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環站步行前往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於德輔道中轉乘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是步行至中環碼頭轉乘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此外,半山區亦有不少屋苑都設有居民巴士在中環站附近設站,為屋苑居民提供接駁至港鐵的服務。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在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註 9]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終點站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 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不少巴士路線遷往該處作為終點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是途經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乘。 隨著港島綫落成,有不少往返中環至香港島東面的接駁巴士路線的人流大幅下降,故有不少巴士路線縮短甚至取消。
另外,乘客可以經行人通道去香港站轉東涌綫或機場快綫列車。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2025 喺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台都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啲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 同時,喺3號月台行人通道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畀乘客瀏覽網上資訊。 遮打道大堂,由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至今早已經起好,響遮打道地底,中環站係全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嘅車站。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中環站開放初期,上層大堂同下層大堂未設有非收費區連接,乘客要經過收費區先可以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上環招募
蘇杭街和文咸西街由於接近當時海邊的三角碼頭,故成為香港早期轉口貿易集中地。 干諾道西為當時的食米批發中心;德輔道西一帶則是海味和鹹魚的集散地。 九巴回應事件表示,近午夜12時,九巴一輛961路線巴士駛至近干諾道中港澳碼頭巴士站,前方另一輛巴士突然收慢並切入巴士站打算停站,九巴車頭碰到該輛巴士車尾,九巴車長及3名乘客送院治理,公司對傷者致以深切慰問。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2025 全新公共洗手間和兩部升降機於2012年8月26日啟用,標誌著歷時兩年配合西港島綫工程而進行的上環站大型翻新工程竣工[25]。
- 因1983年上半年建造嘅中環站四號月台隧道興建錯誤同埋地面建築物重建搬遷工作出現延誤,上環站趕唔切喺1985年5月31號落成,而需要延至1986年5月23號先至啟用。
- 在今日的香港交易所的前身「聯合交易所」成立之前,香港的股票及期貨主要由4個交易場所負責。
- 其後畢打街大堂部分範圍亦為配合興建與機場鐵路香港站的連接通道而曾進行翻新及擴建工程,由於翻新後的大堂與香港站的設計相若,皆以白色的搪瓷板作為牆身,而非類似港島綫月台以紅色的馬賽磚作為主要牆壁,故亦容易讓乘客將兩站混淆。
上環站喺計劃之時,叫上環街市站(Western Market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Station,屬港島綫)站同林士站(Rumsey Station,屬東九龍綫)。 過往有傳港鐵曾計劃在西港島綫設「屈地站」,並在屈地街等地方預留出入口,但計劃一直擱置。 曾有都市傳說指當時車站選址近高街精神病院,令該站被迫關閉。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建議的上環街市站為港島綫的中途站和觀塘綫的總站,設於南便上環街市(即今上環街市及上環市政大廈)北面,現時上環文化廣場一帶的地底。 上環牽引配電站(Sheung Wan Traction Substation,SWT)在車站以西的德輔道中、安泰街及新街市街交界處和康威花園地底,即西港城對出。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中環站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2025 乘客用行人隧道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車人流。 現時,仍然有唔少乘客喺中環站行去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喺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亦有唔少乘客前往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路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此等路線部份在晚上繁忙時間亦有行走,已停辦的九巴300線更是全日行走,故「上環」的東行起點站設在德輔道中189號近維德廣場,九巴300線到達金龍中心清客後會私牌至維德廣場上客,經禧利街及林士街調頭。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由於林士街分站一段過份繁忙,途經東區海底隧道的巴士路線被分流至德輔道中173號近永和街,過海隧巴373線亦包括在內,因此「上環巴士總站」定義再度擴張。
2014年12月28號,港島綫由上環站伸延至港島西區嘅堅尼地城站,取代上環站成為港島綫西端終點站。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同時,上環站嘅單向人流設計亦需要作出改變,以配合該站變成中途站嘅人流方向改變。 於2003年,地鐵曾經考慮用林士街月台做西港島綫(暫稱南港島綫西段)嘅總站。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設計資訊
以前港島綫西延未通車嗰陣,當港鐵列車響南面嘅2號月台落客後,便會利用無人駕駛列車系統駛入車站西面嘅掉頭路軌,再掉頭進入北面嘅1號月台上客。 而上環站掉頭路軌盡頭位於德輔道西同高陞街交界,預留做延伸港島綫之用,詳情請參考港島綫西延。 畢打街大堂響畢打街地底,因為港島綫需要而後期加建,而畢打街大堂同時係連接住遮打道大堂嘅上層。
- 上環(英語:Sheung Wan)[註 1],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中,上環於區議會設有兩席議員,分別名為上環選區及東華選區,而信德中心至無限極廣場一帶則屬鄰近的中環選區。
- 另外,港鐵於畢打街大堂L1層非付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的付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會員服務站」[11]。
- 中央大堂除上述設施外,尚有郵箱和「數碼服務站」終端機;東面大堂則於2012年加設客用洗手間。
- 為免起林士站嘅時候影響上環站運作,前地鐵起上環站時已經響林士街地底預留該站車站大堂同埋月台。
- 月台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台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台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綫列車。
為紓緩鐵路壓力,運輸署不但同意地鐵徵收繁忙時間附加費,亦批准巴士公司相繼開辦只在早上繁忙時間服務的豪華過海巴士路線,編號以「3」字頭識別,由九龍及新界各區前往中環(過海隧巴312線除外),這些路線由1990年代開始投入服務。 此外,該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需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同時又於中環站月台引入6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5]方便乘客在車站內瀏覽互聯網的內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為作「藝術管道」[3][5]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中環站(英語:Central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遮打道、畢打街與德輔道中,屬於港鐵荃灣綫與港島綫的鐵路轉乘站,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啟用。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上環Business analyst investment bank招募
其後又因機場快綫連接通道而作翻新同擴建,有行人通道連接香港站嘅東涌綫同機場快綫相連。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由於翻新後嘅大堂同香港站嘅設計相若,令乘客唔小心蕩失路,以為去到香港站嘅範圍,其實佢哋只係身處畢打街大堂。 1980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分期興建地鐵港島綫,終點站由堅尼地城站暫縮短至上環站。 為免興建東九龍綫終點站時會影響上環站的運作,前地鐵公司在興建上環站的同時於林士街地底興建東九龍綫大堂及預留月台結構。 上環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及銀行等服務[3],主要分佈在德輔道中及林士街大堂內[2]。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路線資料
風立方酒店位於著名的旅遊觀光區——大津,可讓您的旅程變得更加舒適方便。 不過這些出入口其實是政府及港鐵為當年的西營盤站、石塘咀站(現今改為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站(現今為堅尼地城站)所預留,一共有6個。 銅鑼灣、鰂魚涌及紅磡站內設計都幾複雜,分分鐘行錯路、出錯閘,就已經行唔到去目標出口。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路線三:沙田去紅館睇演唱會
喺未有手機嘅年代,不明就裏相約嘅人,不時因為冇指明中環站邊間恒生銀行而出事。 另一方面,由於東九龍區人口增長放緩及落實搬遷啟德機場,東九龍綫的落實一直遙遙無期,而林士街的東九龍綫預留月台亦一直空置。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1990年,政府更在《香港運輸政策白皮書》提及東九龍綫原有過海路段由機場快綫取代,並重新規劃東九龍綫,意味著林士街月台則會無用武之地。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車站翻新工程
隨住港島綫落成,有唔少來往中環至港島東嘅接駁巴士線失去原有功效,有巴士線因而縮短或取消。 位於林士街地底的空置月台,呈南北走向,並與港島綫月台成一直角[2]。 該組島式月台原預留作林士站月台之用,自上環站啟用至今一直空置,月台邊緣設有欄杆,並未裝置任何路軌或架空電纜。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前地鐵公司將月台的兩端以磚牆封掉,只留下大約60米(約3/8個正常月台)的月台長度,並設置通道連接東大堂及港島綫月台。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信德中心 上環 地鐵 站 出口
由於中環缺乏巴士總站用地,許多只在繁忙時間行走的西行巴士路線在路邊卸客後收車,德輔道中188號近金龍中心路旁成為當時這些路線的熱門終點站。 由於巴士相當多,後來亦同時使用德輔道中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號近永吉街路旁為落客站。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2025 直至2001年車站翻新後,前地鐵公司將通往3號月台至遮打道上層大堂的樓梯重新劃分為非付費區通道,方便付費區外的乘客利用該通道往返遮打道兩層大堂的非付費區。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上環Corporate financial system manager招募
港島綫月台的長度約有58扇車門的空間,比列車40扇門多出約三卡半[6]。 過往曾長期誤傳此乃出於建築圖則計算錯誤,惟實際原因是要提供通道由月台通往急庇利街緊急出口與東面大堂,故將月台向東、西兩面伸延。 該月台剩餘空間過去設有圍欄,防止乘客闖入路軌[7],後來車站安裝月台幕門時改以玻璃幕牆取代。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公司服務
為配合西港島綫工程,上環站林士街大堂於2010年8月28日起進行改建工程,預留月台的路軌範圍自此被圍板封閉,至2011年11月更遭牆壁封堵。 但隨着尖沙咀中港碼頭陸續提供來往澳門的航運服務,信德中心的港澳碼頭就不再享有這個專利,此外上環信德中心的天台設有直升機場,提供來往香港至澳門的直升機客運航線。 上環(英語:Sheung Wan)[註 1],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中,上環於區議會設有兩席議員,分別名為上環選區及東華選區,而信德中心至無限極廣場一帶則屬鄰近的中環選區。 今日(24日)凌晨零時許,一輛969線城巴沿干諾道中往中環方向行駛,當駛至信德中心準備埋站時,一輛961線九巴尾隨駛至,懷疑收掣不及,撞向城巴車尾,城巴猛力衝前,撞毀路旁巴士站,一片狼籍,意外中4男3女受傷,包括兩輛巴士的車長。 1967年9月,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一份有關香港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嘅研究《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中提及喺中環起一個車站,名為Central。 另外,由於1983年3月動工嘅上環站至中環站嘅隧道工程要搬走受影響嘅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因此中環站嘅港島綫月台同埋上環站遲過其他港島綫路段1年至開放,有關路段喺1986年5月23號啟用。
本站設有1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上環站以淺啡色搪瓷板與啡色紙皮石作配搭,而站名及書法大字為深啡色,是港鐵少數非以灰階為站名顏色之一[2]。 據了解,涉事貨車由元朗裝載一個大型貨箱前往機場貨運站,途至上址時疑壞車,停在路中。 約一小時後,重型拖車到達現場,準備將涉事貨車拖走,惟的士突然撞向貨車車尾。 現場所見,意外後的士車頭嚴重損毀、前座乘客位對上的車頂凹陷,司機於事發後撿回一命仍可自行爬出,幸僅受輕傷,可說是奇蹟。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月台類型
1號同2號月台共用一個島式月台,處理荃灣綫往荃灣方向嘅列車,起響遮打道嘅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到去會所街。 另外,畢打街大堂L1層非收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嘅收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e分鐘著數」機,畀乘客買網上服務同埋享用港鐵友禮會嘅會員優惠。 直到2001年嘅翻新,先至有樓梯連接嘅大堂上下層,加入咗咖啡店、快餐店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同方便乘客購物。
另外,車站2號月台(往堅尼地城)亦是港鐵極少數沒有設置行車隧道牆壁廣告燈箱的地下中途站,自西港島綫啟用後至今仍未有加裝。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金鐘站至柴灣站一段正式投入服務,地鐵也同時為包括中環站的多個車站(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環站的英文名稱由Chater統一為Central取代[19]。 而當港島綫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統一為Central。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西港島綫
其中荃灣綫1、2號月台採用1組島式月台排列,月台興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 月台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台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台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綫列車。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2025 同時,位於荃灣綫1、2號月台下方為港鐵其中一條重要側線——設有3條停車側綫的金鐘側綫,以供列車駛往金鐘站作車務調度之用,路軌由金鐘站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之間地底。 另外,1、2號月台近往金鐘方向的端牆亦設有爬梯前往該側綫;至於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及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則採用1組側疊式月台排列,並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車站商店同埋自助服務
當時中環站嘅計劃位置嚮租庇利街同畢打街中間嘅一段德輔道中地底,較而家中環站嘅位置偏西。 此外,中環站亦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畀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銀行同中銀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2025 近F出口嘅車站大堂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喺車站內寄信。 上環站與中環站同樣位於中西區的商業區內,鄰近設有多個私人企業、公共機構與政府部門的辦公室,故此繁忙時間車站均會湧現眾多上下班乘客。
上環e出口車頭車尾: 上環Branch manager招募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5],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貫設計,部份紙皮石牆壁改以搪瓷板為主。 是次翻新除了加設一般商店外,還把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以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在車站購物[4]。 中環站設有5層,地面為出入口;大堂及商店主要設於車站的L1、L2層,同時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亦設於L2層,是少數月台與大堂設於同一層的港鐵車站之一;而L3層則為荃灣綫1、2號月台;而L4層則為4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2]。 林士街大堂原本係計劃緊嘅東九龍綫林士站車站大堂(睇#車站歷史)。 為免起林士站嘅時候影響上環站運作,前地鐵起上環站時已經響林士街地底預留該站車站大堂同埋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