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任梁振英開設不同的是,林鄭月娥開設的是專頁而非個人戶口,專頁簡介中亦表示「歡迎」市民留言,但明言或會刪除「大量重覆」或「與題目無關」的「不當留言」。 當時特首梁振英外訪,身為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總結發言時表示,今次鉛水事件出現「政治化」現象,包括泛民誇大問題,「開口埋口講飲鉛水、中鉛毒」,與事實不符。 她又批評泛民提出過分不合理要求,例如「全邨驗水,全民驗血」,直言若不是政府當日頂住這些壓力,今日政府可能仍只是驗啟晴邨水辦,無力開展其他屋邨及學校的驗水工作。 林鄭月娥喺2017年3月26號舉行嘅第5屆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以777票當選,成為香港第一位女性行政長官,亦係香港開埠以嚟第一位女性最高領導人,2017年7月1號上任。
因港台之間沒有簽訂刑事司法協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協議,陳無法被移交至案發地台灣受審。 為維護法治與公義,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 林鄭月娥電郵 林鄭月娥:香港回歸祖國的25年,是“一國兩制”從創造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的25年。 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法律基本不變,香港自身特色和優勢得以保持,香港居民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林鄭月娥電郵: 林鄭月娥將遷離禮賓府 facebook專頁周四關閉
林郑月娥于2021年7月1日前夕接受《东周刊》访问时表示,“如果没有国安法,我们根本无法去控制疫情。 2020年1月28日,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林郑月娥出席记者会时戴上口罩,CNN报道的标题为“去年林郑禁止了市民蒙面,今日她蒙着面来开记者会”[204],认为她的蒙面行为与推行禁止蒙面规例短短数月内先后出现十分讽刺。 同日,香港政府通告,杨岳桥、郭荣铿、郭家麒、梁继昌丧失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并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刊宪[195][196]。 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入境美国,冻结在美资产以及所有可能涉及美国的金融资产交易。 1月27日下午,林郑月娥先后到西贡及沙田与市民交流,经过排头村向一名由湖南来港两日行乞的婆婆,给予500港元。
依据香港习惯法,主权移交前由香港总督兼任公立大学及学院校监,主权移交后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兼任公立大学及学院校监。 林鄭月娥電郵 1月20日,林鄭應南區區議員邀請,訪問鴨脷洲並乘搭剛通車不久的港鐵南港島綫,卻錯指利東站為黃竹坑站,於金鐘站出閘時被發現不懂用八達通卡过閘機,需旁人提醒前進[85]。 2017年3月23日,長洲居民郭卓堅入稟司法覆核,指控林郑月娥於2004年至2006年以英國國民的身分在英國居住,違反《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第13條中候選人需連續居港20年的條款[71]。
林鄭月娥電郵: 有關「明日大嶼」的社會討論
2017年2月3日,林郑月娥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竞选特首分享大会[66],她在一班年轻人陪同下进场,期间右鞋松脱[67]。 2017年林郑月娥改口参选行政长官后,称丈夫对其参选从无抱怨,但林生牺牲好大,她指因2012年本准备“回英国”短住享受二人世界,但计划告吹,同一计划在5年后再次被打乱[31]。 1984年,林郑月娥与林兆波两人在香港结婚[20],婚后育有两子:林节思、林约希[22](Josh 林鄭月娥電郵 Lam),一家人均持有英国国籍,直至林郑月娥则于2007年因担任发展局局长,而放弃个人的英国国籍[2][3][23][24]。 而其丈夫林兆波及两子,三人均继续持有英国国籍[2][3][23][24]。 就读香港大学期间,林郑月娥曾以清华大学交流团副团长赴北京交流,得到前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袁永熙的接待。 林鄭月娥電郵 有關方案引起很大的爭議,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公民黨議員毛孟靜手持由「事旦男」何家泰製作的紙牌,寫著「月娥,我很愛你,嫁住先啦」,諷刺建制派發出不符國際標準的政改方案都「袋住先」的訊息。
-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四(9日)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會,歷時超過一個半小時。
- 同日,香港政府通告,杨岳桥、郭荣铿、郭家麒、梁继昌丧失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并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刊宪[195][196]。
- 林鄭此舉被指與普羅大眾的認知脫節[87],並被譏為「堅離地」(與現實世界真是脫節)[88]。
- 影子長策會成員鄒崇銘則認為,政府花費巨資建造跟人工島相關的交通基建,但只能連接北大嶼山和港島西,對香港其他地區的通達性仍然不足。
- 因為當時我們沒有建立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國民教育也沒有做好,再加上有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林鄭月娥總結5年工作,她說這5年來無一刻感後悔,亦無想過要辭職,認為做人要有始有終。 她強調支撐自己的元素有3個,分別是中央支持、個人承擔及家人支持。 她又補充指,自己性格亦是一因素,形容有些人「愈遇到困難愈興奮」,想要克服,她就是這種人。 她又強調,已交出無愧自己的成績表,為42年公務生涯劃上完整句號。
林鄭月娥電郵: 林鄭記者會疑講錯「X」字 網民聽落似粗口:汪明荃個「虎」字?
他又指,經過嚴格的工程標準控制及採用嶄新的填海技術,人工島可以克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預料人工島比現時低窪地區(如元朗)的棕地,具更高抵禦天然災害的能力,更能防範水浸[92]。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於2020年大爆發,在經濟逆轉的形勢下,政府因推出多項抒困措施,令 年度財政赤字高達逾2,576億港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多番指出在財政資源運用上需「睇餸食飯」 [70]。 林鄭月娥電郵2025 林鄭月娥電郵2025 綠色和平認為,如斯情況下政府實無任何理據繼續推行明日大嶼計劃 [71]。 而事實上,2021年財政預算案把五幅位於啟德的商業用地全部改作住宅用途,已反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商業樓面面積供過於求的情況 [54]。
她解釋說無意對申訴專員及廉署作任何負面評論,只是突然想起這兩個監管機構便說出來了,她還是「高度重視」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等主要機構在確保政府廉潔、公平、公正和富有效率方面的角色。 林鄭月娥電郵2025 林鄭月娥電郵2025 林鄭月娥在書展逗留半小時,翻閱多本書籍,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有關《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書,以及介紹健康瘦身餐的書。 有書商向林鄭月娥介紹,近期撰文指香港出現「寧左勿右」現象的內地著名博客「靖海侯」的書籍。 2019年10月22日,林郑月娥赴日本出席天皇德仁的即位典礼时被媒体拍到低头查看手机的画面,网友质疑其“不懂礼仪”,但行政长官办公室回应称典禮場地容許嘉賓攜帶及使用手机,且林鄭月娥查看手机時儀式尚未開始[158]。
林鄭月娥電郵: 香港政府將重推「23條」:與《國安法》有何差異?
如果能夠準確掌握“一國兩制”的內涵,大家就會明白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有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林鄭月娥:有人曾說,我是為了連任才部署這個計劃,他們看錯我了。 第一,“北部都會區”是比較長遠的發展計劃;第二,需要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才能提出這樣的計劃。 42年的公務生涯中,林鄭月娥在多個政府部門工作,其間處理過多項包括重置皇后碼頭、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等事件。 特別在重置皇后碼頭一事上,大批保育人士“佔據”皇后碼頭,林鄭月娥毫無畏懼,單人匹馬與保育人士展開舌戰,從此“硬淨”“好打得(粵語,意為:有擔當、善於鬥爭)”之名不脛而走,硬朗的形象深入民心。
林鄭月娥電郵: 林鄭月娥今逛書展僅半小時 翻閱習近平新書 書商介紹靖海侯書籍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則指出,漁農自然護理署待數據顯示自2012年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始後,在北大嶼山周邊水域錄得的中華白海豚出沒數量下跌4成[100]。 學會認為,設立海岸公園未必能補償 填海為環境帶來的破壞[101]。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楊松頴批評,東大嶼人工島將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填海工程,令海洋環境改變得永遠無法修復,亦令附近島嶼的沿岸及陸地生態帶來威脅,令海洋或陸地物種的棲息地會永久喪失[102]。 傳真社於2018年10月22日報導,由於近年中國大陸限制填海用海砂出口,如廣西欽州的海砂售價已上升至每立方米110港元,而船運海砂來港的費用約為每噸11美元。 「明日大嶼」計劃填海造地1,700公頃,按三跑填海650公頃需1億立方米填料推算,將需要2.6億立方米填料。 以現時欽州海砂的市價及運輸費推算,買砂已需要212億至331億港元,連同267億運費,明日大嶼填海單是購入填料,未計通脹,已需要480億至598.9億港元[76]。
林鄭月娥電郵: 香港半年報告書續評國安法:英國考慮停派法官赴香港終審庭有何影響?
而若喜靈洲700公頃填海有需要開展,將會進行充分的公眾諮詢[81]。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曾分享當地有約25%土地從填海得來。 面對氣候變化問題,當地選擇用填海的方式紓緩及應對相關影響,包括現時運用「汙田(polder)」的填海技術。 透過興建高於海平線的海堤,不但能應對極端天氣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更能減少約四成的海砂使用量。
林鄭月娥電郵: 特首任內
林鄭月娥2012年7月加入梁振英的問責團隊,成為政務司司長,並非民望最高的官員,但一直高於行政長官梁振英。 2014年7月後因代表香港政府負責推銷政改,推銷政改廣告,民望開始下降。 林鄭月娥電郵 2020年1月,市民擔心疫情擴散,市面上出現大批市民排隊購買口罩及糧食的情況。 2月4日早上,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表示已向政府內部發出指引。
林鄭月娥電郵: 政府總部遷至人工島
2012年9月27日,林鄭在一午餐會指,擔心若果公職人員不懂應付申訴專員公署、廉政公署等監察壓力,政府行政能力將受阻礙[45][46]。 林鄭月娥電郵2025 2012年6月12日,林鄭指出新界原居民之丁權,不能無限期維持下去,建議2047年後停止丁屋政策,以2029年為劃界線,之後出生之新界男丁不再享有丁權[44]。 我們不能只看深圳河以南香港的發展,更要望向深圳河以北,整個大灣區,特別是深圳和香港的雙城發展。 林鄭月娥:我不是很想講有沒有遺憾,做人最好不要提“遺憾”,要滿足於現狀、要感恩,如果想繼續貢獻力量,就要向前看。 你會知道他做事的出發點、他的初心、他的原則,你不需要對他做的事懂多少,你們也不需要分析或者辯論。
林鄭月娥電郵: 公眾支持的聲音
這期間,“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就像一棵幼苗在風雨中茁壯成長,結出累累碩果。 她又順道視察港大計劃在薄扶林興建科研大樓的用地和聽取項目進展。 她期望項目有助港大進一步提升研究實力,吸納更多國際人才,推進本港科研發展。 佢喺2007年7月1號獲委任為發展局局長,成為主要官員,並喺2012年7月1號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 位於添馬政府總部的行政長官辦公室和屬法定古蹟的禮賓府是我這5年來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這裏的同事一直支持着我緊湊的工作節奏,安排我的會議、活動、宴請、起居飲食、保安等,勞心勞力。 香港的人口推算多年來出現著「一次比一次低」的情況,已出現了系統性的估算偏差,將嚴重影響各類規劃和社會資源配備 [110]。
林鄭月娥電郵: 林鄭月娥
至於港府未來的工作,林鄭月娥認為要加強教育和吸引人才又形容本屆政府已就教育問題「撥亂反正」。 林郑月娥于2021年7月11日首度开腔回应事件,林郑称:“你被请到去,又点知(豪华)呢? 菜单都无得睇㗎嘛,你唔可以话见有块鲍鱼就起身走啦”(你被邀请去,又怎知道晚宴豪华呢?又无得看菜单,你不可以话见到有块鲍鱼就起身离场),她呼吁大众要以人性化的角度审视事件[227]。 林郑月娥于7月13日形容三名高官犯下的罪行如同“违例泊车、乱抛垃圾”一样轻微[228],她与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了解事件后,根据与三名官员的共事经验而“知道他们的为人”,一致认为无须对事件作进一步调查[229]。
林鄭月娥電郵: 交通基建
2019年5月,特区政府全力推动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公布最新民调结果,林郑月娥的最新评分为44.3分,支持率为32%,反对率为56%,民望净值为负24%。 多名香港立法会议员于9月17日批评林郑月娥未有宣布停工,认为林郑月娥应援引香港法例第241章《紧急情况规例条例》,将当日定为公众假期,以保障市民安全。 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个别雇主扣减迟到员工薪金或假期的事件[129][130]。 整個記者會約一個半小時,林鄭「獨腳戲」一口氣講了整整1小時,除了最新措施之外,亦有不少金句和焦點。 2019年,政府在中共中央紀委的授意下提出修訂《逃犯條例》[143][144]。 然而,有關修訂引起極大爭議,因此在香港立法會「雙胞胎」法案委員會鬧出衝突。
林鄭月娥電郵: 交通運輸
林鄭月娥:在那樣嚴峻的場面中,我遭受質疑是無可避免的,有很多人動搖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連一些平日支持政府的人都開始質疑政府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止暴制亂,更不用說激進人士如何落井下石。 我相信對於每一個政府的首長或者領導來說,都需要面對這樣的局面。
林鄭月娥電郵: 要求政改方案「袋住先」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後,林鄭月娥續任庫務局副局長(職位等同高官問責制2002年實施後的副秘書長),並於1999年1月晉升為首長級乙一級政務官(D4薪級)[42]。 2022年6月30日,這位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首位女性行政長官任期結束,與丈夫一起搬離禮賓府,從特區政府的“熱廚房”回歸到家庭的“熱廚房”,鮮再出現於公眾視野。 至於坊間對她“下一步什麼崗位”“香港沒有房產住哪裡”“資產被美國制裁怎麼辦”的討論,林鄭月娥往往一笑而過,極少回應,專心致志地做回“林太”。 首先,「明日大嶼」是內海填海,並非直接面對太平洋,海浪對陸地的衝擊力較細。 在遇上極端天氣及颱風時,海浪湧上陸地並不等於可以淹沒整個人工島,香港不少地方在颱風吹襲時曾發生類似情況。 要解決問題,我們亦可在人工島適當的位置興建海堤及防波堤,甚至興建建築物時加高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