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道行人隧道伸延段2010年2月啟用後,港鐵在尖沙咀站新設更清晰的指示,車站各個出口附近均設有指示牌,顯示周邊建築物及設施列表,方便乘客查找出口地點;部份地點更附有相片顯示,方便乘客識別有關地點外貌。 2010年6月上旬,在A1和D出口旁新增巨型蘋果綠色標誌;天花位置新設註明出口英文字母編號的指示牌,引導乘客前往出口及轉乘西鐵綫的正確方向;升降機旁更裝設全新指示牌,查閱出口準確位置[3]。 尖沙咀站設有12個出入口,由於車站在彌敦道地底,因此大部分出入口均鄰近彌敦道及尖沙咀區內的街道。 根據2010年6月30日的最新計劃,港鐵公司將會於現有尖沙咀站北端起,興建共長180米隧道,連接新建的衛星大堂及新Q出口。
由於牛頭角與九龍灣兩站間之架空路軌有一段與啟褔道天橋並排而行,為防止逃票客由天橋經軌道進入車站範圍,故月台不設樓梯通往路軌,職員須途經車站機房進出路軌,與啟褔道天橋及軌道之間所設的帶刀片鐵絲網相配合。 2008年9月28日,閘區合併並沒有使轉綫閘機被拆除,除了修改閘機少量程式外,此站沒有進行大改動。 港鐵在此站月台掛上告示,提醒乘客使用單一單程票不能在站轉綫。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曾提及一個名為「Tsim 鐵牛尖沙咀 鐵牛尖沙咀2025 Sha Tsui」的車站,作為觀塘綫及荃灣綫的中途站、沙田綫的總站。
鐵牛尖沙咀: 尖沙咀站
兩者擬議車站位置與現時牛頭角站的相同,後者觀塘支綫彩虹至觀塘段,此站屬第四期工程,屬於優先興建的車站之一。 鐵牛尖沙咀2025 修正早期系統於1979年10月1日通車,牛頭角站亦同步啟用,採用架空設計,車站得名自附近的牛頭角道。 港鐵最終擱置建造新出入口,只修改現有A1出入口,加建自動電梯及升降機。 受工程影響,港鐵須重新栽種4棵新樹,以補償3棵被砍樹木。
一碗有齊三款牛的不同部分,岩晒什麼都想試的客人。 先嚐嚐湯底是甘甜的味道,帶有微微的藥膳香,味道入口溫和;牛腩和牛筋的肉質不韌,煮得軟腍很入味,牛筋食落有重重的骨膠原的口感;不過略嫌麵質帶點黏黏的質感,還是喜愛咬落爽口的麵條。 近來多左台灣菜在香港開店,而呢間位於尖沙咀的鐵牛只係開業左幾個月,每到夜晚就好多人排晒隊,好彩小妹放工時間尚早,去到六點多都仲有位。
鐵牛尖沙咀: 車站歷史
洗手間原定在站外觀塘道之天橋底增設,後來改在車站大堂已付費區內加建;並已在2011年1月竣工,開放予乘客使用。 至於月台閘門安裝工程,由2011年6月起每晚深夜收車後進行,至2011年8月完成安裝,隨後投入運作。 2008年1月7日,港鐵公司一併宣布將於此站、太子站及鰂魚涌站三個在附近200米範圍內不設公廁的車站增建洗手間,以及在八個屬於前地鐵網絡而未設置月台安全門的車站加裝月台閘門。 牛頭角站由協興建築承建,車站工程包括一條長達一千米的架空路軌,建於筋混凝土支柱之上[2]。
- 牛頭角站由協興建築承建,車站工程包括一條長達一千米的架空路軌,建於筋混凝土支柱之上[2]。
- 同樣亦有議員認為尖沙咀站的大堂商店數目眾多,故而容易讓大堂出現人頭湧湧、寸步難移的情況[12]。
- 尖沙咀站是港鐵[8]系統中最繁忙和人流量最高的車站之一,高峰期每小時人流可達4萬人次[9],每天人流更有大約26萬人次。
- 前者用上東北特色的白芝麻醬,再加入醬油、白醋、白糖、蔥花攪拌均勻,醬油提鮮,白醋溶解凝固的白芝麻醬,蘸上牛肉一併食,味道微酸解膩。
至於被公認為港鐵網絡中最繁忙車站出口之一的尖沙咀站A1出口,港鐵將之重建成玻璃建造的巨型「水晶屋」,這個設計透過善用自然光節省能源,其透明外觀亦更易融入周遭的環境。 工程包括一部連接大堂及地面的升降機、兩條扶手電梯及樓梯,其中升降機將直通九龍公園入口層。 工程於2014年1月15日開始,2016年5月7日竣工,而施工期間的臨時通道亦隨即封閉,以進行休憩用地還原工程。
鐵牛尖沙咀: 商店數目
然而,由於兩鐵合併前九鐵與港府有協議,要將連接兩個站的行人隧道開放予公眾使用,不得劃為收費區。 因此尖沙咀站的收費區未能與尖東站的相連,只好保留上述措施於此站。 然而在反修例運動期間多個港鐵車站出入口遭到破壞,及後港鐵為車站出入口作加固工程,尖沙咀站A1出口的玻璃部分亦已改鑲鋼板(但卻於室內部分張貼印有海防道街景的牆紙,『偽裝』玻璃透視街景效果),天花板亦改為密封不透光,「水晶屋」特色已不復見。 鐵牛尖沙咀 尖沙咀的正字及舊稱實為尖沙嘴,需要注意的是「嘴」為名詞;而「咀」則為動詞,因此舊稱更能反映出周邊地形特徵[13]。
1989年12月,前地鐵公司為尖沙咀站大堂南端進行擴建工程、並增設扶手電梯以及加建E出口,以改善當時車站的擠塞情況[16]。 鐵牛尖沙咀 尖沙咀站於1979年12月16日啟用,而車站承建商是西松建設株式會社,當時為修正早期系統的南端終點站。 直到1980年2月12日,地鐵[8]過海段(尖沙咀-中環)啟用,當時雅麗珊郡主亦於尖沙咀站登上列车前往中環站主持通車儀式[14]。
鐵牛尖沙咀: 餐廳推薦:
受工程影響,3棵樹需被砍除,港鐵會於該處重新栽種4棵新樹[22][23]。 2005年4月4日,連接大堂南端的F出口的中間道行人隧道啟用,方便乘客利用中間道行人隧道轉乘九廣東鐵[註 1]或前往尖沙咀南面一帶地區。 此外,前地鐵在興建F出口的同時並將車站大堂南端擴充,有助解決E出口通道擠迫的問題。
鐵牛尖沙咀: 大堂
Iron Cow以非常合理的價格提供優質牛肉麵和其他小吃。 為配合荃灣綫通車,修正早期系統在1982年4月26日縮短至油麻地,並改稱觀塘綫,原有旺角至中環的列車服務改由荃灣綫提供。 鐵牛尖沙咀2025 使用八達通或港鐵都會票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此兩站轉綫,會被視作一程車程,因此如從其他車站到達該站並由尖東站返回尖沙咀站者則會按港鐵的「車票發出條件」被徵收原站出入超過20分鐘的費用(殘疾人士或長者除外)。
鐵牛尖沙咀: 車站佈置
本站設有9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月台大部份較直,但1號月台(往調景嶺方向)的車頭部份稍微向內彎曲,該處的空隙跟觀塘站的接近。 尖沙咀站於1979年12月16日配合修正早期系統第二段(石硤尾至尖沙咀)通車而啟用,當時為總站。 直至1980年2月12日,第三段(過海段)亦通車,此站成為修正早期系統的中途站。 本站設有18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鐵牛尖沙咀: 出入口
而從該站出發超過150分鐘則會被收取相等於當時港鐵最高車費作為附加費。 1970年,李常受與張晤晨從台北到香港宣道,並帶着一班原在新蒲崗聚會的年輕人,進到尖沙咀天文台道會所要開特會。 一批不贊同李、張二人講論的信徒見狀,就也進入會場,雙方一度發生執拗、混亂,直到魏光禧弟兄報警,警察到達後才被勸止[5]。 此後,香港教會分裂為兩部分,並為爭論使用天文台道會所而鬧上法院,在等候判决期間雙方共同使用該處會場,分開時段各自聚會。 其後在法官勸喻下雙方接受庭外和解,陳則信等人同意退出,並讓李派使用天文台道會所,外出另行聚會。 陳則信带領了一批信徒另外聚會,名為基督徒聚會所,並創辦基督徒報,繼續為真道爭辯,後設立基督徒出版社。
鐵牛尖沙咀: 出口
車站大堂所處之位置原為加油站,隨地鐵動工而停用拆卸。 牛頭角站(Ngau Tau Kok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其中一個車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觀塘市中心西部,觀塘花園大廈以南,處於觀塘道、牛頭角道及雅麗道之交界處。 尖東站、紅區中間道行人隧道與綠區白蘭軒道行人隧道緊接於10月24日啟用。
鐵牛尖沙咀: 餐廳特色
其後連接A1、A2出口之間通道隨之封閉,並改建為警崗,但警崗隨後搬遷至中間道行人隧道附近,而A1、A2出口之間再度重開通道,以作為行人隧道之用。 自2004年尖東站啟用後,於繁忙時間在車站2號月台(往中環)候車的乘客有機會須等候3至5班車才能登車[10][11]。 同樣亦有議員認為尖沙咀站的大堂商店數目眾多,故而容易讓大堂出現人頭湧湧、寸步難移的情況[12]。 尖沙咀站是港鐵[8]系統中最繁忙和人流量最高的車站之一,高峰期每小時人流可達4萬人次[9],每天人流更有大約26萬人次。 而車站位於彌敦道地底,鄰近多個著名旅遊景點、大型購物商場、酒店和商業大廈,也有地下通道連接鄰近商場,因此每天均有不少乘客進出車站。
鐵牛尖沙咀: 尖沙咀轉車隧道
話說,我哋突然有啲掛住台灣嘅味道,就係美麗華附近見到新開嘅鐵牛台灣牛肉麵分店,跟尖東店設計一樣,同樣播住台灣歌,好有Feel。 港鐵又於2012年6月展開牛頭角站翻新工程,以焗漆板覆蓋站內原有之灰黑色紙皮石支柱及牆壁。 鐵牛尖沙咀2025 月台兩端牆壁及支柱換上淺綠色焗漆板之工序已先後完成,月台內牆壁之翻新工程已於2014年完成。 牛頭角站於首份提議香港興建地鐵的報告《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967年發表)中已建議設置,其後於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亦有提及。 牛頭角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車站大堂在地面層,位於雅麗道以東,在車站整體的偏東南位置。
事發後港鐵疏散所有於尖沙咀站內的乘客,並緊急封鎖車站。 期間荃灣綫列車一度不停尖沙咀站,直至翌日早上才完全回復正常[31]。 鐵牛尖沙咀2025 改建後則為經新建扶手電梯直接連接大堂,並獨立於A1出口。
過了幾個月陸忠信和魏光禧也到了香港,與關十姑一起傳福音,信主的人不少,繼而在關十姑的幫助下,這數十位信徒,就借用了在九龍灣的民生書院,開始香港地方教会的聚会。 鐵牛尖沙咀2025 約兩個多月後,江守道到了香港,魏光禧就去了雲南昆明。 之後,聚會從民生書院又遷到深水埗欽州街、再後,遷到石硤尾街,過了些時後就遷到佐敦道7號。 (部份餐牌)餐牌分為特色乾拌麵、台灣便當/湯麵、鮮蕃茄麵、台式麻辣湯麵、台灣小吃/小菜,當然少不了台式特飲,價錢公道,款式滿多。
由於尖沙咀站位於商業中心區,附近亦有不少著名旅遊景點、商場、酒店等,此站出入閘人流非常多。 此站是前地鐵最繁忙的車站,高峰期人流可多達4萬人次每小時。 九廣東鐵尖東站通車後,此站人流因轉車乘客而再度增加;九龍南綫通車後,雖令部份東鐵綫客量流失,但反而吸引新界屯門和沙田屯馬綫的居民轉車往返金鐘至柴灣。 鐵牛尖沙咀2025 這個票務措施自兩鐵合併起已經開始實施,閘區合併後,其餘三個轉車站的收費區經已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