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融法師早年和宏智法師、慈祥法師以及東蓮覺苑的林楞真居士一起,曾受教於「楞嚴王」的海仁法師。 幾十年來林楞真居士無私為香港佛教奉獻,1963年退任東蓮覺苑苑長等職,專心養病,及後重病不起,瑞融法師毅然在東蓮覺苑發起舉辦楞嚴七法會,誦楞嚴咒,祈求佛菩薩加持令其病癒,這是香港市區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楞嚴法會。 之後又將每年舉辦七永日的楞嚴七法會帶到志蓮淨苑,延續至今。
中國歷史文化在唐朝發展達至巔峰,絲綢之路及交通發達使之能廣泛融攝外來文化,糅合中西文化藝術成為當時一股世界性的文化力量,影響深遠。 唐代的建築藝術已臻完美,被公認為水準最高、最有價值、最能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神,其恢宏氣度和壯麗景象,唐代建築藝術之美是後世難以超越。 清末民初,中國大陸戰亂頻仍,與方圓不足百里的香港比較、社會較為安定成為大眾心目中的 「天涯淨土」,吸引了大批國民到來,其中也包括一些佛教僧侶。
志蓮淨苑法會: 蓮花池
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施鎏金鴟尾,上檐三間,用雙抄雙昂四出跳七鋪作承令拱出耍頭,第三跳計心造,泥道拱承枋隱刻慢拱。 副階用材偏小,出檐短於上檐,心間出單材華拱一跳四鋪作,兩補間均出一跳,補間與柱頭泥道拱連為鴛鴦交首拱。 蚝壳屋是用牡蛎(又称生蚝、蚵仔)的甲壳堆砌的房屋[9][10]。 志蓮淨苑法會 蚝壳屋的特点是由蚝壳混以泥浆、青砖建设而成的房屋,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是指屋頂两侧有對形狀像鍋的手柄的牆凸出来,所以叫做鑊耳屋。
這個種子潛藏種子在我們心裏,要培養才可以令其開花結果,得成佛道。 所以,建立道場是為了安頓眾生,有機會從聞思修中聽聞佛法,繼而思惟及修學佛法。 1986年,由於志蓮安老院的房屋已非常破舊且不敷使用,瑞融法師要求宏勳法師在原有分別在兩處安老院院舍之外,再為志蓮籌建第三座安老院院舍。 瑞融法師採納了宏勳法師的合理建議,於是宏勳法師精心做出了一個志蓮淨苑的全面建築規劃,期待機緣成熟時付諸實施。 1930年十九歲投香港沙田慈航淨院禮智林法師出家,法名鏡慧,字瑞融, 年(乙亥年)於廣東曹溪寶林山南華寺受千佛戒。
志蓮淨苑法會: 嶺南園林
以規模宏大、規劃嚴謹、色調簡潔著称,以木头作原料,并试图结合艺术性和结构性;但部分特征亦能见到日本建筑的影响。 90年代是志蓮淨苑秉承開山祖師的建寺意願大興建設的年代,瑞融法師放手讓宏勳法師充分運用多年來研究佛教建築藝術的成果和經驗,大展宏圖。 經過七年的重建工程,志蓮淨苑建起了一座宏偉的唐式木建築群,造就了一所具備七堂伽藍完整規模的女眾十方叢林,令志蓮淨苑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1989年,因貫通港九及新界的大老山隧道落成,第二期建設工程即將開始,香港政府需重新規劃鑽石山地區的土地用途及城市發展脈絡,瑞融法師和志蓮董事會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果斷做出了整體重建志蓮淨苑的決議,由宏勳法師統領實施。 年志蓮陷入債務危機,當時住持繼航法師善於講經說法,處理俗務卻非專長,生命有限二者中取其一,當然選取擅長之處加以發揮,於是繼航法師提出多次請辭,他離任後並沒找到合適人選接任,這使志蓮淨苑再次面臨而無人主持的困局。
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志蓮淨苑法會2025 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是香港的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中學、佛教志蓮小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 在理水方面,嶺南園林不像江南園林用自然池形的水面,更多是规则的几何轮廓。 如餘蔭山房由兩個規則形狀的水池並列做水庭,環繞八角亭的水渠兩邊用園徑和花圃散點山石,还有荔枝和大樹菠蘿这些有嶺南特色的植物。 志蓮淨苑法會2025 在裝飾方面,嶺南園林中可以見到如拱形門窗、歐陸式柱頭,或者有色玻璃这些欧洲风格的飾物。 即使到今日,古典嶺南建築的风格仍然在广府人居住的地区随处可见,一些成为旅游景点[5][6]。
志蓮淨苑法會: ○ 香港佛教的肇興
「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夜書院很早即與馬來西亞檳城檀香寺合辦南傳佛教的文憑課程, 2013年起進一步與泰國國際佛教大學(IBC)合辦碩士學位課程,志蓮大專部畢業學員可報讀IBC遙距佛學碩士課程繼續深造。 志蓮還曾從斯里蘭卡禮請世界巴利文權威法師學者前來長期教授巴利文,文化部深入開展的巴利文翻譯研究,已成為志蓮淨苑佛學教育及研究的一大特色。 在向大眾弘揚佛法的同時,志蓮淨苑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文化、教育、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文教方面,先後開辦了幼稚園、小學、中學、圖書館及專上佛學課程,融通宗教與文化,集生命之學、性情之教與叢林之慧,為社會培育人才。 中國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風格最統一、特點最鮮明、散佈區域最廣泛的獨立結構體系,其基本特徵既適用於非宗教建築,也適用於宗教建築,處處反映着中華民族獨特性格與歷史文化。
- “中门”一般是为身份较高的人通过,如男主人、高官、抱着男丁的女人等等,其他人就都自侧门行入。
- 1932年宏願法師圓寂,弟子智林法師繼承其遺志繼續擴建,徒孫瑞融奉師命從大嶼山蓮華台前來協辦。
- 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
- 志蓮淨苑是傳統的淨土宗寺院,因念佛求生彌陀極樂,故名淨土宗。
- 南蓮園池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
- 此時恰好大殿傳出誦讀楞嚴咒的聲音, 瑞融法師鎮定回答:「現在誦經,不能停止,否則皇軍會戰敗。」日軍首領震驚,轉而下令保護全港佛寺。
- 1970—198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社會安定,生活改善,教育程度提高,民眾對文化的興趣、追求真理的熱誠不斷上升,香港的佛教弘法活動積極地展開。
1946年10月,有四眾到志蓮,發起將志蓮淨苑擴組為「女眾十方叢林」。 因港九地區沒有尼眾十方叢林,志蓮淨苑從各方面考量因緣具足,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 在1947年6月2日的特別理事會決定志蓮淨苑舉辦女眾道場,成為女眾十方叢林;1948年7月18日志蓮同人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1941年12月8日開始,香港進入為時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經歷了一場大劫難,一切宗教活動都停頓下來,志蓮淨苑的佛學班也於1941年無奈停辦。 覺一法師、葦庵法師率幾位徒弟留守淨苑,沒有離開,他們既須顧及自身的安全,又要竭力保護志蓮,在亂世中艱難度日,苦苦堅守難得建起的道場。 開山祖師對淨苑的發展有很多計劃,為了興建大殿,葦庵法師已開始置備佛像,借得款項,並辦理申請土地等手續。
志蓮淨苑法會: 西班牙巴塞隆拿即將舉辦首個「佛教電影節」,上映梅村紀錄片、《不丹是教室》等著名影片⋯⋯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投降告終。 德高望重的靄亭法師辭去志蓮淨苑住持職務,弘智法師繼任。 1945年2月,日佔政府強徵志蓮淨苑用地,迫令所有佛像、物品全部搬走,幸有法雲精舍大力相助,借與房屋以安奉佛像及莊嚴品等,更得一批佛教界人士與靄亭法師同心協力,為保全志蓮淨苑殫精竭慮,功不可沒。 天王殿的設計參考了敦煌壁畫以及日本平等院鳳凰堂。
志蓮淨苑法會: 觀音巖 2023年 (癸卯年) 法會日期
1997年,香港將回歸祖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志蓮決定在這重大時刻,適逢天時、地利、人和,眾緣和合下,建設一座按中國傳統古建築方式的佛寺,使之屹立於回歸祖國的土地上,一方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另一方面讓人在現代化的環境下體會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 經過全面考慮後,志蓮淨苑將重建佛寺定位為一座仿唐木構建築群。 傳統上讲,嶺南地區山水优美而又臨海,向北有五嶺阻挡,環境和北方地区不同,所以發展出独特的本土风格。 嶺南地區湿热多雨,所以广府人建造園林时多數會用庭院式佈局,用建築物將庭園圍住,保护花草免于风吹雨打,而且还可以用这些植物遮阳降温。 地理特徵亦令嶺南園林在規模上面比較小,又不像中原的园林受皇家典章规制(「山高皇帝遠」),而會使用木棉樹这类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及用许多木雕和陶瓷这些民間工藝品作裝飾,如廣州20世紀初的寶墨園。 而因为规模小,少有山土,所以會「以石為山」,用石頭做假山,例如餘蔭山房就使用这種手法。
志蓮淨苑法會: 嶺南建築
天王殿嘅設計參考咗敦煌壁畫同埋日本平等院嘅鳳凰堂。 副階用材就偏細,出檐短於上檐,心間出單材華拱一跳四鋪作,兩補間均出一跳,補間與柱頭泥道拱連為鴛鴦交首拱。
志蓮淨苑法會: (四) 重建時期
然而1941年遭遇日軍佔領香港,計劃破滅,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四個蓮花池乃依「淨土經變圖」中展現的阿彌陀佛淨土的七寶池及八功德水設計[1]。 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購得華人狀師陳七的陳七花園別墅,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 1985年,慈祥法師卸任名譽住持,輔行多年的瑞融法師升任為志蓮監院,宏勳法師也在各方面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瑞融法師熱心佛教事業,1946年香港佛教聯合會正式註冊成立時,瑞融法師是創會發起人之一,於第一屆至第八屆理事會歷任理事,第九屆至第十屆、第十九屆至第三十九屆董事會董事。
志蓮淨苑法會: 殿堂
香港佛教聯合會創會發起人之一,由第一至八屆歷任理事,由第九至十屆、十九至三十九屆任為董事。 今年大家仍然無法旅遊,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一直致力於發掘本港小眾的打卡點! 今天就來介紹一個位於鑽石山的一片鬧市中的清幽寶地──志蓮淨苑! 古式和風的世外桃源,彷佛像是到了大家日夜牽掛的日本──京都,適合一家大小前往欣賞和拍照。 志蓮文化部各位研究員在從事學術專題研究、出版書籍的同時,也在夜書院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充分發揮專長。 志蓮淨苑(粵拼:Zi3 nin4 zing6 jyun2;英文:Chi Lin Nunnery)係香港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嘅佛廟。
志蓮淨苑法會: 為何要啟建法會道場?「楞嚴壇」的前世今生原來是這樣的⋯⋯志蓮淨苑水陸法會後記
在此之後,瑞融法師還於2004年邀請專程由美國回港的文珠法師為結夏安居的志蓮尼眾開講《楞嚴經》,並開設「大佛頂首楞嚴經專科班」,兩年共計七十五講,冀望續佛慧命,薪火相傳。 2006年宏勳師協助香港政府建成南蓮園池,瑞融法師更感安心和欣慰。 當時,瑞融法師接手的志蓮淨苑是一間貧窮、老化、難以維持的道場,但經瑞融法師的苦心經營,竟逐步還清了以往欠下的全部債務且略有盈餘,堪稱奇跡。 他又為安老院內院友申領政府補貼的老人金,令安老院的營運漸入正軌。 在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瑞融法師對淨苑的老舊房屋不斷進行修葺,並多年來第一次對全苑建築做了一次大規模的外牆維修,重新鋪磚全面換色,志蓮淨苑外觀有明顯改變,也使人們看到瑞融法師富於建設性的性格。
志蓮淨苑法會: 殿堂
[2]「西方淨土變」又會嗌做「阿彌陀經變」,估計係敦煌石窟最早出現嘅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係將佛經嘅內容「變」做圖畫,甚至係雕塑嘅尊像,「西方淨土變」就係用圖畫嚟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喺 1988 年 5 月,香港政府因為要起大老山隧道而拆咗志蓮淨苑同周邊嘅木屋區,政府嘅市區重整計劃同熱心人士嘅支持(尤其是係藝術界同演藝界),造就咗志蓮淨苑嘅重建計劃,首先就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跟手就係佛寺、學校、同蓮苑。 志蓮淨苑嘅重建工程喺 1989 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響 2000 年 5 月 18 日搞掂,並正式咁啟用。 嗰棟院寺堂以仿唐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同周圍嘅斧山公園同南蓮園池結合做大型嘅仿唐建築群,係香港嘅特色建築同景點之一。 志蓮淨苑亦係香港唯一嘅「女眾十方叢林」,為咗由各地而嚟嘅女性高僧提供修道場所。
居民普遍生活困苦,兒童大多失學,當地沒有一所學校,凡上學都要去較遠的九龍城,交通不便,而且那裏的學校多屬私校,學費非貧困居民所能負擔。 見此情景,弘智法師慈悲發心由志蓮淨苑開辦一所義學,為本區失學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 與志蓮淨苑相對應的位於下元嶺的南蓮園池是一座古式園林,面積達3.5萬平方米,山、水、林木和建築小品的建設和佈局,均依照唐代園林設計。 南蓮園池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 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
志蓮淨苑法會: 為何要啟建法會道場?「楞嚴壇」的前世今生原來是這樣的⋯⋯志蓮淨苑水陸法會後記
1970—198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社會安定,生活改善,教育程度提高,民眾對文化的興趣、追求真理的熱誠不斷上升,香港的佛教弘法活動積極地展開。 但佛教義理博大精深,歷史基礎深厚,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當時的條件明顯不足,建立佛教圖書館已是因應時代的需求。 有鑑於此,瑞融法師提出了設立佛教志蓮圖書館的創意,並得到志蓮董事會主席王澤長先生的積極支持。 1952年,慈航淨院於新界沙田新田村開辦慈航義學,為失學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造福社區民眾。
然佛寺開光當天,適逢香港淪陷,日軍欲徵淨院為軍營,以刀槍強迫瑞融法師於契約上簽字。 此時恰好大殿傳出誦讀楞嚴咒的聲音, 瑞融法師鎮定回答:「現在誦經,不能停止,否則皇軍會戰敗。」日軍首領震驚,轉而下令保護全港佛寺。 法師臨危不懼的勇氣和機智,使全港佛寺在戰亂中逃過一劫。
志蓮淨苑法會: (四) 重建時期
雕刻的主题多样,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吉祥圖案、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亦有一些比較有本地特色的景物,如洋桃、番石榴、香蕉樹、木棉、榕樹这些嶺南地區常见的植物和水果。 無論古今,啟建法會道場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是憑藉著歷代祖師接引大眾的願力,和不畏艱辛的毅力,才可一代一代的延續傳承下去。 從幽溪傳燈法師建壇的過程,更加深我們感受到這份利益眾生的願力和毅力。 世事無常,疫情下不是每場法會可以實體舉行,人的生命更不是自己可以掌握;今日我們有幸能參與志蓮淨苑水陸法會,因緣殊勝,誠懇的真心,也會成為覺悟之心。 志蓮淨苑法會 八十五歲的瑞融法師看到多年的心願都一一實現,遂放心將志蓮淨苑的一切苑務交付宏勳法師全權管理。
剛過去的水陸法會在新一波疫情高峰期來臨前順利舉行,筆者有幸參與外壇的楞嚴壇。 憶起明代傳燈法師(1554-1628)亦曾為啟建楞嚴壇,四處奔走,籌募經費,歷時五年的苦心。 此文略述傳燈法師建壇的緣起及明代楞嚴壇的具體規格。 早在1946年,志蓮特別理事會確定把志蓮淨苑設為女眾十方叢林,瑞融法師即籌備成立委員會,領導其他成員,使志蓮淨苑成功過渡為一所女眾十方叢林。 1965年11月,志蓮住持寬慧法師圓寂,董事會增加六位董事,瑞融法師為其中之一,從此一直積極參與志蓮淨苑的管理,推動道場發展。 1970年7月,志蓮安老院設副院長一職,董事會推舉瑞融法師擔任,瑞融法師輔助繼航法師,使安老服務更完善。
無可奈何之下,董事會諸位董事懇請駐錫著名道場大光園、兼作志蓮董事多年的慈祥法師破格出任志蓮淨苑名譽住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佛教智慧之學為人類開啟了心靈方向,二者業已結合融匯,不可分割。 面對新時代新科技的發展,現代人更需要演繹和受用佛陀跨越時空的啟示,切實瞭解認識自身文化。 志蓮淨苑法會2025 志蓮文化部和夜書院秉承志蓮淨苑一貫的教育理想,始終如一地在佛學研究和各科教學中,匯通中西文化精要,宏揚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透過學習、思考、實踐,植根本土,放眼世界,與大眾一起踏實走好人生正路,共建和諧社會。 志蓮淨苑用盛唐敦煌莫高窟嘅第 172 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做佛寺嘅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做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嘅唐朝建築風格。
上世紀九十年代,志蓮淨苑本著祖師的宏願,順應城市規劃因緣全面重建,將淨苑建成了一所具備七堂伽藍完整規模的女眾十方叢林,並以此為契機,將各方面工作大力推進。 1995年成立志蓮文化部,聘請全職研究員開展佛學研究,同時努力籌辦文化、專上佛學等課程,為發展專上教育做準備。 1998年條件比較成熟,即成立了志蓮夜書院(大專部),正式開辦四年制佛學、哲學文憑課程。 志蓮淨苑是香港的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園、佛教志蓮中學、佛教志蓮小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
志蓮淨苑法會: 觀音巖 2023年 (癸卯年) 法會日期
二次大戰結束後,弘法演教活動重啟,志蓮歷年恭請高僧來苑講經,設壇弘教。 志蓮淨苑法會2025 同志蓮淨苑對應嘅南蓮園池係一座古式園林,面積達三點五萬平方米,山、水、林木同建築小品嘅建設同佈局,都係依照大唐嘅風格,南蓮園池以每年一蚊嘅象徵式收費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同保育。 除咗咁,志蓮淨苑亦都負責公園嘅設計、監督建造同埋日常維修工作。 志蓮淨苑法會 二戰後的四十年代,志蓮淨苑所在地的鑽石山區人口疏落,野草叢生,一片荒涼。
總體来講,这些特徵令嶺南風格的園林比較貼近大眾,更显樸素。 古典嶺南建築的地方特色上讲,和中原地区比起来,嶺南氣候又熱又濕,因此不能直接将中原的建筑风格生搬硬套。 为了适应岭南气候,古典嶺南建築通常比較輕,而且會用通透及不易發霉的材料建造,偏好灰白或者偏绿色的柔和色調[4]。
在杳無人煙的大嶼山,南來的僧人種山蔬、置法器,結茅清修,農禪為生,二十世紀十至二十年代,已有七八十間茅蓬、靜室相繼在大嶼山出現。 志蓮淨苑法會2025 二十至三十年代全國掀起的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各地大小寺院均遭衝擊,又促使不少僧眾由內地南遷,再圖發展。 [2]「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圖書館除了在收藏、整理佛學典籍,為修學和研究者提供服務的同時,圖書館又開辦佛樂唱誦班,印製佛經、佛像及佛教書籍,舉辦有關佛教藝術展覽,與香港和國內外的大學、研究所、博物館展開交流活動,成為志蓮對外聯絡交流的重要途徑。 志蓮淨苑已成立幾十年,至80年代常住眾已嚴重老化,出家眾多已七、八十歲,人手嚴重不足。 為淨苑未來的長遠發展,志蓮急需補充新血,也需及時物色住持的接班人選。
後來把義學改為佛教慈航幼稚園,直至 2000年停辦慈航幼稚園。 為免浪費寶貴用地,2002年瑞融法師將空置的慈航幼稚園校舍捐贈予香港某屋舍傾頹的佛教道場,清拆重建後作佛教慈善事業之用。 為傳承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文化部還積極向國內有關學者學習植物染技法,精心研究,在志蓮開設課程,著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