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 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 天麻川芎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 天麻川芎 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
天麻川芎: 頭痛治療方法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劑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潛伏期是1~6小時。 天麻川芎 天麻含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維生素A 類物質、苷、結晶性中性物質、微量生物鹼、黏液質等。 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含量約為0 .025%。 現已能人工合成天麻素(天麻苷)、天麻苷元及其類似物。 近證明天麻多糖也是天麻的有效成分之一。 冬至以後莖枯時採挖者稱「冬麻」,體重飽滿質佳;立夏以前植株出芽時採挖者稱「春麻」,體松皮多皺縮者質次。
- 又取其体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条达血脉,诸风热滞于关节者,此能疏畅。
- 若再鉴别不开,就需要请专家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了。
- 對于這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魚頭湯,
- 1.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盘内;将川芎、茯苓切成片,用二次淘米水浸泡数小时,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淘米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天麻切成薄片待用。
《夢溪筆談》:赤箭,即今之天麻也。 後人既誤出天麻一條,遂指赤箭別為一物;既無此物,不得已又取天麻苗為之,滋為不然。 《本草》明稱’采根陰乾’,安得以苗為之? 草藥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為第一,此養生上藥。 世人惑於天麻之說,遂止用之治風,良可惜哉。 或以為其莖如箭,既言赤箭,疑當用莖,此尤不然。
天麻川芎: 川芎功效補血治頭痛,3分鐘搞懂吃法禁忌(含川芎茶調散用法)
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含量约为0 .025%。 现已能人工合成天麻素(天麻苷)、天麻苷元及其类似物。 近证明天麻多糖也是天麻的有效成分之一。 冬至以后茎枯时采挖者称“冬麻”,体重饱满质佳;立夏以前植株出芽时采挖者称“春麻”,体松皮多皱缩者质次。
天麻川芎: 中藥材
《本草衍义》: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 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患面风,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风活络药,研末酒调,热熨患部;光绪头痛眩晕,也常用天麻配伍相关药物煎水洗头。 在现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天麻川芎2025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止血。
天麻川芎: 川芎天麻茶
慢性盆腔炎患者發生經行頭痛,可按本病論治。 天麻,在中醫來說,是止頭暈聖藥,亦是補益強身之良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說:「補益上藥,天麻第一,世入只用之治風,良可惜也。」近年在日本有人研究發現,天麻治療老年性痴呆,頗有療效。 中醫有怪病多痰之說,但此處所指的痰,非指肺部的痰,而是泛指體內由水濕積而成,阻塞經絡的阻礙物。 如屬這類的痰涎,阻塞腦竅,導致老年痴呆病者,個人經驗可用天麻、半夏、陳皮、製半夏、茯苓、甘草、荷葉、蒼朮、荷葉、石菖蒲、龜板,作為基本方,按辨證而治之,療效滿意。
天麻川芎: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挖得后,除去地上茎及菌丝,擦去外皮,洗净煮透或蒸熟,压平,60℃以下烘干或晒干。 防治方法:上述两种病害用灯光诱杀成虫,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 025千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麦麸5千克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或畦面诱杀。 3、田间管理:天麻裁后要精心管理,严禁人畜踩踏。 越冬前要加厚覆土,并加盖树叶防冻;6~8月高温期,应搭棚或间作高秆作物遮荫,雨季到来之前,清理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以防块茎腐烂。 春、秋季节,应接受必要的目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天麻川芎: 天麻川芎牛蒡雞/吹冷氣害頭痛!2藥膳入菜減輕頭痛、改善循環 加1食材煮湯高纖又清甜
適用於生髮護髮,此適用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頭痛、目眩肢麻、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症的輔助食療。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症(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一如常人)。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風4.5克,葛根4.5克,金銀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5.使用單味天麻或天麻製劑時,如出現頭暈、胸悶氣促、噁心嘔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膚瘙癢等時,應立即停藥,症状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天麻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⑵種子繁殖:選擇重100克以上的箭麻,按上法隨采隨栽,抽薹時要防止陽光照射,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
天麻川芎: (一)川芎 中藥介紹
阿魏酸鈉可明顯降低補體溶血,抑制補體3b(C36)與紅細胞膜的結合。 天麻川芎 川芎秦對以平陽黴素氣管內給藥製備的小鼠肺纖維化發生有抑製作用。 川芎中所含的阿魏酸與中性成分(?-Lactone)對平滑肌有抗痙作用。 川芎生物鹼,阿魏酸及川芎內酯都有解痙作用,而稿本內酯則是解痙的主要成分。 Iv稿本內酯還能明顯解除乙酰膽鹼、組胺以及氯化鋇引起的氣管平滑肌痙攣收縮。
天麻川芎: 天麻川芎白芷魚頭湯
《中国药典》:具平肝熄风、祛风定惊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耳源性眩晕。 原料:去皮鲜天麻200克,猪排骨750克,猪肉500克,薏苡仁、草果、莲子、猪板油各50克,菜花250克,小白菜、平菇、花生油各100克,冰糖20克,姜末35克,料酒30克,猪肉汤3000毫升。 功效: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补血、祛风活络等功效;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山鸡性味甘温,具有滋养气血、强筋健骨等功效.
天麻川芎: 天麻
③主治:以天麻祛风止痛,杜仲强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筋脉拘挛。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 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