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癌症登記資料中,肝內膽道癌被包括在肝癌中,但是膽道癌不只發生在肝內,也會發生在肝外及壺腹,只是壺腹癌的治療方向偏向胰臟癌,臨床已經將它劃分入胰臟癌中。 總地來說,膽道癌是包含了肝內膽道癌、肝外膽道癌、肝門癌及膽囊癌。 膽道癌的死亡率與胰臟癌幾乎不分上下,到底它是什麼樣的癌症? 本文將透過在膽道癌研究近20年的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醫師來幫讀者找答案。 膽道癌 膽管癌又稱「膽道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難以察覺,確診時,病患多已進入晚期,不僅治療棘手,藥物選擇也有限,導致病患致命率高,所以又被稱為「隱藏版癌王」。 膽道癌2025 雖然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膽管癌,但治療成效通常不如預期,腫瘤長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5年後的存活率約25~33%;腫瘤長在膽管附近的膽管癌,5年後存活率更低,僅10~15%。

而週邊型膽管癌的臨床症狀,依其是否合併有肝內結石而有不同。 無伴隨肝內膽道結石者,所呈現之症狀與一般肝腫瘤相類似,如不特定之腹痛或肝腫大等;而伴隨肝內結石者,會有發燒、畏寒、黃疸及腹痛等。 大部分的病人會因急性膽管炎開刀,才被診斷出有膽管癌。 饒坤銘表示,如果膽道癌病灶靠近膽囊、或是出現黃疸症狀,較有機會及早發現,而台灣許多患者同時有肝癌及膽道癌,更是治療上的挑戰。 膽道癌 膽道癌 他也提醒,膽結石摩擦久了,膽囊內膜因慢性發炎會惡性病變,不過從膽結石變成膽囊癌的比例不高,建議民眾若有膽結石需追蹤,或是超音波發現膽囊較厚、或有息肉都要小心,建議50歲後每1至2年做詳細健康檢查,除腹部超音波外,建議斷層檢查較能檢查胰臟、壺腹等。

膽道癌: 「肝門靜脈栓塞」和「膽管癌」新聞稿

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教授表示,免疫療法的治療原理是破壞癌細胞欺騙人體免疫系統的機制,使病友自身的免疫細胞得以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的使用可以顯著降低病友的死亡風險,3成病友不僅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更有2成5以上病友存活期大於2年,打破膽道癌治療10多年來的困境。 賴基銘表示,膽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難以察覺,部分病患可能因健檢或有膽結石,照超音波檢查時才不小心發現有腫瘤。 而多數病患即使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也很難聯想到癌症可能性,往往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時才就醫檢查,高達6~7成病患確診時已是晚期。 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免疫療法的治療原理是破壞癌細胞欺騙人體免疫系統的機制,使病友自身的免疫細胞得以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膽道癌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無法手術者或有些術後患者需要接受化療,另外還有標靶治療、放射或質子治療,以及免疫藥物治療;在此僅著重於介紹化療、標靶與免疫藥物治療在膽道癌的進展。

  • 她查了相關資料發現,患者通常是因為吃進的食物遭到病毒污染而感染,疾管署曾公布2起多人感染案例,都是在宴席上吃了生蠔或生…
  • 其常見的副作用如:疲倦、輕度皮膚反應、胃部不適、腹瀉、等;而大部分的副作用在放療結束後可以很快的改善。
  • 雖然多數膽管癌患者形成腫瘤的原因並不明確,但目前已發現相當多的風險因子。
  • 我們開頭有說過,膽管癌是個惡性度高的癌症,五年存活率大概僅有兩成附近,甚至更低。

第一期膽囊癌五年存活率約85%,第二、三、四期各為25%、10%、2%。 因此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或本身有前述的危險因子,則應儘早到肝膽科或肝膽外科就診,必要時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饒坤銘教授以前述個案劉先生為例,當時因腫瘤太大,若進行手術切除,剩下的肝功能將不足以支撐日常生活,因此在20多天的膽汁引流後,即加入免疫療法的試驗,兩次療程後劉先生都自覺狀況感善,腹痛減少。 雖然期間因肝指數(GOT、GPT)上升一度中斷,不過治療不到1年就觀察到腫瘤明顯縮小,至今歷時3年多,原本10.5公分的腫瘤也僅剩2-3公分,就像一顆大蘋果縮減成只剩果核,幾乎沒有活性,良好的成效也令團隊感到振奮。 台灣癌症基金會也說明,大部分生長在肝臟內部的肝內膽管癌,症狀不太明顯,只會出現噁心、食慾改變、腹痛等症狀,因此很難及早發現;除非腫瘤壓迫膽管,引起黃疸,膽道癌才比較容易被發現。 本人於網路媒體,發表膽管癌的治療策略,名醫會客室/膽管癌為何難治?

膽道癌: 膽道癌致命率高!有這 3 種前兆盡快就醫,診斷與治療一次看

膽管癌最常見的生理變化為肝功能異常、黃疸(膽管阻塞後,膽汁導致眼睛和皮膚變黃)、腹痛(30%–50%)、全身搔癢(66%)、體重減輕(30%–50%)、發燒(小於20%)、糞便和尿液顏色改變。 症狀的類別取決於腫瘤在膽管中的位置:位於肝外膽管者較可能發生黃疸;位在肝內膽者則較常發生腹痛,但不常伴隨黃疸。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成為癌症治療新趨勢,不論是單獨治療或是合併其他治療策略,臨床應用上都有不錯的成果。 賴基銘則說,膽道癌病患早期常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4大症狀,但病患多認為是一般腸胃毛病,不太會聯想到癌症,多數病友往往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顏色變深或是糞便顏色變淺等症狀才就醫,為時已晚,高達6~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 因為膽管癌沿著管壁生長的這個特點,可以藉由內視鏡逆行性膽道攝影(圖一),輔助膽道超音波檢查,觀察膽管內壁增厚程度,於懷疑的位置點,分別進行地圖式切片,尋找膽管內,沒有癌細胞的位置,得知膽道內癌細胞分佈的地圖。 手術前有了癌細胞分佈地圖這個寶貴資訊,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手術中,就有很高的機會,將膽管癌如甕中之鱉,一網打盡,完整切除乾淨。

  •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在記者會中提出,且膽道癌治療棘手、藥物選擇有限,過去只有手術、化療兩種選項,即使接受治療致命率還是很高,因此堪稱「隱藏版癌王」。
  • 膽管位處人體深處,較細小的腫瘤一般很難在日常的身體檢查被發現。
  • 膽道癌早期難被發現,但惡性度高又易擴散,死亡率高。
  • 建議患者在接受膽道癌治療時,最好選擇有多專科團隊的醫學中心,方能獲得全方位的治療。
  • 近年國衛院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共同改良化療處方,以gemcitabine(健擇、健仕)搭配口服TS-1(愛斯萬),效果與GC相近但大幅減緩副作用,改良型GS處方研究論文已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國際肝雜誌》(Liver International)。

膽道癌又稱膽管癌,根據癌症登記年報顯示,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又以60歲以上的年長者居多。 膽道癌初期通常沒有徵兆或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也難以聯想到癌症,往往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高達6-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 臨床數據顯示,免疫療法合併使用化療,可以顯著降低膽道癌病友的死亡風險,3成病友不僅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更有2成5以上病友存活期大於2年,打破膽道癌治療10多年來的困境。 有些膽管癌會以身體疲倦、腹痛來表現,或是以抽血檢驗中,一些膽道相關指數上升來表現。 通常到產生「黃疸」,都是已經造成阻塞了,這時候,大部分都是侵犯性比較高、比較後期的癌症表現了。

膽道癌: 健康雲

「唯有透過健康檢查,提早發現腫瘤存在,在腫瘤還小時切除乾淨,才能提升存活時間。」他呼籲,本身有 B、C 肝及肝硬化或家族史者,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確保健康。 吳教恩語重心長地說,但免疫療法並非人人都適用,除了僅有兩成基因具有明顯標的可進行標靶治療之外,先行的基因檢測為自費項目且所費不貲;接續的標靶藥物也要價不斐,對患者與家人都是種壓力。 侵犯到膽囊最外層,並侵犯了肝臟、胃、十二指腸、或胰臟等鄰近器官;或是沒有侵犯鄰近器官,卻侵犯了附近小於三個淋巴結。 膽道癌2025 MacDonald寫道:膽管癌的預後,與肝細胞癌和膽癌的,都是非常差。 他描述Warren和同事的研究報告指出:七個患者之中只有一個能存活三年。 在Longmire的研究系列,63個膽管癌患者,只有四個(6%)能存活四年。

膽道癌: 膽管癌的症狀是什麼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由於膽汁被堵住,身體難以從飲食中吸收脂肪,會導致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甚至出現營養不良症狀。 3.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由於膽汁被堵住,身體難以從飲食中吸收脂肪,會導致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甚至出現營養不良症狀。 FGFR2基因融合 (FGFR2-BICCI, FGFR2-AHCYL1, FGFR2-TACC3, FGFR2-KIAA1598) 和iCCA的進展有密切的關係,針對此異常基因之小分子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見表四2。 初步結果顯示,疾病控制率 膽道癌 可達80%,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約6個月2。 在治療CCA的標靶藥物中,FGFR抑制劑是相當具有潛力的藥物。 2020年4月17日,美國FDA核准pemigatinib用來治療FGFR2基因融合的CCA患者。

膽道癌: 健康網》一緊張就腹痛? 醫教「這樣做」維持腸腦平衡:別猛吃藥

若有合併肝腫臟瘤,可在超音波導引下執行肝臟腫瘤切片檢查。 工作完手指、手腕疼痛,但休息、治療甚至復健也不見好轉,要注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過去曾經收治一名20多歲男性寵物美容師,因手腕疼痛至復健科求診,治療一段時間未見改善,才檢查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且關節已有侵蝕及融合,手腕幾乎無法彎曲。 膽道癌對於國人而言相對陌生,但卻非罕見癌症,過去港星沈殿霞、和信二代辜啟允、五連霸女市議員柯玟伶等皆因膽道癌驟逝。 以下《優活健康網》針對膽道癌類型、症狀、存活率及預後等,整理一篇完整衛教資訊,希望提供民眾對於膽道癌的認識。 由解剖學上來看,膽道的上三分之一是由肝管的合流處延伸到膽囊管的位置,中間三分之一則由膽囊管的位置延伸到十二指腸的上部,而下三分之一則由此處再延伸到十二指腸壺腹的乳頭部。

膽道癌: 疾病百科

電腦斷層攝影:可以評估腫瘤的大小及對鄰近肝臟、淋巴結及其它腹內器官組織的侵犯程度。 濃度上升,但轉氨酶濃度正常,此類檢驗結果排除了發炎或肝實質組織感染的可能,明確指出黃疸的病灶來自膽管阻塞。 ● 膽道癌 第三期:侵犯到膽囊最外層,並侵犯了肝臟、胃、十二指腸、或胰臟等鄰近器官;或是沒有侵犯鄰近器官,卻侵犯了附近小於三個淋巴結。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注意維持適當體重,體重過重與很多樣癌症發生有關,絕對是預防癌症的重點之一。 第三期:侵犯到膽囊最外層,並侵犯了肝臟、胃、十二指腸、或胰臟等鄰近器官;或是沒有侵犯鄰近器官,卻侵犯了附近小於三個淋巴結。

膽道癌: 癌症專區

而有部分的學者主張,不管胰臟癌一開始是否可以切除,如果一開始腫瘤太大,或是血液中腫瘤指數太高,都要先接受新輔助治療,可以降低手術後,癌症再復發的機會。 這類的黃疸,肝功能一開始通常是正常的,是因為肝臟下游的膽汁輸送管—膽管,出了問題阻塞了,使得肝臟製造富含膽紅素的膽汁,無法排出體外,就像是排水管阻塞了一樣,這種病患常常伴隨有灰白色大便的症狀。 這類因為膽道阻塞造成的黃疸,現代人常見的原因有「良性」的膽管結石造成的阻塞、以及「惡性」腫瘤造成的阻塞,兩大原因。 要區分這兩大原因,通常可以藉由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這些影像學檢查區分出來。 如果是良性的結石阻塞,通常可以藉由內視鏡取石術,將石頭取出,解除黃疸的問題。 除非石頭太大,或是結構上有異常,就必須經由外科手術處理。

膽道癌: 長期上腹痛要當心,恐是致命「膽道癌」作祟!醫籲「3 症狀」快就醫

膽管癌的手術通常都很困難複雜,當腫瘤長在肝臟內部時,進行的手術是切下包含腫瘤的部分肝臟。 長在肝門附近時,就要審慎評估膽管癌的範圍,除了切下癌症組織,還要恢復膽汁流通的順暢性。 若是遠端膽管癌,要做類似治療壺腹癌時的惠普式手術,連同十二指腸、胰臟頭、總膽管、和膽囊都一併切除,再做重建。 在台灣,發生肝內膽管癌的比例高於肝外膽管癌,肝內膽道癌就像肝癌一樣,因為生長速度緩慢且不容易有症狀,所以早期發現不易;反而是肝外膽管癌會因為腫瘤長大,把膽道塞住而出現黃疸,較容易及早發現。 至於膽囊癌有時會像慢性膽道發炎般,發生上腹部疼痛,但因症狀不明顯,也容易被忽略。

膽道癌: 膽結石&膽囊息肉 呷油油養更大

「渺小存在的膽,藏著巨大危機!」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膽囊功能是貯存肝臟製造的膽汁,人進食後,膽囊會運送膽汁至十二指腸用來分解脂肪。 過去鮮少會認為膽道會罹癌,因此膽道癌過去常被界定為肝癌,亞洲發生率相較歐美高,台灣近年膽道癌患者以4%比例增加。 膽道癌2025 又如,FGFR2是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一個亞型,它的改變與癌症發展、轉移有關。 幾項研究發現,FGFR2融合出現在3-50%的肝內型膽管癌患者身上。 2019年2月發表的一篇有關膽管癌靶向治療的學術論文中提到,在對化療無反應的兩例晚期膽管癌患者身上,一種非選擇性FGFR抑制劑起到「令人鼓舞」的效果。

膽道癌: 膽管在哪裡?

但外科手術常面臨兩難,主要是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雖常以黃疸為臨床症狀,容易及早診斷出來,但因附近的血管及神經相當多,手術難度很高;相反的,長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雖較容易手術切除,卻因症狀不明顯,往往到了末期才被診斷出來,預後不佳。 至於其他方式的治療,例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經動脈血管栓塞治療等的效果並不好,因此, 外科手術仍為治療膽管癌的首要選項。 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陳仁熙也表示,雖然直接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方式,但只有不到3成病患可以接受手術,術後也很容易復發,術後平均5年存活率僅10~30%;至於無法手術、接受化療者,平均存活期則只有8~10個月,晚期膽道癌的5年存活率更是小於5%。

膽道癌: 難以早期發現的 – 膽囊癌(懶人包)

1997年退休後,在美國 Mount Rainier Clinic 跟隨治本醫學始創者克蘭頓醫學博士學習,並翻譯了克蘭頓醫學博士的名著 Bypassing 膽道癌 Bypass Surgery《向通波仔說不》。 2008年開始在香港實踐和推廣治本理論和療法;現任香港 BMS 膽道癌 Clinic 的治本顧問。 著作包括《治本清源1——不吃藥的健康智慧》、《治本清源2——戒口補營的自療智慧》、《治本清源3——修護心血管的健康關鍵》。 隨後五年,#1號病人享受相當高質素的生活,即使經常因腸胃出血而需要住院。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第二期研究有selumetinib併用gemcitabine與單用gemcitabine的比較1。 肝內膽管癌:因為於肝臟內通常不會有感覺,早期較不易被發現,通常等到腫瘤 10 公分以上才有症狀,但往往無法開刀切除,發生率第一高,佔 %。 對於無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的病友中,僅有2~3成病患的腫瘤有縮小,在化療效果不如預期加上病情進展快速的狀況下,可能導致病患出現肝功能惡化、重複膽道感染、惡病質和營養不良等問題,使身體機能大幅衰落。 義大醫院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自2010年至今,膽道癌治療方法僅以手術及化療為主。 手術切除病灶雖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有不到3成病友可以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也容易癌復發。 陳仁熙說明,膽道癌與癌王胰臟癌一樣,屬於原發性、高度惡性、高死亡率、預後不佳的癌症,雖手術切除的5年存活率約10~30%,可提供膽道癌治癒的機會,但診斷時大多數病患已是局部侵襲性疾病或已發生癌轉移。

膽道癌: 重粒子治療 胰臟癌等難治癌種多了新選擇

他好了一個月,但在1986年10月中,他突然出現嚴重作嘔及多次陣發性的嘔吐。 持續作嘔令他的胃口下降,在六個星期內他的體重下降了28磅。 減輕或消除癌末病患身體疼痛,不適症狀或心理壓力,達到末期良好生活品質,使病患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是活到最後,非等死,等到最後,是有人性的地方,尊重生命尊嚴,尊重末期病患的權利。 也使家屬敢於面對末期病患,使生死兩相安,無悔,無憾。

膽道癌: · 難治的癌症 膽管癌早期難發現 3症狀最明顯

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雖然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不到3成的患者可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也容易復發,平均5年存活率僅10~30%。 至於無法手術、只能化療者,因化療效果差且病情快速惡化,此類患者的中位存活期僅8~10個月,晚期膽道癌的5年存活率更小於5%。 膽道癌有一個很特別的標靶為FGFR2融合基因的變異,必須透過精準醫療檢測(全面性的癌症基因檢查)才能篩檢到合適的患者,如果腫瘤具有FGFR2融合基因的表現,就可以使用FGFR2抑制劑做標靶治療。

膽道癌: 膽管癌與肝癌有何分別?

大腸癌近年來名列國人十大癌症人數榜首,不少名人更是因大腸癌離世,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曾在個人臉書指出,有8種人是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國人常聽「癌王」是胰臟癌,但膽道癌(或稱膽管癌)更堪稱「隱藏版癌王」,包括港星沈殿霞、和信二代辜啟允、曾連任5屆的前台北縣(新北市)議員柯玟伶等皆因膽道癌驟逝。 國健署109癌症登記,膽道癌新診斷人數每年增加到2629人,五成以上為男性,又以60多歲以上年長者居多。 得病後,斯科特也徹底改變了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健康營養飲食和自然養生方法。 同時,她查詢大量醫學資料,參加醫學會議,向膽管癌治療領域的專家諮詢,並將自己搜尋到的資料都分享在網站上。 斯科特在香港開始兩週一次的化療,從2016年7月開始,一直到12月結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大嶼山度假屋2025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警方亦希望提醒各位市民外出或就寢時應確保門窗已鎖上,市民亦應考慮為家居加裝窗花及閉路電視等防盜系統,並發揮守望相助精神,遇見疑人,立即報警救助。 自新界在1898年租借給英國,清兵自炮台撤退後,炮台先用作警署,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 今晨約4點澎湖籠罩在颱風杜蘇芮的暴風圈中,當地出現高達12至14級陣風,七美海域還出現8.5公尺的浪高,不少民眾徹夜未眠,甚至有人直呼比75年韋恩還大,是近年來少見。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交通方式:水路:從中環港外線6號碼頭乘新渡輪往梅窩碼頭,於梅窩碼頭乘1號、4號或3M號大嶼山巴士,約15分鐘即可直達度假村。 塔門擁有一大片草地可以讓您和家人朋友一起露營、野餐,晚上在帳篷前賞月聊天,隔日更可以欣賞日出美景。 但要留意,只有兩間客房提供寵物入住服務,請事先向酒店查詢。 此外,不要錯過香港第三高的山峰大東山,海拔869公尺,擁有美麗的日落景色。 秋冬時節來鳳凰徑,還可以欣賞到芒草在陽光下閃耀的景色。 受港人歡迎的獨木舟及直立板活動除了有體驗班外,更設有證書課程,租單人獨木舟玩6小時最平都是$160,入營一定不會怕悶。 梅窩渡假屋內有不少設施,例如籃球場、羽毛球場、VR體驗空間、各類主題活動室、高空歷奇公園等等,其中最吸引的一定就是三層高的歷奇塔,最高離地9米,每層都有不同關卡和歷奇訓練讓大家挑戰。…

秀茂坪南邨秀善樓平面圖6大好處2025!內含秀茂坪南邨秀善樓平面圖絕密資料

首先把秀茂坪(中區)社區中心內的五個社會福利機構分別遷往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以及安達邨繼續為區內居民提供服務。 秀茂坪南邨秀善樓平面圖 到2015年,再把秀茂坪(中區)社區中心及其旁邊的露天停車場的拆卸,以展開該計劃的新建樓宇工程;整項工程包括提供1幢樓高18層的的非標準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廈,提供322個出租公屋住宅單位。 大廈於2016年7月18日展開工程,整個項目落成後劃歸秀茂坪邨管理,命名為秀潤樓。 秀茂坪南邨秀善樓平面圖 涉及7座和諧一型、1座和諧3A型、1座SAB單向大廈(和諧3A型組合)、5座新和諧一型大廈。 1-2人單位面積增加至17.4平方米,而2-3人單位則增至21.69平方米,並改良廚廁設計,使1-2人單位有足夠空間平排擺放兩張單人床,而2-3人單位住戶有足夠空間去分間一間房間,較上代設計更實用,而此款單位亦可配備於新和諧一型主樓翼尾,成為新和諧一型第六款。 你還可利用「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一次過登入多項政府網上服務。 19(19樓)799房屋署總建築師(3)興勝建築有限公司三菱電機14秀德樓(第2座)秀善樓(第3座)秀好樓(第4座)新和諧一型第七款正宏工程有限公司蒂森克虜伯13秀旺樓(第5座)第16期為一個露天劇場、一個羽毛球場及三個籃球場。 秀茂坪燒屍案 秀茂坪童黨燒屍案是一宗涉及童黨和有人死亡的嚴重刑事罪行。 ,簡稱「HR」)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在1992年至2009年間所落成的香港公共屋邨大廈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中廣泛採用。…

女仔第一次2025詳解!(小編推薦)

了解一下性愛這回事,進階點不妨袋定一些技巧取悅男伴(例如前戲、口交、性交姿勢等),令對方不致認為你是張沉悶的白紙,挑起他對你的性趣。 體外射精絕對不是有效的避孕方法,因為男方未必控制得宜。 此外,男性在射精前尿道球腺會分泌小量液體中和尿道酸性,當中帶有的精子足以使女性懷孕。 女仔第一次 家計會轄下各節育指導所及青少年保健中心均提供意外懷孕輔導服務。 此外,亦有人認為女仔係無性經驗嘅女性,但有關叫法嘅來源難以考證。 人們看見陰道口有一道「屏障」,就從文化角度斷定這個部位象徵「貞潔」(這個概念在生物學上也毫無意義可言)。 如此詭異的想法只可能誕生於一種社會:女性根本只是財產,女性最珍貴的資產就是身體上門禁森嚴的陰道。 納高斯基強調,當處女膜經常伸展,唯一的改變就是變得更有彈性。 女仔第一次: 初次約會,男仔應唔應該主動比錢?睇睇廣大網友嘅睇法! 對於這個明明沒有任何生物功能的器官,西方文化卻自古就編織出一套強而有力的故事,而且這套說法完全沒有生物學的基礎,說到底就是企圖要控制女性。…

聲沙2025詳細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李醫生就指出,原來聲帶位於人體的氣道內,正常情況下,食物包括喉糖的藥效,都較難到達聲帶位置。 換言之,食喉糖只能紓緩喉嚨痛等不適,對聲沙或失聲未必有效。 至少出現慢性聲沙的問題,多數與長期用聲不當,或過度用聲,導致聲帶生繭、生瘜肉有關。 患者常見是因為工作要長時間、或大聲說話的人,例如老師、售貨員、侍應,或愛唱歌人士,統統都是慢性聲沙的高危一族。 聲沙 肺癌初期的症狀或會出現聲音沙啞,可能是身體向你發出警號。 那段確診期期間,擔心多過身體不舒服,好想照顧小朋友,好想落街,提醒自己要快的好返,心態會影響康復進度。 不過,他表示喉癌在香港每年約有200宗新症,並不算太常見,但是如果聲沙持續超過四星期仍沒有改善,也應該立即求醫。 若懷疑聲沙與神經綫問題如中風、腦膜炎等或肺部腫瘤有關,就須進行電腦掃描作更詳細檢查。 Annie提醒,以上食材,如1歲以下嬰兒切勿食蜜糖,因蜜糖中有機會有肉毒桿菌,孢子會影響小朋友腸道;另如母乳餵哺,洋蔥、薑黃、薄荷較濃味,有機會經由母乳傳給bb;另食物要煮熟,不要吃半生熟的蛋。 突然變豆沙喉,也許只是通宵唱K狂歡令聲帶過勞水腫。 謝耀昌醫生解釋:「從組織學來說,喉癌的癌細胞屬於鱗狀細胞,這類癌細胞已證實與吸煙有莫大關係。」此外,吸煙本身也可導致聲沙,這更容易令患者忽略警號而延誤治療,故此戒煙是預防喉癌的重要一步。…

植國滿8大優點2025!(震驚真相)

但藍營內部還有隱憂,地方不滿突襲式提名,張善政逐一拜會,終於在吃兩次閉門羹後,見到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因此粉末質地輕細,所以稱為「霜」。 在烏俄戰爭持續將滿1年之際,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在17日例行記者會上,提出美國估計的瓦格納傭兵傷亡數字。 他說,瓦格納自開戰以來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3萬,其中9000人是在戰鬥中陣亡;這3萬人有一半是去年12月中後死亡,時值烏國東部巴赫姆特(Bakhmut)戰況正激烈。 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昨突遭爆料,11年前任職台南市政府期間多次不當接受業者性招待,因他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嫡系子弟兵,這起爆料被視為民進黨內派系鬥爭。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表示,陳宗彥只是鬥爭中「第一個倒下的」,後面還會有人被攻擊,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民進黨立委林俊憲。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幾日確診都在8萬上下浮動,但昨(26)日死亡個案首度突破百例,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是警訊」,需要密切注意,而指揮中心今(27)日宣布新增9萬4808例本土確診,另外死亡增加126例,又再度創下新高。 植國滿醫師 關於六都市長的防疫表現,最新民意顯示,在二十歲以上台灣人眼中,六都市長防疫表現最受肯定的是新北市長侯友宜,其次是台北市長柯文哲,高雄市長陳其邁以 0.6%之差屈居第三,台中市長盧秀燕第四,桃園市長鄭文燦第五,台南市長黃偉哲敬陪末座。 因應本土疫情延燒,兒童染疫後出現腦炎案例,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宣布,0到6歲每人發5劑快篩,但在野黨質疑2歲以下不能用快篩發快篩給兒童根本莫名其妙。…

山勝大廈好唔好2025!(小編貼心推薦)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比華利山,禮頓山,樂陶苑,樂翠台,山光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62,000,年齡中位數為 43.4歲。 山勝大廈 用電部分,陳建仁表示,在重大投資之前,企業都會跟經濟部保持高度連繫,於幾年前就開始預備電力的資源,從輸電網路的開發,到長期電源開發都會先準備好。 陳建仁說,期待台積電用創新帶動製程進步,並將多數產能繼續留在台灣,維持台灣在半導體領域中最關鍵的地位。 他在擔任國科會主委時,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對於台積電研發非常注重。 陳建仁說,台灣產業競爭力讓全世界注意到台灣是繁榮的科技之島,半導體是全球高度合作的產業,從美國設計、歐洲設備、日本材料,到台灣製造、研發,以全球為市場,形成最有效率的生產方式,可說是當前人類生活進步的基礎。 山勝大廈 台積電今天舉辦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親自出席,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鈺創董事長盧超群、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徐敬全等產業界代表,及經濟部長王美花、新竹縣長楊文科等政府代表也到場致意。…

癌症形成的原因2025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但是在西方科學家眼中,這簡直就是偽科學和民科。 橫紋肌肉瘤全美國一年只有400個左右病例,多數是兒童。 由於病人少,這個疾病的存活率在過去30年沒有任何變化! 細胞癌化並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即便身體健康,據說每天體內還是會產生3000~5000個癌細胞。 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原始病灶附近,必需借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 良性腫瘤不轉移,屬於“釘子戶”,所以只要手術切除腫瘤本身,基本就算治好了。 在西醫系統裡面,你不僅需要治好病人,而且還要明確知道為什麼治好了,所以我們在藥廠一方面開發藥物,一方面拼命尋找和藥效相關的 “生物標記”(biomarker)。 其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癌症患者极度消瘦,主要是因为患癌症后长期消耗的结果,而不是得病以前一定是瘦人。 根据美国的统计,香烟出来大概20多年以后,发生肺癌的概率大幅提高。 说明一个人一般大量吸烟后,约20年就会可能出现肺癌。 注意到吸烟一上去以后就出了肺癌这个事,美国政府开始禁烟。…

青富苑實用面積好唔好2025!(震驚真相)

不過隨著2014居屋青俊苑入夥,亦有新私樓明翹匯於2022年初落成,新增人口將帶旺區內商舖,將來的選擇應會比現時多。 比較奇怪的是,明翹匯的商場面積達40萬平方呎有又一城的40%之大,在此小社區內如未能容納如此多商機,交通亦不算方面下,將來該商場的租戶最大機會是開設護老院或補習學校等,反而是一個負面影響。 青富苑實用面積 屋苑背山面海,西北面是山、東南面是海,景觀上雖有優劣,但由於屋苑東南是青沙公路,該路段是來往青衣貨櫃碼頭、昂船洲大橋及長青隧道之間的必經之路,重型車輛流量較大。 可幸的是在貼近屋苑的一段設有大型隔音屏障,應可緩減部份交通噪音。 向西北望山,除了低層單位景觀會受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所阻外,其餘附近的建築物算是疏落,青富苑的中高層單位景觀算是開揚。 還好,大部份綠置居買家都現居於資助房屋,預計關鍵日期似乎不太關鍵。 屋苑由A、B兩座40層高的樓宇組成,每層分別有36個單位,B座的G樓、1樓及2樓,14至19室相應的範圍屬於屋苑的小型商場。 青富苑位於青衣路18號,屬於青衣南,與青衣北的東湧線青衣站有2公里遠。 平路的話,2公里還算是僅僅能步行的距離,但途經的地方需穿插多條行人隧道,期間亦無瓦遮頭,超越了可接受的步行距離。 青富苑室內間隔室內略顯狹窄,其房價亦較同期居屋高,生活圈子密度亦比其他居屋密集。 因此至今仍有超過五百夥單位無人問津,餘下的幾乎都是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