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可通過香港站經轉乘通道前往中環站轉乘港島綫,在平日繁忙時間起到分流作用,然而由於東涌綫在非繁忙時間的班次疏落,故分流效用不太高。 根據1994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南港島綫於金鐘所設的車站位於太古廣場(現金鐘站以南),並被命名為「太古廣場站」。 直至2002年地鐵公司重新研究南港島綫,一度將終點站改為灣仔站而不前往金鐘站,惟最終為方便乘客轉車而將終點站設於金鐘站。 而在2017年,港鐵更將原屬「工地圍板設計」的「蓝白間條」配以玻璃外層作為牆身,讓仿麻石柱及焗漆板兩種建材融合在同一月台樓層[47]。 1985年5月31日,當金鐘站成為地鐵荃灣綫及港島綫的轉車站之後,車站的月台地板是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原料設計。
- 2019年10月6日下午5時57分:一列由茘景站開往美孚站的荃灣綫列車,於茘景側綫撞向軌道盡頭的防護道岔而出軌,荃灣綫暫停服務[19]。
- 雖然有一列重組列車(A187/A218)獲得修復並重投服務,但這兩宗意外令荃灣綫損失兩列現代化列車(包括唯一列第2B代列車),為確保有足夠列車於繁忙時段派出,港鐵因此需將觀塘綫一列列車(A191/A182)調回荃灣綫。
- 後來東鐵綫過海段通車,L5轉車層旁邊的兩個月台也同時啟用;並於主大堂東面、E出口下設一出入閘處,與主大堂以非付費區通道相連。
-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堂,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根據1994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南港島線於金鐘所設的車站位於太古廣場(現金鐘站以南),並被命名為「太古廣場站」。 直至2002年地鐵公司重新研究南港島線,一度將終點站改為灣仔站而不前往金鐘站,惟最終為方便乘客轉車而將終點站設於金鐘站。 金鐘側線 為配合「鐵路2.0」新一代鐵路網,港鐵在2016年3月開始為車站月台牆身及天花板進行翻新工程,包括將原有的藍色紙皮石牆身主部更換,包含站名的牆身更換為焗漆板配玻璃,其他則改為仿麻石牆柱,類似香港站及九龍站的設計,而荃灣線月台亦增加大型書法字。
金鐘側線: 車站啟用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金鐘站現時共有八個月台,分別以三組島式月台和一組同層分離式島式月台排列。 L2、L3兩層舊有月台每層設荃灣綫及港島綫月台各一,L5層兩個月台則為東鐵綫使用,L6底層兩個月台則為南港島綫所用。
南港島線通車後,新建之升降機可通往樂禮街地面以及連接夏愨花園與通往中信大廈、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金鐘廊、統一中心及海富中心一帶的行人天橋[25]。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月台幕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線及荃灣線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線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線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在2016年南港島綫通車及1994年城巴開辦171線前,更有不少旅客在金鐘站巴士總站乘搭城巴629線前往海洋公園。 南港島綫通車後,新建之升降機可通往樂禮街地面以及連接夏愨花園與通往中信大廈、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金鐘廊、統一中心及海富中心一帶的行人天橋[25]。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月台幕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綫及荃灣綫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綫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綫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現時,金鐘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銀行及速遞等[4][8]。
金鐘側線: 觀塘綫延綫通車
故前地鐵公司為分流上述客源,於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太古集團於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而該行人隧道由金門建築承建,隧道長約280米,並設有自動行人道,於2007年2月26日啟用[41]。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第一期(金鐘至柴灣)啟用,金鐘站暫時成為港島綫西行方向的終點站,當時港島綫列車落客後需進入金鐘側線掉頭。 金鐘側線2025 為方便乘客慣性流向,當時月台的安排是荃灣綫往中環方向的月台及港島綫往柴灣方向的月台設於L2層;而港島綫的終點站月台與荃灣綫往荃灣方向的月台則設於L3層,乘客可以橫跨月台轉乘另一條路綫之列車[35]。 而當港島綫第二期(金鐘至上環段)於1986年啟用後,金鐘站繼續擔任其轉車站的角色,月台設置維持不變,而港島綫範圍的改建及裝修工程由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負責。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堂,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金鐘側線2025 金鐘側線2025 金鐘側線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荃灣綫在規劃初期,擬議終點站是地處荃灣站西面山谷的荃灣站,以便未來延伸至屯門,在《屯門新市鎮計劃》時被指造價太高,加上乘客量問題,計劃擱置。 而在事發後翌日,警方迅速將之拘捕,而警方亦在其居所搜獲一張地鐵車票,該車票記錄顯示持票者在2004年1月5日上午7時30分至9時在荃灣站入閘,但沒有顯示出閘記錄[53]。 筆電大廠華碩,14日傳出有800名員工可能遭到裁員,雖然業者立刻發聲明否認,但也證實組織將進行大調整,對於這樣的變動,華碩緊急發出公告給全體員工穩定軍心,代工大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表示,裁員就像外科手術,除非企業傷筋錯骨,不然景氣循環,一兩年就會改變,不會輕易思考裁員。 該道路其英文名「Queensway」是香港少數沒有英文後綴,以一個英文單字作為路名的道路,並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
金鐘側線: 使用情況
有關工程已在2014年11月11日展開,並已於2015年5月27日完工。 金鐘側線2025 翻新後,月台的地板顏色由原先的灰白色和深灰色變為現時的統一全白色的顏色原料設計。 乘客可通過香港站經轉乘通道前往中環站轉乘港島線,在平日繁忙時間起到分流作用,然而由於東涌線在非繁忙時間的班次疏落,故分流效用不太高。 金鐘側線2025 為配合「鐵路2.0」新一代鐵路網,港鐵在2016年3月開始為車站月台牆身及天花板進行翻新工程,包括將原有的藍色紙皮石牆身主部更換,包含站名的牆身更換為焗漆板配玻璃,其他則改為仿麻石牆柱,類似香港站及九龍站的設計,而荃灣綫月台亦增加大型書法字。
金鐘側線: 列車相撞事故
金鐘站位處商業中心區,附近有不少地標性建築物、公司總部、主要政府部門、外國駐港領事館以及購物商場,使用金鐘站乘客相當多。 而金鐘站的B、D出口亦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不少巴士路線是以金鐘為終點站或途經金鐘,因此亦吸引不少乘客使用金鐘站轉乘。 在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前,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綫則只有荃灣綫,金鐘站作為當時港島區唯一的轉車站,轉車人流極高。 金鐘側線 金鐘側線2025 而金鐘站的B、D出口亦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不少巴士路綫是以金鐘為終點站或途經金鐘,因此亦吸引不少乘客使用金鐘站轉乘。
金鐘側線: 政府
金鐘側綫(Admiralty 金鐘側線2025 Siding)是港島綫與荃灣綫共用的側綫設施,設於遮打道中環站底層(即荃灣綫月台下方,於4號月台有職員通道內進),末端設有三條平行軌道供三列列車停泊,亦會停放備用列車,方便大型活動等因素而令車站人流激增時,派遣空車疏導乘客。 金鐘站舊有部分主要以藍色為車站套色,大堂兩旁及荃灣綫下行月台亦有黃色搪瓷板,南港島綫與東鐵綫擴建部分則以白色為主。 2016年起,大堂及月台原鋪藍色紙皮石面的中央柱身陸續更換為白色雲石,月台最外面的柱身及牆身則更換為藍色玻璃面板,以配合年底南港島綫通車及車站擴建部分啟用。 2019年3月18日凌晨約3時,港鐵荃灣綫中環站在測試新訊號系統期間,發生列車相撞事故,荃灣綫中環站及金鐘站列車服務暫停。 2017年,因有36列現代化列車需陸續於荃灣車廠進行新信號系統安裝工程,為確保有足夠列車供日常使用,港鐵將一列港島綫列車調往此綫,令此綫列車數目再度增加至37抽列車(後來回落至36列)。 現時派駐荃灣綫的列車包括20列第1及2A代列車及15列第2C及3代列車,但其中一列列車(A191/A182)不設新信號系統。
金鐘側線: 通車日期
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分販賣飲食的商店位於大堂非付費區[原創研究? 金鐘站L1層大堂曾進行多次翻新,而翻新工程亦逐漸增加大堂商店的數目,以方便乘客及增加港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 金鐘道於1968年之前原本是皇后大道東的一部分[1],所以其英文命名為Queensway。 在此之前,這一段皇后大道東穿過海軍船塢及域多利兵房之間,彎多路窄,當中位於今日太古廣場旗杆的一段更被稱為「死亡彎位」。
金鐘側線: 車站象徵
南港島綫工程期間,毗鄰金鐘站現址以東地底增建了四個月台,兩個為南港島綫使用,另外兩個則由沙中綫工程下延伸至金鐘的東鐵綫使用。 2020年10月29日:上午7時半,港鐵荃灣綫旺角站至太子站之間的路軌出現裂紋,荃灣綫列車駛經該路段時需要慢駛,至上午8時30分回復正常。 下午6時左右,港鐵荃灣綫架空電纜發生故障,荃灣綫服務一度延誤8至10分鐘,導致荃灣綫多個車站月台出現大量候車乘客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