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而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世間的善惡,並向上天匯報。 中元節日期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因此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公普擺滿了眾多的物品,每份記得到要插一炷香,這個動作俗稱孝孤,就是孝敬好兄弟的意思。
而以素食者來說,熟食的準備可選擇自己清炒一些素食菜餚或是買現成的素菜,三牲的部分則可選擇市面上販售的素三牲,不僅方便也同樣能表達敬意。 古代在孟秋即农历七月时,天子以新收成的五谷,进献于宗庙,称之为“尝新”、“秋尝”、“荐新”,以报答神鬼与祖先的荫庇[1][2]。 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象征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中元節日期 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著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
中元節日期: 七月十五鬼節來歷
中元節的日期與由來中元節,源自佛教盂蘭盆節,因此也稱為盂蘭盆節,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換算成國曆是在2023年的八月三十日星期三。 這一天被認為是鬼門大開,也是好兄弟出現在人間的時刻。 中元節日期2025 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謂的「盂蘭盆會」,這個日子的由來與道教的中元普渡不太一樣。 「盂蘭盆」,是印度話「烏蘭婆拏」原音的變化,是「救倒懸」的意思,意旨人世間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民不聊生,為避免眾生處於「倒懸」之苦,佛教徒們會在廟中誦「盂蘭盆經」,並佈施食物給好兄弟們。
三牲(需準備全雞、全豬、有尾巴的全魚)或五牲(全鷄、全鴨、全魚、全豬、香腸)、酒、餅乾、飲料、罐頭、泡麵、四果(四季的水果)。 中元節日期 器具的部分有燭台1對、香爐、三界公紙、鮮花與茶杯3只。 而食物的部分則是麵線、六齋(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的食物,例如:金針、木耳、紅棗、香菇、桂圓等)或者12道菜碗(由雞、鴨、魚、豬肉、蔬菜等生鮮烹飪的菜色)、水果(以無籽的圓形水果為佳)。 「盂蘭盆(avalambana)」是梵語अव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 中元節日期2025 中元節日期2025 據《盂蘭盆經》的記載,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眾生離餓鬼苦,生人天中[6]。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拜拜供品5、鮮花
業者回應表示,此波約有4成品項調漲,從10元至30元不等,「整體漲幅約1.5%」,同時也有約6成品項調降價格。 當拜完普渡公後,才能普渡好兄弟,在供品旁擺上給好兄弟用的金紙,和用小椅子擺上一個裝水的乾淨臉盆,和一條乾淨毛巾,方便好兄弟盥洗,用意是能夠讓好兄弟能夠放假輕鬆一下。 唸完後由代表擲杯詢問是否駕臨,再來共同誠心祈禱後,等待香約燒半柱香後,即可燒化普渡公金紙。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日期 這時候供品不需插香,先將普渡三角旗寫上名字或公司行號後,插在供品上即可。 中元節日期2025 鷄籠中元祭起緣於1855年,傳承至今已邁入第169年,是第一個被指定為「重要民俗」類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的節慶。
- 但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其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法會[3]。
- 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2023年中元普渡時間是8月30日,這天也是長輩和媳婦們需要準備農曆七月中元普渡和祭祀祖先儀式,不論是普通家庭、公司行號或社區大樓也都會開始準備供品進行祭拜。
- 人們在十月十四的子時便開始祭拜三界公,備妥包括牲禮、鮮花、素果、綁著紅紙的壽麵、菜碗六碗、供品、酒菜等神饌,經焚香祭拜、祝禱,擲筊、祭酒三巡後便可燒金、撤供。
- 民間傳說,人的「頭頂、肩膀兩邊」共有三把火,拍熄其中任一盞,都有可能招來好兄弟上身,因此在農曆七月期間盡量不要亂拍人肩膀,也容易嚇到對方。
- 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鑲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
更不可以在燒金紙時,讓未足歲的小孩靠近火爐,避免會有穢氣上身。 2023年中元節為平日,若因平日要上班無法祭拜,可以提早或延後到假日,無硬性規定。 也可以擲筊與自家祖先說明情況,並詢問祖先是否同意提早祭拜。 擺放供品與器具供品擺放方式(由內到外):餅乾罐頭等、水果、三牲、香爐、酒杯、燭台,並在每樣食物上插一炷香,普渡旗插在其中一樣供品上即可。 供桌前需放矮桌,擺放臉盆加水與乾淨的毛巾,毛巾從寬邊對折一次成細長條後,橫跨放在裝有清水的臉盆中,讓好兄弟可以洗手臉。
中元節日期: 中元普渡祭拜三:地基主
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说法即帝舜,是黄帝的八代孙,母死后父再娶,继母生了儿子象,舜常遭继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爱如一。 中元節日期 舜后来在历山耕作,在雷泽网鱼,在河滨制陶,人民相携来聚追随他,两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岁时以孝举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以二女赐为妻并禅让帝位,而后成为大神。 因舜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民间在这天都会杀鸡宰猪,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
-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 而食物的部分則是麵線、六齋(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的食物,例如:金針、木耳、紅棗、香菇、桂圓等)或者12道菜碗(由雞、鴨、魚、豬肉、蔬菜等生鮮烹飪的菜色)、水果(以無籽的圓形水果為佳)。
- 剛有提及中元節是傳統民間慶祝初秋豐、答謝大地的節日,且也有鬼門開的傳說。
- 不過隨著現在儀式越來越簡化後,祭拜時可以使用素雞、素豬與素魚來取代,也有那種形狀相似的果凍可以參考看看。
- 目蓮眼見無法就母親,於是向佛陀請教如何是好,並依照佛祖指示,念《盂蘭盆經》,並在七月十五這一天用盂蘭盆以祭祀母親,同時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僧眾,讓他母親得以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
- 在民俗說法中,鬼節當天陰曹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讓好兄弟們能到陽間探望親人,民間則普遍會進行祭祀鬼魂活動。
- 佛教依照《盂蘭盆經》的說法,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难眾生,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7]。
- 通常在農曆七月的初一、十五及三十,閩南人會以豐盛菜肴祭無主孤魂,且在這個月中大家不會舉辦喜慶之事,舉凡是婚嫁、喬遷、壽宴等等,以免將孤魂野鬼引進家門。
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象,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 舜後來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人民相攜來聚追隨他,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讓帝位,而後成為大神。 因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民間在這天都會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 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 華人地區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
中元節日期: 中元普渡拜什麼?
如果是一般家庭太忙碌也可以不用普渡,不普渡其實也不會怎麼樣;但是有在開公司做生意或大樓,就務必要普渡才會有拜有保佑,且要全體公司同仁或大樓住戶都出席參加普渡,並以恭敬心拜拜,才能尊重好兄弟。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也會豎立彩色三角形紙旗,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同時也能寫上信士姓名。 中元節日期2025 可優先購買環保紙錢,減少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化學物質;並選擇面額較大的紙錢,減少用量。 中元節日期2025 中元普渡拜拜結束後,不在自家燒紙錢,而將紙錢交付「紙錢集中收運」服務,最後由各縣市環保局以紙錢專用金爐或焚化爐集中燃燒,降低排碳量。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習俗4:跳鍾馗
熟食飯菜(建議6、10或12碗,雙數以上皆可)、三牲(雞豬魚)、水果(推薦蘋果、柚子、橘子,分別有保平安、有子、吉利涵意)、茶酒倒滿三杯。 中元節日期2025 將供品擺放好後,主祭者點三炷香,其他人點一炷香,向神明祈求家中平安。 台灣達美樂今年8月起祭出「外帶披薩天天半價」省荷包優惠,不過有消費者眼尖發現,達美樂在近日有一波調漲。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拜拜怎麼拜?中元供品準備、時間、流程、禁忌整理
據《玄都大獻經》,在七月十五日修齋建講(齋戒、講經、轉經),供養十方大聖及道士,就能拔度先亡、釋放一切餓鬼罪魂[13]。 中元節日期 因此,道士會在中元節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以三牲五果超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從地獄解脫。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鬼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中元節日期: 中元普渡日期哪一天?
本來中元節所在的孟秋月是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的時節。 佛教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置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日。 由於佛道二教的影響,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中元節所在的月份成為了鬼月。 而普渡有「超度孤魂野鬼」之意,其實整個農曆7月都可以祭祀,不一定要在中元節當日。
中元節日期: 中元普渡流程 2.祭拜祖先
同时民众聚集庙宇中,丰盛祭品普施阴公,孝祭祖先,继而普度游魂野鬼,称“中元普度”。 原本在中國,月十五日除了傳說西漢時創立的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外,並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11],而另一個也是十五日的中秋節則晚至唐朝、宋朝才變成具有全國性質的節日[12]。 每月初一、十五具有特殊的意義,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其在新月、滿月舉行布薩儀式而產生的影響[11]。 中元普渡各地會準備豐厚的祭品,希望能安撫這些好兄弟,但供桌上有些普渡的禁忌食物要注意,像是「香蕉、李子、鳳梨」合起來有「招你來」的諧音,「旺旺」也不適合。 一般還有傳統習俗也不會拜罐頭,因有好兄弟無法開啟,會用嘴咬得鮮血直流的說法。 一般來說,「私普」是在每一戶人家家中舉行,日期則由傳統風俗來決定,費用由各家自行負責。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懶人包》幾點普渡最適合?一定要放臉盆毛巾?11大禁忌報你知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度盛事,家家戶戶、公司行號或各廟宇皆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來歡迎好兄弟至人間做客,這也是民眾對中元節的第一印象。 但除了大拜拜之外,中元節的由來為何、當天又該做些什麼呢? 其實,台灣的中元節是結合佛教和道教文化,更有許多傳統習俗。 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爲“鬼節”。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的祭祀儀式。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拜拜禁忌7、不可亂說話
盂蘭盆會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 而其中七月十五日則稱為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地官大帝在這一天會來到凡間,拿出厚厚的花名冊後,再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考察並赦罪免刑。 因此在這天,民間都有祭祀地官的儀式,通常凡間也會在這天祭拜祖先,祈求庇福。 中元節日期 中元節日期2025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的幽靈。 但閩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限於特定的一天。
中元節日期: 佛教典故
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俗稱爲「鬼節」。 古代在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1][2]。 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中元節日期2025 在民俗說法中,鬼節當天陰曹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讓好兄弟們能到陽間探望親人,民間則普遍會進行祭祀鬼魂活動。 閩南台灣一帶將農曆七月稱鬼月,「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三十鬼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