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方面,消息人士表示,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錢比原先估算少兩成、約30億元,主要由於中標承建商利用創新方法,優化建造過程和壓低成本,加上不再推展上水蓮塘尾項目,節省額外興建電力設施和污水系統,亦有助降低成本。 年輕的單身一族申請公屋,動輒需要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確令人絕望。 最簡單方法當然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最簡單方法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例如在「特快公屋編配計劃2021」的名單中,沙角邨綠鷺樓的1610室,於2002年及2008年曾發生兇殺事件,單位面積23.13平方米,現時租金為1,317元!
由于轮候各申请地区的非长者一人申请者数目有异,区内公屋供应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区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数也会有所差异。 申请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虑其公屋申请地区;惟选择轮候市区(包括香港岛及九龙)公屋单位会受以下注意事项第3点所述的限制。 另由于配房的先后次序须视乎申请者于「配额及计分制」下的分数而定,而此分数亦与申请者成功登记轮候公屋时的年龄有关;故若于某一时段内有较多较年长的申请者到达编配阶段,可导致某月份某区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数较上月不降反升。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首先談談公屋的申請資格,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將公屋申請界定為4大類別,包括一般家庭申請、長者申請、非長者1人申請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在房委會的政策下,若申請家庭的成員中有長者,則可在輪候及配屋方面均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 公屋輪候時間高企不下,房委會每年均會推出「特快公屋編配計劃」,被視為基層市民的「上樓捷徑」。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今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於8月10日截止,房屋署指共接獲逾6.2萬宗申請,數字較去年高,當中超過一半為一人申請者。 房屋署指,首批揀選單位的為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者,料最快可於10月開始揀選單位。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可供揀選的公屋單位現時按四個地區劃分,此安排能更有效管理輪候隊伍。
- 惟截至提名期完結,所有有意參選的民主派人士皆沒有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而未能報名參與今屆的區議會選舉。
- 儘管如此,需留意計劃提供的單位可能存在一些負面因素,例如不愉快事件或環境問題。
- 公屋申請者可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申請進度、更改申請資料及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
- 有意申請公屋的朋友,一般會比較關心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
- 房委會每月都會更新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的申請人所達分數,如果數字與你所得的分數相近,證明你離審查不遠了。
- 目標雖說3年上樓,惟實際上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而當中長者1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較短,大概是2.9年。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才可獲配公屋單位。 而今屆選舉為政府呼籲投票的名人包括方凱申[來源請求]、尹光、謝雪心、沈震軒[來源請求]、馬浚偉、張明敏、嚴浩、張智霖、袁詠儀、連詩雅、草蜢、任達華、伍詠薇、徐小明、王祖藍、鄺美雲、黃百鳴、蘇永康、石修等。 事後數個月內母親沒再聯絡樓主,她亦落得清靜,但當母親主動聯絡她時,竟要求利用其身份證,協助申請母親在內地生活的細女來港,同時母親打算「假離婚」,「目的係要呃多間公屋,畀大陸個細女」。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消息人士估算,高層樓宇的平均單位造價,由今年初估算約65萬元下調至約59萬元,每平方米為約19,300元,較一般只有三四層的過渡性房屋每平方米約23,900元為低,亦比今年初估算每平方米約20,500元低。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地區委員會投票率
惟截至提名期完結,所有有意參選的民主派人士皆沒有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而未能報名參與今屆的區議會選舉。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房委會於2018年共推出1,300個單位,收到超過58,300宗申請,超額申請逾43倍。 房屋署指,2020年度「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共接獲約62,700宗申請,當中約28,300宗為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者,約34,400宗為一人申請者。 可供揀選單位的名單待落實後,預計可於10月上旬上載至房委會及房屋署網頁供公衆參閱。
另外,廉署下午再拘捕一名51歲女文員,涉嫌轉載前區議員李文浩籲投無效票的帖文,廉署將向法院申請手令通緝李文浩。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2021年立法會選舉,新思維及民主思路的成員皆成功入閘參選,狄志遠更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惟截至提名期完結,民主思路只有一位成員成功入閘參選,新思維兩位成員皆沒有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而未能報名參與今屆的區議會選舉。 樓主明言不會協助,但母親表示會過來「了解」,樓主形容母親「係會喺社署大吵大鬧、發晒爛渣嘅人」,擔心對方影響其正常生活。 她現時沒有經濟能力搬屋,又不想再被母親利用,形容自己「完全係佢呃公屋嘅一隻棋」。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港女自幼住孤兒院 內地母借名輪公屋再迫走 要求協助「呃公屋」
她又指,房屋委員會會進一步優化公屋單位編配機制,提前預配單位給公屋申請者,讓他們盡快上樓。 房屋委員會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由2023年10月17日開始,至10月30日結束。
房屋局同時物色5座空置校舍改裝,當中4座在市區,分別在觀塘順安邨、黃大仙、九龍灣,其餘一座位於上水,全部項目附近都有公共屋邨,預計共可提供約600個單位。 連同小欖樂安排項目、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和屯門第54區等項目,總體維持2027/28年落成3萬個單位目標不變。 公屋申請的可選區域分為4區,包括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按此計分制度及最新編配進度,申請人須等候約30年才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屆時申請人已達48歲,而且輪候期間收入亦不可超過指定上限(現時為HK$11,540)。 申請者及家庭成員須在詳細資格審查面晤中提供齊備資料,以便我們進行審查及核實。 「公屋申請電子服務」提供24小時網上服務,讓公屋申請者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於網上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目前申請進度和更改申請資料或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等。 因應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政府當局重新劃分選區,全港18區設立4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取消單議席單票制,每個選區兩席議員,一共選出88名議員。 候選人須獲得所在選區最少50名,但不多於100名選民的提名;及須獲得有關地方行政區的每個地區委員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最少3名,但不多於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的提名。 若家中並無合資格親屬可加入申請,或一般家庭申請想加快上樓速度,申請人仍可留意「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房屋委員會公屋申請電子服務
當中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44個雙議席地方選區及176個地區委員會議席;連同179個委任議員及27個當然議員,合共470個議席,任期四年(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有港女在討論區匿名發文,指港人父親和內地母親婚後誕下她,故一出世就有香港身份證,父親不幸離世後她入住孤兒院。 母親在內地建立第二頭家之餘,利用其名額一起申請公屋獲批,卻安排內地丈夫及另一名女兒入住,繼續留她在孤兒院。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港女成年後母親再要求她「分戶」排公屋,未料獲編配單位後母親趕走她,後來還要求港女協助申請在內地的同母異父幼女來港,更透露計劃「假離婚呃多一間公屋」。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港女不忿指「(我)完全係佢呃公屋嘅一隻棋」,但種種原因難以擺脫對方,「(佢)係會喺社署大吵大鬧、發晒爛渣嘅人」,擔心反抗會影響她的正常生活。 由於情節太離譜,許多網民建議她向房署舉報,別再被母親利用。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選舉制度及議席分配
目標雖說3年上樓,惟實際上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而當中長者1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較短,大概是2.9年。 因應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設立由三會委員(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為選民的地區委員會選出的議員,佔全體470名區議員中的176名。 候選人毋須為有關委員會的委員,在有關地方行政區的每個地區委員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須獲得最少3名,但不多於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的提名。 選舉方法沿用選舉委員會所採用全票制,每一位委員必須投選跟選舉中該界別所須選出的議員人數相同的候選人,否則視為廢票。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取得最高票數的候選人首先當選,然後得票第二多者當選,直至選舉中該界別的所需議員人數都已選出為止。 2023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在2023年12月10日举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安法》、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23年香港选举改革后的首次區議會更替。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政府委任
房委會亦會以分數列出非長者一人申請的編配進度,你也可參考一下審查完成至獲配房之間的分數相差多少,大約計出相隔需時多長會獲得編配單位。 公屋計分制中,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 9 分,即 19歲時得9 分,20歲得18分,21歲得27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若沒有妥當填寫及╱或簽署申請表及聲明書╱未能提供所需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並夾附退表解釋信,通知申請者退表的原因,申請個案便告完結。 申請者須填妥申請表,連同所有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於三個月內一併寄回或遞交至房屋署申請分組。 如使用「公屋申請電子服務」的「公屋申請填表易」,請於遞交公屋申請前參閱「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內的「公屋申請電子服務」使用手冊及請將填妥的申請表列印,並在該申請表內簽署。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查詢輪候時間 / 編配進度
如選擇郵遞,務必貼上足夠郵資,申請分組不會接收郵資不足的郵件。 如郵件上沒有註明回郵地址,郵政署會按照既定程序處理無法派遞的郵件。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於 2018年恆常化,提供另一途徑讓綠表申請者置業。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選舉論壇
至於友愛邨愛暉樓的1220室,就曾於2009年發生兇殺事件,單位面積35.12平方米,現時租金1,616元。 單位曾發生兇殺案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當中亦有部分單位是曾涉及不愉快事件,包括兇殺案、自殺、意外身亡、自然身故、追討欠債等,部分曾發生兇殺案的單位,更有租金優惠。 由獨立審查組開發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讓已註冊的用戶在網上查閱房委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其中12月1日的地區委員會界別論壇因人數眾多,無綫新聞台播放時間至當晚10時後,將餘下未播出部分於翌日上午9時在無綫新聞台繼續播出。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截至2018年12月底,一般公屋申請(家庭及長者1人申請)高達約150,200宗,而以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1人申請亦達約117,400宗。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2025 按房委會的目標,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但目標不適用於非長者1人申請者。
此外,若家中有年老(年滿60歲)的父母或親屬一同申請,則可經本文開首提到的「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於「天倫樂」計劃下,年輕一方的家庭成員要作出聲明,承諾照顧年老親屬,房委會指出,有關申請會比一般家庭申請提早6個月獲處理。 【新!】2019年2月,房委會建議上調2019/20年度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平均上調幅度分別為4.2%及3.1%,2019年4月1日起生效。 入息限額中,2人家庭增幅最大,增加6.2%至HK$18,690。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是政府的房屋政策。 截至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44,2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8,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42,600宗申請。 本屆區議會選舉亦是繼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再次沒有選區自動當選,所有選民均需要投票,亦是自1982年以來首次沒有民主派人士參選[1],也是首次沒有現任立法會議員參選。 據房署資料,倘有公屋戶籍的離婚夫婦各自獲判1名或以上子女的管養權,或雙方均獲戶籍內1名或以上認可住客(如成年子女、父母、姻親等)選擇與其同住。 如離婚雙方均符合下列條件,包括通過「全面經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房署會考慮為雙方編配各自的公屋單位。
公屋編配進度更新: 房屋及社會服務
倘若自選單位程序未能如期舉行,房屋署將會在房委會網站及有關報章刊載通告,但不會個別通知申請者。 根據規定,願意入住「有效空置期」達12個月或以上的租戶,可寬減一半租金,寬減期視乎單位有效空置期而定。 登入「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帳戶後,你可以使用「更新快」電子服務來查詢你的公屋申請進度,包括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進度。 申請者須登入「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帳戶,以填寫網上公屋申請表。 一旦登入「公屋申請電子服務」帳戶,系統會根據申請者的公屋申請進度,提供以下「填表易」服務項目。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12月5日,政府表示將於投票日作出兩項貼心安排,包括選民在投票後會獲派發一張政府心意謝卡、及在投票站旁會設「打卡位」讓市民可拍照留念。 另外,電視台製作了主題曲《獅子山下 共建美好社區》以共慶區選。 在投票日早上,廉政公署拘捕一對夫婦,其中女子任職衞生署文書主任,二人涉嫌在網上煽惑他人在區議會選舉中,於選票上蓋3個或以上「剔」號致無效票,涉嫌在選舉期間內藉公開活動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