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颱風溫黛襲港時,造成百多人死亡,麗的映聲舉辦籌款晚會,為災民義唱,這可說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次大型籌款義演,當年紅伶新馬師曾亦有參與,日後更獲「慈善伶王」美譽。 D100網絡電台創辦人鄭經翰表示,90年代初亞視新聞部質素不遜於無綫,「粒粒皆星,好似六君子盧永雄咁」。 亞視六君子事件2025 在德勤物色新買家接手王征、黃炳均一方股份之際,亞視先後出售數以千計小時的電影、電視劇庫存,欠薪和拖欠政府執照費問題暫獲緩解。 在此之間傳出黃炳坤以私人名義向亞視員工貸款,引起工會人士批評為何有錢貸款,無錢發薪。 由於亞視在通訊局2013年的調查報告中被指令解除盛品儒職務,雷競斌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同年入主新聞部,多名新聞部高管與資深編輯先後辭職。
亞洲電視總部現址新界大埔工業邨大盛街25-37號,該大樓原為電子廠,及後曾改建為東方報業集團的舊總部,於2006年以2億港元向東方報業集團購入,經裝修後於2007年進駐上址。 較以前位於廣播道81號的亞洲電視大廈面積大4倍,可製作更大型的錄影節目及提供足夠的地方裝設數碼廣播,其中一間錄影廠更是全亞洲商營電視台中最大(8號錄影廠),取代電視廣播城「1號錄影廠」的地位。 但新大樓外觀與以前亞洲電視所公布 “新廣播大樓外觀預覽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亞視六君子事件 不同。 位於西貢蠔涌的錄影廠的部門亦已遷入,但現廠房並無任何製作電視劇集用的室外廠景。 2017年10月,媒體傳出亞視將以OTT平台形式繼續廣播。
亞視六君子事件: 中國遊客的「回歸」能否為全球商家帶來新生機?
「當年,中國很多人看這場賽事的,聽講鄧小平好鬼鍾意睇。最近,我遇到個朋友,四川人,也在電視界的。他對1984年這場女排賽事很有印象。話說他們所有學生,去到操場看電視,中間停了幾分鐘,以為衞星壞了。我向他解釋原因。」又有一場賽事,播放的過程也很迂迴曲折。 對於亞視即將成為歷史,她感到難過,更加關心的是員工前途及欠薪問題。 人稱「肥仔賢」的亞視藝人劉錫賢,服務亞視28年之久,跟過七個老闆,算是最長情的一位。 談及難忘經歷,他指難以盡訴,又讚林百欣雖然自己比較節儉,卻很愛員工。 又記得如當年做《百萬富翁》副主持,當年的亞視老闆還和他們坐樓梯,但現在的老闆卻不是盡心做好電視。
今日還在《有線》新聞部工作的人,很多人不只是為了一個飯碗。 亞視六君子事件 亞視六君子事件 一位被炒了的攝影記者,今天離開立法會的工作崗位,還按下了攝影機的直播按鈕,好像在鐵達尼號上的樂手,還堅持拉着小提琴,即使知道船正在下沉,自己會葬身大海。 回到公司,他還拿着手機自拍,「今天我被炒了,還有很多美女記者送行。」他笑着離開,眾美女卻掉着眼淚送他。 亞視六君子事件2025 看過試片之後三天,即上週五,張正甫忽然向李玉蓮表示,公司已決定不想播放該片。 亞視六君子事件 不要讓謊言無止境的延續,揭示「六四真相」不再讓另有用心的政客不斷抹黑、不斷扭曲歷史、借著謊言煽動年青下一代,仇恨國家、自毀前程,讓香港、讓全世界人知道真相的來龍去脈。
亞視六君子事件: 亞洲電視
2月3日,美国国防部通报第二个气球正位于拉丁美洲空域。 美军于2月4日下午在南卡罗来纳州临近海域上空击毁首個气球,并打捞檢測。 美方稍後聲明此類氣球並不僅限於美洲大陸,而是有組織地散佈于全球五大洲,涵括東南亞、遠東及歐洲。
- 2017年10月,媒體傳出亞視將以OTT平台形式繼續廣播。
- 當地時間下午2点39分在南卡羅萊納州瑟夫赛德海滩臨近海域,由美國空軍一架F-22猛禽戰鬥機從58,000英尺的高度,發射一枚AIM-9X響尾蛇飛彈,擊落當時位處65,000英尺的氣球。
- 這是亞視新聞部最光輝的年代,亞視員工對新聞獨立編採的堅持,得到同行及港人認同。
- 1965年「麗的映聲」為配合中文台的發展增添辦事處,辦事處位於窩打老道冠華園大廈,佔地二萬平方呎,開幕日邀請到吳楚帆、張瑛、胡楓、丁皓、方心等五位紅星剪綵。
- 1968年11月6日,麗的映聲為配合發展在廣播道81號建立的廣播大廈落成,並邀請當時署理港督祈濟時爵士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簡悅強爵士分別主持開幕典禮及致詞。
- 2011年10月12日,中國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的一間公司Norwares Overseas Inc,入稟高等法院申請亞視清盤,原因是2009年蔡衍明曾向亞視付款2300萬元,惟亞視卻未有向他發行可換股債券。
- 1991年,亞視率先開創《晨早新聞》,在清早向觀眾提供即時新聞;《晨早新聞》開播不久,其他電視台亦隨即仿傚。
- 今時今日,不做傳媒不當名嘴,其實也不愁出路的,只要你甘願當個傍友、擦鞋仔。
自從邱德根收購亞視一半股權以來,與原有澳洲財團在經營上一直存有分歧,以致公司行政出現混亂,在1983年12月李兆熊、徐小明等監製集體辭職事件中更見明顯。 直到1984年1月12日,邱德根再斥資5000萬港元,從澳洲財團手上購得餘下股權,雙方當日下午四點簽署文件作實,即日生效。 從此,邱德根全權擁有亞洲電視,而兩方財團互相對峙的局面已告結束。 邱德根時代的亞視期間以節儉為名,甚至有指是刻薄:例如古裝劇集不論唐宋元明,服飾都是一樣;也指當年亞視員工一日只能取用四格廁紙,新年利是則是遠東銀行代用券等。
亞視六君子事件: 氣球風波:美國稱中國氣球可收集情報
陪伴港人走過近60年,見證時代變遷的亞洲電視,近年數度易主之下,廣播事業千瘡百孔,今天即將油盡燈枯。 亞視六君子事件 回首80年代,亞視也曾有過光輝時刻,亞視廣播道總部經歷大火、「亞視六君子」一幕幕深刻事件,展現了亞視新聞人員的堅持。 經營有線電視的有線寬頻今日(1日)裁員百人,新聞部「大地震」,約40人今早突接獲「大信封」,其中《新聞刺針》全體記者被裁。 事件觸發各部組不滿,有主管遞信以示不滿,其後中國組更決定集體總辭,到晚上港聞組5名主管及11名記者亦相繼請辭,有傳餘下5名記者中再有人也決意離開。 外間亦對事件感震驚,不少用戶力撐新聞部,紛紛揚言「cut有線」抗議。 在事件披露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呼籲雙方保持冷靜,并稱已對“具體事件展開調查”;后于2月3日發表聲明此飞行物为无人飞艇,确认来自中国,属民用性质,用于气象等科研目的。
亞視六君子事件: 頻道—
他感覺當年的亞視「比較溫情」,因為公司規模較無線小,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反而加深,予人以溫暖感覺。 【大紀元2016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梁珍、王文君香港報導)今晚(4月1日)11時59分,59年歷史的香港亞洲電視便畫上休止符。 亞視帶給人們的是幾代人共同的集體回憶,面對此時熄機,一眾亞視舊人百感交集。 亞洲電視24小時新聞財經頻道,將會轉播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每天晚上六時半的《新闻报道》節目。
亞視六君子事件: 中国高空气球事件
1994年,香港亞洲電視台購買了西班牙攝製隊在現場拍攝的六四清場片段,並製做了一個六四特輯。 1994年,香港亞洲電視台 購買了西班牙攝製隊在現場拍攝的六四清場片段,並製做了一個六四特輯。 其後雖然這段錄像以一個特輯形式播出,更惹起爭議,引發六位資深新聞工作者集體請辭,人稱亞視六君子事件。 記者集體請辭過往亦曾發生,曾有新聞工作者不滿高層干預編採自由及運作,集體聯署或辭職明志,當中最轟動的是1994年六四事件5周年時,亞洲電視高層插手新聞部,勒令禁播從未在港曝光的六四片段特輯,6名新聞部高層力爭不果,最終辭職抗議,人稱「亞視六君子」事件。 必須指出,於某一角度而言,羅森索的做法是不是最完美可以討論,當然在服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朋友眼中這是西方新聞學的內容,不過,從解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對「中立客觀」的激辯以及由此伸延出來對節目主持人或新聞記者的種種看法,相信有助真相真理愈辯愈明。
亞視六君子事件: 4 事件
1993年,因亞視及無綫同時擁有台灣華視電視劇《包青天》之香港版權,兩台曾幾乎一度於同一晚同一時段播出同一集《包青天》內容,當晚本港台未事先知會觀眾即改播另一單元之《包青天》連續劇。 之後還引起兩台爭奪《包青天》劇中藝員開拍《新包青天》和《碧血青天楊家將》等。 當時傳媒把事件稱為「雙包案」,出自《包青天》其中一個單元的名稱。 1987年2月2日,亞洲電視為配合節目改革而更改頻道名稱,中文台易名「黃金台」,英文台易名「鑽石台」,並以「黃金鑽石耀香港、亞洲電視顯光芒」作為宣傳口號。 邱德根年代是亞視少見有盈餘的時期,電視管理人員徐小明曾表示,經歷多個亞視朝代,邱德根難得只管行政、不干預製作、不加入自己人,且願意培育人才。
亞視六君子事件: 中國新聞
第一篇報導一度被撤掉,經多處修改後於下午再度發布,標題改成「英引中國國務院人員情報 27軍掃射 學生、士兵皆中槍」,當天晚間並二度大幅修改內容,刻意淡化屠殺情節與死傷人數。 香港記協表示,再度發布是新聞部極力爭取的結果;記協並附上修改前後版本,讓公眾參考。 亞視六君子事件2025 1994年,香港有亞視六君子,他們分別是潘褔炎、呂雲生、盧永雄、劉國華、徐佩瑩及李玉蓮,不滿管理層插手抽起播放一部關於八九民運的紀錄片,導致新聞部的 … 兩份全職的記者工作,做了十二年,直至九四年初升任亞視採訪主任,無法再兼顧星島的工作。 但同年五月便發生了「亞視六君子事件」,離開了亞視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