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嶺舊日景物雖不復見,元朗公園內仍然保留了昔日四個圍村風水祖墳(各屬馬田、上璋圍、水邊村等村)、山邊村村民金塔區、日戰義塚公墓以及童軍西總部。 政府興建元朗公園的其中一個目的,據稱是戰後時期,元朗著名的風景區只有南生圍,南生圍位於山貝河畔,塘伴築有羊腸小徑,兩旁參天桉木,有江南水鄉之美,所以政府著意打造一個市鎮公園。 不過又到另一個25年後,南生圍美景現時面對時代面臨盡頭,因為有發展商正準備把土地興建低密度豪宅。 聽完一首《問》,更跑至瀑布旁的水牛嶺二次世界大戰殉難同胞公墓 (水牛嶺義塚) ,記得去年聖誕節亦是跑到公墓前,是要悼念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即是香港淪陷首天,這裡合葬了日佔時的殉難者,由博愛醫院於一九五六年所立。
元朗公園內有數個當地原居民鄧族先人的墓穴。 今天水牛嶺元朗公園裡的樹木比遊人更多,五十年前這裡其實住有千多位居民,接近三百戶人家,原本是大陂頭的居民。 風水咁好,有四大墳,分屬屏山鄧氏、水邊村黃氏、馬田村黃氏,同埋上璋圍鄧門張氏[4]。 除咗大墳之外,攞咗無數金塔,原居民骨殖地。
水牛嶺: 元朗公立中學
[4]凹頭原址曾用作天光道官立中學重置校舍完工前,在元朗區開辦班級的臨時校址,其後再改為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元朗的鄉紳於1936年開始集資興建中學,元朗公立中學遂於1946年落成。 跑遊元朗公園,今天是聖誕節,到元朗公園是要去水牛嶺二次世界大戰殉難同胞公墓 (水牛嶺義塚),水牛嶺義塚是比起元朗公園更具歷史的地方,不過它並沒有在元朗公園的地圖標示出來,不知道是忌諱還是刻意的。 元朗公園依山而建,設有各類球場、草坪、人工瀑布、自然保育園地及園景花園等設施。 水牛嶺 此外,公園內有一座百鳥塔,塔高30米,底層為開放式鳥舍,高層則是眺望台。
[1]水牛岭四周原有大片由屏山邓氏拥有的稻田,亦有果园,近水边村山麓有梯田(现今元朗公园大草坪),山坡上有原居民墓地。 [2]从公庵山流下来的溪水经水牛岭西北麓穿过水边围和水边村之间,汇合山贝河流出后海湾。 元朗公園(英語:Yuen Long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西元朗區元朗市中心西南的公園北路,佔地7.5公頃,建於1988年8月,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元朗公園建築工程歷時三載,早於1991年春季便已開放啟用,惟至同年10月26日才由時任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揭幕。
水牛嶺: 跑遊元朗 ( - 元朗公園百鳥塔 水牛嶺徒置區
遊人登臨塔上,便可瀏覽整個元朗市的景色;而極目遠眺則屏山、廈村、十八鄉和天水圍新市鎮亦映入眼簾。 觀景塔的最低層闢作首個開放式的百鳥苑,底層面積有85平方米的開放式鳥舍,並遍植了多個品種的樹木、灌木、盆栽植物,以模擬叢林的環境,使雀鳥有如置身於大自然。 水牛嶺2025 水牛嶺2025 跑遊元朗水牛嶺公園(正名元朗公園),由博愛醫院沿朗河路跑,跑至十八鄉路,全程約六公里,目標想去找尋昔日水牛嶺平房區的興建紀念石碑,走至卅米高水牛嶺峰,一班晨運友已經在百鳥塔旁做晨操曬大極,最後紀念石碑還未找得到,聽說收藏在某一張櫈下。
近年鄰近急速發展屏風樓,所以在公園中漫步,也可以看到翠韻華庭、藝典居、柏麗豪園、御景園、朗庭園等屋苑。 水牛嶺 在越南河內有一種人面子水,酸中帶甜,是一種解暑解酒的飲品,其實元朗公園可以考慮就地取材,炮制這一款地道飲品,一定深受元朗人歡迎。
水牛嶺: 元朗公園百鳥塔
在墓前敬拜,墓旁石枕刻有對聯:「捐軀赴國難英雄、視死忽如歸烈士」,這一句源自曹植的《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被廣泛描述於國家抗日及革命而獻身的民族英雄。 水牛山(英文:Buffalo 水牛嶺2025 Hill)係香港嘅山,海拔高606米,喺沙田區同西貢區,附近範圍劃咗入馬鞍山郊野公園。 為提倡保育野生雀鳥、蝴蝶和蜻蜓,元朗公園特闢設此「蝴蝶閣」。 水牛嶺2025 本園地採用保護自然生態的方法進行日常園藝保養,即少用化學劑,多種植開花和結果的本土樹木,並減少修剪和移除花木,藉以存護蝴蝶的棲息地。
- 水牛嶺(英語:Shui Ngau Ling),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市西部、青山公路屏山段以南的一座小山,高約34米。
- 未大興土木之前,水牛嶺立於元朗平原,四圍稻田環繞。
- 不過又到另一個25年後,南生圍美景現時面對時代面臨盡頭,因為有發展商正準備把土地興建低密度豪宅。
- 自公園落成後,水牛嶺作為地名已被「元朗公園區」所取代。
- 以山為名,當地人叫公園做水牛嶺公園[2],而原名元朗市鎮公園,就近兩個遊樂場留有舊名。
水牛嶺平房區每座五戶,平民屋內設廚房,每間面積約170平方呎,租金每月十元,地稅每季五元,總共有197幢房屋,可以容納一千人居住。 水牛嶺平房區屬於元朗第二個徒置區,是繼1954年泰豐街康樂樓,徒置廣興園十八街的居民後所設,而元朗區第三個徒置區,正是為人熟悉的元朗邨 (1966年) ,又稱新區,為遷徒水門頭等地的居民而建。 水牛嶺2025 水牛嶺2025 日佔時期間死去的居民,據悉元朗大陂頭九巴廠(今元朗廣場)在日佔時期曾經被用作日軍憲兵辦事處,當時元朗居民被審判(又或者不經審判下)、會被捉去商會學校旁(今商會中學位置)及水牛嶺(村民稱鬼磨米)的地方行刑,日佔時期就是充滿殘酷的故事。 [18]水牛岭西北处有香港童军总会元朗西区总部、墓地和水边村骨殖瓮,西南处有元朗公立中学和保良局罗氏信托学校,东南处有南部有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南部有水牛岭义冢。 在道路外围,有市镇公园北儿童游乐场、博爱医院元朗商会极限运动场、水边村、元朗游泳池、元朗大球场、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小学、华翠豪园、翠韵华庭、艺典居、市镇公园南游乐场、柏丽豪园、御景园、御豪山庄。 於1989年,此校遷至水牛嶺元朗公園旁現址,並於2003年完成擴展工程。
水牛嶺: 水牛岭
自公园落成后,水牛岭作为地名已被“元朗公园区”所取代。 水牛嶺 北有市鎮公園北兒童遊樂場,以及博愛醫院元朗商會極限運動場。 東南有翠韻華庭、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同埋華翠豪園。 水牛嶺(英文:Shui Ngau Ling),香港一山,喺元朗西部,青山公路屏山段以南,水邊村西南後山。 如今佔大部份做元朗公園,山頂則起咗百鳥塔。
水牛嶺: 原居民墓地
[2]從公庵山流下來的溪水經水牛嶺西北麓穿過水邊圍和水邊村之間,匯合山貝河流出后海灣。 元朗公園瀑布旁的水牛嶺二次世界大戰殉難同胞公墓 (水牛嶺義塚) ,每年聖誕節都會盡量跑到公墓前,要悼念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即是香港淪陷首天,這裡合葬了日佔時的殉難者,由博愛醫院於一九五六年所立。 元朗公園於1991年春落成啟用,佔地7.5公頃,公園頂部建有百鳥塔 Aviary 水牛嶺 Pagoda,原來水牛嶺這個山丘跟百鳥塔高度是一樣,同樣是30米高,但是從方遠看,總覺得水牛嶺這座小山,比起七層高百鳥塔更高的。 昔日山丘百鳥塔之處,是一間粉絲廠的掛曬場,據水邊村村民所述,曬場內的粉絲碎,往往成為了水邊村村民的福利,也是村童收拾粉絲的生活樂趣。 水牛岭是水边村西南面的一座小山,在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20年)编成的新安县志已被提及。 水牛岭下曾有一条卧波桥,由屏山秀才邓芝兰、邓豹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水牛嶺: 水牛嶺
為提倡保育野生雀鳥、蝴蝶和蜻蜓,元朗公園特闢設此「自然保育園地」。 本園地採用保護自然生態的方法進行日常園藝保養,即少用化學劑,多種植開花和結果的本土樹木,並減少修剪和移除花木,藉以存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水牛嶺一直是水邊村的風水山,從其中一個古墓的墓誌所示,水牛嶺這處喝形犀牛望月,名稱離不開牛。 曾經聽過這裡的村民介紹,昔日這裡樹叢多而陰森,被村民稱為「鬼磨米」,意思指由風吹過樹木發出像磨米之聲。 至於元朗區之洪災問題,政府先解決了災民,然後清除水患,港督柏立基於1961年展開大規模排洪工程,於攸田、鳳池村外開築防水輔助渠,而主渠由十八鄉馬田開始經大橋直出橫洲,引導出海,於1967年大抵完成,區內稱主渠為「大坑渠」。 傳聞日本佔領元朗時,水牛嶺山頭為刑場兼亂葬崗,甚為猛鬼。
水牛嶺: 跑遊元朗 ( - 元朗公園二胡歌社及水牛嶺義塚
典禮期間,有居民黃慧儀小妹妹向男爵夫人及女公子獻花並致送紀念。 水牛嶺平房區於1963年3月17日正式揭幕,當年建有一個日晷,四面刻有中英法文及比利時文字,用作紀念水牛嶺平房區落成,據說是被保留在元朗公園之中,至今卻下落不明,也是正想找尋的目標。 元朗公立中學(英語:Yuen Long Public Secondary School;簡稱YLPSS、元中),位於新界元朗,是香港一所官立英文中學,是新界最早成立的中學,由元朗鄉紳在1945年籌建,後來鄉紳將學校管理權悉於政府,列為官立學校。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於1967年創校時,借用元朗公立中學校舍辦學。 元朗市鎮公園未興建之前,為一村落「水牛嶺平房區」;再之前於香港日治時期 ( ) 曾為亂葬崗、日軍刑場。
水牛嶺: 元朗公園
瀑布花園內有小橋流水、人工湖和瀑布,令人樂而忘返。 此外,公園內還有草地門球場、硬地足球場、兒童遊樂場、健身徑和噴泉廣場等康樂設施,是消閑遊玩的好去處。 此碑代表著前水牛嶺平房區,最後平房區於1986年12月清拆,以興建元朗市鎮公園。 今天日晷儀已經失去所蹤,剩下基座及四面碑文,留給有緣人去發掘它的歷史。
水牛嶺: 比利時王國捐贈
故日後起公園,設七層塔,即百鳥塔,八角如八卦,鎮住怨魂[5]。 未大興土木之前,水牛嶺立於元朗平原,四圍稻田環繞。 元朗公園每朝都好熱鬧,外圍有人繞著兜圈跑步,山上百鳥塔及山下入榕樹口處都有一大伙人耍太極,看功架似乎後者的太極功夫比較了得,公園內有人帶雀籠前來休憩,有人躲在瀑布水簾洞做體操,當然有不少人百無聊賴在公園散步。 最近印象深刻的,是在山上涼亭裡遇過一群人以笑聲做運動,集體發揮正能量。
水牛嶺: 元朗市鎮公園
1982年至83年,大园木屋区和水牛岭周边寮舍、工厂开始清拆,共拆除1,060栋建筑物,有266户共1,052名居民受影响,大部份获安置到公共房屋或临时房屋区。 [17]1984年,水牛岭周围的地段被平整以扩展元朗新市镇,1980年代末起曾设立四个临时房屋区,大部份地皮在1990年代中后期被用作兴建低密度住宅屋苑。 戰後,內地難民湧港,有人在近水邊村山麓的梯田上搭建寮舍聚居,是為大園木屋區,曾於1966年發生四級大火,水牛嶺南麓亦發展成欖口園木屋區。 1960年代前,水牛嶺東麓已設有香港粉絲廠(現今御豪山莊第一期)、大成地氈廠、皮革廠等工廠。 粉絲廠在山坡上設立曬粉絲場,故此當時水牛嶺亦被稱為「粉絲山」,附近的居民會上山收拾地上的粉絲食用或轉賣。
水牛嶺: 跑遊元朗 ( - 水牛嶺平房區紀念石碑
以山為名,當地人叫公園做水牛嶺公園[2],而原名元朗市鎮公園,就近兩個遊樂場留有舊名。 水牛岭(英语:Shui 水牛嶺 Ngau Ling),是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市西部、青山公路屏山段以南的一座小山,高约34米。 现大部份山坡已成为元朗公园的一部份,周边建有低密度住宅区。 元朗公園佔地7.5公頃,建築工程歷時兩載,於1991年春季落成啟用。
水牛嶺: 水牛山
公園坐落於水牛嶺一片天然林地上,位處元朗市中心西南部,水邊村側,鄰近元朗大球場和元朗游泳池。 水牛嶺 公園依山而建,設計盡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和樹木,並且廣植花木,景色優美宜人。 水牛嶺 山崗上建有百鳥塔,低層是鳥舍,高層為觀景塔,遊人可環觀元朗市及天水圍新市鎮。
水牛嶺: 公園特色
公園依山而建,設計盡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和樹木,並且廣種花木,景色優美怡人。 800多棵青葱的樹木,遍佈在園中每一角落。 山崗上建有一座百鳥塔,低層闢作鳥舍,高層則作觀景塔,可環觀元朗市及天水圍新市鎮。 瀑布花園內小橋流水、人工湖和瀑布,令人樂而忘返。 此外,還有草地門球場、足球場、兒童遊樂場、健身徑和噴泉廣場等康樂設施,是一個理想的遊玩地方。 此水牛嶺徒置屋依山而建,今天走到元朗公園南翼的登山的長樓梯,樓梯每段稍有停頓,可以幻想到昔日平房樓級形的分佈。
水牛嶺是水邊村西南面的一座小山,在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20年)編成的新安縣志已被提及。 水牛嶺 水牛嶺2025 水牛嶺 水牛嶺下曾有一條臥波橋,由屏山秀才鄧芝蘭、鄧豹建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水牛嶺 [1]水牛嶺四周原有大片由屏山鄧氏擁有的稻田,亦有果園,近水邊村山麓有梯田(現今元朗公園大草坪),山坡上有原居民墓地。
水牛嶺: 比利時政府捐款
战后,内地难民涌港,有人在近水边村山麓的梯田上搭建寮舍聚居,是为大园木屋区,曾于1966年发生四级大火,水牛岭南麓亦发展成榄口园木屋区。 1960年代前,水牛岭东麓已设有香港粉丝厂(现今御豪山庄第一期)、大成地毡厂、皮革厂等工厂。 粉丝厂在山坡上设立晒粉丝场,故此当时水牛岭亦被称为“粉丝山”,附近的居民会上山收拾地上的粉丝食用或转卖。 離開元朗公園前,走元朗公園東面尋找昔日水牛嶺防空洞遺址,公園東面有四個古墓,各屬馬田、上璋圍、水邊村等村、聽說防空洞在古墓附近,元朗泳池對面的樓梯旁,找了很久未能看到半點蛛絲馬跡,可能早已被填平了,也可能是今天裝飾了二龍爭珠的地方。 元朗公園原稱元朗市鎮公園(英文:Yuen Long Town Park),為元朗新市鎮的主公園,由現已解散的區域市政局及建築署在1988年建造。 談回元朗公園百鳥塔(觀景塔)用來鎮壓日戰時代的亡靈的傳說,相信乃屬謠傳,因為水牛嶺於戰後並未荒置,而且曾經一度成為徒置區。
據悉人面子的果核表面凹陷,並帶有卵形凹點,有如人的臉孔,所以被稱為人面子。 它的果實也有醫療作用,可以用於食慾不振、熱病口渴、咽喉腫痛,風毒瘡癢。 由元朗東沿朗河路走,於僑興路(公庵路)轉入十八鄉路便到元朗公園,全程只是幾公里的跑程。 今早煙雨迷漫,未登上義塚前,元朗公園有一眾長者列坐在雨棚兩旁唱歌,由一位二胡師伴奏,悽愴的音樂聲在微雨中突顯氣紛,接著唱的是一首《問》,其一句「…問世間點解有戰亂,千秋也未停斷…」好令人感觸。 水牛嶺2025 跟各位老人家道別後,沿公園瀑布登上石級,瀑布流水仿佛是為義塚哭泣的灑淚,而義塚正在不遠處。