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00萬單位為例,30%的稅費為240萬、15%的稅費為120萬元,而3.75%的稅費則僅為30萬,分分鐘相當於一個首期。 這也就是為甚麼,新香港人/港漂會在獲得永久居民的身份證後,立刻買樓;而永久居民如果想要買第二層樓,也會想方設法自製首次置業資格或首次置業條件,特別是首次置業夫婦。 不過如果打算選擇居屋一類資助房屋,房委會等部門對「首置」定義會更會嚴謹。 貨比三家找出最佳利率:銀行提供的按揭利率由2.375 %至2.625%不等。 不少銀行為按揭申請人提供現金回贈優惠,一般是貸款額的1%至2%,假設首置人士借貸400萬,回贈2%就是8萬元了,足夠償還幾期貸款,減輕業主供樓的負擔。 當然,銀行的審批貸款及回贈各有不同,申請人的財務狀況對此也有所影響,所以各位首置朋友還是貨比三家,找尋出最優惠的按揭利率。
一般未買過樓的人當然自然地被定義為首次置業人士,但如果你是曾經有買過樓但現在已經放售,或是本來聯名買過樓,但自身的業權已經賣給另一業主,而手上再沒有其他物業的話,同樣也是被定義為首次置業人士。 非首次置業 如果物業價值 600 萬元或以下,而現有貸款額為 480 萬元或以下,可以透過「套現再融資按揭保險計劃」申請轉按,達致轉按套現。 業界人士認為,市價八折賣樓的要求,勢令地價下調,有測量師隨即把地價估算大劈四成,市場就油柑頭用地的最新估值介乎26.2億至36.6億元。 以董建華物業的成交價1.6億為例,由於他為首次置業,他只需要支付4.5%的稅率,即約680萬稅項,但如果已經有住宅物業在手,便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約2400萬稅項,足足相距1720萬。
非首次置業: 香港樓市2022:新按保措施下首置與非首置按揭成數
另外,我們亦提供精準的智能按揭計算機方便各位計算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及每月按揭供款額。 非首次置業2025 在香港買樓上車,除非有父幹的幫助,否則無可能 full pay 買樓,那麼申請按揭貸款就是買樓必經階段。 政府在《施政報告》公布,會協助首次置業人士上車,放寬香港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
- 不論是否屬於香港買家,首次購買還是非首次購買非住宅項目,印花稅也不會出現任何變化,賣出的時候也不會受額外印花稅影響。
- 在申請按揭貸款時,購買火險是其中一項批核要求,以減輕銀行需要承擔的風險。
- 非住宅物業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顯著回落,2020 年施政報告宣佈撤銷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並於 2020 年 11 月 26 日起,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獨家A.I.按揭評估,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以衡量是否落訂買樓及應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 簡單來說就是非首次置業的買家一定要支付物業價格15%的印花稅。
- 如果非首置人士買入物業,需要支付15%印花稅,但首置人士買入住宅單位,只需要支付較低稅率。
- 若你是香港永久居民同時名下並無任何住宅物業,你就能以相對低的稅率支付從價印花稅AVD(從價印花稅計算方式)。
如果屬於非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八成,1,000萬至1,125萬按揭成數上限為八成。 非首次置業 如果屬於1,125萬至1,920萬,不論是首置還是非首置人士,最高按揭成數均為五至八成(貸款上限960萬)。 從價印花稅是在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視乎買家的情況,會使用不同稅率計算,當中以首置印花稅稅率最低。 首次置業開支一般包括首期、印花稅、按揭保險、律師費、管理費、公用服務按金等。 當中最大筆開支會是首期及印花稅,其餘開支理應負擔不大,但實際支出則因人而異,例如選擇不同的律師樓,或你是否有固定收入人士都有影響。 首先,首次置業在買樓的世界中,不一定要求買家或借款人從來未擁有過物業。
非首次置業: 貸款額高達物業價格9成+
三項適用稅項之總和,就是你要繳交的印花稅款,如你對數字不敏感,可上政府網站使用印花稅計算機,數目就一清二楚。 此稅項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亦稱「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樓印花稅」,在從價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 非住宅物業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顯著回落,2020 年施政報告宣佈撤銷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並於 2020 年 11 月 非首次置業 26 日起,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過往因物業市場炒風過熱,政府認為有必要遏抑非住宅物業 (包括車位) 需求 ,於是在 2013 年引入雙倍印花稅,把第2標準稅率提高一倍。 由於即使是夫婦,亦可享有兩次首次置業名額,於是現在許多夫婦購入新居時,都會考慮只登記其中一人為業主,又或把早已聯名買入的物業歸到其中一人名下。 要留意一點,上述以首套房按揭計算,而若非首置入士,銀行是不接納上述「爆壓測」的彈性計法。
- 下列的從價印花稅表說明,物業稅項是不同樓價根據不同稅率計算得出,首次置業人士最高繳付的稅率為4.25%。
- 小編為首次置業、準備上車的各位預備好首次置業懶人包,計清首次買樓的花費,做好上車準備。
- 以董建華物業的成交價1.6億為例,由於他為首次置業,他只需要支付4.5%的稅率,即約680萬稅項,但如果已經有住宅物業在手,便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約2400萬稅項,足足相距1720萬。
- 由2016年11月5日起,「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分為第1部及第2部稅率。
- 透過「綠表」或「白居二」資格購買新建或二手之未補地價居屋,由於有房委會作擔保(擔保期由首次出售起計25至30年不等),最高可承造95%按揭;而「白表」買家則最高可承造90%按揭。
- 按揭申請人/家庭的「供款與入息比率」(Debt Servicing Ratio, DSR)亦具有限制,基本DSR上限為50%;於壓力測試下,假設實際按揭利率上升3個百分點,DSR最高只能為60%。
在目前的按揭保險計畫下,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可為九成,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最高按揭成數為八至九成(貸款上限900萬),首期不需太多就可上車。 下列的從價印花稅表說明,物業稅項是不同樓價根據不同稅率計算得出,首次置業人士最高繳付的稅率為4.25%。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非首次置業2025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非首次置業: 【樓市新辣招】住宅物業印花稅增至15% 首次置業可豁免
業主在買入第二個物業時需要先繳交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其後成功出售舊物業時,可向稅局申請退稅,退回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與第二標準的從價印花稅中的差額。 首次置業可以是指香港人從來沒有擁有香港住宅物業,或者過往有香港住宅物業但已經售出或轉讓的人士。 非首次置業 政府以稅務措施調控個人持有物業成本,現時首次置業不設年齡及資產限制,只要購買住宅時在香港未持有任何其他住宅物業,均被視作首次買入。 但持有超過一個物業買家就需繳從價印花稅 15%,是為調控樓市而增設的辣稅,亦即雙倍印花稅,大幅增加某類買家 (例如炒家) 的置業成本,藉此調控樓市需求。
非首次置業: 非首次置業是指已經買樓的人士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首置人士除了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不逾1萬元)、地產代理佣金(約1%)、管理費等。 新盤陸續推出,未上車的市民如用首次置業條件買樓有何優惠著數? 非首次置業 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交印花稅,又稱打釐印,物業轉讓涉及契約文件,以證明業權誰屬, 打釐印的目的,是要為文件確立法律效力,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非首次置業: 計算按揭貸款額時,按揭保險公司會以哪個樓價作準?
坊間對火險有不少的誤解,甚至認為火險只保障由火災造成的損失。 為讓各位首置業主對火險有更多的認識,下文列出了4大有關火險的常見誤解,令大家可以更清楚知道如何保障珍貴資產。 除了定時定候提供最新的樓市、按揭相關資訊之外,作為數碼港成員機構的ROOTS上會致力透過創新科技為香港每一位解決按揭煩惱。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與此同時,ROOTS上會創立獨家A.I.按揭評估,讓客戶了解按揭負擔能力、獲批按揭的機會、按揭利率、現金回贈等資訊,以衡量是否落訂買樓及應選擇申請哪些銀行按揭計劃,大大減低撻訂機會。
非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容易通過壓力測試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揭證卷公司)全資擁有的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按揭保險公司)亦宣布,按揭保險計劃(按保計劃)將就已落成住宅物業作出修訂,協助有即時置業自用需要的人士。 政府為了協助香港人上車,減低外國人到港購買物業作炒賣用途,所有非首次置業的人士、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公司客或買樓投資者也要繳付高達15%的從價印花稅,則所謂辣招減低炒樓機會。 換言之,業主是可以自由格價,比較不同的火險計劃的保費率、保障範圍、優惠及相關條款後,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在火險保單保障期滿時,業主亦可以按個人需要轉換至相宜的火險計劃,而無須一直向按揭銀行續保。 其次,申請九成按揭的人士必須是固定入息人士,需要提交最近3個月銀行出糧記錄、公司信、最近一年稅單。 當然,香港身份證、住址證明(銀行月結單或水/電費單等),以及物業銷售合約是不可缺少的。
非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貸款計劃|放寬按揭成數保險
在申請按揭貸款時,購買火險是其中一項批核要求,以減輕銀行需要承擔的風險。 而家居保險則可按個人需要購買,如果家中有貴重財物,或者擔心電器維修費用、更換門鎖等意外開支,就可以讓家居保險為你分擔。 買家印花稅英文為 Buyer Stamp Duty, BSD,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劃一收取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 就住宅單位而言,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當中包括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
非首次置業: 按揭保險必須為自住物業
正如上述例子,壓測後供款舆入息比率降至45%,較上限50%還要低,月入要求超過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首置按揭壓測後供款與入息比率達70%,較上限60%為高,這種計算方法稱為「爆壓測」。 即使借款人未能符合壓測,但若供款佔入息不高於一半,仍有機會獲批按保。 如賣給母親等家人,銀行會要求申請人提供其住址證明、水電煤費用的信件,讓銀行了解申請人的真正住址,申請人在填寫申請表時需聲明新的物業是自用。 若果非首置人士想申請八成按揭,要向銀行證明新買物業是自用。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非首置人士申請按揭時,需要向銀行解釋先前購買舊有物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