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家長懷疑小朋友染病,吳醫生稱,可以替他們進行快速測試。 取樣前要注意先清走鼻垢,然後將採樣棒輕力以垂直向下的方式放入鼻腔,轉一圈後取出即可。 放入採樣棒時切忌用力向上「撩」,有機會碰到小朋友鼻骨致疼痛。 小童退燒藥2025 小童退燒藥2025 YouTuber蔡阿嘎和老婆二伯結婚後,陸續生下兒子蔡桃貴、蔡波能,一家人時常在社群平台上與粉絲互動。
這些例子是因為”腦炎”才壞了腦袋,絕對不是因為”發燒”唷。 4.發燒未必不是壞事情:發燒可以提升兒童免疫系統的效能,未經醫師指示大量使用退燒藥反而會降低免疫力,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 發燒正確的照顧
小童退燒藥: 兒童支原體肺炎來襲,退燒藥怎麼用才對?
有些輕微的疾病也會引起高燒,而一些嚴重的疾病卻只會引起輕微發燒,多觀察您的小朋友的活動力與感覺不舒服之程度,比只看發燒程度是更有意義的。 本港第五波疫情仍不斷在升溫,接連更有嬰幼童確診,甚至有死亡個案,為人父母眼見感染數字屢創新高,又怎能安心和放心! 養和醫院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為家長們解構以下7個關於小朋友感染新冠病毒的問題。 小童退燒藥2025 他亦再次提醒家長,兒童持續2至3日發燒高於39℃是一大警號,切勿因心急退燒而自行讓病童服食布洛芬 小童退燒藥 (Ibuprofen)及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藥物,因副作用相對較多,應盡早求醫處理。
文/李佾璇藥師 小童退燒藥 小兒發燒是家長最常憂心的症狀,也是藥師常常被家長問到的問題。 小朋友發燒顯然是最令家長擔憂的問題,希望透過以下簡單的介紹,讓家長對發燒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童退燒藥: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別 醫生解構5大接種要點(MameShare)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發燒」是身體在告知危險的警訊,這時候很需要讓孩子培養免疫力,而不是亂使用退燒藥試圖降溫,反而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 與其急著讓小小孩退燒,不如先冷靜下來看看現在燒到幾度? 蔡泓敏:有許多家長在用藥時都會誤認為孩子體溫達到38.5℃以上後才能使用退燒藥,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小童退燒藥 我國2016年發熱指南指出,肛溫≥39.0℃,口溫≥38.5℃,腋溫≥38.2℃,或因發熱出現了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可推薦使用退燒藥。 吳醫生強調,大部分兒童確診後情况輕微及穩定,通常於三數天內會好轉,若蜂湧入院只會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有需要或疑問可透過遙距診症向醫生求助。
其實寶寶、孩童跟大人一樣,38度以上算是發燒,但是因為小朋友的免疫力除了媽媽給他/她之外,還需要日後面臨病菌挑戰時,慢慢建立,因此被感染後很容易發燒。 目前已經禁止使用傳統玻璃水銀的體溫計,都是使用電子體溫計了。 小童退燒藥2025 小童退燒藥2025 吳醫生鼓勵家長盡快安排孩子接種疫苗,尤其患有長期病者更應打針,兩種疫苗也可以。 部分兒童接種疫苗後會有發燒等不適,但一般很快便會消退,並可能顯得較疲倦,宜多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 歐陽卓倫指,兒童發燒時,可先服用必理痛,除了退燒,還可幫助小朋友舒緩肌肉痛和喉嚨痛。
小童退燒藥: 兒童發燒怎麼辦?幾度可以使用退燒藥?兒科醫師破解常見迷思
本土疫情嚴峻,急診量能瀕臨崩潰,兒童若是確診,除非症狀嚴重,否則幾乎都是由家長帶回家照料,但發高燒總讓家長心驚驚。 小兒感染科名醫黃瑽寧表示,發燒其實對增加免疫力有幫助,消除病毒的速度也較快,但強調凡事過猶不及,有3種情況的孩子若是發燒,還是得吃退燒藥來防止其他嚴重併發症,也提醒3大錯誤的退燒方式。 除了用退燒藥,家長亦可以用溫水為孩子抹身體幫助散熱。 當小朋友體溫升至 37.5℃ 或以上,家長應每 4 小時讓其服用 Paracetamol(必理痛的主要成份,與另一款常見藥物 Acetaminophen 屬同一類別,家長留意別重複使用,以免出現副作用)。 如情況不算嚴重,建議先留在家中觀察孩子的整體情況,每隔 4 小時量體溫,以溫水抹身,但切勿使用酒精!
- 對於發燒的眾多迷思,黃瑽寧澄清,發燒不會燒壞腦袋,一些父母會使用物理性退燒,實際上只是讓孩子舒服,無法有效退燒,只有藥物可以真正退燒。
- 例如:如果38度以上,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很好,醫生也判斷這是一般的感冒,本身沒有熱痙攣的病史,則的確可以考慮不用吃退燒藥。
- 安佳熱的成分是Acetaminophen,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普拿疼,這個藥除了有錠劑也有糖漿,尤其嬰幼兒打完疫苗之後,醫師給的退燒藥成分大概就是這種。
- 發燒正確的照顧
我們得先了解,發燒度數與病情嚴重程度沒有直接關係。 小童退燒藥2025 舉例說,患上普通感冒的孩子可以高燒40度至41度;患有嚴重疾病的孩子卻可能只有低燒38度,例如細菌入血的孩子,即使只有低燒,仍隨時有生命危險。 因此要謹記,孩子高燒時不需過分擔心,低燒時也不能掉以輕心。 其實不管那一種退燒藥水,簡單一點,就是體重除以2就對了,既有效也不會過量。
小童退燒藥: 「退燒原則」:讓孩子舒服、治療疾病
另外,發燒也可以用來觀察疾病的趨勢,如果小朋友本來6個小時發燒一次,之後慢慢延長成8個小時或是12小時發燒一次,這代表病程快要結束了,反之則要小心。 小孩如果持續高燒不退,除了口服退燒藥之外,也有人使用退燒塞劑,也就是常聽到的「塞屁屁」。 通常口服藥和塞劑二擇一即可,除非使用口服藥兩三次之後依然高燒不退,可以接著使用塞劑,但每次用藥之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一來高燒需要時間才會消退;二來頻繁使用退燒藥可能導致體溫降太低或異常升高。 本港疫情幾近失控,每日數千人確診令人不寒而慄,其中不少嬰幼兒在家中快速驗出陽性,而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頗長,一旦子女發燒,家長往往手足無措。
小童退燒藥: 退燒藥應放雪櫃嗎?
兒科醫生歐陽卓倫指,從兒科角度看,37.5度就算是發燒,但一般只需觀察,若體溫持續上升至38度或以上,才需要使用藥物。 疫情肆虐之下,不少幼童都中招甚至發燒,令家長十分擔憂。 面對小朋友高燒不退,許多父母都選擇塞肛門的退燒藥。 本港兒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一般小童體溫達到39.5攝氏度,才屬於發高燒,若體溫在38至39.5度之間,只需口服必理痛等退燒藥即可。 如體溫達到 39℃,可考慮額外加入退燒藥 Ibuprofen。
小童退燒藥: 蔡桃貴、蔡波能發燒!蔡阿嘎填完假單「什麼意思」:比退燒藥好用
不過,如果孩子持續出現超過39℃的高燒,以及有嘔吐、呼吸困難或發出如獅吼的喘聲、眼紅、嘴紅、腹痛肚痾等發炎症狀,就要盡早求醫。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在第一版的兒童發燒衛教中指出,發燒與退燒的循環會重複發生,如果持續至少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能代表疾病已經康復。 徐嘉賢醫師說明:「退燒藥需1-1.5小時左右才開始作用,並非15-30分鐘。」此外,並非退到37度以下,才算有作用,很多時候在急性期,吃了退燒藥,可能只有降溫一些些,隔一兩個小時後,又會開始燒上來,反反覆覆。 除了看孩子的體溫外,徐嘉賢醫師也提醒家長更需要觀察孩童的表現,尤其許多家長常會有一些對於發燒的疑惑,兒科徐嘉賢醫師在臉書上一一替家長解釋,破解常有的迷思、誤解。
小童退燒藥: 別以甜食獎勵子女 兒童糖尿病個案持續上升(MameShare)
張雅琳說,自己是特公盟在2015年的發起成員之一,一開始是當時看到很多公園遊戲場拆除,把這消息跟當時才4歲的小孩說,結果小孩竟說,「為何大人把好玩的拆掉,不好玩留給我?」自己才意識到小朋友的意見,也因此走上這條路,幫小孩爭取遊戲權,並拓展到其他兒童權益面向。 三個月至一歲:每日三次,每次1/4至半茶匙(1.25 – 2.5ml); 一至五歲:每日三次,每次半至一茶匙(2.5 – 5ml); 六至十二歲:每日三至四次,每次最多兩茶匙(10ml), 或遵照醫生指示服用。 喉嚨痛、食慾下降/可給一些方便吞服食物,如:布丁,至於蜂蜜水可在1歲以上的兒童使用,因為蜂蜜水也有潤喉的功效,另外也可備兒童專用枇杷膏。
小童退燒藥: 小朋友染疫發燒個案趨增 專家解構7個問題 父母照顧注意
服用前應觀察藥品的性狀是否變化,比如出現變色、變味等現象就不要再用了。 除此之外,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也要酌情使用退熱藥物,此類孩子容易因溫度過高而引起高熱驚厥,所以不必發熱溫度超過38.5℃才吃藥。 因此,寶媽們在給寶寶使用退燒藥時,不能一味的只關注寶寶的發熱溫度,更應該通過寶寶發熱後的精神狀況和具體情況來判斷。 洪醫師的建議是隔1.5個小時(90分鐘),因為藥物吸收30分鐘,應該1小時左右會有效,保守1.5個小時應該會降溫才對(在醫院可能會隔更短的時間就改藥,畢竟醫院有醫護人員幫忙評估療效)。 小童退燒藥2025 至於如何判斷發燒孩子需要送醫的時間點,黃瑽寧也說明:「小於6個月」、「高燒超過40度」、「24小時後仍在發燒,同時未併發腸胃或感冒症狀」、「發燒超過48小時」、「退燒仍精神不佳」、「意識不清」、「抽搐」,這7種情況就需要立刻送醫。
小童退燒藥: 處理兒童發燒
坊間眾說紛紜,甚至簡單地將 Paracetamol 和Ibuprofen 分為低燒藥與高燒藥,任何人讓兒童(特別是 6 歲或以下幼童)服用藥物前,應先向家庭醫生查詢清楚。 而且,使用 Ibuprofen 前亦要特別注意,除了有機會引致胃部不適外,也要留意患者有沒有藥物敏感。 另外,如已知患者的肝臟、腎臟或心臟存在病況,又或是貧血患者,須徵詢醫生意見,不宜自行服用。
小童退燒藥: 建議產品
發燒時只需穿著平常的家居服,以長袖鬆身為主,容易穿上的單件衣服為佳。 一、 年齡較小有症狀,建議訂小於1歲以下小朋友,需要多加觀察。 小童退燒藥2025 二、 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或是持續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冷顫等情形。
小童退燒藥: 兒科醫師洪毓棋
如布洛芬本身屬於難溶性藥物,很難和液體相容,所以製作成混懸液,混懸液在靜止的時候容易有沉澱,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的下沉過程。 所以在使用前需要搖勻確保藥物濃度均勻,否則可能會影響藥效。 有時候我們在服藥後發現體溫沒有下降,可能是使用前沒有搖勻導致的,所以一定要在使用前搖勻了再服用,確保達到最大的藥效。 小童退燒藥 如果你的孩子口探體溫超過攝氏37.5度,你的孩子可能會發燒,這很常見,而大多數情況下症狀都會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消失。
小童退燒藥: 兒童「3大錯誤退燒法」:家長常做錯!7情況火速送醫 醫揭判斷關鍵
此外,更快速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如Voltaren之類的肛門塞劑,此藥與Brufen一樣,是非類固醇類藥物;而家長使用時需注意,因該類塞藥呈眼淚狀的長型,一端較尖,另一端較圓滑,為小朋友塞藥時,應先在其肛門塗抹凡士林幫助潤滑,然後將塞藥的較圓滑一端先塞入。 另外,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剛剛發布了一系列常用紓緩新冠肺炎輕微症狀的藥物列表,詳細列舉出現不同症狀時的常用藥物名稱,包括兒童及青少年( 6 至 18 歲)等不同類別人士使用各類藥物的風險,有需要的家長可作參考。 如有任何用藥懷疑,特別是涉及 6 歲以下幼童,謹記尋求專業醫護意見。 小童退燒藥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不幸生病,第一任務是要冷靜——這樣才可以逐點向醫生說明狀況,以便最快得到適切的治療建議。 例如,曾有家長帶著小朋友匆匆趕去急診室,卻沒有將孩子的身份證明文件、曾經服用的藥物資料、病歷放在身邊,這些資料都能協助醫護更快速地處理個案,減少延誤和不必要的誤會,值得家長注意。
小童退燒藥: 退燒藥怎麼使用
吳醫生提示家長,若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不要讓其躺下,最好是坐起身微向前傾,期間不要餵食以免因嗆到進一步妨礙呼吸。 若果兒童進入昏迷狀態,屢叫不醒且沒有脈搏呼吸,應立即做心外壓及人工呼吸,若仍有脈搏則讓孩子打側躺,頭微向後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對於疫情嚴峻,許多兒童確診後都發高燒,黃瑽寧在YT頻道說明,肛溫大於38度、口溫大於37.5度、腋溫大於37.2度,就算是發燒,也強調「發燒不會燒壞腦袋」,反而因為高溫不利於病毒存活,代表身體正在跟病毒對抗,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小童退燒藥2025 蔡文展解釋:「所以慢慢也發現,似乎年紀越長以後,發燒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相較於年紀輕的人來講每一次病毒可能都是新的,所以免疫系統就會盡情地反應、打鬥。」所以當出現發燒的情況,不見得是壞事,代表兒童免疫反應正在努力作戰。
徐嘉賢醫師表示:「這句話說對了一半,的確是可以用活動力來幫助判斷,但並非完全不考慮體溫。」正確來說,以體溫和活動力、症狀、本身疾病史有沒有熱痙攣病史、家族史、心臟疾病、本身免疫系統狀況和發燒可能的原因綜合來判斷,不是單單以「活動力」來判斷。 傳統上,我們會用水銀溫度計在肛門探熱,但這個方法對許多家長來說不太方便。 小童退燒藥2025 如不想進行肛探,可改為使用耳探溫度計,而兩個月或以下的寶寶,在腋下探熱則較為準確;至於近年常見的紅外線額頭探熱器,英國NICE指引則表示其準確度成疑,不建議使用。
未打開的布洛芬混懸液保質期是36個月,打開的布洛芬混懸液不宜久放,在正確儲存未受到汙染的情況下可以室溫保存1個月,如果超過1個月有汙染的可能,不要繼續使用。 小童退燒藥2025 小童退燒藥 蔡泓敏:藥瓶上的有效期,特別是液體、糖漿類製劑是指未拆包裝情況下,按規定條件儲存時的有效期,但藥瓶拆封后,有效期是會改變的。 以布洛芬混懸液為例,藥物內添加有蔗糖,蔗糖是布洛芬混懸液的製劑輔料之一,是為了增加更好的服用口感加入的矯味劑。 蔗糖與空氣接觸後很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藥液出現絮凝、變質、變味等情況。
正常人的體溫介乎於攝氏36.5度和攝氏37.5度之間。 身體健康的孩子,即使出現發燒亦不表示身體發生任何嚴重情況。 雖然孩子的體溫升高會令人擔憂,但發燒實際上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它通常是身體抵抗感染的一種方式,然而,發高燒會使孩子不適並出現更嚴重問題如脫水等。 兒童發燒總是讓家長們提心吊膽,到底什麼時候該給孩子吃退燒藥,或是為什麼孩子吃了退燒藥總沒有效果,兒科徐嘉賢醫師一一來解答,但他同時也提醒家長,發燒並不是一件壞事,也不見得是一件「非要解決不可」的壞事,它是告訴我們孩子身體出了狀況,免疫系統正在作戰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