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上水去沙田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本線最初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由上水開往荃灣碼頭,但在高乘客需求下不斷增加班次,並再增加至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來回程服務及先後加停城門隧道轉車站。 在市民及區議員爭取下,九巴於1998年11月1日把278P提升為全日服務,路線編號改為278X,成為北區唯一直接往返城門隧道和荃灣的全日專營巴士路線,最終令到城門隧道巴士空調化計劃全面上馬,在2000年9月開始實行。 而且大埔公路一帶居民多數為「有車階級」,較少乘搭巴士,乘客主要是流水客。 278X線前身為九巴的一條晨早路線278P,於1996年3月15日起配合九巴城門隧道路線空調化計劃而開辦。
上水去沙田: 香港好去處:發掘新界好玩小區
不過九巴於2013年9月4日發出的新聞稿中,宣佈暫緩實施,以便於2013年9月10日的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中討論有關建議,而沙田區議會在該次會議中,亦表示反對合併後的N73不再服務沙田區。 同年11月九巴及運輸署提出本路線的再修訂方案,接納沙田區議會的建議,合併後的N73線以沙田市中心為總站,但因建議的班次比合併前為疏落(30分鐘一班),北區區議會在11月11日以班次疏落為理由,反對有關方案,並交予交運會屬下巴士路線工作小組跟進。 經過沙田、大埔及北區區議會與九巴及運輸署多輪角力,最終N73線的最後修訂方案於2014年1月18日晚上起實施並投入服務,往返落馬洲至沙田市中心,取代本路線及N76線,成為2013年「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中最後一組實施的路線改動。
目前本路線仍值得「自豪」的是,分站數目總和達到129個,是全港巴士路線分站第三多的路線〔第一是城巴698R及九巴53(141個)〕,不過這並非一項好的紀錄,因為分站多等於停站多,凸顯本路線的迂迴車程。 % 因應大老山公路交通情況,車長駛至上址後可繞經石門交匯處、大老山公路及小瀝源路,然後經巴士專綫返回大老山公路,以避開交通擠塞。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2020年:平日上午7時至10時往奧運站方向的載客率約為40%,而華明總站、欣盛苑及牽晴間三站佔北區總客量約35%。 本線現時用車包括4輛富豪B9TL(2輛12米AVBWU及2輛12.8米3AVBWU)及22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17輛12米ATENU、3輛12.8米3ATENU及4輛12.8米E6X)雙層巴士,合共28輛巴士。
上水去沙田: 上水
拉麵小店麵家山下店主 Kent 於上水土生土長,店命「山下」是日藉妻子的姓氏,也有「獅子山下,同舟共濟」之意。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在石湖墟市政大廈的二樓,整層都是熟食中心,是食貨們不能錯過的上水好去處。 熟食中心座位非常多,隨便挑一張枱便可以點勻所有檔口的美食,伙計會千叮萬囑你要將不同小店的碗碟各自歸還,以免他們的碗碟流失。 雖然座位多,但早上10時至下午1時是他們最繁忙的時段,經常座無虛席。 人氣小店包括因豬扒麵聞名的明記美食及主打東莞傳統粥品的東莞佬粥店。 明記腸粉現址前身其實是車仔麵老字號珍苑麵家,雖然珍苑已結業數月,舖頭內還是飄散着鹼水麵的氣味,街坊「錯叫牛腩麵」依然是常有的事。
因此,九巴一直想改本線的營運模式,甚至多次提出建議取消本線,但全部都不成功,不是遭到市民反對,就是遭運輸署否決建議。 經過多年的區議會與政府之間的角力,九巴決定作出讓步,增設多組八達通轉乘優惠,而轉乘後的總票價與本線相約,最終本路線於2008年12月7日起停止服務,結束超過四十年馳騁北區的歷史,由同日推出的12組八達通轉乘優惠(部份更同時有即日來回優惠)取代本路線。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上水去沙田: 服務時間
但隨着去年屯馬綫全綫開通,加上最近東鐵綫過海段已經啟用,無論你身處香港任何地方,都可輕鬆到達新界各區,有許多隱世小店、古蹟、郊外美景,等待大家來探索。 上水去沙田2025 於雙魚河旁邊,你會看到一大片農地及魚塘,這裏是塱原濕地,也是香港東北區佔地最廣的天然平原。 時至今日依然有農民在此種植通菜及西洋菜等蔬菜,是難得於本港得以保留的天然濕地。 上水去沙田2025 濕地旁邊舖有單車徑,是上水郊遊及踩單車的好去處,不過切記郊遊時,盡量不要打擾農民的日常生活。
-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 278P線是278X線之特別班次,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由上水(太平)單向開往荃灣(如心廣場)。
-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 不過本線於2013年因路線重組後調低了全程車費,現時本線全程車費是來往元朗至北區中是最便宜的,能吸引「一定要搭平車」的乘客,繁忙時間有時會出現頂閘情況。
- 九龍巴士278X線是香港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荃灣(如心廣場),途經粉嶺南、城門隧道、梨木樹邨、大窩口站及荃灣市中心。
-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上長沙海灘(英語:Upper Cheung Sha Beach)是全香港最長的泳灘,位於新界西大嶼山南部嶼南路的長沙,亦是與大嶼山最西面的塘福泳灘相連。 上長沙泳灘附近是下長沙泳灘,但上長沙泳灘並非與下長沙泳灘相連。 上水去沙田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上水去沙田: 乘客事件
但轉乘計劃推出後,實際上聯和墟居民平日早上於粉嶺站中途站難以登上本線往葵涌及荃灣,因此在2002年4月29日,本線前身—278P線再度「復活」,但行車路線略有不同。 由聯和墟開出後經和睦路、粉嶺樓路、沙頭角公路、新運路及掃管埔路後,再依本線原本路線前往荃灣(如心廣場),於早上開出3班輔助本線。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新界東部只有沙田剛開發成新市鎮,大埔及粉嶺上水等地方尚未發展成新市鎮,整體人口變動不大,而當年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並未電氣化,新界東部居民往來九龍市區,巴士是必須的途徑,當年更是北區唯一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因此本路線客量穩步上揚。 由於本路線初時不停大埔區,乘客由上水往來大埔需在沙田轉車,費時失事,因此在區議會要求及為配合皇崗口岸廿四小時通關,方便往大埔居民於上水接駁通宵巴士往來落馬洲轉乘「皇巴士」往來皇崗口岸的前提下,於2003年1月31日起來回程改經大埔墟及太和,在港人北上的高峰期間,乘客量會較高。 九龍巴士278X線是香港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上水及荃灣(如心廣場),途經粉嶺南、城門隧道、梨木樹邨、大窩口站及荃灣市中心。
上水去沙田: 班次
另外,278X也途經城門隧道,以及近年不少人前往城門郊野公園,城門水塘和大刀刃行山,所以每逢假日吸引不少居民乘搭該綫前往城門水塘和郊野公園(可於可風中學站下車前往)和大刀刃(可於粉嶺站下車前往)。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上水去沙田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雖然派車數目十分多,但直至2009年3月1日,隨着上水分廠由屯門車廠改為沙田車廠管理,本線才陸續換入超低地台巴士為指定用車。 [2]2012年期間,荔枝角車廠青衣分廠先後派出4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米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為本線首次引入直梯巴士。
上水去沙田: 路線資訊
明記腸粉其實都是上水街坊名物之一,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更不少街坊「由細食到大」的抵食套餐。 老闆是上水街坊,他每天凌晨5時就會到舖裏準備,7時正準時開舖。 上長沙泳灘多年來,都能吸引離島居民(尤其是當地居民)暢泳(疫情前)。每當假日晨早,很多青年男女暢泳前皆會跑沙灘或公路鍛鍊,因為在岸邊游泳都要消耗最多體力,一趟也有1400公尺,而海灘附近海岸有海上過境交通工具(往澳門、珠海和中山市)經過。 上水去沙田2025 可是,往返中環的梅窩船航線啟用後,銀礦灣的人流開始增加;但當時的上長沙海灘十分偏遠,故此沒有明顯的外來人潮。
上水去沙田: 服務時間及班次
鄰近景點:從港鐵上水站 A 出口,經青山公路古洞段步行約35分鐘來到味峰侯公祠。 上水去沙田2025 清朝乾隆53年間,由舉人侯倬雲為了紀念別號侯味峰的國學生侯聚裴而興建,現時主要用作祭祀祖先的家祠,更被列為一級古蹟。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 上水去沙田2025 $2.90(普通巴士)/ $3.80(空調巴士)的折扣優惠。
上水去沙田: 主要交通幹道
事隔10年,本線由2012年3月13日起,一口氣換入3輛2009年4月至6月領牌,配備歐盟4型引擎的2009年瑞典斯堪尼亞K230UB型低地台巴士,取代1995年三菱MK117單層巴士,進一步提升本線的服務。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上水去沙田: 上水郊遊好去處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去沙田2025 2003年底,九廣西鐵通車,本線隨即繞經錦上路站,加上有全空調服務及雙向分段收費的優勢,原本令本線能夠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但利用本線接駁西鐵來往北區的乘客一直不多,錦上路站亦有不少專線小巴接駁,直接與77K競爭;另一方面,錦田及粉錦公路亦有不少紅綠小巴可以選擇,導致本線客量一直一般。
上水去沙田: 上水一日遊終極指南丨上水打卡/郊遊好去處推介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上水區原本是由石湖墟演變而成,不少老字號都在石湖墟見證上水的變遷,部分更是在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立足。 流浮山對出是后海灣,臨近屬鹹淡水交界的珠江口,鹽分高,浮游生物多, 非常適合養蠔。
上水去沙田: 行車路線
隨着三菱單層巴士年事已高需要退役,本線部份車隊改為採用丹尼士飛鏢巴士。 雙層巴士方面,主要以丹尼士三叉戟(ATS)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SV)行駛。 位於古洞以北、蠔殼圍以南的馬草壟曾經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邊境禁區,直至2013年才開始解禁,沿途依然留有不少「禁止內入」的告示牌。 這個神秘之地除了充滿歷史足跡外,其實也是一個觀賞日落的隱世上水好去處。 上水去沙田 於圍欄外看過昔日邊境哨站馬草壟麥景陶碉堡後,你可以沿着碉堡走到馬草壟的山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魚塘及深圳市區相映成趣的上水打卡秘景。 黃昏時分,陽光揮灑於魚塘上,令本地農村與對岸城市的張力更顯深刻。
據說,19世紀中開始,流浮山已出現蠔業,60年代,港府把流浮山劃作蠔魚區。 時移世易,隨着養蠔手藝青黃不接,加上海水污染,流浮山蠔業雖不如昔日般興旺,但今天在泥灘上依然看到戴着大帽子躬身勞動的蠔民。 今個夏日,跟着 Time Out 的香港好去處玩樂指南,到處探索本地多區的精彩景點。 由即日至2022年7月15日期間,只要在 Uber 應用程式預約 call 的士,輸入優惠碼「TIMEOUTHK22」,立即可享八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