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腔顶壁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多发肿瘤之一,占我国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2倍,40至50岁的男性是鼻咽癌的高发人群。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18年鼻咽癌全球新发病例约12.9万人,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超过70%的新病例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 鼻咽癌病毒2025 我国是各大洲中鼻咽癌的最高发地区之一,全世界约80%的鼻咽癌患者都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为我国高发区。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位的癌症,因此早期的症状有回缩性涕血和鼻塞,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症状。
本文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曾木圣,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朱倩莹和赵舸昕,主要作者有国际知名EBV专家英国华威大学Lawrence S. Young教授和头颈肿瘤临床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Quynh-Thu Le教授。 六、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因素,食物中致癌物質與EB病毒可能與鼻咽 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 方法找出高危險群的人。 比較可行的,應是近親有鼻咽癌者應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 不抽菸可能也有幫助防止它的發生,最重要的,應是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
鼻咽癌病毒: 感染了EB病毒,就会得鼻咽癌吗?|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在香港,鼻咽癌是男性中第 7 大常见癌症,也是女性中第 17 大常见癌症。 根据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登记处的数据,2019年新增病例791例,其中男性588例,女性203例,男女比例约为2.9比1。 在75岁之前, NPC 的累积风险是男性 88 分之一,女性 317 分之一。 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影響範圍、有沒有出現淋巴擴散或至其他身體部分而界定鼻咽癌期數。
- 鼻咽位於鼻腔的盡頭,處於頭部中央並連接喉嚨,是呼吸道必經部位3。
- 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
- 而其他癌細胞擴散的檢查,則包含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
- EBV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感染机制复杂,涉及病毒多个表面糖蛋白及多个细胞受体的多步骤过程。
- 某些草藥對某些病人的鼻咽癌的確有不良的影響,還是不要隨便嘗試為妙。
- 随着时间的推移,放疗技术已经从传统的2D放射治疗至3D适形放射治疗,到现在的调强放疗。
而有鼻竇炎病史者,得鼻咽癌的機率也是常人的5.3倍,可能是細菌感染長期刺激鼻咽表皮所致。 此外,基因、家族史也會影響鼻咽癌的罹患機率。 EB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會出現發燒,通常持續5-7天,甚至7-14天,扁桃腺出現化膿,有時與細菌感染不易區分,頸部淋巴腺腫大,腹部則有肝脾腫大,其他非特異性的症狀如倦怠、頭痛、肌肉痠痛、食欲不振等。 鼻咽癌病毒2025 有的小孩在服用抗生素治療後皮膚出現紅疹,抽血檢查顯示白血球中的單核球增多,故名「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EB病毒以抽血檢查為主要檢驗方式;急性期時,扁桃腺容易出現化膿性腫脹,與感冒造成的腫脹截然不同,也是診斷感染與否的重要依據。
鼻咽癌病毒: 男性常見疾病 – 鼻咽癌
“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生存结局,众多免疫联合方案也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突破”。 接著,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協助醫師了解癌症的原發部位、侵犯情形等重要資訊,讓位於鼻咽部的鼻咽癌變化無所遁形。 而其他癌細胞擴散的檢查,則包含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 一般情形,醫師可藉由病史與臨床表現,得到鼻咽癌的臆斷;再經由後鼻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內狀況。 必要時可針對可疑部位做切片並送化驗,經判讀後發出病理報告,才得以確定診斷。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 香港由於空氣問題,常見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慢性病。
-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虽然不典型,但还是比较容易被觉察的。
- 在帶有EB病毒的鼻咽癌腫瘤中有一種稱為「全面高度甲基化」(global DNA hypermethylation)的現象,意思是癌細胞內 DNA 序列的甲基數目大規模增加。
- 不過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到目前為止並未完全清楚,而一般成人大都接觸到E.B.病毒,故其血中的抗體也多半呈現陽性反應。
- 由于鼻咽部位于头部深处,必须使用特殊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来清楚地检查它。
- 家族聚集现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资料显示,12.3%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
- 例如,鼻咽癌俗稱「廣東癌」,因為廣東、福建、港澳、台灣等南方沿海地區的人特多。
- 患者 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
2013年10月,一项由台湾学者发表于《The Laryngoscope》杂志的研究显示,慢性鼻炎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83倍,急性鼻炎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7倍。 三,鼻咽癌确诊还可以用X光线检查,用X线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范围和对颅底骨破坏的程度,有利于对鼻咽癌的分期治疗,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导致鼻咽癌的基因突变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已确定 EB 病毒等增加患鼻咽癌风险的因素。 但尚不清楚为什么一些有各种风险因素的人从不会患癌,而另一些没有明显危险因素的人却会患癌。 由于鼻咽部位于头部深处,必须使用特殊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来清楚地检查它。 如果你出现以下症状或任何不寻常的变化,请尽快就医。
鼻咽癌病毒: 鼻咽癌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 頸部出現腫塊最典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後三至四周內應避免劇烈的身體活動,可能傷害脾臟,患者最好經醫師判定後再開始運動。 現時愈來愈多研究指出,以另一種測試──EB病毒脫氧核糖核酸(EBVDNA)來檢測鼻咽癌細胞更為可靠。 鼻咽癌病毒 在鼻咽癌中期和局部晚期,放疗需要与化疗相结合。
鼻咽癌病毒: 鼻咽癌的成因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保障能令你安心無憂地採用最適合的療法。 信諾癌症保障冠絕全港,賠償保障高達港幣$5,000萬,不設終生賠償上限,可全數賠償手術、電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費用,按此了解更多。 鼻咽癌病毒2025 鼻咽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行第11位,並於2018年導致295人死亡,佔同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2%。
鼻咽癌病毒: 鼻咽癌自我檢查3
遗传因素方面,据科学统计,具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罹患鼻咽癌,黄种人较白种人鼻咽癌发病率更高。 病毒感染方面,EB病毒只是鼻咽癌的“肿瘤相关物”,而不是“肿瘤标记物”,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EB病毒感染者都会得鼻咽癌。 EB病毒被称为“亲吻病毒”,经常通过口腔以及唾液等传染他人,也可通过飞沫传播,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感染者最终发展为鼻咽癌。 环境因素方面,主动或被动吸烟,暴露于甲醛、职业接触性粉尘、工业热气、燃烧产物以及厨房里的油烟环境等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鼻咽癌病毒 鼻部症状包括早期间断性的涕中带血,后期肿瘤增大后出现单侧或双侧的鼻塞。
鼻咽癌病毒: 鼻咽癌的症狀
吸煙容易致癌1,其中鼻咽癌更是本港常見的癌症之一2,初期症狀與感冒及鼻敏感等相似,故較容易被忽視。 下文將詳解鼻咽癌病徵,以及提供簡單的鼻咽癌自我檢查的方法。 在香港,鼻咽癌是男性中第 7 大常見癌症,也是女性中第 17 大常見癌症。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登記處的數據,2019年新增病例791例,其中男性588例,女性203例,男女比例約為2.9比1。
鼻咽癌病毒: Living with 鼻咽癌?
四,可以用CT扫描,CT扫描不仅能显示鼻咽部的表层结构的改变,还能显示鼻咽癌向周围结构及咽旁间隙的浸润情况,能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 一,可以用鼻咽镜来检查,鼻咽镜的检查有间接的鼻咽镜检查,间接的鼻咽镜检查是一种最简便的,最快速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鼻咽镜检查还有种纤维鼻咽镜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也是比较简便,但是纤维鼻咽镜的检查鼻后孔和顶前壁观察的不是很清楚。 在 NPC 中观察到年龄标准化发病率迅速下降。
鼻咽癌病毒: 有些症狀看起來跟感冒差不多 醫師教你怎麼篩檢鼻咽癌
如果你出現以下症狀或任何不尋常的變化,請盡快就醫。 EBV相关标志物是NPC早期筛查中重要的指标,其中血清学抗体如VCA/IgA和EA/IgA在人群筛查中应用最广泛。 鼻咽癌病毒 此外,EBV DNA是一个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筛查标志,越来越受到重视。
鼻咽癌病毒: 相關產品
在鼻咽癌流行区域,90%以上的鼻咽癌发生都与EB病毒相关,EB病毒感染毫无疑问是鼻咽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鼻咽癌的发生与其他癌症一样,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鼻咽癌发病主要和遗传易感性、EB病毒感染,环境及生活因素有关。 “局晚期鼻咽癌以放化疗联合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并不理想,免疫治疗及放化疗方案的优化为患者提供新选择。 ” 马骏说,目前,局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主要有三种模式: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和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
鼻咽癌病毒: 鼻咽癌症狀有哪些?鼻咽癌原因是什麼?如何診斷、治療?有方法能預防嗎?
鼻咽癌起源于单个EB病毒感染的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发生在EB病毒感染之后,一系列研究证据支持EB病毒在鼻咽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成为是“罪魁祸首”。 鼻咽癌病毒 EBV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感染机制复杂,涉及病毒多个表面糖蛋白及多个细胞受体的多步骤过程。 EBV感染B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受体CD21及HLA II。
鼻咽癌主要用放射療法(Radiotherapy,俗稱電療)來治理,借輻射來殺死癌細胞。 但在電療的同時,也會兼用藥物來加強療效,亦即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化療)。 经过适当治疗,鼻咽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37%至55%。 鼻咽癌病毒2025 鼻咽癌根治性治疗2到3年以内容易出现局部复发,约5%到1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
在过去的 10 年中,男性的发病率(经年龄标准化后)平均每年下降了 1.9%,女性则下降了 4.3%。 鼻咽癌 鼻咽癌病毒2025 (NPC) 在东南亚更为常见,并且与 Epstein-Barr 病毒 (EBV) 密切相关。 在 NPC 中觀察到年齡標準化發病率迅速下降。
鼻咽癌病毒: 鼻咽癌存活30年 楚戈案例不罕見
常看到病人,頸部淋巴腺腫大卻不找醫師檢查,自行服用草藥; 剛開始淋巴腺腫可能有改善,但最後控制不了,反而耽誤了早期診斷,儘早正確治療的機會。 鼻咽癌病毒 這個病華人特多,與生活環境、飲食、日常用物可能有某種關係。 某些草藥對某些病人的鼻咽癌的確有不良的影響,還是不要隨便嘗試為妙。 目前,筛查鼻咽癌最常用的是EB病毒抗体检测。 对于抗体阳性者,建议定期复查鼻咽镜,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使用EB病毒DNA检测作为高危地区筛查手段,但是目前尚未普及。 除了这些常见的发病因素之外,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一个特别的病毒高度相关——EB病毒。
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四、治療: 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鄰近顱底及其他主要器官,沒有足夠的安全範圍以供切除。
研究團隊使用了尖端的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患者的腫瘤樣本,以解構鼻咽癌的表觀遺傳[3]變化。 在帶有EB病毒的鼻咽癌腫瘤中有一種稱為「全面高度甲基化」(global DNA hypermethylation)的現象,意思是癌細胞內 DNA 序列的甲基數目大規模增加。 這些甲基的功能就像一個關閉按鈕,令抑制腫瘤的基因失去作用,從而促進腫瘤生長。 在非EB病毒癌症中卻很少觀察到全面高度甲基化的現象。 因此,在傳統醫學觀點上會認為全面高度甲基化與EB病毒有關,更是鼻咽癌發病的關鍵。 然而,研究團隊卻發現20% 的鼻咽癌病例是「全面低度甲基化」 (global DNA hypomethylation) 的,即甲基在 DNA 序列上大規模減少。
鼻咽癌病毒: 醫療及健康保險
EB病毒因为发现与鼻咽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相关性,不少人看到自己体检报告上有“EB病毒阳性”而紧张害怕。 其实EB病毒还与儿童淋巴瘤有相关性,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 对于I期的鼻咽癌患者,单纯使用放疗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对于II期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要同时进行2个~3个疗程的化疗,这被称为同步放化疗,是鼻咽癌最为经典的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的10年生存率在80%以上。
鼻咽癌病毒: 癌症前兆難料?8癌症早期症狀是警訊,7事遠離癌細胞
鼻咽癌,是於鼻咽腔或上咽喉部位惡性細胞所形成的腫瘤,而且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鼻咽癌常見於華南地區,患者以男性居多,是20-44歲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不只是長者,中年人以至年輕人不可輕忽這種致命疾病。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單獨或合併使用放射治療(利用X光對付或消滅癌細胞)及外科手術。 如癌細胞轉移遠處,可同時使用化學(使用抗癌藥物)和放射治療。 至於哪種才是最適當的療法,則要視乎病情的嚴重性、鼻咽癌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及患者是否有其他病態出現而定。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