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前 若 要 从 东 涌 取 道 昂 坪 , 必 需 在 石 门 甲 沿 石 壁 凹 上 溯 地 塘 仔 , 然 后 往 昂 坪 及 宝 莲 寺 。 但 现 在 多 了 一 个 选 择 , 可 以 从 东 涌 道 前 往 昂 坪 。 从 「 凤 东 飞 流 」 前 行 300 米 , 山 形 顺 山 脊 突 出 , 景 观 极 佳 。 东 面 仰 望 大 东 山 ; 东 北 是 石 狮 山 和 禾 寮 墩 ; 北 面 是 东 涌 冲 积 平 原 。 平 原 上 支 流 密 布 , 十 多 条 村 落 尽 收 眼 底 。 拐 过 山 角 , 横 亘 一 条 石 涧 , 上 架 平 桥 , 已 到 了 地 塘 仔 郊 游 径 的 终 点 了 。
西 贡 东 郊 野 公 园 的 山 区 多 草 原 , 而 南涌郊游径2025 大 部 分 山 顶 均 被 草 地 覆 盖 着 。 草 原 上 的 主 要 草 类 为 石 珍 芒 ( 石 芒 草 ) 、 鸭 嘴 草 及 铁 芒 箕 。 在 山 坡 下 方 的 灌 木 丛 , 常 见 有 野 牡 丹 、 桃 金 娘 ( 岗 棯 ) 、 岗 松 、 细 齿 叶 柃 及 大 头 茶 。 间 中 亦 会 发 现 一 些 稀 有 植 物 品 种 , 如 吊 钟 花 、 山 百 合 、 罗 汉 松 等 。 此 外 , 长 而 蜿 曲 的 海 岸 线 也 提 供 了 多 种 海 岸 环 境 南涌郊游径 给 一 些 独 特 和 有 趣 的 植 物 生 长 。 高 四 百 六 十 八 公 尺 的 蚺 蛇 尖 , 虽 然 只 位 列 全 港 主 要 高 峰 第 十 六 名 , 却 因 山 形 尖 峭 突 出 , 成 为 西 贡 东 郊 野 公 园 最 容 易 看 见 的 地 标 。
南涌郊游径: 西贡西
仰望面前百米外的大金钟,气势非凡;遥看高达702米的马鞍山及险峻的吊手岩,壮观巍峨。 南涌郊游径2025 由于大帽山幅员广阔,集水量高,尤以其中的大圆石涧为甚,故当局须搭建这些横跨涧上的木桥,免游人涉涧生险。 沿路径除可俯瞰荃湾、青衣一带景色,更可远眺雄伟的汀九及青马大桥,葵涌及荃湾市镇亦收眼底。 到了终点,发现原来要从「老虎」的后面向颈背方向望去,才能看见「老虎头」,十分有趣。
离村后登上长而陡斜的石级路,至级顶回首,右方隐见赤径口、深湾仔、湾仔半岛及塔门。 由此经过引水道,再接走北潭郊游径,抵北潭路「怡庭」终点。 由于糖厂需要大量用水,太古分别于柏架山及宝马山兴建了三个水塘,位于柏架山的称太古水塘,宝马山上的则称七姊妹水塘,又称赛西湖。 随着香港工业转型及土地用途改变,该区现已改建成太古城住宅区。
南涌郊游径: 自然徑
走过西坝即是曾经的香港第三大岛粮船湾州,行至 M012 标距柱后,来到东丫和北丫村的入口,再多行 1.5 公里后 M015 处是白腊村的入口,从这里可以沿村径抵达白腊湾。 继续在万宜路上前行经过白腊营地,很快就能来到壮观的万宜水库东坝,M017 标距柱后是东坝纪念公园,竖有一座蓝色的弱波石,纪念 1970 年代建造万宜水库过程中因公殉职的中外工程人员。 沿着东坝前行,左手边是蔚蓝的万宜水库,右手边是波涛汹涌的南海和孤悬副坝外的破边州。
整条径是一条环回路线,起于大屿山东岸的梅窝,初始跨越大东山、二东山而至全港的第二高峰凤凰山,中段经弥勒山而抵西岸的大澳水乡,再往南环至分流海湾狗岭涌,最后沿着大屿山南部的海岸,经过塘福、长沙、贝澳等地而回到起点梅窝。 凤凰径每一段交接处,均设有咨询牌张贴地图以供参考;沿途每隔500米竖立标距柱,方便游人辨认位置;在每个分岔路口置有黄色路标,上刻有地名、步行需要时间、距离长度等,为路线提供清晰的指引。 我们徒步过香港四条远足线路中的麦理浩径、卫奕信径和凤凰径,卫奕信径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极具挑战性让人无法忘怀。
南涌郊游径: 郊遊徑
在 高 地 之 上 , 市 民 不 但 可 俯 瞰 北 面 整 个 机 场 的 壮 丽 景 色 , 也 可 远 眺 南 面 的 乡 郊 风 景 。 此 外 , 山 区 中 茂 密 的 次 生 林 地 、 灌 木 地 、 草 地 及 淡 水 生 境 , 均 具 有 高 度 的 自 然 保 育 价 值 。 老 虎 头 郊 游 径 全 长 3.4 公 里 , 走 毕 全 程 约 1.25 小 时 。 游 客 由 梅 窝 的 白 银 乡 或 东 涌 的 白 芒 村 行 走 约 1小 时 便 可 到 达 老 虎 头 郊 游 径 起 点 – 亚 婆 塱 。 到 达 后 , 可 于 凉 亭 稍 作 休 息 , 才 开 始 踏 进 老 虎 头 郊 游 径 。
- 标距柱设计一般为一根约1米高的金属柱或石柱顶部附以一块向前倾的长方形平面,平面之上钉上一块绘有所在郊游径图案、编号及所在位置6位座标的金属铭牌(亦有部分直接将铭牌钉于石坡或建筑外墙上)。
- 由海下路缓缓上山,右方渔护署的山火瞭望台屹立于老虎骑石的山岗上,东面则是设有黄石码头的高塘口。
- 往田下山方向,视野更为广阔,除却港岛方面的景色外,更可俯瞰清水湾乡村俱乐部的全貌,果洲群岛、火石洲及粮船洲等,尽入眼帘。
- 沿徑右轉(左方山徑可上攀至屏風山)下走,經新屋仔村再走至丹竹坑乘車離去。
由于上山的路段崎岖不平,远足人士宜分段休息,并沿途饱览深水湾及南丫岛景色。 返程可由出口沿北潭路向北潭涌方向前行约4分钟乘巴士返回西贡墟或市区,或在出口可乘搭绿色专线小巴返回西贡墟。 甲龙古道的起步点位于全香港位置最高的荃锦公路郊野公园巴士站,该路线沿大帽山西面山坡的一条山径蜿蜒而行,是古时八乡石岗一带务农人士往来荃湾市集必经之路。 若 是 一 家 大 小 想 同 游 郊 野 , 则 可 选 择 漫 北 潭 涌 家 乐 径 、 北 潭 涌 树 木 研 习 径 、 海 下 湾 自 然 教 育 径 。 大 屿 山 南 部 以 凤 凰 山 及 大 东 山 山 脉 作 为 屏 障 , 因 为 背 北 向 南 , 故 此 气 候 温 和 , 有 较 多 人 口 居 住 , 交 通 亦 相 对 发 达 。
南涌郊游径: 西贡东
从麦理浩径的第三段开始,小路离开了海岸线,走进了香港绵延不绝的山岭地带中,第三、四段徒步径有扣人心弦的高山景色,崇山峻岭中陡峭的上下山路也同时挑战攀山者的体能,麦理浩径在这里才逐渐开始露出它的真面目:长度10.1公里的山路,很多路段为陡峭的碎石坡路。 徒步过程中,身边的驴友一个不慎从你身边滚落山坡,又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场景并不鲜见。 第一段麦理浩径穿过万宜水库,这是香港最大的饮用水源,储水约2.73亿立方。 南涌郊游径2025 行走在大坝上,能看到香港的粮船湾海,对面是大头洲,海水的颜色反而不如万宜水库蓝。 它从西贡北潭涌开始,绕过万宜水库、西贡半岛,转向西面,到达九龙群山,再从城门开始往北走到达大帽山,然后往西走,以屯门为终点。
南涌郊游径: 古道
穿过山谷,便相继抵达曝罟湾及元五坟(南风湾)营地,游人可在此欣赏对面滘西洲及大头洲的景色。 南风湾彼岸的一片人工草地,是昔日万宜船民中心所在地,当年曾收容数以千计的越南船民,如今己清拆一空。 昔日的柴湾是一条农村,1980年代,随着地铁港岛支线及东区走廊的建成,柴湾对外交通及城市发展得到大大改善。
南涌郊游径: 自然径
郊游人士如在郊游径上遇到突发事故,可循路找到就近之标距柱向救援人员说明其位置,以协助定位和搜索。 ※ 前往西贡徒步前,需提前了解线路,估算好时间,并考虑天气及环境等因素。 徒步前做好周全的计划,可参考香港郊野公园的地图,简单了解香港行山径的标示系统。 从鸡公山到三段终点水浪窝(M069),全程下山没有难度。
南涌郊游径: 香港郊遊路徑
由海下路缓缓上山,右方渔护署的山火瞭望台屹立于老虎骑石的山岗上,东面则是设有黄石码头的高塘口。 除 了 分 流 炮 台 之 外 , 在 东 涌 山 谷 的 上 岭 皮 村 附 近 , 亦 安 放 了 六 门 古 炮 台 , 炮 台 面 积 约 为 70 乘 80 公 尺 , 围 墙 由 修 整 过 的 花 岩 岗 砌 成 。 炮 台 更 于 1979 年 被 政 府 列 为 法 定 古 迹 , 1988 年 全 面 维 修 , 巩 固 围 墙 , 更 楼 也 重 新 修 葺 过 , 游 人 到 此 , 不 但 可 以 发 思 古 之 幽 情 , 更 可 以 俯 览 大 屿 山 北 部 的 海 岸 风 光 。
南涌郊游径: 香港有哪些较为经典的徒步线路?
經過多年城市發展和變遷,昔日的古道部分已融合為各熱門郊遊路徑或道路的一部份,部分人跡罕至的古道則已漸漸湮没於山林中。 古道分岔處亦間中可見由昔日鄉民所立,簡單刻上左右方目的地的石碑,稱為「問路石/指路石」。 地塘仔郊游径途经之处,不少位于南大屿和北大屿郊野公园的交界处。 郊游径起点后约200米,有清流飞泻而下,游人称之为「凤东飞流」。 这裡汇集凤凰山东北山麓6条溪流而成,水源丰足,终年不断。 此处在80年代曾是采泥区,供马鞍山填海之用;其后经重新植林,并于1996年划为西贡西郊野公园的湾仔扩建部分,现时除了茂林处处,更备有完善的露营设施,供举行大规模露营活动。
南涌郊游径: 徒步注意事项
除了部分段落是水泥平路外,大部分的麦理浩径都是依山势而建。 这四条线路都可以分段行走,也可以全程串联起来,变成一段挑战意志和体力的艰苦路线。 古道為昔日連接鄉村間或墟市間的要道,由附近鄉民人手開發而成,古道多以石塊鋪設穿梭於林中接通兩地。
南涌郊游径: 西贡及清水湾
沿 途 可 以 学 习 到 海 滩 湿 地 常 见 植 物 , 如 南涌郊游径 红 树 林 及 露 兜 树 等 , 以 及 竹 、 锡 叶 藤 及 牙 香 树 等 昔 日 农 业 社 会 时 , 具 经 济 价 值 的 本 地 原 生 植 物 。 此 外 , 亦 可 从 相 反 方 向 , 由 大 美 督 郊 野 公 园 管 理 站 , 直 上 八 仙 岭 , 经 春 风 亭 , 攀 登 上 纯 阳 峰 , 经 犁 壁 山 , 再 登 黄 岭 , 沿 屏 风 山 的 山 脊 至 湖 水 如 镜 的 鹤 薮 水 塘 。 此 段 共 十 二 公 里 , 走 毕 全 程 需 时 五 小 时 半 。 地 塘 仔 郊 游 径 全 长 2 公 里 , 需 时 45 分 钟 。
此為遊記 – 南大嶼郊遊徑 (塘福 – 南涌郊游径2025 南山) 的 節錄,將南大嶼郊遊徑難度較高及景色較遜色的塘福至伯公坳一段略去,將行程由13公里縮短至7.5公里, 相信對一般郊遊人士會更加吸引。 之前在實地考察時,雖然已知道這裡的行人道較狹窄,但估計仍足夠讓輛椅使用。 但小亮的電動輪椅比以往所試的輪椅為寬,僅足夠讓他的輪椅以極緩慢的速度行進,故在車道行駛反而相對安全。 可幸在此往來的車輛的行駛速度一般也較慢,整體仍不算危險。 其實在計劃無障礙路線時,也發現很多非市區的行人道都甚是狹窄,部分路牌或燈柱更設置於行人道的中間位置,這些路線也往往因此而暫時擱置,實在可惜。 古道之名称多为近代远足人士以其连接之两地或途经地点取名而成,故同一古道可能有多于一个称呼。
南涌郊游径: 自然教育径
衛奕信徑是香港唯一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第2、3段之間相隔維多利亞港),如要算港鐵太古站至藍田站部分的話,長度另加4.5公里。 青马大桥长2.2公里,是全球最长的行车及铁路两用吊桥,贯通大屿山与市区,亦是香港的地标之一。 其中最大规模的工程── 水塘主坝,为当时全港最宏伟之混凝土坝,高达150呎。
為了糊口,南涌村民只好遷往市區工作,其至是離開香港,往國外求生。 南涌郊游径2025 仍然能留守南涌的居民,就將這裏稻米田刮深注水,變成大小不同的魚塘,開始養殖各種淡水魚。 自此,稻田的濕地生境,被次一級的魚塘取締,而南涌的地景,由金黃色的稻米田併圖,漸漸變成更美的破碎天空之鏡。 是的,好景不常,50年代人口劇增,河流臨危受命,不少河谷變成水塘,而屏南石澗豐富的溪水,就被開鑿出來的輸水隧道,引到山另一面的船灣淡水湖。 南涌河的水量大減,稻米栽種大受影響 ,這時沿海漁業亦由於漁船機械化之後的過度捕撈,導致各種鱲魚、柔魚、墨魚產量下量而逐漸式微。 山上的樹林,有提供食物、藥物、建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當然再次得到村民的好好保護。
大塘湾、亚妈湾一带之海岸,生长着美丽的珊瑚群落,这裡的群落主要由硬珊瑚如中华扁脑珊瑚、十字牡丹珊瑚及软珊瑚如豆荚软珊瑚及肉芝软珊瑚等组成,游人可从海上的浮标辨认其位置。 东平洲是一个天然的活教室,实在是学习地理及生态知识的理想地方。 沿径可尽览岛上多个沉积岩地貌景点,包括更楼石、海蚀平台、海蚀崖、龙落水及斩颈洲等。 郊游径途经多个古旧村落,村舍虽已荒废,但由页岩叠砌而成的墙壁部分仍然存在,甚有古朴风味。 郊游径有些路段穿越多幅次生林,其中树木品种繁多,姿态挺拔,枝叶茂盛,诚为大自然瑰宝。
去程可乘坐途径黄泥涌峡道的巴士或专线小巴,在网球场后近阳明山庄的中国石化油站落车。 沿油站旁的石阶上大潭水塘道,沿行人路向上行约5分钟便看到右面的黄泥涌水塘公园入口。 自北潭涌自然教育径起步,约20分钟便抵教育径终点,亦即本郊游径之起点,游人可先参观上窰民俗文物馆及灰窰。
南涌郊游径: 自然教育径
赤径是西贡内湾,是香港红树品种最为集中的地方,到达 M042 标距柱,如果要走水路结束行程,可沿着「赤径码头」的指示牌,去到赤径码头,乘坐街渡或私人小艇到黄石码头。 如果想走完麦理浩径第二段的话,可在 M042 标距柱处沿着「北潭坳」指示牌,继续前行,只是还要再爬升 100 多米,多行 3 公里从 M042 至 M048,才能到到北潭坳,接上车路。 由北潭涌或黄石码头搭乘94巴士可返回到西贡市中心,于节假日可乘坐 96R 至钻石山。 经过黄泥涌水塘公园主坝后,由引水道左边的小径攀上436米的紫罗兰山。
芝 麻 湾 半 岛 位 于 大 屿 山 东 南 角 , 可 由 贝 澳 沙 滩 经 望 东 湾 的 远 足 径 到 达 该 处 。 半 岛 上 设 有 大 片 植 林 区 , 沿 途 更 可 以 看 到 色 彩 斑 斓 的 蝴 蝶 , 可 谓 鸟 语 花 香 , 更 可 观 看 石 鼓 洲 及 长 洲 的 美 景 南涌郊游径2025 及 沿 岸 的 海 湾 沙 滩 。 電動輪椅使用者小亮:南涌這條路線沿路都是平路,沿途景色優美,但電動輪椅無法駛上行人道,需要沿著車道前往。 沿鹿頸路前行已經可以見到沙頭角海一帶景色,建議大家不妨帶備望遠鏡。 中途亦有士多供大家稍作休息,來到這裡大家已經完成了一半路程。 從士多旁邊轉入車道,沿路可以見到不同品種的昆蟲和植物,再前行可以見到公廁(暢通易達洗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