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构成海绵状组织,具有灵活的舒缩性,能迅速改变其充血状态,为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主要部分。 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对鼻腔的生理功能甚为重要,故手术时不宜过多去除。 為了改善部分鼻甲切除術傷口結痂多及復原時間長的缺點,黏膜下鼻甲切除術因而被發展出來。 作法是在下鼻甲前端做一切口,把黏膜翻起之後修剪下鼻甲骨,再把黏膜蓋回。 操作都在黏膜下進行,因為有黏膜的保護,術後傷口極少結痂且復原時間快。 改善鼻塞效果為永久且不易復發,若合併使用微型吸絞器效果會更好,手術時間較部分鼻甲切除術略長。
傳統的手術治療下鼻甲有許多方法,如黏膜下鼻甲切除術、下鼻甲成形術、全下鼻甲切除術等,這些方法的共同缺點是有不等程度的出血,術後必須要鼻填塞,以及對鼻黏膜的破壞較大,甚至可能導致萎縮鼻炎。 其他治療下鼻甲肥厚的方式,如黏膜下電燒術(electrocauterization)、冰凍治療(cryosurgery)、黏膜下熱療法(submucosaldiathermy)都是針對肥厚的下鼻甲黏膜治療,其長期成效不一。 近年來雷射被應用於治療肥厚的下鼻甲,包括侞雅各(Nd-YAG)雷射、二氧化碳(CO2)雷射、KTP雷射、半導體(Diode)雷射均有報告。 下鼻甲 正常的下鼻甲在腫脹時使用類固醇或血管收縮劑時可縮減其體積。 但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身上,使用這些藥物治療後,下鼻甲往往也是紋風不動,繼續維持鼻腔塞好塞滿的狀態。 好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的下鼻甲手術大多可以微創手術方式進行,外觀看不到傷口,且復原時間均不會太長。
下鼻甲: 5. 鼻腔结构重塑与结构性鼻塞的形成
鼻部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患者除了較明顯的單側鼻塞之外,惡性腫瘤通常還伴隨鼻涕帶血絲,檢查會發現鼻腔內有不規則且易出血的組織腫塊,良性腫瘤的邊緣較為規則且比較不易出血。 鼻中隔彎曲是指鼻中隔軟骨或硬骨有彎曲的現象,可能是單側彎曲,也可能是雙側彎曲,因而導致鼻塞,通常以單側的鼻塞較為明顯。 下鼻甲2025 鼻竇炎、鼻息肉經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約有15%的復發率,所以手術後需做積極的鼻部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在手術後3個月內 定期回診,才能降低復發率。 (9)《北京理工大学新进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考察表》博士后研究人员联系学院人事老师完成考察后,由学院将pdf版本上传至博士后邮箱留存。
- 空鼻症說到底是由於手術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在前,謹慎手術。
- 虽然目前无文献报道复合因素的比例,但是结构性鼻塞往往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常结构性因素导致,如前文所述鼻中隔偏曲造成两侧鼻腔结构的代偿改变[22, 29]。
-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不可压缩物质(包括流体和空气)穿过刚性结构的流动。
- 且外鼻软骨结构具有活动性,其支撑力减弱时会出现动态塌陷导致鼻塞[7]。
- 微型吸絞器(又稱動力旋轉刀)大小如一隻筆,利用抽脂一般的原理,藉由微小的切口進入鼻甲,刀頭不斷旋轉並清除肥厚的組織,不僅有效地縮小下鼻甲的體積,讓呼吸道暢通,鼻黏膜也得以完整的保留,不被手術破壞。
- 该研究发现,与未经处理的室内空气相比,从干燥和凉爽的空气箱中吸气后,参与者报告的鼻塞明显减少,这与鼻腔气流的感觉可能涉及鼻腔湿度和温度保持一致。
- 慎用血管收缩类喷剂,这种要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大,不可长期使用,否则导致药物性鼻炎后果更严重,很多病友就是使用这种药导致鼻炎加重。
但缺點是維持時間有限,且目前健保不給付須以自費方式進行。 醫管局今日(24日)表示,東區醫院一個精神科病房自本月18日起,先後有3名男病人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徵狀。 院方已為病人進行所需測試,結果均對鼻病毒或腸病毒呈陽性反應。 下鼻甲2025 同时,日常进行鼻腔冲洗,衣服被褥勤洗、晒,出门佩戴口罩等。 手术前我也问过医生空鼻症的问题,他说出现这个的概率是极小的,几乎不用担心,而且他们做手术也会权衡,宁可少割一点也不多割,少割还可以再做。
下鼻甲: 1. 临床特征
参与者被要求从3个装有未经处理的室内空气、干燥空气和冷空气的盒子中采样空气,以评估他们的鼻塞感觉。 下鼻甲 该研究发现,与未经处理的室内空气相比,从干燥和凉爽的空气箱中吸气后,参与者报告的鼻塞明显减少,这与鼻腔气流的感觉可能涉及鼻腔湿度和温度保持一致。 由于这些原因,鼻气流的客观评估通常与患者报告的结果测量相辅相成,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更多的证据表明鼻气流感受的机制可能通过间接方式起作用。 下鼻甲2025 最近人们对吸入空气时鼻黏膜温度变化引起的鼻黏膜冷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研究表明鼻腔气流感知具有潜在的神经机制。
上、中两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嗅裂或嗅沟(olfactory sulcus)(图1-5、1-6)。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长达10年的这病,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思维,常常不理解正常人的举动,自己也做过很多很多他们正常人认为的傻事,于是我就不愿意与别人说话了,本来小时候是一个很帅很阳光的,但是这病彻底把我的脸改变了,严重影响了脸部正常发育。 隨著醫學與醫療器材的進步,鼻子手術後的痛苦已經是過去式了。 傳統手術後必須塞滿紗布且好幾天後才能取出,取出的過程更是像抽腦髓般的可怕。 藉由微創手術系統與內視鏡的輔助,鼻部手術的安全性與舒適度大大提升。
下鼻甲: 3. 主要设备
杨本涛等回顾了17例SNOP的影像学表现,并随机选取17例SNIP作为对照,发现16例(94.1%)SNIP出现灶状骨质增生,仅2例(11.8%)SNOP出现灶状骨质增生[18]。 因此,CT上灶状骨质增生对于诊断SNOP及SNIP有初步的鉴别作用。 术中尽量沿肿瘤边缘瘤外操作,如果肿瘤较大影响手术视野或操作,先行肿瘤中心减容,可采用吸切器动力系统或低温等离子切除肿瘤。 使用单极或者双极电烧处理病变根蒂部黏膜,若局部有骨质增生或者毛糙改变,可行电钻磨除局部骨质,直至暴露正常骨组织。 下鼻甲 综上所述,复发型ECRSwNP属于难治性鼻窦炎的范畴,本研究采用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包括DrafⅢ型额窦手术,并应用带蒂中隔黏膜瓣覆盖额窦口裸露骨面及泪囊,治疗效果满意。 该治疗方法既可最大化去除各鼻窦特别是额窦的炎性负载,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症状及主、客观评分,又尽可能防止术后额窦口瘢痕增生及再狭窄,加快术腔上皮化。
- 当黏膜温度降低时TRPM8将感觉通过三叉神经上传,使人产生凉爽感即鼻腔通畅感[10]。
- 毕竟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做了这个手术,你不能对他们的成功视而不见。
- 并且,正如上面说的,这个是小手术,随着大量的临床经验和认知的完善,只要你找一个靠谱的医生,出现空鼻症的概率是极低的。
- 本组出现SNOP伴中重度异型增生1例,原位癌变1例。
鼻甲肥大的治疗根本在于鼻腔炎症的治疗,并根据鼻甲肥大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的原则是尽量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解决因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 血管收缩剂存在多用减效效应,长期使用亦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加大鼻塞以及鼻甲肥大的治疗难度。 目前鼻甲切除手術分為全部或部分切除,或以微創方式進行。 然而,切除鼻甲亦有其風險,可能出現的風險及併發症,包括傷口感染、出血、鼻內結痂及鼻腔黏連、萎縮性鼻炎、咽鼓管受損等,在極少數情況下或會因為過度切除而出現空鼻症。 此外,如果常常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症狀,也應找耳鼻喉科醫師確認是不是過敏性鼻炎或其他鼻炎。
下鼻甲: 下鼻甲肥大治療方法
周兵等〔4〕报道73例患者行DrafⅢ型额窦手术后狭窄率为34.2%,闭锁率为5.5%。 如何减少DrafⅢ型额窦开放术后窦口狭窄的发生成为开展此类手术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下鼻甲2025 下鼻甲2025 近年来,国外学者设计了各种黏膜瓣来覆盖术后额窦口周围裸露骨面,以期减少瘢痕形成及骨质增生,取得满意效果。
下鼻甲: 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长达10年的感受,相信我,这对你,有用!
而病患的住院天數縮短,能更快的回到正常生活,享受治療後良好的生活品質。 射頻手術的原理是利用射頻發生器產生電流,在金屬探針發出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造成組織的離子受激發,振盪磨擦,而發出熱能,使周邊軟組織緩緩的加溫破壞,組織隨後萎縮,而達到組織體積縮減的效果。 目前的射頻系統都可以限制溫度升高的上限,所以有「低溫燒灼」的特點,對組織的傷害較少。 台灣耳鼻喉科醫生陳亮宇日前在facebook分享病例,指有女病人看夜診時,稱自己右邊鼻塞了10多年,感覺有塊很大的鼻屎在鼻孔裏,曾到另一診所求醫,診斷是鼻中膈彎曲還有鼻竇炎,要開刀治療。 陳醫生檢查後,發現她鼻孔內卡着黏稠鼻涕,後面有直徑2厘米的「黑色硬塊」,最終麻醉後花數分鐘成功挖出,解釋該硬物其實是鼻石而非鼻屎。 下鼻甲2025 其实,鼻炎就跟日常生活中的感冒、头痛、腹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患者遵医嘱吃药、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那么感冒、头痛、腹泻可能就好了。
下鼻甲: 鼻塞逾10年以為要開刀!醫生揭藏「2cm黑色硬塊」 真身不是鼻屎…
Gaberino等[37]试图通过创建12例接受鼻窦手术患者的虚拟中鼻周期模型来规避这个问题,通过比较每位患者术前和术后CT扫描中中鼻甲和下鼻甲的黏膜充血和减充血的极端情况来完成。 下鼻甲2025 纠正鼻周期后,研究发现主观和客观测得的鼻腔通畅的相关性增加。 下鼻甲2025 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强调了鼻周期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中的混杂影响,以及鼻周期校正在未来虚拟手术计划中的重要性。
下鼻甲: 1. 温度觉感受器TRPM8和鼻气流感知
其他方法还包括tERP[48],它在微秒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对感官信息的顺序处理进行研究且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受试者的反应偏差。 尽管所有ERP成分都反映了认知过程,但Chen等(1979)通过分离tERP峰发现,相对早期的信号成分中可能反映了感觉传递过程,即由刺激的强度或质量等决定,而相对晚期的信号成分表明刺激被感知时大脑的活动,即后者更具有主观意义。 慢性肥厚性鼻炎常伴隨鼻中隔彎曲出現,下鼻甲為正常人體構造,位於鼻腔兩側呈淡紅或暗紅色,有些人會誤以為是鼻息肉。 下鼻甲 鼻中隔彎曲會造成鼻孔氣流不順因而仰賴對側鼻孔呼吸,長期刺激下鼻甲產生代償性增生,造成下鼻甲黏膜呈現肥厚變化,黏膜缺乏收縮功能,即所謂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 下鼻甲
而最靠近鼻孔的稱下鼻甲黏膜,容易受天氣變化、過敏、感染發炎等刺激,導致鼻黏膜充血腫大,阻礙了鼻腔內空氣的通道,造成頭部脹痛、呼吸不順暢等症狀。 Lindemann等[39]的后续研究将鼻黏膜温度值与鼻阻力数据进行比较,发现鼻黏膜温度与鼻腔气流呈负相关,进一步表明黏膜冷却可能是感知鼻腔通畅的重要机制,但吸入薄荷醇并未引起鼻腔黏膜温度的显著变化。 大部分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专注于患者和健康人以及鼻腔手术前后的差别,因其鼻气道结构的差异性,可能很难指出某一变量的确切贡献。 下鼻甲2025 这说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在虚拟手术计划和鼻塞患者的评估中具有未来应用的潜力[28]。
下鼻甲: 下鼻甲肥大
鼻腔原发性恶性肿瘤很少见,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下鼻甲2025 下鼻甲2025 相反,SDC作为一种原发性下鼻甲恶性肿瘤是非常罕见的,本例患者SDC可能起源于下鼻甲小涎腺。 下鼻甲 SDC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肺、骨和脑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2-3]。 肿瘤在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和浸润性的肿块,常伴有钙化和坏死[4]。
下鼻甲: 结构性鼻塞的病因学及机制研究进展*
坊間藥局雖然有販售效果快速的去鼻塞充血劑,但使用超過5~7天可能會造成藥物性鼻炎,使症狀惡化,建議仍以類固醇鼻噴劑及醫師開立之口服藥物為主。 下鼻甲常因黏膜發炎腫脹或鼻甲骨頭過大,而導致肥大(Inferior Turbinate 下鼻甲 Hypertrophy,又稱作肥厚性鼻炎),且經常合併鼻中膈彎曲,使患者更容易出現鼻塞的症狀。 1例术前活检提示癌变的患者,瘤体主要位于额窦,采用鼻侧切开+眉弓入路切除肿瘤。
目前对鼻塞的感觉形成通路认识尚不透彻,但是已知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PM8),即冷受体/薄荷醇感受器参与其中。 Zhao等[9]研究认为该感受器并非单纯感受鼻内气体温度,而是感受鼻黏膜的温度变化,是鼻黏膜的温度感受器。 当黏膜温度降低时TRPM8将感觉通过三叉神经上传,使人产生凉爽感即鼻腔通畅感[10]。 而鼻黏膜温度变化是由环境空气温度、湿度、鼻腔结构及气流之间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10]。 所以当异常结构导致鼻流量减少时,可通过影响鼻黏膜散热使患者产生鼻塞的主观感受。 如空鼻症(empty nose syndrome)或术中鼻甲切除过多的患者,虽然鼻腔物理容积增大但依然有鼻塞感,其机制可能与鼻黏膜面积减少导致功能正常的TRPM8受体数量不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