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榕樹位在台74線快速道路下方[1]、南屯區新鎮和路旁[1][2],當地人稱它為「青榕公」[1][3][4]。 青衣公屋2025 青衣公屋 該地的鎮平里里長廖秀麗表示,據當地耆老傳說,青榕公曾影響水稻生長,曾經有幾次農夫開來大型機具欲剷除樹,但每次大型機具一靠近便發生故障,居民覺得樹有靈性,就一直保留下來[3]。 青榕公,暱稱台中金城武樹,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的榕樹,被當地人視為神樹,在土地列為高鐵台中車站門戶地區整體開發案時保留下來。 青衣公屋2025 環境整潔又有設計感,屋內有許多復古家具,但不會給人陳舊的感覺,反而是跟整理過後的老宅相互呼應。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6年1月購入上址,當時未補地價作價僅36萬元,持貨7年至今沽售,帳面賺114萬元,單位期內大幅升值逾3.1倍。 世紀21富山(香港)地產董事黃澤龍表示,黃大仙竹園北邨12座中層16室,實用面積485平方呎,兩房兩廳間隔,望北面園景,業主放盤兩個月,原本居二市場叫價330萬元,最終減價45萬元,以285萬元成交,減幅13.6%,成交呎價為5,876元。
長安邨(英語:Che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近青衣站,共有10座樓宇,分兩期發展,屬青衣島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屋邨於1983年規劃,1985年開始興建,於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於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2]。 現時管理長安邨的公司是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保安公司是忠信警衛有限公司。 青衣公屋 青衣島是香港重工業的集中地,設有造船廠、船塢、油庫及發電廠等,分佈於北部的樟樹頭、西部的茜草灣以及南部的南環。 青衣公屋2025 1969年,中華電力公司位於青衣南環的青衣發電廠正式開始投產,於1998年停產及拆除,原址只剩下中華電力青衣中心。 1970年代,太古船塢及黃埔船塢原址被改建為住宅項目,原有的船廠分別從鰂魚涌及紅磡遷入青衣島西部的茜草灣,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船廠則位於北部的樟樹頭,設有兩個浮塢。
青衣公屋: 青衣薈藍開放式海景戶 年輕情侶以1.3萬元即睇即租 呎租64元
長康邨第三期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場、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枱、停車場、健體區及休憩區。 長康邨三期亦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兩個是大圍顯徑邨,已於2000年起拆售,以及長安邨)。 青衣公屋2025 青盛苑(英語:Ching Shi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計劃的屋苑,為青衣島首個居屋屋苑,位於長康邨康豐樓的東南面。
- 因此,政府要確保未來10年供應達標,關鍵在於加快開拓「北部都會區」,提升土地交付效率,增加「熟地」供應儲備。
- 青衣城擴展部份樓高約4層,設商店、服務性行業、食肆、娛樂場所、私人會所及逾5.4萬方呎的天台花園。
- 先於1974年建成青衣大橋,而靠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落成,為青衣首座公共屋邨。
- 上述修訂事項接獲多達5,277份意見,其中表示反對佔5,155份,包括長春社、香港觀鳥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環保觸覺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創建香港等環保團體或關注組。
- 而長安邨所擁有的樓宇設計類型基本上是集結了整個1980年代底經常使用的標準樓宇設計的款式。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先於1974年建成青衣大橋,而靠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落成,為青衣首座公共屋邨。 隨後長康邨、青衣邨、長安邨、長發邨和長亨邨等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陸逐落成。 除了公共屋邨之外,島上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例如青華苑、青盛苑、青泰苑和青雅苑也陸逐入伙,同一時期亦建有青衣島首批大型私人屋苑—美景花園、青怡花園和翠怡花園。 中小學、屋邨商場、街市、公共圖書館、公營診所等基本社區設施亦相繼落成。
青衣公屋: 大型活動
她續稱,房屋署聘請的顧問團隊,包含了很多專業人士,包括平面設計、學者、護理、社工等,將以不同的活動,收集市民的想法。 她舉例,長者在帶孫子到公園玩時,希望有一個休息地方,更是有遮蔭亦可近距離照看小朋友,又或者市民需要跑步的空間,如何去配合等,指出這份指引是較原則性,若有一些較基本的生活元素,亦可引入私人市場。 青衣戲棚(英語:Tsing Yi Bamboo Theatre)是在香港青衣舉行的一年兩度大型廣東傳統節慶活動,於每年農曆三、四月舉行,目的是慶祝「真君大帝寶誕」(農曆三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以及「天后寶誕」(農曆四月初一日至初五日)。 戲棚除了設有酬神祭壇及粵劇神功戲表演以外,旁邊的空地亦設有數十個傳統小吃攤檔。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部分土地用作商住綜合發展,例如2004年落成的藍澄灣及酒店項目。 青衣島首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青富苑,亦在該填海土地上興建。 規劃署認為,政府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包括持續檢討各項土地用途。 擬作公營房屋發展的「綠化地帶」用地,位於青衣已建設地區邊緣、十分接近現有道路。
青衣公屋: 長安邨
為了加強節約能源,並且減少耗電量及碳排放量,運輸及房屋局引入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引進兩級光度照明控制、LED燈凸面照明器及太陽能光伏板等,相關大廈因而每年節省24萬度電力,加上配合其他措施,總節省的公用設施耗電量達53%[9]。 青衣公屋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房屋委員會為了推動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於2012年4月斥資逾2億6千萬港元,逐步更換較為節省電力的電子鎮流器,耗電量將會大減3成,預計每年可以節省3千3百萬港元的電力耗資費用,減少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百萬棵樹木。
青衣公屋: 青衣盈翠半島本月錄約12宗租賃成交 東南高層中環維港景3房套單位2.7萬元市價租出
此外,邨內多處亦設有多台飲品售賣機,方便市民所需。 二樓原有玩具反斗城,但已於2008年3月31日結業,此位置開設了法國英格蜜兒美容護理中心及樓高兩層的馬莎百貨。 英格蜜兒原位置為CD Warehouse,於2012年商場翻新中結業。 青衣城(英語:Maritime Square)是香港大型商場之一,與香港新界青衣島青衣站相連,於1999年4月1日開張,1期及2期總面積為58萬平方呎,共有逾170多間商舖,屬港鐵公司旗下的物業之一。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青衣公屋: 香港文匯網
園內人工湖中載種了荷花,湖旁栽種了水杉、水松、落羽松及楓香等落葉樹種,每逢秋冬時,樹木會變成一片紅及金黃色,吸引不少喜愛攝影者拍攝。 青衣市中心(英語:Tsing Yi Town Centre)大致上位於舊青衣墟、舊青衣灣及部份舊門仔塘一帶的位置,青敬路、青衣鄉事會路及楓樹窩路為幹道。 2022年,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第五波疫潮,港府決定興建六間社區隔離設施,以應付需要,其中一個社區隔離設施選址青衣航運路。 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於2022年3月1日開運作,由保安局負責管理,同年5月12日因應疫情緩和而關閉。 約19世紀末,當時青衣為屬「荃灣四約」之一,青衣與海壩、葵涌及石圍角,四約首領組成「荃灣全安局」(荃灣鄉事委員會前身),維持荃灣、葵涌及青衣地區的治安。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超過二十萬人[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
青衣公屋: 長青邨毗鄰土地擬建4幢公屋 提供3050個單位 最快2023年落成
圍繞這中央平台的舊長型和雙工字型大廈是一個聚落,山上有四座Y型大廈(再加上青盛苑)則是另外另一個聚落,而山上的聚落自設另一個屋邨商場⋯⋯長青邨和長康邨加起來,就好像是空間上明明是三條邨,中間的一條邨卻被中間斬開併入另外的兩條邨。 分為第一商場和第二商場,但兩處各自獨立,並不連結,需要沿青康路步行10至15分鐘才可到達第一商場電梯4樓。
青衣公屋: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長康邨(英語:Cheung H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葵青區青衣島南部,長青邨以西,屬青衣島內最大型的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英華清潔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提供潔淨服務。 據房署向葵青區議會提交文件,當局有意於長青邨毗鄰土地,興建4幢公屋,樓高約40層,共提供逾3,000個單位容納8,000多人入住。 房署表示,擬建公屋分別選址於長青邨公共交通交匯處及現時正空置的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張熾昌紀念小學校舍。 商場地下曾設有青衣島內唯一的戲院,名為「GH青衣電影城」,由嘉禾娛樂管理,已於2018年1月4日結業,由位於2期的UA接手。 然而,扒王之王潛艇世界前身為潛艇餐廳,餐廳在2002年結業後,由扒王之王接手經營,部份潛艇裝飾得以保留,可惜最後扒王之王於2012年結業,由Pizza Stage代替。 至於稻香酒家前身為豉啤酥主題餐廳,以50-60年代香江景物為主題,於2001年結業。
青衣公屋: 荃灣區
屋苑位處青衣邨一角,房協屋苑很多都是封閉管理,我沒有進去,在外面看了一下便回到青衣邨。 資料顯示,上述公屋計劃將地積比率6.7倍發展,涉及3幢住宅大廈,最高建築物高度主水平基準上220米,提供約3,800伙,料可容納10,300人。 上述修訂事項接獲多達5,277份意見,其中表示反對佔5,155份,包括長春社、香港觀鳥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環保觸覺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創建香港等環保團體或關注組。 青衣公屋2025 不過,規劃署表示不支持相關反對意見,預計該修訂事項有望獲城規會批准,未來將新增公營房屋供應3,800伙。 長康商場2005年至2016年由領展持有,到12月推出物業招標。
青衣公屋: 公園工程部及園藝部
香港房屋委員會接收了所有徙置大廈、10個屋建會廉租屋邨和17個政府廉租屋邨,合稱為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統一負責管理及規劃。 青衣公屋2025 1972年港督麥理浩勲爵公佈十年建屋計劃,1973年新界拓展署成立,港府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新市鎮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興建大量公營房屋,當中包括荃灣新市鎮範圍內的青衣島。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著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交通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上蓋興建了盈翠半島及青衣城,沿海邊位置興建了青衣海濱公園。
青衣公屋: 公共設施
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機場核心計劃及多個大型屋苑完工,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青衣市政大廈、大型購物商場青衣城以及青衣站等主要社區設施也都相繼落成啟用,青衣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新市鎮。 發展區位於三支香北面的半山,青康路及涌美路為幹道,是青衣新市鎮最早發展的區域。 為了配合荃灣新市鎮青衣部份的發展,1970年代起,青衣開始發展,政府耗資1700萬港元興建青衣大橋,於1974年落成啟用,同年興建青衣島首個公共屋邨—長青邨,並於1977年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