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沙中綫其他項目造價89.87億,以及金鐘站擴建工程超支8.48億,令沙中綫所涉工程總造價增至971.63億元,每公里沙中綫造價逾57億元,較廣深港高鐵每公里造價33億元貴72%, 成為香港鐵路史上造價最貴的工程,堪稱「千億鐵路」。 事實上,若按每公里成本計算,沙中綫建築費為全球鐵路工程第二貴,平均每公里造價達59億港元,比德國、荷蘭、韓國、台灣等地的高鐵項目都要昂貴。 羅湖直達金鐘 沙中綫列車停放處曾建議在前啟德機場客運大樓用地內興建,但由於靠近九龍灣海邊,地下水位太高,故不能在地底興建以減低噪音。 因此,曾計劃把列車停放處設置在鑽石山站南面、前大磡村的位置,並以半沉降式興建。
- 有關工程的顧問合約於2014年5月招標,設計連工程料需時四年。
- 正因為金鐘站承擔樞紐的重要功能,現有車站已進行擴建,屬多層級設計,更安裝大型天窗採集自然光,有多個扶手電梯直達各層,亦加設了清晰指示牌及車站助理,協助乘客轉線。
- 黃琨暐又表示,9卡車在颱風下故障,為附屬供電部件問題,已完成處理。
- 2007年2月下旬有傳媒報導,政府以現時三條過海鐵路綫仍有四成未使用的載客量,稱在2023年之前仍未有需求興建第四條過海鐵路,於是希望先興建大圍站至紅磡站的一段鐵路,當乘客需求增加時才考慮興建過海路段。
同時,由於此月台佈局的緣故,入境側車站大堂設有兩條通道分別通往1、4號月台,月台通道前設置閘門以控制人流。 一旦乘客錯過該班列車,則需要等候多一段較長達8分鐘時間。 羅湖直達金鐘 羅湖站離境大堂和票務大堂均設有車站商店,如便利商店、麵包糕餅店等。 離境櫃位後方設有售賣香煙、酒的鐵路免稅店、外幣兌換店以及旅客服務中心。
羅湖直達金鐘: 羅湖管制站使用量
2007年2月下旬有傳媒報導,政府以現時三條過海鐵路綫仍有四成未使用的載客量,稱在2023年之前仍未有需求興建第四條過海鐵路,於是希望先興建大圍站至紅磡站的一段鐵路,當乘客需求增加時才考慮興建過海路段。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發言人後來指出,政府仍在研究沙田至中環綫分段興建的可能性,故先興建大圍站至紅磡站一段不能排除。 羅湖直達金鐘 政府亦研究沙中綫沿綫發展對鐵路的影響及兩鐵合併計劃中的沙中綫方案,當時未有任何定案。 至於紅磡黃埔的鐵路交通,政府審議九鐵及地鐵的計劃,表示會在沙中綫有定案時公佈使用九鐵的自動行人系統,抑或是地鐵觀塘綫延綫的方案。 港鐵沙中線明年動工,為配合紅磡至金鐘過海段工程,東鐵線旺角東站以南將興建新路軌,深入地底伸延至新建的紅磡站月台再往港島,成為本港第四條過海鐵路。
2018年8月8日,《蘋果日報》報導土瓜灣站的工程導致附近23棟樓宇出現沉降,地下煤氣管亦受影響,超標最嚴重逾一倍。 其後港鐵更在去年工程尾段終止中科餘下工程,涉及金額約7,000萬元。 羅湖直達金鐘2025 港鐵5月31日首次公開回應事件的新聞稿中,沒有交代被剪鋼筋的數量。 工程總監黃唯銘6月1日出席立法會會議時,終承認在2015年8月已發現鋼筋被剪痕跡,且總共發現5條鋼筋被人剪短,不過仍沒有交代有否其他地方出事。 隨著偷工減料醜聞愈演愈烈,沙中綫的通車日期或會存在變數,特別是紅磡站新建月台鬧出剪短鋼筋風波,最壞情況或須拆毀原本即將完工的月台,重新再做。 叧外,由政府牽頭組成的調查委員會,商業電台以2015年「鉛水事件」作例,當時該調查委員會開支逾4300萬元,調查沙中綫的開支應該不菲。
羅湖直達金鐘: 新聞
到了2007年兩鐵合併時,根據2007年4月價格計算,整條沙中綫的建築成本為374億元,而其相關之公共基建工程成本為7.7億元。 政府決定全數撥款資助興建,並計劃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政府認為如以擁有權方式給港鐵公司興建,雖然可以減低建造及營運鐵路之風險,但由於需要和其他基建規劃及發展銜接、兩鐵合併、啟德發展人口下降等因素影響,使整個項目在財政安排上並不可行。 政府需要提供約241億元予港鐵公司作為資金差額,也只能通過港鐵公司派發股息,不能直接由沙中線營運上獲利。 加上沙中綫原來由九廣鐵路公司投得,在鐵路建成後,政府可以考慮把沙中綫授予或租予九鐵,使之成為兩鐵合併當中,港鐵公司獲得服務經營權的其中一部份。 這樣就可以按照兩鐵合併中之條款及機制收取服務經營費用,使九鐵公司及其唯一股東──政府受惠。
- 九鐵的方案對大圍站及紅磡站的轉車安排較好,地鐵的方案則能完善處理鑽石山站及金鐘站的轉車安排。
- 出土文物中,有1,000多箱是普通器物,3,700件屬重要器物,包括大量陶瓷、錢幣、鐵塊等。
- 當列車抵站後會先開啟2/3號月台的車門落客後關門,再開啟1/4號月台的車門上客。
- 一旦乘客錯過該班列車,則需要等候多一段較長達8分鐘時間。
- 九鐵公司曾經研究安裝月台閘門(兩鐵合併後由港鐵公司繼續研究),以減輕乘客墜軌的風險。
- 報道表示,深圳政府口岸辦近日發布了羅湖口岸重建規畫和總體布局研究招標公告,當中提到預留與香港東鐵線接軌條件,加快推動深港雙城交通「通勤化」。
直至2023年1月8日,中國大陸與香港恢復免隔離通關,但因初期人員控制與核酸查驗需要,首批開放口岸中不包括羅湖口岸,車站並沒有在1月8日隨通關同步啟用。 而同年2月3日,國務院港澳辦發文指由同月6日起,內地毗鄰香港口岸全面開放,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取消經粵港陸路口岸出入境預約通關安排,不設通關人員限額。 因此,羅湖口岸與羅湖站於該日起恢復對陸港跨境旅客的服務。 九鐵公司曾經研究安裝月台閘門(兩鐵合併後由港鐵公司繼續研究),以減輕乘客墜軌的風險。 但是部分車站月台彎度及空隙較大,乘客可能因為月台閘門關閉後被困於閘門與月台邊緣之間的空間,以致有誤墮縫隙而跌入路軌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先安裝月台伸縮踏板,於列車到達後,自動伸出以填補列車與月台間的空隙,以解決該問題,效果理想的話方能加設月台閘門。
羅湖直達金鐘: 運用即時數據預早介入維修 港鐵以科技提升營運和行車服務
中科又表示,在向港鐵作供期間,多次被禮頓的法律代表,以超越臨時寬免保密協議範圍為由打斷,當時禮頓並無反對中科已作出的證供,而港鐵及港鐵律師亦並無任何表示。 中科再次重申,既然就連禮頓代表都已當場知悉證供,港鐵根本沒有合理理據隱藏該等資料,而港鐵律師一直保持沉默,有容許禮頓影響報告(向路政署提交)內容之嫌。 羅湖直達金鐘 港鐵公布於2017年12月5日已向政府匯報,估計沙中線項目總成本將由708.27億元,增加165.01億元至873.28億元,包括備用資金及可能上調的項目管理費而需支付的款項。
羅湖直達金鐘: 羅湖配額制
如八達通記錄了多於一項特惠站優惠,乘客只可享用最後一項優惠。 通關後經港鐵落馬洲站即日來回深圳,乘客回程時拍一拍「港鐵特惠站」,即享6元優惠。 若只是回程才經落馬洲站返香港,拍一拍「特惠站」也有3元單程優惠。
羅湖直達金鐘: 車站名稱的爭議
但是當兩鐵合併後,最後採納的方案是將觀塘綫伸延至黃埔花園,並興建黃埔站、何文田站接駁油麻地站,在何文田站與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屯馬綫轉車。 改善工程興建15組行人系統,涉及49項設施,包括10段有蓋行人通道、3條全長300米行人天橋、21部升降機、4條扶手電梯、7條樓梯和4段合共約100米的自動行人道,在2015年至2017年起陸續啟用。 不過不少慈雲山街坊不滿行人設施只完善上山方向,未有接駁其他公用設施,如慈雲山中心及主要屋苑,而且與舊有通道功能重疊,結果使用率偏低。 2018年6月,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表示,收到消息,會展站的承建商在挖掘工程中,未有按程序放置足夠的橫向支撐,被港鐵發現並勒令停工,現未知工程狀況如何。
羅湖直達金鐘: 【全面通關】長者金鐘搭港鐵上羅湖最便宜方法 網民分享最多慳一半車費
九鐵公司最初的方案是沒有打算在銅鑼灣設站的,過海後的東鐵將會直接與地鐵金鐘站交匯。 但考慮到選乘東鐵的人,不一定是到金鐘及中環等地區上班,九鐵公司遂考慮在購物熱點的銅鑼灣設銅鑼灣北站。 此方案獲得銅鑼灣一帶的商戶普遍支持,因為此舉可讓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尤其是個人遊旅客)能從羅湖邊境乘坐東鐵直接到達銅鑼灣,有助進一步帶旺本已十分興旺的銅鑼灣商戶生意。 羅湖直達金鐘 但另一方面,由於此建議須採明挖隨填施工法,告士打道需封閉達五年;而附近的遊艇會、警察俱樂部、油站及垃圾站都要搬離,十分擾民。 告士打道是來往港島東區的要道,封閉此道的交通問題難以想像。 此計劃亦完全配合灣仔發展計劃第2期,因為建議中的銅鑼灣北站將建於海底隧道香港出口,奇力島附近,即原來地鐵計劃中北港島綫的維園站選址。
羅湖直達金鐘: 同場加映:搭東鐵經羅湖或落馬洲返內地 網民一個妙法至少慳3.5元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2008年10月30日於立法會上,原則上認為在設計及需求上有理據增設顯徑站,並會以此為方向進行規劃。 因為顯徑邨一帶有足夠的人口及社區設施,而且額外興建顯徑站的成本不高。 為興建東鐵綫接駁紅磡站新月台軌道工程,港鐵曾於2021年數個星期日暫停紅磡站至旺角東站列車服務,東鐵綫列車改以旺角東站為終點站,同時港鐵提供來往紅磡站及九龍塘站的免費接駁巴士服務,乘客上車時拍卡,下車後可在相關車站享有免費車費優惠。 初步方案是以2007年7月之合併方案為基礎,但不包括中環南站。 該站因中區政府合署搬遷後用作律政司及與法律相關的非政治組織辦公大樓,故不會包括在方案內,但會保留日後興建的可能性。
羅湖直達金鐘: 港鐵東鐵綫各站月台今年安裝閘門 周日起乘客可按灰色標示排隊
《策略2000》以九龍南環線(現稱九龍南綫)為東鐵及西鐵延伸線為理由,直接交由九鐵營運,無需作出競投;相反政府則把沙田至中環綫邀請地鐵及九鐵參與競投。 雖然市民普遍認為地鐵志在必得,可是九鐵再以延伸馬鞍山鐵路為理由,向香港地鐵作出正面競爭。 1967年9月,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一條稱為沙田綫,由火炭經慈雲山及九龍城區,並以尖沙咀作為南面的終點站。 預計沙田至中環綫於2021年,每日的乘客量可以高達110萬人次,平均每年節省的交通消耗時間為8,500萬小時。
羅湖直達金鐘: 東鐵綫新停車位置首日運作暢順 港鐵加派人手應付周一首個工作天
值得留意的是,本月15日起,港鐵東鐵線過海段將通車,金鐘站將成為香港連結四條港鐵線的「超級樞紐」,即東鐵線、港島線、南港島線和荃灣線,屆時由香港羅湖口岸可直達灣仔會展中心及金鐘站。 另外,沙中線在港島的第一個車站,是灣仔北海旁的會展站,設於會議道的公共交通交匯處地底,是沙中線與未來北港島線的轉車站。 為興建會展站,附近的灣仔泳池及港灣道室內運動場須拆卸並後移重置,計劃以一個綜合體育館重置於港灣中心附近的停車場,泳池擬改為室內池。 港鐵表示,規劃中的會展站有出入口設於菲林明道近鷹君中心及港灣道室內運動場現址,車站的出入口均會與現有灣仔北行人天橋串連。 2018年8月7日,政府指港鐵於6月中和7月13日提交有關沙中綫紅磡站工程的報告有資料不符及嚴重偏差,包括月台的鋼筋連接螺絲帽減少達2000顆,而且兩份報告資料前後出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